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初萌登龍志(二)

一段旁白讓劉謙父女吃了一驚,按照他們的想象怎麼着,這位宋先生也會說的動聽一點,以表達自己的忠心,沒想到他會這麼老實,兩人不由的互望了一眼,然後把目光投向了事情的最終決定者李無庸,畢竟他纔是宋獻策的效忠對象。

李無庸看了宋獻策一眼,冷冷的回答道:“我相信。畢竟李自成的個人魅力是不可抵擋的,在現在的所有稍微有點勢力的人當中,是首屈一指的,這點我不不反對,宋先生先前想在他那裡施展自己的抱負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下並不知道現在宋先生的意思是怎樣的?”說完又冷靜的望着宋獻策的眼睛。等待着他的決定。

宋獻策毫不緊張的盯着李無庸的眼睛,道:“敢問閣下之志?”

李無庸並沒有直接回答宋獻策的問題,而是緩緩的說道:“歷史表明,以農民階級領導的起義是很難取得勝利的,自秦朝以來,在我華夏曆史上,發生過許多起義,但成功者不過一二,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內部不和;下一個就是漢高祖的起義,他是勝利,但秦朝是他打敗的嗎?不是,是以項羽爲首的六國舊貴族抵抗了秦朝的主力軍隊,才讓他順利入關,再看漢末的黃巾起義,聲勢之浩大,擁護者有數百萬之衆,最後還是失敗了,隋末起義,三十六路煙塵,七十二路反王,最後勝利的還是以河東貴族的李氏父子取得了江山;也就是我朝的太祖皇帝是農民出生,但他取得勝利的時候,元朝的勢力也被別的人消滅的差不多了。農民階級爲什麼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呢?因爲他們不能夠保持起義的初衷,不能夠把勝利引向勝利,一般的是建立了一個朝廷後,朝廷的那些大臣或者皇帝們就開始貪圖享樂,講究排場,內部爭權奪利,再也不可能象原先那樣富有熱情,忘記了自己實際上並沒有取得真正的勝利,唐朝的時候,黃巢已經佔領了長安,唐朝的皇帝僅僅帶着數百人,狼狽逃往四川,這個時候黃巢和他的將軍們只要稍微下的工夫就可以取得勝利,可惜他們忘記了,陷入了榮華富貴中,很快的失敗了,而黃巢本人也被自己的手下所殺死。而那些取得勝利的人又能怎樣呢,他們乾的頭一件事就是誅殺功臣,劉邦殺韓信,還有不久前的太祖皇帝炮轟功臣樓等等事情都說明了這一點。李自成非明主也。”

李無庸一番話下來,聽的三人口瞪木呆,沒想到居然有人如此分析歷史人物,奇怪的言論卻把這些歷史上的名人講的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果然乃大才也。劉玲兒眼裡盡是迷離的眼神,劉謙的眼裡是欣慰,而宋獻策的眼裡是欽佩,自己雖然飽讀史書,也曾分析過這些人物,卻不能象這樣的把這些人失敗的原因講的如此透徹。不由的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那先生之志?”

“以史爲鏡,可知興替。在歷史上曾經有三次漢人被屠殺的事件,都是其他外族大規模入侵造成的人口損失爲:蒙古滅金、宋人口減少四成,約五千萬人;靖康之難減三成,約三千六百萬人;八年安史之亂劇減二至三成,約二千萬;五胡亂華在低谷中波動並幾度顯著減少。李自成不可能統一江山,鎮守山海關的的吳三桂是不可能投降李自成的,以李自成的性格,攻佔了北京後,他自大的性格也會馬上暴露了,以關內的步兵來對抗滿清的八旗精銳騎兵,那是在做夢。一旦清軍入關,那簡直是漢人的噩夢。作爲一種後進的文化形態,當滿文化取得統治地位之後,也同時陷入了先進漢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如何去適應這樣一種局面,即保持和鞏固滿文化的特殊地位,由進而使之與漢文化合流,最終維護新興封建王朝,強制剃髮易服、圈佔民間田地、逼民投充爲奴,落後的民族要想控制一個先進的民族,最有用的方法先是殺戮,然後再是安撫。我華夏雖然人口衆多,但殺戮過度,則必然傷了元氣,人們生活就會苦不堪言。”說到這裡,李無庸不由的頓了下來,歷史上的一副副文字呈現在他的眼前,是那樣的震驚,是那樣的血淋淋。

清軍入關,一遇抵抗,必“焚其廬舍”,“殺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滿所欲”,皇太極時三次深入畿輔、山東等地的屠殺搶掠在許多方誌中有明確記載,皇太極掠濟南,城中積屍十三萬,運河之水變紅。從順治二年四月清軍南下開始,滿清即以民族征服者自居,殺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慘絕人寰的屠城悲劇。大肆燒殺劫掠之後,多爾袞又竭力抹殺漢族的民族意識,清廷頒行“留髮不留頭”“剃髮易服,不隨本朝制度剃髮易衣冠者殺無赦”“所過州縣地方,有能削髮投順,開城納款,即與爵祿,世守富貴。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的命令拉開了征服中國人的序幕。這是多爾袞代表滿洲貴族發佈的“屠城令”,有蓄髮者立執而剃之,不服則斬,懸其頭於剃頭挑子所縛高竿之上示衆。漢人激烈反抗,多爾袞則一意孤行實行民族高壓政策,竟下令‘凡有爲剃頭、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牽連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漢人被迫改穿難看至極的滿人服飾,使延續三千多年的漢族衣冠毀於一旦。“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因爲有專書記載爲人們所熟知。爾後就是血洗江南、嶺南,屠江陰、屠崑山、屠嘉興、屠常熟、屠蘇州、屠海寧、屠廣州、屠贛州、屠湘潭。此外還有,屠大同、屠四川等等,清寇甚至勾結荷蘭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廈門)。這些屠戮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一樣的血腥、殘忍,都是義士百姓屠戮殆盡,屍積成山,血流成河,清軍進四川,殺的更乾淨,“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崑山頂上僧寮中,匿婦女千人,小兒一聲,搜戮殆盡,血流奔瀉,如澗水暴下”,清兵的野蠻、兇殘可見一斑!順治六年鄭親王濟爾哈朗佔領湖南湘潭後的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總兵姜瓖爲首的山西反清運動,“朕命大軍圍城,築牆掘濠,使城內人不能逸出,然後用紅衣火炮攻破,盡行誅戮”,不僅大同全城軍民屠戮殆盡,“附逆抗拒”州縣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殺。順治七年平南王尚可喜與耿繼茂攻克廣州時的屠城“再破廣州,屠戮甚慘,居民幾無噍類。…累骸燼成阜,行人於二、三裡外望如積雪。因築大坎痤焉,表曰共冢。”“甲申更姓,七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飢鳥啄腸,飛上城北,北風牛溲,堆積髑髏。或如寶塔,或如山丘…”。漢人的大敵,滿清是也,漢人的劊子手多爾袞也。李無庸眼睛赤紅,殺機大現。

旁邊的宋獻策三人猛的覺的大廳內,森冷嚴寒滲透肌膚,頓時大驚,宋獻策心裡更是一驚,鐵血帝王也,也不知殺機對向何處,先讓我試試再說,萬一又是一個張獻忠,還是早做打算。

李無庸並不知道他的打算,猛的站起身來對着宋獻策道:“宋先生,李某答應你了,不過在下並非是貪圖這如畫江山,而是擔心那李自成守不住江山,讓我漢人老百姓受那滿清八旗的屠戮。是擔心那李自成沉迷於富貴,忘記了我中華無數的百姓。”

宋獻策眼睛一亮,跪倒在地道:“屬下拜見主公。”

李無庸扶起宋獻策哈哈大笑道:“先生乃吾之子房也。哈哈。”

[無廣告小說奉獻]

第一百二十五回 調虎離山史可法中計 橫掃廣西羅振川出征第五十六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一百四十四回 江山爲盤民爲子第十七回 恐怖的明朝第二百一十五回第四十五回 土地國有 (二)第一百一十一回 斬賊臣谷振東出征 獻奸計李自成攻城第五十八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二)第一零四回 多爾袞上呈戰報 皇太極吐血駕崩第三十八回 收復臺灣 (一)第六十四回 大都督府 (一)第一百三十三回 顧炎武巧獻糧計 李無庸兵進南京第一百一十九回 羅振川奉命奪關 趙鏡波兵阻雞鳴第七回 籌劃第五十二回 《中倭江戶新約》(六)第一百二十七回 莊烈帝山窮水盡 李自成兵進昌平第一百一十八回 安得壯士挽天河 淨洗甲兵常不用第一百六十九回 大決戰(六)第一百三十一回 嬌公主悲傷欲絕 孔胤玉舌燦蓮花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九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二)第九十八回 吳三桂兵破重圍 崇禎帝無緣遼東第六十九回 話運河第四十回 收復臺灣 (三)第七回 籌劃第四十五回 土地國有 (二)第二百一十五回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第一百五十二回 昭陵與福陵 (五)第一百三十八回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第七十五回 世界真是太小了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九十四回 戰 (一)第四回 名不虛傳第一百九十一回 吳三桂之死 (一)第六十八回 邸報第六十章 崇禎的心 (一)第一百九十一回 吳三桂之死 (一)第一百七十三回 大決戰 (十)第六十六回 校檢三軍第一百六十三回 大決戰前夕第九十六回 皇太極十面埋伏 洪承疇無力迴天第一百五十八回 再會媚香樓第一百五十八回 再會媚香樓第四十六回 攤丁入畝與家庭聯產承包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一百七十回 大決戰 (七)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與福陵 (二)第一百九十五回 最後的輝煌 (二)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鷹眼第一百七十六回 大決戰之所向披靡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一百三十一回 嬌公主悲傷欲絕 孔胤玉舌燦蓮花第一零三回 錦州城怒斬貳臣 李無庸流言後金第一百九十二回 吳三桂之死 (二)第四十五回 土地國有 (二)第四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一)第一百六十三回 大決戰前夕第一百二十八回 莊烈帝弒殺後宮 周皇后從容赴死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七十二回 李巖第一百八十九回 大決戰之多爾袞之死 (一)第一百五十一回 昭陵與福陵 (四)第八十一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一)第一百四十一回 李巖兵投大唐第十八回 媚香樓第一百六十四回 大決戰 (一)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一百五十六回 朕的對手又少了一個第二十三回 相互算計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九十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第三十七回 何斌獻第一百四十四回 江山爲盤民爲子第八十九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九)第二十回 媚香樓 (三)第一零三回 錦州城怒斬貳臣 李無庸流言後金第二十八回 福建任上 (二)第七十七回 梟雄與色鬼 (一)第一零一回 臺灣島羣臣度難關 馮錫範暗中施離間第五回 初萌登龍志(一)第一百四十六回 梟雄下棋 天下爲盤人爲子第五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三)第一百七十八回 大決戰之疑神疑鬼第一百二十二回 舉義兵唐王伐明 烽火遍盡江南道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一百二十回 三千虎賁翻絕壁 一馬平川入中原第一百四十八回 昭陵與福陵 (上)第十三回 登州之戰 (三)第七十三回 獻俘太廟第一百一十二回 李自成無德施水計 開封城災禍二十年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一百三十九回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第五十四回 《中倭江戶新約》(八)第六十一回 崇禎的心 (二)第五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一)第一百九十一回 吳三桂之死 (一)第九十九回 李無庸山谷聚兵 洪承疇失節降清
第一百二十五回 調虎離山史可法中計 橫掃廣西羅振川出征第五十六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一百四十四回 江山爲盤民爲子第十七回 恐怖的明朝第二百一十五回第四十五回 土地國有 (二)第一百一十一回 斬賊臣谷振東出征 獻奸計李自成攻城第五十八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二)第一零四回 多爾袞上呈戰報 皇太極吐血駕崩第三十八回 收復臺灣 (一)第六十四回 大都督府 (一)第一百三十三回 顧炎武巧獻糧計 李無庸兵進南京第一百一十九回 羅振川奉命奪關 趙鏡波兵阻雞鳴第七回 籌劃第五十二回 《中倭江戶新約》(六)第一百二十七回 莊烈帝山窮水盡 李自成兵進昌平第一百一十八回 安得壯士挽天河 淨洗甲兵常不用第一百六十九回 大決戰(六)第一百三十一回 嬌公主悲傷欲絕 孔胤玉舌燦蓮花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九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二)第九十八回 吳三桂兵破重圍 崇禎帝無緣遼東第六十九回 話運河第四十回 收復臺灣 (三)第七回 籌劃第四十五回 土地國有 (二)第二百一十五回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第一百五十二回 昭陵與福陵 (五)第一百三十八回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第七十五回 世界真是太小了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九十四回 戰 (一)第四回 名不虛傳第一百九十一回 吳三桂之死 (一)第六十八回 邸報第六十章 崇禎的心 (一)第一百九十一回 吳三桂之死 (一)第一百七十三回 大決戰 (十)第六十六回 校檢三軍第一百六十三回 大決戰前夕第九十六回 皇太極十面埋伏 洪承疇無力迴天第一百五十八回 再會媚香樓第一百五十八回 再會媚香樓第四十六回 攤丁入畝與家庭聯產承包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一百七十回 大決戰 (七)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與福陵 (二)第一百九十五回 最後的輝煌 (二)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鷹眼第一百七十六回 大決戰之所向披靡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一百三十一回 嬌公主悲傷欲絕 孔胤玉舌燦蓮花第一零三回 錦州城怒斬貳臣 李無庸流言後金第一百九十二回 吳三桂之死 (二)第四十五回 土地國有 (二)第四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一)第一百六十三回 大決戰前夕第一百二十八回 莊烈帝弒殺後宮 周皇后從容赴死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七十二回 李巖第一百八十九回 大決戰之多爾袞之死 (一)第一百五十一回 昭陵與福陵 (四)第八十一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一)第一百四十一回 李巖兵投大唐第十八回 媚香樓第一百六十四回 大決戰 (一)第四十二回 收復臺灣 (五)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一百五十六回 朕的對手又少了一個第二十三回 相互算計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九十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第三十七回 何斌獻第一百四十四回 江山爲盤民爲子第八十九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九)第二十回 媚香樓 (三)第一零三回 錦州城怒斬貳臣 李無庸流言後金第二十八回 福建任上 (二)第七十七回 梟雄與色鬼 (一)第一零一回 臺灣島羣臣度難關 馮錫範暗中施離間第五回 初萌登龍志(一)第一百四十六回 梟雄下棋 天下爲盤人爲子第五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三)第一百七十八回 大決戰之疑神疑鬼第一百二十二回 舉義兵唐王伐明 烽火遍盡江南道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一百二十回 三千虎賁翻絕壁 一馬平川入中原第一百四十八回 昭陵與福陵 (上)第十三回 登州之戰 (三)第七十三回 獻俘太廟第一百一十二回 李自成無德施水計 開封城災禍二十年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一百三十九回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第五十四回 《中倭江戶新約》(八)第六十一回 崇禎的心 (二)第五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一)第一百九十一回 吳三桂之死 (一)第九十九回 李無庸山谷聚兵 洪承疇失節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