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最後通牒

阜團軍覆滅的消且傳出,韓國朝野內外片譁然

一月十三日,全球各國的主要電視臺與報紙都重點報道了這場決定性的戰役,而且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都有一個類似的重點,即中隊在退守本土之後。..幾場會戰打下來是越打越順手。美韓聯軍卻是節節敗退。

暫且不說這些報道是否客觀公正,輿論導向說明,中隊正在逐步扭轉不利局面。

當然。客觀的講。戰場局勢沒有這麼樂觀。

雖然在這場會戰中。中隊的損失並不大,幾個主力集團軍中,除了第十五集團軍的減員率較大之外,其他幾個集團軍的傷亡都不是很嚴重。六個主力集團軍的平均減員率還不到一成,但是打完這一仗,羅耀武手裡的作戰物資也被用得一乾二淨。後方補給也很難在短期內到達。

也就是說,中隊很難再次發動類似的大規模會戰。

說得不客氣一點。就算到了二月份,羅耀武也難以籌集到足夠發動一規模進攻的作戰物資。

沒有物資,就沒辦法打下去。更談不上扭轉敗局。

與之相反,美韓聯軍的作戰物資卻在源源不斷的送到丹東與莊河。僅在一月上旬。美軍就向東北前線運送了五萬噸麪粉,而同一時期。中隊送到前線的糧食只有一萬噸,僅夠前線作戰部隊消耗一個月。

拖下去的話,下一次搶先發起進攻的肯定不是中隊。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韓國被打怕了。

兩次會戰,韓軍折損四十多萬人馬,算上之前損失的兵力,僅在中隊手裡,韓國就損失了相當於戰前人口百分之一的人員。

一百個弗國人,就有一個在戰的上被中隊殲滅。

這個比例。也太嚇人了。

要知道,一個成年人的正常社會關係網絡是在四百人左右。也就是說。每一個弗國人都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四個親朋好友。

對韓國社會來說,這個打擊確實不

首先出問題的,就是弗國的徵兵工作。

集團軍覆滅之後,韓國的徵兵工作就遇到了困難一些有點基礎的家庭都想方設法的讓正在兵役期的子女逃到外地,再有點錢的話。則想辦法出國。。集團軍完蛋之後,就連沒有基礎的普通家庭也在想辦法讓家人逃避兵役。而一些有權有勢的大家族還在設法讓自己的族人從軍隊裡退出來,或者想法呆在後方。

招不到兵,就沒辦法擴大軍隊規模,也就沒辦法增加軍事投入。

有意思的是,就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韓國的失業率還高達百分之十四,軍隊徵兵根本不成問題。

一月十三日這一天,還發生了一件事情。即臺灣當局公開表示不會出兵東北。

雖然在這份聲明中,臺灣當局聲稱,東北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絕不會容許任何國家侵犯中國領土,在必要的時候,“中華民國”會接管佔領區。但是在聲明最後,臺灣當局表示,受東南戰局影響,無力出兵東北。

做得更絕的是。臺灣當局甚至以戰事未定,拒絕向東北的美韓佔領區派遣行政官員。

顯然,臺灣不想捲入向上的戰爭。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臺灣就那麼大個地方,只有兩千多萬人。組建一百五十個旅的地面部隊已經非常吃力了,哪還有力氣去第二條戰線上作戰?

加上美韓聯軍新敗,東北戰局撲朔迷離臺灣當局自然不肯淌這潭渾水。

搞到這個時候,美國已經別無選擇,只能向日本施壓。

僅僅幾個小時之後,美國總統奧康納就在當地時間十三日上午召見了日本大使。向日本當局攤牌。

要參戰就早點,不然就別提參戰的事了乙

也就是說,奧康納向日本下了最後通牌。再拖下去,別說美國走不到幹路。日本也別想從這場戰爭中撈到好處。事實上,日本當局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臺海戰爭爆發後,日本當局就做出了參戰決定,而且知道美國不會讓這場針對中國的戰爭輕易結束小所以在二零一二年八月初,日本就開始進行秘密戰爭動員,包括讓主要的軍火廠重新開啓裝備生產線招募適齡退役軍人與新兵,擴充各個師團,並且將主要師團的編制提升一級等等。

之所以說是秘密動員,是因爲日本沒有戰爭動員的資格,甚至沒有發動戰爭的權力。

美國下達最後通牌之前,日本剛剛進行了全民公決,有接近九成的日本公民投票,超過七成贊成修改憲法。組建正規軍。

也就是說,聳憲的全民公決已經完成。

剩下的。就是由日本衆議院的議員對修憲的具體事項進行投票表決。過了這一關,在經最高法院審定,日本憲法就將修改,日本的三軍自衛隊也將正式升級爲國防軍。日本也將由

主權國家。

顯然,最後兩關實際上都是走過場。

一切順利的話,別說一個月小半個月就能搞定。

因爲提前進行了動員。所以日本軍隊的規模已經得到擴充。

到二零一三年初,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總兵力超過了四十萬,在原有部隊的基礎上新建了十個師團。而且擴軍工作還在繼續進行,最終目的是組建一支擁有四十個師團、八十萬官兵的地面部隊。

空中自衛隊的兵力擴充了大約一倍,作戰飛機數量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其中包括從美國弓進的數十架凹,以及兩百多架重啓生產線之後,按照新的戰術標準、增強了對地打擊能力的2戰鬥機。

海上自衛隊的兵力也擴充了大約一倍。雖然新建造的戰艦就那麼幾艘。而且都是在戰前就已動工建造,但是日本戰艦的服役週期本來就很短。大部分退役戰艦均封存處理,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隊規模也擴大了不少。

關鍵還是日本國民的心態。

與美國一樣,在參戰之前。日本當局想方設法的抹黑中國,不但把中國說成了破壞世界和平的邪惡國家,還稱其對日本的生存構成了致命威脅。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中國摧毀了全世界絕大部分衛星,其中也包括日本的衛星。

如同大洋對岸的美國人一樣,日本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並且感受到了戰爭威脅。

加上持續不斷的大規模宣傳日本國民的戰爭積極性已經調動起來。

再說了。美國都準備大打出手,而幾十年來,日本一直是美國的跟班。內外政策都向美國看齊。

大哥都上去了小弟還能呆在後面嗎?

修憲公決,可以說是日本國民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的直接寫照。

只不過,日本政客的野心更大。

如果說美國的目的是推翻中國政權,消滅最具實力的潛在對手。繼續維持美國的全球霸權,那麼日本的目的就是取代中國,成爲亞太地區的小霸主。

至於要不要取代美國,那就不得而知了。

顯然,美國不大可能輕易答應日本的這個要求。

好不容易打垮了中國,如果讓日本崛起。那不等於白乾了?

要知道,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偷襲珍珠港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那個年代。中國還是美國的盟友呢。

如此一來。日本就得隱忍,等到美國實在扛不住了,再提出條件。

在這一點上,日本的“忍術”確實發揮得淋漓盡致。

忍到二零一三年初,隨着韓軍兩大集團軍覆滅,日本政客看到了出手的機會。

美國總統奧康納下了最後通蝶之後,日本首相進藤加一立即派遣外交大臣青木和惠子前往華盛頓。與美國商討出兵事宜。

一月十四日,這個被稱爲日本外務女強人的外交大臣當着奧康納的面,提出了日本參戰的要求。

前幾項還沒有什麼。都是與軍事援助有關。畢竟美國掌握着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技術。

關鍵在最後兩項上。

一是美國得放開關鍵物資的出口管制。向日本出售石油與稀土等戰略資源,並且保證產自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能夠安全運抵日本。爲此日本可以以國際價格購買,並且用凍結的中國國有資產做抵押。

鐵礦石沒有問題,那是澳大利亞的事。而且沒有了中國市場。澳大利亞的幾家礦產企業正在尋找下家呢。只要日本出得起錢,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關鍵還是石油與稀土。

相對而言,稀土更加敏感。

戰爭爆發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與出口國。就連美國都從中國購買這些在軍事領域有着廣泛用途的戰略資源,甚至將其囤積在國內,以備戰時需求。問題是,美國本身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稀土儲備國。而且在中國瘋狂開採數十年之後,美國的稀土儲備量已經不比中國少多少了。

隨着日本無法從中國進口稀土,另外一個稀土儲備大國俄羅斯又不大願意賣給日本,就只能在美國身上想辦法了。

事實上,日本也在幾十年間囤積了不少稀土,只是全都沉在了潁戶內海的港灣裡面,不想拿出來用。

對於這個,要求,奧康納也沒什麼好說的。一口就答應了下來。道理也很簡單,稀土是生產衆多尖端武器裝備的必要姿源,沒有這個東西,日本的軍火企業就無法開工,日本儲存的稀土最多隻能在大規模戰爭中消耗一年。而這場戰爭還要打幾年,恐怕誰也說不準。

與之相比,日本的最後一個要求最爲過分。

這個要求與資源無關,至少與美國的資源無關,卻更加敏感。也更加考驗美國的政治底線。

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85章 又是一道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33章 陰差陽錯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2章 全旅壓上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20章 火力打擊第76章 不戰自潰第36章 進攻受阻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4章 人非聖賢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92章 秘密協議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80章 全力投入第65章 及時彌補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84章 託人帶信第46章 舉步維艱第54章 空降一師第15章 以六換一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07章 想走還留第60章 鹿死誰手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章 身份問題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96章 新任司令第97章 一席之談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13章 發動羣衆第202章 一場勝利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57章 經典突擊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64章 服從命令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4章 突然襲擊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92章 秘密協議第53章 關鍵一炮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5章 以六換一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54章 重裝上陣第37章 見證奇蹟第75章 攻守易勢第133章 全面開花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44章 再次入朝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46章 舉步維艱第78章 六雷轟頂第43章 何爲希望第70章 騙子瘸子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88章 死戰寧波第71章 出敵不意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51章 回國述職第80章 全力投入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21章 決戰南京第68章 反擊開始第159章 故技重演
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85章 又是一道第55章 戰爭決策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33章 陰差陽錯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2章 全旅壓上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20章 火力打擊第76章 不戰自潰第36章 進攻受阻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4章 人非聖賢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92章 秘密協議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80章 全力投入第65章 及時彌補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84章 託人帶信第46章 舉步維艱第54章 空降一師第15章 以六換一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07章 想走還留第60章 鹿死誰手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章 身份問題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96章 新任司令第97章 一席之談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13章 發動羣衆第202章 一場勝利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57章 經典突擊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64章 服從命令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4章 突然襲擊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92章 秘密協議第53章 關鍵一炮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5章 以六換一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54章 重裝上陣第37章 見證奇蹟第75章 攻守易勢第133章 全面開花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44章 再次入朝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46章 舉步維艱第78章 六雷轟頂第43章 何爲希望第70章 騙子瘸子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88章 死戰寧波第71章 出敵不意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51章 回國述職第80章 全力投入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21章 決戰南京第68章 反擊開始第159章 故技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