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六4

正月剛過,村民又看到一條本應冬眠的一丈多長的大蟒蛇出現在龍王山下,大蟒蛇旁若無人,“呼哧呼哧”地飲水,江水被蟒蛇吸向岸邊,那氣勢是洶涌澎湃、勢如破竹,彷彿江堤潰破似的,嚇得岸上村民們魂不附體。

龍王山村民喟然嘆息:“前兩年鰲魚翻身,唐山發生大地震,星宿歸位,今年蛟龍出海又要發大水了,我們真是多災多難啊!活着不容易哦!”

果不其然,這年的梅雨季節大雨滂沱,間或細雨綿綿,老天累計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八八六十四天才出梅,九九八十一天水終於陸續退去。

老天爺是下吧下吧,龍王山長出了三米多高、一尺直徑的毛竹筍。蕨類吞吐着水淋淋的空氣,肆無忌憚地吸收無比肥沃的龍王山稀土,激動地無法控制自己,瘋狂生長,半米高、拇指粗的雞爪菜竟然脆嫩無渣。

唉,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的青石臺階上,都長滿厚厚的青苔,屋裡屋外,都充斥着刺鼻的黴味,箱子裡的衣服透出白白的絨毛。

金木家竹園裡的老竹根也不甘寂寞,在土地裡蜿蜒前行,穿透牆基,在竈屋裡擡起頭來。

嘿,竈屋的犄角旮旯,竹筍豐茂,多不勝數,取之不盡,足不出戶即可享用美食!

龍王山的人哪,你們哪裡知道樂極生悲、物極必反的道理喲,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就是掉下餡餅也會砸破頭哦!

佈滿苔蘚的中柱礎石四周也擠出四根竹筍,金木認爲這是好兆頭,加強了中柱,房子更加牢靠。但水英判斷掏空了地基,還念起了山經:“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倒下來!竹子本就不是做中柱的料,這是不祥之兆啊!”

母子倆是爭來爭去,沒有結果。四清渾渾噩噩,不置可否。一家人是吃也不是、除也不是。在搖擺不定、優柔寡斷那刻,竹筍卻沒有稍事等待,直戳房頂。夜間,椽子和瓦發出“嘎嘎”痛苦的叫聲,天亮時竹筍破瓦而出。

睡夢中被驚醒的多多大驚失色:“不得了啦,竹子捅破了天啦!”

金木一家人圍着中柱,擡頭對天上望去,只見筍尖上蓋着一片灰瓦,恰好遮住從天傾盆而降的大雨,屋裡盡然滴雨不漏。

而鋪滿青苔的土地和綠油油的門檻,讓金木身不由己、摔了一百六十八個跟頭。

金木家驚蟄泡種、穀雨育秧、芒種耕田,一家人披星戴月,辛勤勞作。家裡的耕牛夜以繼日。金木夜晚在龍王山放牛時,即使再怕狼怕鬼,也不忍心騎在牛背上。

然而,小暑打雷,大暑破圩,江水一瀉千里。

金木和四清拖着大澡盆,在水裡紮下猛子,用鋸鐮刀割着未飽漿的青稞稻,再浮出水面放進澡盆,一盆一盆往岸上送。

金木推着澡盆,兩腿“嘭通嘭通”在水裡遊着,想到到手的莊稼付之東流,心有不甘,責問四清:“我們這裡怎麼經常倒圩,圩埂就像豆腐渣,你們挑圩就是胡!”

“我們的圩哪,是三國丁奉圍湖造田來的,孝子孫權用來贍養母親吳國太,我們這是出聖賢的風水寶地哦!只是湖被圍了,水被趕到江裡,江裡裝不下,就還要回到湖裡,我們是連年挑圩,水是連年上漲,沒辦法囉!”

“就沒有人想出辦法?”

“有啊,爲了治理水患,你沒看見江邊有個梓潼閣,江心島還有龍溪塔,就是爲了鎮住力大無比的贔屓,先人們認爲倒圩都是贔屓搗的鬼!”

“我聽講梓潼閣是周瑜攜小喬檢閱水軍的瞭望臺,龍溪塔經常被淹,怎麼鎮啊,愚昧無知,迷信十足!”

“我也覺得沒用……耶!我想起來了,有一樣東西有用……”四清若有所思,似乎又恍然大悟。

三十三1四十一3四十2四十4四十一1二十三4五1三十五4二十四2三十一2四十二2二十1一2三十九1四6一十八4一十八2三十六4二十九5四十二2三十三3五2二十八2四十二8八5四十二2四3一十八6二十二3二十二3四3三十二2一十五2一十六3三3四十二5三十三4三十八3三十4三十七4六1四十四5一十九5六2六5一十一1一十七2七6一十四3四6三十七8二十四2二5三十一4五7一十九6一十三2一十七6四十二8二5三十一4一十九6四十三3一十九5一十三3二十二2四5三十九3一十七2一十五3四3二十六4六7一十七3二十三4四十二7三十五2三十一7一十六2一十九5一十六7二1一十六4一十一3二十六8三十二3三十3七2一十六5一十六4一十三2三十八1二十九1四十四3三十一1一十九7二十4二十三4二十五3
三十三1四十一3四十2四十4四十一1二十三4五1三十五4二十四2三十一2四十二2二十1一2三十九1四6一十八4一十八2三十六4二十九5四十二2三十三3五2二十八2四十二8八5四十二2四3一十八6二十二3二十二3四3三十二2一十五2一十六3三3四十二5三十三4三十八3三十4三十七4六1四十四5一十九5六2六5一十一1一十七2七6一十四3四6三十七8二十四2二5三十一4五7一十九6一十三2一十七6四十二8二5三十一4一十九6四十三3一十九5一十三3二十二2四5三十九3一十七2一十五3四3二十六4六7一十七3二十三4四十二7三十五2三十一7一十六2一十九5一十六7二1一十六4一十一3二十六8三十二3三十3七2一十六5一十六4一十三2三十八1二十九1四十四3三十一1一十九7二十4二十三4二十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