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求賢令

劉辨聽我說醫學院只有張機能負責,他笑道;“我知道醫學院現在只有仲景能負責,可是仲景已經向我抱怨過好多次了,希望能夠擴充人手,你這一拖就是大半年,仲景很有怨念啊!現在朝廷初創,百廢待興,呂卿你又搞了那麼多部門,現在這些部門中,除了日常負責的主管官員,有的連副手都沒有,你是不是該想想辦法?”

“既然陛下要我想辦法,那就拿筆來!”我剛說完就有人將筆墨紙硯連帶桌子搬來了上來。我捲起袖子拿起筆,在紙上揮毫起來。我寫的就是曹*的求賢令,但我是把他幾次的求賢令給集合起來再加上我的求賢目標。我將這篇求賢令一揮而就,把筆一丟說道:“來人,將此詔拿給陛下審閱,讓陛下定奪!”記得前世的時候,我就比較喜歡曹、劉兩位君主,而曹*的三篇求賢令,不光內容讓人記憶猶新,就說文采也是非凡。所以我一直記得,就好像諸葛亮的兩篇出師表一樣。

劉辨看紙上的墨跡還沒有幹,他制止了想要搬動桌子的內侍,自己走到桌邊讀了起來。讀完後,劉辨一拍桌子吼道:“好!呂卿不愧是一代文豪,此文寫的是慷慨激昂,若是此策可行,我大漢就不愁人才了!”堂下文武百官聽劉辨這麼說,都爭着想看我寫的詔令,可是他們不敢擅離自己的位置,劉辨看着堂下像鴨子一樣伸長脖子的官員,叫來一個內侍,讓他宣讀我寫的詔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爲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爲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何以霸世!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於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人知者乎?

倘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爲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知,勿有所遺。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楊仄陋,唯纔是舉,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吾得而用之,官無廢業矣。

今天下紛亂,尤甚戰國,朝廷初定,所需之士,無論百工、醫者或行商、農夫,凡有一技之長皆可入朝,若能爲國效力,朝廷必不惜官爵,以待有大能者!”

我的求賢令一出,滿朝皆驚。孔融站出來說:“丞相,你需要醫者、百工,我能理解。可是行商、農夫要來何用?他們豈能爲官?”

我還沒說話,禰衡就站出來說:“文舉此言差矣!丞相在洛陽實行新政,有農部、工部、商部,自然需要農民、百工和商賈!”

“可是他們的品行不定,如何能爲官一任教化百姓?”孔融還以爲我要那些商賈、農夫去做地方官呢。

“孔大人,我招收這些人自然不會讓他們去做地方官。商賈,我只需要有本事、能力的人,去給糜竺糜大人打下手,糜大人自然會監督他們。百工,都劃歸劉曄劉大人麾下,若是有特殊的本領,我會讓他們登記在冊,不讓那些技術流失。至於農夫,孔大人也許不知,我大漢有很多精通種植之人,他們總比別的百姓多打糧食,還有人能發現新的糧食,若是他們能爲朝廷所有,那就是我大漢之福了。就說我手裡的高產量糧種,若是我大漢早些發現,也許都不會有黃巾之亂!至於地方百姓的治理,自然要交給有德行的人。放心吧,我自有分寸!”孔融就是一個書呆子,他懂什麼治理百姓。看他把北海治理成那種樣子就知道他只是一個尋章摘句的腐儒!

孔融還是有些擔心的說:“丞相,我實在不能苟同你的想法。我巍巍大漢朝廷,滿朝站的都是一些農夫、工匠,乃至於商賈,豈不是讓人笑話?這若是讓袁紹、曹*、劉表之流知道了,必然會笑話我們自甘墮落!”

“孔大人,你又錯了!我招收農夫、商賈,是讓他們做實事的!比如說糜大人的商部,若是商業方面的事都交給糜大人來做,自然是不行的。而那些儒士又有幾個懂得行商之事?就說你孔大人如此高才,無論是種地還是行商,你懂麼?”我對孔融那種死板的頭腦很無語,不過我也很慶幸。我幸虧沒有把像冀州這種世家橫行的大州給打下來,不然若是再搞幾個孔融這種人來,我別的事不用幹了,光給他們做解釋吧!

孔融笑道:“丞相,你說的就不在理了!當年孔子就說過,安貧樂道,死也不改其志。亞聖孟子也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不讓朝廷官員魚肉百姓,百姓自然安穩,其他的少點也無妨!”

“孔大人,你肯定沒試過捱餓的滋味!而且,有世家大族在,怎麼可能平均?你想想,在北海的時候,雖說你北海百姓生活還算富裕,可是孔大人您吃飽穿暖的時候,城外依舊有百萬黃巾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就說你北海城中的百姓也有這樣的人吧!既然我們能想辦法讓百姓過的更好,爲什麼不試着相信一下商賈、農夫?當我大漢百姓都成腰纏萬貫,不愁吃喝的人的時候,誰還會想造反?官吏貪污就讓他貪,到時候自然有司會找他們麻煩!再說了,我的監督機制可是讓全天下的百姓都來做我的御史!”

第100章 賤嘴曹洪第597章 再戰宛城第642章 伏擊第149章 王越第52章 北海孔融第785章 京觀第89章 有人鬧事第589章 共伐第78章 酒醉第171章 何進來訪第790章 祥瑞第178章 董卓霸京師第216章 釋公孫(上)第510章 許攸之謀第596章 小輩們的戰鬥第492章 田疇第62章 羣猛鬧陳留第619章 崔州平第487章 送禮第236章 殘暴第68章 黃明第550章 較技第547章 張燕投曹第363章 徐和第160章 潁川遊第839章 呂驍第223章 劉備出戰第435章 憐愛第697章 聰明機敏第210章 華雄逞威第20章 九原血夜第444章 馬鈞拜師第216章 釋公孫(上)第535章 開導第793章 魏王第98章 我和曹操有個約會(中)第541章 再戰虎牢第390章 數語退曹第536章 窒息第45章 張飛呂布第712章 文仲業(下)第282章 將計就計第58章 臧戒第362章 廖化第703章 兵法第168章 靈帝薨第696章 遺孤第41章 關羽第131章 火燒長社(上)第383章 殘破第272章 伏牛山第676章 十面埋伏第837章 許攸論戰第346章 夜襲前奏第861章 馬幼常第843章 尋司馬第816章 下馬受縛第211章 劉備會盟第397章 膽肥第274章 子義歸來第9章 馬賊 背叛第258章 曹嵩遇險第630章 兵臨江夏第616章 欲求孔明第158章 新婚之夜第496章 分兵第19章 丁原和呂布第298章 歸位第720章 算計文聘第76章 論詩第413章 求賢令第842章 羣起(下)第300章 張郃第255章 馬韓兵敗第224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673章 燒糧歸來第176章 董卓現第147章 西園八校尉第626章 出山第550章 較技第447章 大漢元年(一)第405章 安撫第551章 計劃第277章 情愫第443章 指南針第116章 呂布所部第487章 送禮第863章 陣戰第44章 張飛第435章 憐愛第410章 改制(五)第605章 截斷糧道第263章 二讓徐州第112章 殺戮河東第802章 張魯投降第202章 汜水關第60章 逐虎過澗第395章 逐使第370章 丁奉 徐盛第520章 趙雲求援
第100章 賤嘴曹洪第597章 再戰宛城第642章 伏擊第149章 王越第52章 北海孔融第785章 京觀第89章 有人鬧事第589章 共伐第78章 酒醉第171章 何進來訪第790章 祥瑞第178章 董卓霸京師第216章 釋公孫(上)第510章 許攸之謀第596章 小輩們的戰鬥第492章 田疇第62章 羣猛鬧陳留第619章 崔州平第487章 送禮第236章 殘暴第68章 黃明第550章 較技第547章 張燕投曹第363章 徐和第160章 潁川遊第839章 呂驍第223章 劉備出戰第435章 憐愛第697章 聰明機敏第210章 華雄逞威第20章 九原血夜第444章 馬鈞拜師第216章 釋公孫(上)第535章 開導第793章 魏王第98章 我和曹操有個約會(中)第541章 再戰虎牢第390章 數語退曹第536章 窒息第45章 張飛呂布第712章 文仲業(下)第282章 將計就計第58章 臧戒第362章 廖化第703章 兵法第168章 靈帝薨第696章 遺孤第41章 關羽第131章 火燒長社(上)第383章 殘破第272章 伏牛山第676章 十面埋伏第837章 許攸論戰第346章 夜襲前奏第861章 馬幼常第843章 尋司馬第816章 下馬受縛第211章 劉備會盟第397章 膽肥第274章 子義歸來第9章 馬賊 背叛第258章 曹嵩遇險第630章 兵臨江夏第616章 欲求孔明第158章 新婚之夜第496章 分兵第19章 丁原和呂布第298章 歸位第720章 算計文聘第76章 論詩第413章 求賢令第842章 羣起(下)第300章 張郃第255章 馬韓兵敗第224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673章 燒糧歸來第176章 董卓現第147章 西園八校尉第626章 出山第550章 較技第447章 大漢元年(一)第405章 安撫第551章 計劃第277章 情愫第443章 指南針第116章 呂布所部第487章 送禮第863章 陣戰第44章 張飛第435章 憐愛第410章 改制(五)第605章 截斷糧道第263章 二讓徐州第112章 殺戮河東第802章 張魯投降第202章 汜水關第60章 逐虎過澗第395章 逐使第370章 丁奉 徐盛第520章 趙雲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