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安小四和他媳婦一起過來賠禮道歉。
他是早上醒後才知道昨晚發生的事,瞬間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有那麼一小會甚至想撂挑子不幹,想過點安寧平靜和日子都不得法。
當背鍋媳婦,鄭玉面上承認錯誤,內心卻反彈的厲害,繼而憤起,與安母針鋒相對。
沉默不再是金,只要安母說她一句,她定有兩句等着。安母講銀杏的善解人意,她說許母的大度寬容。
倆人從此沒個安靜的時候,好不熱鬧。銀杏和許母成了倆人爭吵時對付對方的法寶,煩不勝煩。
同一個大院的老太太們最愛在安家門口晃悠,沒辦法,誰讓這裡可以瞭解安家最新動態,傾聽許家小道消息。
雖說有時候聽不大清楚,可連猜帶蒙總能知道一點。反正閒着也是閒着,正好鍛鍊鍛鍊大腦,並且經過猜測後的“事實”更容易讓人興奮。
就好像別人告訴你哪有寶藏,興沖沖的去挖,果真挖到,好開心。但是如果人家只提供一些線索,讓你自己去找地點,千辛萬苦費勁無數腦細胞後終於挖到,成就感更大,滿足感更甚。
安父上班不在家,早出晚歸,對這一切毫無所知,也沒人在他耳邊說是非打小報告,私以爲家裡和以前一樣太平。
安小四在家又呆了幾天,不想當評判官,提前歸隊,主動放棄剩下的幾天假。
安母自然把這個責任歸在鄭玉頭上,責怪她整天出幺蛾子,把兒子趕走。鄭玉怎麼可能攬下這個錯誤,列舉出一二三個理由,表示小四是被安母氣得無可奈何,才離開。
婆說婆有理,媳婦說媳婦有理。
在許揚和銀杏準備坐火車去張家灣,從安家門口路過的時候,還隱約聽到裡面傳出來銀杏兩個字。
滿頭黑線,銀杏好想衝到安家去,把裡面的嘴都封起來。據無關人士好心吐露,她的和許母很榮幸的成爲安家婆媳倆的口頭禪,一天至少要說了二十來回。
許揚現在很看不起安小四,逃避算什麼處理方法,一屋不掃何以好好工作。避得了一時,避不了一世,還不如早點解決。
銀杏對整個安家都沒丁點好感,開始還覺得安小四是個明白人,現在看來他最糊塗。縱然家事不好辯是非,可也不能成爲他袖手旁觀的理由,他是安家的兒子,而不是古代的縣太爺。
私下囑咐許揚,別和他交心,遇到事情不是推卸責任就是跑路,這種男的最讓人不恥。
許揚拍着胸脯子保證,他是一個有擔當的男人,絕不會犯安小四的錯誤。不過想想溫馨寧靜的家,好像都沒有他表現的機會。
聽着那可惜的語氣,銀杏又想打人了,有病吧不是。
在火車站,倆人毫不意外的碰到“熟人”。
“喲,今兒的東西不多呀,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啊?”火車站的工作人員打趣,左看看右看看,來回兩遍,確認倆人的腳邊上沒多餘的行李。
許揚一隻手提着行李,一隻手牽着銀杏,“我跟我媳婦回老家。”
知道別人爲啥那麼問,上次送岳父一行三人回去,趙志剛的車子塞得滿滿當當,車頂都沒閒着,東西卸下來後,佔了好大一塊地。
頓時無數的目光從四面八方涌過來。
後來他主動又多買了三張臥鋪票,和趙志剛三姐夫一起把東西挑到車廂裡,多虧岳母細心,提前準備好扁擔,否則就算扛也得好幾趟。
幸好過年,臥鋪車廂人不多,否則真怕沒位置放。
列車員特地跑過來查看,意見挺大,又不是運輸公司,雖說可以帶行李,也得有個度。後來得知多買了三張票,可以給其他沒位置的人休息後,才放過。
把三人送上火車後,媳婦又急着給老家打電話,想讓田山林三兄弟幫忙到鎮上接一下,山路不好走。
長輩行千里兒孫憂。
直到他們到家後打電話過來報平安,纔算鬆口氣。
銀杏不好意思的朝人家笑笑,她不但在大院裡面如雷貫耳,在火車站多少也是“名人”。
出名也挺簡單的。
歷經幾十個小時的火車,小夫妻終於站在老家的地面上,天空中飄着細小的雪花,落在肩頭,一會就消失不見。泥濘的路面坑坑窪窪,鞋底帶起的泥巴點到處飛舞。
許揚把傘從行李裡面掏出來,早準備好了,就怕下雨下雪,以防萬一。
汽車站仍舊是那個胖胖的售票員,她還認得銀杏,老遠的就喊。
“哎呀,我就知道是你。你爸媽剛回來沒幾天,說你今天到,我算着火車就是這會。”
又仔細打量許揚,“這是你結婚對象吧,長得真精神,聽說也是個大學生,還是個營長。你爸高興的嘴都合不攏,你媽現在也變年輕了,逢人就笑……”
售票員巴拉巴拉的說個不停,班車上的其他乘客,不約而同的往小夫妻身上打量。
有閒不住的就開始找話,先把銀杏問一遍,再把許揚打聽一回。
大家就是這麼的熱情愛打聽。
有人沒見過銀杏,但是知道張家灣有個姑娘考到北京,立馬對上人了。
更有甚者詢問銀杏,她是不是吃羊奶長大的。如果是真的,以後有小孩子了,也弄點喂喂。這丫頭父母都是農村人,不見得比其他人強,生個娃這麼聰明,搞不好就跟吃羊奶有關。
嚇得銀杏趕緊跟大家安利,付出纔有回報。她每天抱着書本看,天矇矇亮起牀背書,晚上點着煤油燈做作業。父母也全力支持她念書,纔有今天的一切。
書山有路勤爲徑,勤奮是唯一的道路。縱然天份高,傷仲永的也不少。
至於是不是吃羊奶,她沒應,母乳纔是最好的,營養價值最高。
本以爲事情就這麼過去,誰知回到張家灣才發現,羊奶已經成爲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東西。
特別是小孩子,有的甚至每天喝一碗。
最火爆的要數陳家灣村長家的羊奶,好多人慕名過去買。有的嫌每天買羊奶麻煩,直接買羊。
點名就要村長家的母羊,其他人家的都不行。如果是銀杏以前吃過奶的那頭羊的直系親屬,價更高。
村長家生意火爆,已經率先帶頭致富,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他特別感謝李大力,聽說銀杏要回來辦酒席,打定主意拿五十塊的禮錢,上次小舅子的兒子結婚,他纔拿了十塊錢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