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對答如流】

交卷太早,有利有弊。

一般而言,前幾個交卷的,都會引起主考官注意,甚至叫過去當場考教學問。

答得好,恭喜你,考官記住你了。

答得不好,也恭喜你,考官記住你了。

而在富庶州縣,前幾個交卷的,還會被考場吏員給記住。放牌走出考場,屁股後面跟着一幫胥吏,回家的跟着你回家,回客棧的跟着你回客棧。他們一路上吹嗩吶敲銅鑼,還預祝你考中案首,得給足了錢才能打發掉。

席書吩咐吏員,把王淵和答卷一起帶過去。他掃了一眼答卷,便放下說:“你爲何一刻鐘不到就交卷?”

王淵恭恭敬敬作揖,回答說:“稟大宗師,因爲我做完題目了。”

席書笑問:“你覺得太簡單?”

“不難。”王淵說。

“那就考你這道四書題,”席書手指敲打着王淵的答卷,問道,“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何解?”

這段話出自《大學》。

事實上,席書害怕自己出題太難,會打擊貴州學童的積極性,因此三道題當中,有兩道題都是《大學》內容——如果這都答不出來,那趁早滾蛋吧,席提學不要這樣的童生!

“生財有大道”,屬於小題,基礎難度。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爲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屬於普通題,中等難度。

歷史上,張居正寫過一篇類似八股文,但那不是張居正的應試作文。而是隆慶五年,張居正擔任主考官時的題目,監考完畢之後,他自己回家寫了一篇範文。

而且,當時的題目有三段,這僅是其中一段。另外兩段,一段出自《論語》,一段出自《孟子》——這種出題法屬於最高難度,比截搭題高得多,相當於綜合論述題,考生需要將出自《大學》、《論語》、《孟子》的三段話,歸納總結中心思想,糅合起來互相論證。

反正也不是正經考試,王淵直接引用朱熹批註,答道:“國家沒有無業遊民,則生財者衆;朝堂沒有尸位之輩,則靡財者少。不奪農時、不耗民力,則國家累財迅速;量入爲出、厲行節儉,則國家用度寬裕。則國家財政充足持久也,此爲生財足國之大道。”

席書微笑頷首:“這是朱子批註,你有自己的想法嗎?”

“大宗師想聽真話還是假話?”王淵反問。

沈復璁已經給席書做了將近兩年幕僚,王淵雖然是第一次見席書,但早就知道此君非迂腐之輩,所以纔敢有真話假話之問。

席書果然沒有生氣,還笑得愈發燦爛:“真話如何,假話又如何?”

王淵說:“假話嘛,當然是朱子講得都對。”

“真話就是朱子講得都不對?”席書故意板着臉,想要嚇唬王淵。

王淵拱手:“豈敢。”

席書見王淵面色如常,頓時更加滿意:“那你說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只是一己之見,胡言亂語而已,”王淵開始闡述自身觀點,“朱子引呂氏之言,以明足國之道,自是沒有講錯,卻不盡然也。太祖之時,草民幾何?當今之世,草民又有幾何?我聞寨中父老所言,太祖抵定貴州,荒野幾無人煙,土地任意開墾,自然生之者衆。但今時今日,地少民多,生之者雖衆,國之財益增,人民終日不可飽食。民既無食,則國用日衰,則社稷危矣。”

席書只是隨便考教學童,沒想到會論及江山社稷,他正色道:“人民終日不可飽食,此食之者衆矣。”

王淵指了指天上,又指了指地下:“確爲食之者衆矣。”

席書默然思考。

兩人說的都是“食之者衆”,但席書是按照朱熹批註來理解,認爲當今百姓吃不飽飯,是因爲官員貪腐所致。而王淵認爲不但有官員貪腐的原因,還有人口增加,土地卻不變的原因。

席書的學問很過硬,他很快便說:“朱子亦言,此因有土有財而言。”

嗯,朱熹也看得很明白,之前那番大道理,都建立在國家有錢有土地的基礎上。

王淵質問道:“若國家缺土少財,遊民就該棄之不顧嗎?吾觀貴州城外,無籍者甚多,皆爲遊民。當此情形,量入爲出,或可用之舒矣,然遊民生活依舊。”

這就超綱了,已經超出《大學》的範疇。

“你欲如何解之?”席書問道。

王淵迅速把話題拉回《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又言,國不以利爲利,以義爲利也。我認爲,爲國計財者,不該苦思如何省錢,更該考慮如何花錢。散財以聚民,聚民以聚財,則民財兩聚。”

席書不禁笑道:“此爲開源與節流之爭,朝堂諸公早就爭吵上百年了。”

王淵搖頭說:“我認爲是守成與進取之爭。我聽先生所言,海商一船之利萬金,爲何又要禁海呢?”

“開海與禁海,朝堂諸公也已爭執百年。箇中原因複雜,不是你一介學童能想象的,”席書對王淵印象極佳,“本欲考你《大學》,誰知竟論及海禁。你對《大學》的理解,已遠超一般生員,吾心甚慰。”

王淵拱手道:“多謝大宗師褒獎。”

席書又問:“聽說你三十六日便能默誦《四書》?”

“大宗師是聽沈先生所言吧?”王淵否認道,“背誦《大學》和《中庸》,學生確實只用了幾天時間。可《論語》和《孟子》字數太多,三十六日只夠分章背誦。背完後面的,早把前面的搞忘了。事實上,學生能夠默誦《四書》,花費了一年零兩個月時間。”

席書二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九歲中進士,他在當秀才之前就把《四書》背完,但整整耗費了三年時間。

這已經非常厲害,沒想到王淵更厲害。他當即考教道:“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於旻天,何爲其號泣也?’你背這一章。”

“孟子曰:‘怨慕也。’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王淵的語速並不快,似乎在思索回憶,但還是把整個萬章篇都背完。

“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席書又問,“你對這句話怎麼理解?說真話,不要說假話。”

王淵答道:“愚孝也。”

席書再問:“何以事君?”

王淵答道:“舜不告而娶。”

“哈哈哈哈!”

席書猛然大笑,把考生們驚得擡頭望去。

兩人這一問一答,講的是忠孝之事。

王淵的觀點是:一個人對待父母和君上,不能愚忠愚孝。就像舜不告而娶,那是避免父母犯錯誤。如果皇帝有錯,爲臣者雖然不能怨懟,但要做好自己的本職,避免皇帝犯更多錯誤。

結合此時的朝堂,就是正德皇帝瞎雞兒搞。做臣子的不能慣着,不能愚忠硬懟,也不能諂媚逢迎,而是要去做對社稷有利的事情,以此來糾正彌補皇帝的過失。

席書也知自己失態,他立即放低聲音,問道:“這些道理,是你老師教導的嗎?”

“正是。”王淵沒必要說實話。

剛纔聊的那些內容,七成出自《孟子》,三成是王淵自己的思想。

《孟子·萬章》和朱熹都講得很隱晦,通篇都在講舜王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長,對如何事君只是隨筆一提。大部分的老師授課,也只側重孝道,包括沈復璁在內:一是這玩意兒很敏感,二是老師沒有那個層次。

如果是在作八股文,王淵剛纔就有超綱的嫌疑,放在弘治朝以前百分百落榜。但到了正德年間,八股對思想的禁錮稍微寬鬆,在江南這樣考鄉試,很可能拿到超高分數;但跑去雲南考鄉試,又很可能會不及格。

沒有標準答案,全憑主考官心意。

席書見又有人交卷,便對王淵說:“且下去等着放牌吧。”

考科舉不能交卷就離場,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吏員統一放出考生,謂之放牌。

王淵回到自己座位,百無聊賴,乾脆趴考桌上睡覺。迷迷糊糊間,聽到銅鑼敲響,立即提着考箱往外走。

劉耀祖目送王淵離場,隨即抓耳撓腮。

他早把第二題默寫課文答出,但對對聯和八股破題,卻始終拿不定主意。這小子寫了十多個下聯,又寫了七八個破題,然後自己把自己套進去,糾結之下不知該如何選擇。

事實上,劉耀祖隨便把一種答案遞給鄰桌,旁邊那位學童都會激動到喊爸爸。

並非劉耀祖太學霸,而是席書出的題過於簡單。

但凡認認真真讀書的學童,肯定能夠答出來。跟王淵一起放牌離場的,就足有十多人,而且個個輕鬆愜意。

街上,宋靈兒一手牽馬,一手揮舞大喊:“王淵,去打獵了!”

阿猜已把馬牽至司學門口,王淵翻身而上,動作靈巧無比。

“駕!”

一行人沿街打馬而過,考生及家長紛紛側目。

湯邦指着王淵說:“大哥,他就是第一個交卷之人。大宗師當場考教學問,此人對答如流,竟令大宗師失態大笑。”

“若真如此,應當結交一二。”湯冔說道。

突然,陳文學笑着走過來:“伯元,我弟弟也考完了,一起吃酒去!”

湯冔拍拍身上的弓箭:“吃什麼酒?我們也去打獵!”

以湯冔和陳文學的本領,早就能夠考舉人了,畢竟這是貴州嘛。

但成也貴州,敗也貴州。他們雖然科舉競爭不激烈,卻必須前往雲南應考,不鍛鍊好身體怎麼趕路?

王淵未來的同學,不論才學高低,必然是能提刀砍人之輩。

【PS:說一下明代的科舉流程:縣試、府試(童生)、道試(生員、秀才)、鄉試(舉人)、會試(貢士)、殿試(進士)】

(另:道試爲提學道主考,清雍正廢提學道設學政,學政又稱提督學院,因此改道試爲院試。所以,明朝只有提學道和道試,沒有學政和院試。清朝初年,學政與提學道並用,但只有道試,沒有院試。雍正之後,只有學政和院試,沒有道試。)

(關於院試和道試,提學道和學政,網上99%的資料都是搞混淆了的。)

058【張老憤青】004【老師,我又會了】023【血管、草紙與侍女】171【千里鏡問世】436【席書回京】078【鄉射禮】523【占城大米到了】346【處理瑣事】714【君臣秋獵】266【香香】186【皇帝作死啦】255【月色照我殺人】025【正俗簡繁】091【簡在帝心,轉頭就忘】032【冷笑話之王大爺】422【太子師】479【捨我其誰】516【收買官心】297【一天八十兩稅銀?】432【陸完】021【亂武之輩】241【心學門徒改信物理】743【比誰投降快】692【航海家王驥】510【抑棉疏】444【前鋒之事】251【非我族類?】377【白綾還是鴆酒?】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54【莫名其妙的戰爭】302【海盜信息】423【大炮就是禮】645【安娜】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716【便宜孫子】346【處理瑣事】640【輿論監督力量】171【千里鏡問世】092【會試第一場】722【要兵】159【志同道合】309【嚇退衆官】165【更行更遠還生】735【孤軍深入與堅壁清野】【大同會——天下爲公】521【火車與鐵路】079【謝師】392【果是佞臣】344【傳教士】688【去殷洲!】453【讀書人也很猛】193【江彬就是個擋箭牌】452【文官都壞得很】601【賢王的危害】684【半月戀情】586【文藝復興】486【龍城殲敵】498【探親】744【滅國如兒戲】546【誰有不平事?】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600【性本惡】293【杭州】015【慷慨仗義宋無涯】636【大案要案】771【劉虎案】032【冷笑話之王大爺】301【另有所圖】079【謝師】707【貴州事】636【大案要案】070【巨嬰才子】719【娃娃親】176【學術團體壯大】106【上巳踏青】721【三方結盟】243【朝會應對】544【家風】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737【什麼是友軍?】403【地球儀】504【就硬衝】292【天津之行】258【燒殺搶掠】003【民風淳樸穿青寨】401【再臨杭州】549【天竺棉會】100【縣官出來收屍啦】108【科舉舞弊案】116【第一次朝會】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115【人鬼難辨】702【首輔丁憂】728【獻城】371【王淵入閣?】720【碧瑤宮】291【偷得浮生半日閒】385【王大爺發威】259【殺敵斬將】729【歸化與賜姓】
058【張老憤青】004【老師,我又會了】023【血管、草紙與侍女】171【千里鏡問世】436【席書回京】078【鄉射禮】523【占城大米到了】346【處理瑣事】714【君臣秋獵】266【香香】186【皇帝作死啦】255【月色照我殺人】025【正俗簡繁】091【簡在帝心,轉頭就忘】032【冷笑話之王大爺】422【太子師】479【捨我其誰】516【收買官心】297【一天八十兩稅銀?】432【陸完】021【亂武之輩】241【心學門徒改信物理】743【比誰投降快】692【航海家王驥】510【抑棉疏】444【前鋒之事】251【非我族類?】377【白綾還是鴆酒?】739【這就是決戰?】(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354【莫名其妙的戰爭】302【海盜信息】423【大炮就是禮】645【安娜】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716【便宜孫子】346【處理瑣事】640【輿論監督力量】171【千里鏡問世】092【會試第一場】722【要兵】159【志同道合】309【嚇退衆官】165【更行更遠還生】735【孤軍深入與堅壁清野】【大同會——天下爲公】521【火車與鐵路】079【謝師】392【果是佞臣】344【傳教士】688【去殷洲!】453【讀書人也很猛】193【江彬就是個擋箭牌】452【文官都壞得很】601【賢王的危害】684【半月戀情】586【文藝復興】486【龍城殲敵】498【探親】744【滅國如兒戲】546【誰有不平事?】462【福山、馬祖湖和櫟木灣】600【性本惡】293【杭州】015【慷慨仗義宋無涯】636【大案要案】771【劉虎案】032【冷笑話之王大爺】301【另有所圖】079【謝師】707【貴州事】636【大案要案】070【巨嬰才子】719【娃娃親】176【學術團體壯大】106【上巳踏青】721【三方結盟】243【朝會應對】544【家風】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737【什麼是友軍?】403【地球儀】504【就硬衝】292【天津之行】258【燒殺搶掠】003【民風淳樸穿青寨】401【再臨杭州】549【天竺棉會】100【縣官出來收屍啦】108【科舉舞弊案】116【第一次朝會】689【王公子的殷洲之行】115【人鬼難辨】702【首輔丁憂】728【獻城】371【王淵入閣?】720【碧瑤宮】291【偷得浮生半日閒】385【王大爺發威】259【殺敵斬將】729【歸化與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