第四百三十節 廢漕改海之議

趙引弓當初去見張溥的時候賣弄過得全套玩意這會又拿了出來。沈廷楊對這個問題久有研究,被他引經據典的一番宏論,不由得心中歎服――這位趙老爺果然有“經世致用”之學!

歷代漕運始終是朝廷的大事,花費大,效率低,往往還和治水有着息息相關的聯繫。不管是唐代從關東向關內運糧,宋代通過黃河向開封運糧,還是元代的海運,明代的河運……每一樁都是個極複雜的系統工程,牽扯到的內容方方面面,所以自古以來就有“漕政”這一專門的學問。若不是有能力又肯鑽研的人,否則一般讀書人是很難掌握的。

這位趙老爺居然能侃侃而談,而且見地之深刻,也遠遠超出了一般讀書人看書看來得學問。

“先生果然見識犀利。”沈廷楊盯着他說,“不過漕糧改海雖好,朝廷上下卻未必見得樂見其成。”

趙引弓點頭:“先生說得是。”

沈廷楊撫着官帽椅的扶手,嘆息道:“海運有種種的好處,可是卻有三大難處,在朝堂之上總是說不響亮。”

“請先生教我。”

沈廷楊點點頭,舉起一個指頭:“其一,候風不易,減省時間甚少。”

海運不比河運,可以划槳搖櫓,特別是運送漕糧的大型海船,行船必靠風靠海流。古人對這方面的歸納總結有限,基本上是靠經驗。所以一旦遇到息風或者風向不對就得候風。這原本不算什麼,但是明末的航海技術有所退化,航海靠海上地標,不能跨海直航,往往要沿着海岸線或者島嶼羣曲折航線。候風問題更爲複雜。

“其二,海上風波難測,一遇狂風大浪,船隻即有毀損,貨物漂沒。如今登萊、天津向關寧運輸糧餉,海上運輸損失甚巨。朝議一直爲之詬病。”

趙引弓臉上露出了不以爲然的神情,海上有風浪,船隻和水手的技術水平落後,航海總是會發生各種沉船和毀貨事故――這都是正常的,不過在渤海這樣的近乎全封閉的內陸海域弄出這麼大的漂沒損耗,說白了就是在搗鬼。

沈廷楊注意到了他的反應,不過他沒有就這個問題展開談下去,而是直接談第三個點:“其三,海運漕糧,人船衆多,大量民夫運丁聚集,日久恐滋事。不如漕丁都是軍人,有衛所管束。”

趙引弓並不直接評論這三個難處,而是反問道:“先生以爲這三點如何?”

沈廷楊微微一笑:“誇大其詞,一派胡言耳!”

趙引弓沒想到對方說得如此的直白,不由得對他的好感度大爲增加。當下點頭道:“先生說得是。”他想了下,原本他已經準備好逐條駁斥,現在看來毫無必要了,他想了想才說:“所謂海運難行,說到底不外乎是既得利益者阻擾罷了。”

“既得利益者?”這個新名詞引起了沈廷楊的興趣。

“不錯,既得利益者。”趙引弓點頭說道,“一條運河由南到北,上到朝堂諸公,下到運丁閘夫,明面上的拿得,暗地裡偷得……沿途吃河者不計其數,他們如何能願意朝廷廢漕改海?”

趙引弓說着就開始分條分塊的大談運河上的種種弊端:這也是他早就背熟了的大圖書館編撰的背景資料論文集。一船漕糧不論是過關討閘,“過淮”……每到一處官面上的地方,照例都有陋規,處處要送紅包,等到了通州辦理投文,漕米上岸入倉,伸手要錢的人不計其數。

這還是明面上的種種好處,除次之外,漕丁、領運千總、押送的小官吏,甚至搬運米糧的轎伕,無一不要從船上的漕米中撈取好處――有得是貪婪使然,有得是迫不得已。一路上的所謂“損耗”甚至幾倍於正額。

至於爲了維持河運所耗費的修理疏浚運河設施,建造維修漕運船隻的花費,那更是不計其數。由此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團。

要對抗這麼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朝廷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嘗試的。然而即使到了風雨飄搖的崇禎十二年,沈廷楊的海運試驗成功之後,依然未能廢漕改海,雖然他個人獲得了仕途上的重大發展,但是對整個大明的覆滅卻依然未能有一點補益。

這會,沈廷楊還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這些年來他研究漕改海花費了大量心血,對朝堂的阻力倒也不是一無所知,但是並沒有想到自己要面對如此的龐然大物。不由得感到一陣氣餒。

趙引弓看他面色有所消沉,知道自己的這番言語已經起了作用。沈廷楊要是氣勢如虹,自信滿滿,要不要自己插手就要大大的打個問號。現在他感到氣餒就會有無力感。

有了無力感,又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理想,就會尋求幫助了。

“先生不必氣餒,朝堂之上,也是明辨是非要害之人的。”趙引弓說道,“只要能取得他們的支持,廢漕改海雖不能立刻實行,也總能分段實施起來。”

他開始提起張溥的太倉白糧運京的事情,此事張溥一直在張羅――上次和趙引弓一番長灘之後,張溥對廢漕改海也有了很大的興趣。多次和趙引弓書信往來談及此事的具體實施辦法。所以趙引弓知道張溥已經在動用自己手中的政治力量鼓吹此事了。

沈廷楊聽說張溥也有類似的想法,不由得眉毛一揚:“怎麼?天如也有此意?”

“正是,天如要解太倉百姓的白糧之苦,廢漕改海是最好之策!”趙引弓說道,“只是朝中不少人一說起海運二字,就只會搖頭,最好的也不過是說要‘持重’……”

沈廷楊一想也是:朝堂上許多都是坐而論道之人,對實務不是一竅不通就是不懂裝懂,說得都是絕對正確的廢話,最好諸事不變,因循守舊的混下去拉倒,一點沒有危機臨頭的感覺。不由得兩手一攤:“真是徒喚奈何!”

“所以此事,除了天如奔走之外,還得沈老爺助一臂之力……”趙引弓隨後就談起了具體的計劃。

具體來說,就是由沈廷楊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海圖整理成書,然後通過相熟的官員上書朝廷,建議試運行太倉白糧改海――小規模的改革總比一下大改來得阻力要小一些。

“只要太倉白糧運京成功,下一步就可以進一步從承運發往遼東的糧餉――這是朝廷最關心的要政,做好了朝廷自然會對海運刮目相看。到時候再談廢漕改海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歷史上,是沈廷楊自己上書給皇帝要求試行漕糧海運的。不過這會他還沒當內閣中書。作爲國子監生當然可以上書給皇帝,但是未免會給人以“狂誖”的印象――官僚機構最討厭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要是這麼幹,很可能上書根本就沒人會仔細看。

沈廷楊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頻頻點頭:“只是這個上書的人選頗爲要緊。”

沈廷楊在朝中也有不少朋友,但是這件事一旦成功,自家的船行當然是漕糧北運的承運戶,其中牽扯到的利益極大。最好是一個和自家毫無關係的朝臣上書纔好。

不過,天如既然關心此事,他們東林復社手裡有得是可以動用的人選,如此一來,成功的把握就多了幾份……想到這裡,沈廷楊不由得暗暗興奮,他的目光觸及眼前的年輕人的笑容,忽然“恍然大悟”起來,自己真是糊塗了!這位趙老爺滿口說得都是“天如”如何如何,他自己應該是徐閣老的人才是!

徐閣老家就在上海,想必這位閣老家人對海運漕糧之事也有興趣。這件事要是有徐閣老插手……沈廷楊已經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之情了。當即吩咐道:“關照廚房準備一桌酒宴,就擺在花廳!我要和趙老爺好好敘一敘!”

僕人剛應聲想去,又被叫住:“關照三姨太,要她親手做幾個拿手菜餚。再取外書房的好酒來。”

趙引弓欣然接受了盛情――他對沈原本的觀感就不錯,又見他如此豪爽,心中也頗有結交之意。

兩人移步到了花廳,這裡已經擺下了酒宴。沈家是豪富之家,一桌酒宴是叱吒立辦的小事。桌子上已經擺下了下酒的冷碟和乾鮮果品,僕役擺上酒來,賓主相向相坐,先互相敬了一杯。

一杯酒落肚,雙方的情分就不比尋常了。趙引弓便將話題將航海上引。沈家是江南大族,沈廷楊的家族在崇明島經營沙船貿易。專走北洋航線,從江南運輸南貨到天津,再從天津運輸北貨回上海。一度還把買賣做到了遼東,生意很是火爆。

不過,自從瀋陽淪陷之後,沈家的北洋貿易也受了不小的打擊,特別是南京的綢緞,過去是銷往遼東的俏貨,現在銷路大受影響;遼東貨也斷了來源。沈家的船就只到天津貿易了。

(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四節 青春魅力第二百四十二節 秋賦(七)三百二十九節 改裝第一百零九節 招兵買馬第一百三十九節 續火頭軍第一百一十四節 傳統第四百零二節 消滅第四百五十一節 太平盛世第二百二十四節 上船四百四十八節 自己人第二百五十七節 秋賦(二十二)第二百八十七節 訛詐第一百九十六節 真正的敵人第2742章 京師(九十五)第七十節 戰前(二)第五十五節 爛攤子第七十二節 廣州巨室第一百六十七節 鼓舞士氣第一百二十八節 毛十三三百六十九節 端倪第三百二十三節 鍾儀商社第一百零三節 工作隊與神父(二)第九十三節 三山街第九十四節 印刷作坊第二節 動員講話第七十四節 襲擾戰三百五十二節 夜間突襲第一百五十三節 教案第一百六十九節 酒話第二十二節 黃大戶第二百四十四節 京師(一)第二百八十節 交易第十七節 肇慶光復(三)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四百三十節 廢漕改海之議第九十節 第一天的勝利第一百五十三節 兩頭開花第四百三十三節 進度第二百八十五節 濟州偵查第三百五十節 送禮第七十五節 甜港風雲--說服第五十四節 造幣工藝續第十節 海上巡邏第2718章 京師(七十一)2782.第2782章 京師(一百三十五)第四百三十四節 元老院機構改革領導小組第一百四十九節 前往香港第三百零六節 融資(十一)第二百七十三節 河閘之變第一百二十七節 談條件第七十節 女歸化民的新生活(三)第十四節 膝蓋積液和高嶺土第三百一十二節 融資(十七)第二百六十一節 去梧州(十)三百七十九節 父女之間第三百九十六節 維斯特里的願望第一百一十五節 女僕的時尚第2730章 京師(八十三)第六十八節 破寨第三百節 融資(五)第九十二節 新體制(一)第八十二節 巡邏隊第三十九節 稻穀與煤第十二節 臨高城第二百三十四節 付諸行動第二百四十五節 幾則“好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節 博鋪之戰(一)三百五十五節 基本順利的第一天第六十四節 善後籌款第四十五節 土糖寮(二)第十八節 海關第一百六十三節 氣話講氣話聽第三百一十四節 洗脫第四百二十三節 雙管齊下第十一節 奴僕(一)第一百二十七節 絕境第2798章第二百零九節 結論第二百四十四節 京師(一)三百零八節 林百戶第十七節 澎湖第2716章 京師(六十九)第五十九節 百貨大樓第一百六十四節 變化了的史實第二百零四節 團隊價格第十八節 瓊州府城第五十六節 鹽場(二)第一百五十五節 東莞的暗流第一百一十七節 臺灣島第四百三十四節 備貨第四十九節 常青雲第一百九十節 調查(十八)第二百四十八節 訊問第九十四節 傳染病第六十七節 去向第二百五十節 儋州規劃第一百七十八節 振興計劃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一百六十六節 糧食和銀子第三百八十節 義兄
第三百五十四節 青春魅力第二百四十二節 秋賦(七)三百二十九節 改裝第一百零九節 招兵買馬第一百三十九節 續火頭軍第一百一十四節 傳統第四百零二節 消滅第四百五十一節 太平盛世第二百二十四節 上船四百四十八節 自己人第二百五十七節 秋賦(二十二)第二百八十七節 訛詐第一百九十六節 真正的敵人第2742章 京師(九十五)第七十節 戰前(二)第五十五節 爛攤子第七十二節 廣州巨室第一百六十七節 鼓舞士氣第一百二十八節 毛十三三百六十九節 端倪第三百二十三節 鍾儀商社第一百零三節 工作隊與神父(二)第九十三節 三山街第九十四節 印刷作坊第二節 動員講話第七十四節 襲擾戰三百五十二節 夜間突襲第一百五十三節 教案第一百六十九節 酒話第二十二節 黃大戶第二百四十四節 京師(一)第二百八十節 交易第十七節 肇慶光復(三)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四百三十節 廢漕改海之議第九十節 第一天的勝利第一百五十三節 兩頭開花第四百三十三節 進度第二百八十五節 濟州偵查第三百五十節 送禮第七十五節 甜港風雲--說服第五十四節 造幣工藝續第十節 海上巡邏第2718章 京師(七十一)2782.第2782章 京師(一百三十五)第四百三十四節 元老院機構改革領導小組第一百四十九節 前往香港第三百零六節 融資(十一)第二百七十三節 河閘之變第一百二十七節 談條件第七十節 女歸化民的新生活(三)第十四節 膝蓋積液和高嶺土第三百一十二節 融資(十七)第二百六十一節 去梧州(十)三百七十九節 父女之間第三百九十六節 維斯特里的願望第一百一十五節 女僕的時尚第2730章 京師(八十三)第六十八節 破寨第三百節 融資(五)第九十二節 新體制(一)第八十二節 巡邏隊第三十九節 稻穀與煤第十二節 臨高城第二百三十四節 付諸行動第二百四十五節 幾則“好消息”第一百三十五節 博鋪之戰(一)三百五十五節 基本順利的第一天第六十四節 善後籌款第四十五節 土糖寮(二)第十八節 海關第一百六十三節 氣話講氣話聽第三百一十四節 洗脫第四百二十三節 雙管齊下第十一節 奴僕(一)第一百二十七節 絕境第2798章第二百零九節 結論第二百四十四節 京師(一)三百零八節 林百戶第十七節 澎湖第2716章 京師(六十九)第五十九節 百貨大樓第一百六十四節 變化了的史實第二百零四節 團隊價格第十八節 瓊州府城第五十六節 鹽場(二)第一百五十五節 東莞的暗流第一百一十七節 臺灣島第四百三十四節 備貨第四十九節 常青雲第一百九十節 調查(十八)第二百四十八節 訊問第九十四節 傳染病第六十七節 去向第二百五十節 儋州規劃第一百七十八節 振興計劃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一百六十六節 糧食和銀子第三百八十節 義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