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分歧

“盛名之下無虛士這下袁世凱倒是撇個乾淨”

看着報紙上對李君案的報道,陳默然忍不住長嘆一聲,這袁世凱輕輕鬆鬆一記“重判”把球踢還給了滿清。

判了李君斬決,又判了誅李君九族,可卻又來個請字,一個簡單的請字,把皮球踢給了刑部,雖說現在李君是斬了,可擬斬的卻是刑部三司,與袁世凱何干。

想着袁世凱那副無辜的模樣,陳默然不禁搖頭感嘆着這廝的老奸巨滑來,輕輕的一計太極拳,把自己撇了個乾淨,嗯勉強算是乾淨,而且還又得了朝廷的信任。

“其實這種撇清也談不上什麼撇清”

鮮少發表任何意見或看法的,於鴻玉這會在一旁輕道一聲,最近幾個月,他可以清楚的感覺眼前董事長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他更關心時事,就像現在這樣,不僅留意報紙,偶爾還會對外發明自己的看法。

去年九月的時候出資成立了“中華教育協會”,甚至還資助留學生數量擴大至一千二百人,留學生所去之國均爲美、英、德世界三大最先進之國。

“僅此一項,陳老闆每年需支銀助學多達600萬兩”

就在舉國上下驚訝、讚歎於董事長的此等壯舉時,不過又是兩個月,除去一次拿出一千萬兩白銀鉅款創辦“亞洲第一大學”的東序大學外,另從浦東劃地3000畝地,其中之半用於興建校舍新館,投資280萬元用於創建大學工廠,這種大學設附屬工廠,既顧及學生勤工實習,又保障大學經費來源的模式,是各國大學所無,東序所特有。

僅此兩項巨資助學,即爲世人所瞠目結舌,一千萬兩鉅款、三千畝值銀數千萬之多的土地,“億元辦學”這種魄力換得國人的稱讚的同時,董事長也落得“傻子”之名,可即便如此,董事長仍閒不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曾說過。

“周代又曾設五大學:東爲東序,西爲瞽宗,南爲成均,北爲上庠,中爲辟雍。今默然於上海建東序大學,他日必將在中國四地續辦瞽宗、成均、上庠、辟雍四所大學六年將東序辦爲中國第一大學費二十年之功,使東序爲亞洲第一大學”

傻子?

許道是別人這麼說,但於鴻玉卻是不信,雖他話不多,但卻知道自己的這位董事長志向頗遠,遠非常人所能及,既然今天他用值兩千萬元的地和一千七百萬的現款,去辦這所“亞洲第一大學”,那麼他就會從其它地方收回這筆投資。

董事長會做虧本生意,於鴻玉從來不信。從什麼地方收回投資呢?或許將來等大學辦好後,在大學招生時,也許會像資助留學生一般,另附一份合同,定約畢業後需爲產業公司工作數年,但相比於這個答案,於鴻玉卻更傾向於另一個隱於心間不曾道的一個回報。

這“億元辦學”最大的回報恐怕就是讓董事長撈足了名聲,那些個記者也樂得從董事長這裡挖新聞,而最近幾月董事長則經常對外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李君案”時還曾寄文於報紙,發署名文章,甚至直接指責自滿清入關以來其之殘暴實屬世間罕見,而李君一案更是將其殘暴顯露無疑。

讓人詫異的卻是董事長的這種斥責,換來的只是他那從三品的頂戴被革了,滿清似乎對他也似無力,但於鴻玉卻是清楚的知道,這種無力的背後卻是他們正準備對產業公司下手,從最近幾月上海道對產業公司的態度就能看出徵端。

“嗯?”

擡頭看着站在辦公桌前的於鴻玉,陳默然微笑下。

“子次,說來聽聽”

說着陳默然好奇的看站於鴻玉,這子次可是從不輕易言語。

“董事長,袁世凱看似撇清了關係,可他不敢也不能撇清,撇清了關係,朝廷會恨他、忌他,不撇清關係,國人又恨他,這日本的報紙上不是有革命黨說要炸死袁世凱嗎?”

說着的時候見董事長示意自己坐下,於鴻玉便坐到董事長面前的椅子上。

“革命黨要炸袁世凱,因其於李涼心案中所顯之暴虐,袁世凱把砍頭的事推給了刑部,可有些人還是不滿意,他們看到了袁世凱的奸滑,心中若也潛着不滿,袁世凱的奸滑看似保了自己,可實際上,清政府不滿意,革命黨不滿意,老百姓也不甚滿意,不過對於袁世凱來說,老百姓滿意不滿意不是他所需要考慮的,真正需要考慮的卻是的宮裡頭滿意不滿意”

稍做沉默時,見董事仍有興趣繼續聽着,於鴻玉才繼續說下去。

“革命黨要炸袁世凱,可就是袁世凱本人,甚至都想着這枚炸彈,若是這枚炸彈炸了,那他就是滿清的忠臣,也就讓宮裡頭心安了,若是沒有炸彈去炸他,宮裡頭就不可能安心……”

皺了一下眉,陳默然從於鴻玉的話裡品出些味來。

“若是這樣的話,袁世凱恐怕自己都會給自己扔炸彈,要知道,這項城子可是真正的老奸巨滑之輩”

“以項城之精明,他又豈可能等着革命黨把炸彈扔到自己頭上”

於鴻玉笑說着。

“在鴻玉看來那袁世凱或許才正真正當世之奸雄,二十三歲便以平定朝鮮叛亂得已暨朝鮮總督,康梁變法時,袁世凱說着“誅榮祿如誅一狗耳”,可在最後關頭痛哭流涕地出賣維新派,向榮祿表決心。任山東巡撫便鐵腕平定山東拳亂,復天津又不失體面,其間種種豈是常人所能及”

“亂世之奸雄,竊國之大盜”

陳默然的十字點評卻是讓於鴻玉一驚,他驚訝的看着董事長,全未想到董事長竟然會說出這麼一番話來,尤其是最後五個字,這可是字字誅心啊。

“只是這麼說說罷了”

微笑着陳默然看着於鴻玉卻是繼續說了下去,於鴻玉平時或不多言語,對於身邊的人,陳默然即放心也不放心,於鴻玉可是第二偵緝科的監視對象,也正是近兩年來的監視,使得陳默然放下了心來。這於子次骨子裡卻是排滿之士,六年便自己動了剪了辮子,兩年前,南洋學堂學潮時,甚至還拿出工資資助那些退學學生。

“這種人起於亂世,若是再逢亂世,其必起於傾刻間,除非……”

“除非能絕了滿清心中的地位”

於鴻玉輕道一句,然後看了一眼董事長,稍加些許猶豫。

“董事長,若是……恐怕袁世凱將爲董事長第一大敵”

眼簾輕擡,陳默然盯視着眼前的於鴻玉,他怎麼可能知道,按說自己做的非常隱密。

“董事長,”

於鴻玉咧嘴一笑,從董事長的反應中他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從去年六月,公司下屬天行健靴廠,每月請撥款多達數十萬元,至春節月底,存靴達百萬雙漢唐坊成衣存衣亦多達百萬之數,公司又大肆收購糧食存於馬鞍山、浦東,以鴻玉看來,這些無不於一事有關”

解釋至此的時候,於鴻玉直視着面前的董事長。

“於端方出署兩江有關,報上早就傳言太后不喜董事長,因董事長不知孝敬,端方之所能署兩江,全懶太后支持,作奴才的自要爲主子分憂,自然會針對產業公司,去年其初一上任,便背劉、張兩位大人的之諾,派稅吏於浦東按店收稅,民怨甚深,更對產業之貨多課厘金……”

陳默然只是聽着,他說的這些都是事實,只要是銀子能解決的,自己一直都忍着這半年來,公司爲此多付了多達六十餘萬兩白銀,甚至就連去年端方要編練新軍,還從公司勒索了五十萬兩,若不是最後蘇報案牽了端方的心思,到這會能不能忍下去都是個問題。

“……除此之外,公司圖書館隨處可見逆反之報紙、雜誌、書籍。以上種種,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董事長在等機會”

大膽作出假設時的,於鴻玉認真的看着董事長。

“等造反的機會”

微微欠了欠身,陳默然笑靠着椅背但是卻什麼都沒說,而右手卻是按着一個電紐,那個電紐連着隔壁的安保室,若不是因爲喜於鴻玉平素做事認真,而且有排滿的傾向,僅只是因爲他是圈外人,恐怕陳默然早就換了秘書,但有些事情還是做着準備的好。

“你猜對了,但我不是要造反”

笑看着於鴻玉,陳默然輕吐出一句話來。

“我是要光復華夏河山”

“驅逐韃虜,光復民族,吾輩所願”

於鴻玉認真的說着,他的神情顯得的嚴肅而認真,可內心裡卻是激動着,他希望聽到自己期待的答案。在他激動的等待着那個答案的時候,陳默然卻是一言不發站起身走到窗邊,隔着窗戶,他可以清楚的看到的那黃埔江對岸正裝飾着建築尖頂的產業銀行大廈。

“那你願意像李君一樣流血嗎?”

“我……”要站起身身回答董事長的問題,陳默然又說了一句話。

“站在這裡的不是你所向往的革命黨”

一句話換來的卻是於鴻玉的沉默,於鴻玉明白了董事長話中的意思,這時他真的猶豫了。

現在已經是04年的2月了,還有兩個月……自己還有機會坐進產業銀行大廈的那間辦公室中嗎?站在這樓上眼睛直視着對岸,他想把自己的眼睛看到在黃埔學校舊校舍上課的東序大學,那所大學不會爲產業所用,將會爲整個中國所用。

這是自己求蔡元培、蔣觀雲、吳敬恆三人之事,辦一所在中國最大的、最現代化、學科最齊全的大學,未來這所大學,將會爲光復後的中國輸入人才的血液,甚至於未來國家的改造。

“革命黨也好,光復會也罷,敬恆所想,僅只是民族之光復、國家之富強而已”

吳敬恆的聲音稍沉,他看着眼面前的蔣、蔡二人,在過去的幾個月中,隨着對陳默然的瞭解的加深,三人在某些方面產生一些分歧。

“革命者無疑是民族之覺醒者、甚可許爲先驅者,然覺醒者、先驅者,亦可自撫其胸言“我等可爲四萬萬五千萬同胞決定未來之命運”非也,唯公民自身方可決定國家之未來”

望着兩位好友,吳敬恆堅持着自己的觀點。

“一人一派一黨,豈能爲四億五千萬人做主,如此這般之革命又與滿清有何區別”

這時在東序大學校長辦公室內,只能夠聽到吳敬恆一人的言語聲,他的聲音不大,但語中多少帶着此嘲諷之意。

“然之不談政府、不談共和,只因他把未來交給民衆去選擇,然之曾言,於他來說需要做的就是,一是練兵,係爲光復,二是辦實業,係爲強國,三是辦教育,係爲重鑄族魂至於政府然之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我不會自大到以爲自己可以代表所有公民唯公民個體方可決定代表其個體”

“稚暉,其實也不……”

“也不盡然是嗎?”

吳敬恆平靜的反問了一句。

“孫文言必提共,常道中國未來之道路唯一爲光復後實施共和,似共和爲一計救國圖強之靈丹,然之有一疑問,曾發於《啓知》世上共和國除美法國兩國身居強國之列,墨西哥、古巴等南美諸國無不是共和近百年之久,可共和出一強國爾”

蔣觀雲無奈的笑笑,的確,孫文等革命黨將共和誇的天花亂墜,可陳默然卻在啓知雜誌上,連續用了數月,每月介紹一下“世界共和之國”,拉美之共和國現壯只驚得諸人心驚。

“那你豈非支持帝制?”

雙眼直視着吳敬恆,蔡元培終於還是問一句。

三人的分歧在這裡,兩月前,革命於日本稱“柺杖先生所推崇爲隱匿之帝制”,言道中國之民衆經數千年封建之專政,未來選擇唯仍沿舊制。也正是從那時上起,三人產生了分歧。

“那鶴卿、觀雲,是否支持共和”

身着一襲黑色漢式直裾,吳敬恆一副明知故問的模樣。

“若是他日光復後,民衆經投票選舉,決定未來之政,中華之國仍沿舊制,鶴卿、觀雲兄,是否於報端攻伐”

深吸一口氣,面對眼前的兩位朋友,吳敬恆顯出了幾分無力來,用陳默然的話說,總有一些人被一些所謂之“靈丹妙藥”蠱惑着。

“若他日民衆決定共和,那麼倒行逆師者必爲人民所啐棄”

吳敬恆下意識地反問了一聲,卻轉開目光看向窗戶外陰沉沉的天地,喃喃道。

“法國之拿破崙爲國民所崇拜,爲法蘭西百年之英雄”

說罷這一句話後,吳敬恆面對兩位好友,又微微笑了一下。

“若他日公民決定與鶴卿、觀雲所擇亦反,他人若倒行逆師,豈非也同公民所啐棄”

在吳敬恆說話時,他加重了公民二字,公民是陳默然給他灌輸之觀念,而在陳默然發表的文章中,也經常提到“他日光復,於國之重任,當系構建公民之意識、公民之社會”。

“你我三人豈可閉於房內,決定民衆國家之未來。總之,無論是誰都不可妄言稱其可代其決對未來,革命黨不行,光復會不能,所以,當交由光復之公民所選擇,無論界時公民所選擇爲何種政府,若政府無逆民之爲,敬恆一率從之。”

朋友的回答讓蔣觀雲笑了一下,笑聲中多少帶着一些苦澀,這種苦澀只有他們二人才能體會。

在朋友苦笑時,吳敬恆卻是用一種沉重的語氣說道。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爲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歐洲各國的制度法律以及凡是對日本有所裨益之事,經過考察日本認識到教育其實才是國家富強之根本,一個仿效歐洲的教育體系很快由國家出資建立,1886年,日本學童就學率爲百之四十六,短短十年間,提高到95%,日本成爲全世界識字率最高的國家受過良好教育的日本人,一批一批的走入軍隊、工廠、公司、政府,日本迅速崛起”

說完後,吳敬恆卻走到窗邊推開窗戶,手指着室外那些正於操場上習操的學生。

此時的東序大學依然只是有一個籌備處,東序大學的主樓和校區依然在建設中,不過在三人的巧妙施展下,卻已利用“東序大學的名氣”,招了四千名學生,準確的來說是四千名師範生,他們將在這裡學習現代教育,隨後,這四千名來自各省的接受多年儒家教育的未得功名之生員,將在這裡接受一年的現代教育後,返回各省創辦師範學校,這亦是三人教育強國中最重要的一步。

“四千學生中選其優進入東序,其餘三千人分學國、數、物、化、地、歷、外語,分辦百所免費師範學校,一年後,可育成中小學教師達十數萬人,可辦這十數萬所,教授學子千百萬衆,十年後,即可實現中國教育之大變觀,公民素質大變觀”

提着三人所規劃之中國教育未來,吳敬恆顯得有些激動,最近數月,每每於課堂上課、於課間操訓時看着那些大都是生員出身的學生,他便總會設想着未來那教育大變觀的一天,想着教育改變國家的那一天。

“鶴卿、觀雲,此等重教育之精神,豈是他人所能相比換做其它任何人,絕無此等魄力,強國之本,唯賴教育這份心思,亦是他人所難及”

唯一可惜之處卻是……吳敬恆的話卻讓蔣、蔡二人在心下無奈的嘆一聲,只是朝着窗外正在上操的學生看去,他能做到的的確是他人所難及。

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50章 小規模衝突第224章 兄弟第5章 斡旋第43章 拍賣會!第134章 憂慮第132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上)第52章 象的雄心第185章 混水摸魚第112章 史上最落魄專家第154章 風雲亂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220章 安保條約第19章 放映室第133章 革命風潮第32章 化學戰第141章 家與兄弟第54章 巴格達上空的大象第146章 疑惑第84章 革命者第92章 祈禱第100章 醜陋的一面第197章 新與舊第209章 陰謀現第39章 早餐會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98章 四肢發達第49章 革命者第83章 餘地第44章 陰謀第4章 栽了第171章 利益第230章 槍與筆第127章 去對馬第160章 陰謀鏈第99章 複雜化第93章 會師第7章 談話第53章 夢想第282章 大西洋海軍司令第204章 臣子本份第222章 騎虎難下第180章 將要趕考第144章 威脅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82章 賞你個耳瓜子第106章 噴金之地!第286章 新軍艦第284章 !!求定閱!第23章 進攻第207章 日本人第145章 飛吧第190章 水師第145章 飛吧第193章 焦土第167章 誰是贏家第172章 羣商第163章 間行第121章 無奈的輪迴第196章 山縣有朋112章 各有所需求定閱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17章 外出第163章 觀察報告第179章 嶽州血第111章 征程第66章 取得!取得!第48章 價值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24章 各懷心思第1章 多事之春第220章 安保條約第57章 日本的機遇第11章 準備好了嗎?第61章 好與壞第76章 道德問題第119章 理想與現實第169章 戰雲現第271章 立憲第218章 職業化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80章 差距第145章 冷靜?冷漠?第254章 破裂第70章 能給予的第269章 在關東第265章 再次啓航第221章 你想當誰?第105章 兵與民第49章 月不高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56章 初見上將第102章 星星之火第187章 自沉吧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46章 阿拉伯第192章 白色的第16章 北難南安第232章 目標所在第49章 革命者
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50章 小規模衝突第224章 兄弟第5章 斡旋第43章 拍賣會!第134章 憂慮第132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上)第52章 象的雄心第185章 混水摸魚第112章 史上最落魄專家第154章 風雲亂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220章 安保條約第19章 放映室第133章 革命風潮第32章 化學戰第141章 家與兄弟第54章 巴格達上空的大象第146章 疑惑第84章 革命者第92章 祈禱第100章 醜陋的一面第197章 新與舊第209章 陰謀現第39章 早餐會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98章 四肢發達第49章 革命者第83章 餘地第44章 陰謀第4章 栽了第171章 利益第230章 槍與筆第127章 去對馬第160章 陰謀鏈第99章 複雜化第93章 會師第7章 談話第53章 夢想第282章 大西洋海軍司令第204章 臣子本份第222章 騎虎難下第180章 將要趕考第144章 威脅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82章 賞你個耳瓜子第106章 噴金之地!第286章 新軍艦第284章 !!求定閱!第23章 進攻第207章 日本人第145章 飛吧第190章 水師第145章 飛吧第193章 焦土第167章 誰是贏家第172章 羣商第163章 間行第121章 無奈的輪迴第196章 山縣有朋112章 各有所需求定閱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17章 外出第163章 觀察報告第179章 嶽州血第111章 征程第66章 取得!取得!第48章 價值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24章 各懷心思第1章 多事之春第220章 安保條約第57章 日本的機遇第11章 準備好了嗎?第61章 好與壞第76章 道德問題第119章 理想與現實第169章 戰雲現第271章 立憲第218章 職業化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80章 差距第145章 冷靜?冷漠?第254章 破裂第70章 能給予的第269章 在關東第265章 再次啓航第221章 你想當誰?第105章 兵與民第49章 月不高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56章 初見上將第102章 星星之火第187章 自沉吧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46章 阿拉伯第192章 白色的第16章 北難南安第232章 目標所在第49章 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