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

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

劉備的王令很快就抵達西城之中。

而爲劉備充當使者宣達王令的人,是侍郎董允。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

董允之父董和,字幼宰,董氏一族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因爲這層淵源,所以天下大亂時,董和率領家族西遷。

在董和入蜀後,因爲名聲他先後被益州牧劉璋任命爲爲牛鞞、江原縣長及成都縣令。

當時蜀地物產豐富,風氣盛行奢侈。

經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飲食玉液瓊漿,到婚娶喪葬時,幾乎傾盡家財來鋪張辦理。

董和以自身的節儉行爲,來爲衆人做出表率。

他粗衣素食,處處以符合禮制爲行爲準則,當地奢侈風氣於是大爲改變,大家都對其心存畏懼而不敢冒犯。

縣裡的一些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厲,於是鼓動劉璋調任董和爲巴東屬國都尉。

但沒想到成都縣中的官吏百姓,扶老攜幼挽留董和的有幾千人,劉璋只好讓董和留任兩年,再轉升爲蜀郡太守。

董和在太守任上仍與過去一樣清約節儉。

而且董和善於與南中異族打交道,很得南中異族的愛戴。

後來劉備平定益州後,徵召董和爲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

董和與諸葛亮一起出謀劃策,共事歡洽交情深厚。

正因爲董和的關係,所以諸葛亮對董和之子董允亦另眼相看。

董允身爲董和之子,出身名門之後,年輕時就有名聲在蜀中流傳。

時人經常將董允將另一位蜀中俊傑費禕作比較。

董允在不久前被劉備徵召爲侍郎,侍郎是一種侍從官,多承擔的是爲君主傳達命令的職責。

糜暘見是董允前來傳達王令,他在擺出香案恭敬的接過劉備的王令之後,便將董允迎至別室,問起成都的近況來。

雖然董允的祖上是益州人士,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到現在董氏一族已經算是地道的南郡士族。

所以若要將董允分門別派,那麼董和與董允父子,算是荊州系的一員。

糜暘身份特殊,除了與蜀中士人不太對付外,因爲諸葛亮的關係,他與荊州系的士人關係一直不錯。

更何況糜暘的嫂嫂,按照關係算是董和的族姐,所以糜暘與董和之間算半個親戚。

董允爲人性格正直,是非分明,這樣性格的人,他對於品格優良的人是有着偏愛的。

糜暘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但他並沒有居功自傲,反而對於同輩亦或是長輩,一直很是謙遜。

更重要的是,董允曾多次從董和口中聽過,諸葛亮誇讚糜暘仁孝聰慧之語,對於諸葛亮的眼光董允是信任的。

所以儘管往日中董允與糜暘交情不深,但他對糜暘的感官不錯。

在糜暘問起董允成都城中的近況之後,董允亦知無不言,主要告知了糜暘兩件事。

一件事就是之前,糜暘擅自捉拿列侯申耽引起非議一事。

不過這件事在糜暘有着堅定盟友的情況下,雖然輿論上沸沸揚揚,但實際上對糜暘並沒有造成太壞的影響。

當時董允亦是爲糜暘辯解的一員。

第二件事就是之前成都城中的羣臣勸進一事。

在董允的敘說中,糜暘大致瞭解了那日在廣德殿中發生的事。

而這一切都不出糜暘所料。

雖然糜暘在成都城中亦有着很多消息渠道,但是兼聽則明,從不同人口中瞭解成都城中的近況,有利於糜暘分析局勢。

現在的糜暘雖然如之前在公安一般,乃是一地的主將。

但是當初公安被十萬吳軍團團圍困,像是孤懸海外的一個島嶼。

漢興郡與公安不同,漢興郡的鄰側、後方俱是己方陣營所在地,交通順暢。

而糜暘現在亦正式進入世人的眼中,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時刻了解成都朝中大事就是很重要的事。

在古代,政治大於一切。

在回答糜暘的詢問之後,董允已經有離去之意。

糜暘見天色不早本有意留下董允,但董允雖對糜暘感官不錯,還是以公事爲重的人。

劉備拒絕羣臣勸進的那句話,早已經傳遍成都城中。

而關於糜暘是否收到,劉備讓他認真探查劉協安危一事,成都中的各位大臣亦十分關注。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允想着早日回成都回稟此事。

糜暘知道董允着急離去的原因是什麼,所以他也沒有多加挽留。

糜暘親自將董允送到船上,在船艙內,糜暘取出一封懷中的上書,讓董允轉交給劉備。

並特地言明這封是密奏。

密奏不是後世某些朝代的獨創,早在兩漢時期,就有一些大臣向君主呈上私密奏言的先例。

而之所以被稱爲密奏,乃是這些奏表大多不發往尚書檯,而是通過特殊渠道直接上奏給君主。

其中一個特殊渠道便是交給君主身旁的侍郎,讓他們轉呈。

本來糜暘想的是將這封密奏發往成都,讓他的伯父糜竺轉交給劉備。

但現在董允到來,董允的品德還是信得過的。

凡臣下有密奏上陳君主,無一不是要緊的事,所以董允很認真的收下糜暘給他的上書。

隨後在糜暘的禮送下,載着董允的船隻緩緩離開了西城。

在船隻漸漸遠離西城的同時,董允走出船艙。

他看着城頭上那早已風乾的上百顆頭顱,及西城外忙碌的一衆修建房屋的民衆士卒,他的眼中浮現若有所思之色。

希望下次來西城時,他能看到不一樣的風貌。

在董允離去之後,糜暘回到了西城之中。

從方纔董允的敘說中,他大概瞭解瞭如今成都中的勸進態勢。

在自己的上書中,他不僅言明曹丕篡漢的事實,他還點出北方正在流傳着劉協被害的消息。

其實在呂乂一開始寫給他的奏報中,並沒有體現這一點,這一點是糜暘自己加上的。

糜暘這麼做的目的,在於他要促進劉備提早稱帝。

糜暘是穿越者,他了解歷史上劉備稱帝的過程。

在歷史上曹丕於今年十月篡漢自立後,劉備於第二年四月才正式稱帝。

蜀中與外界的交流在諸葛亮主政益州後,已經改善許多。

曹丕篡漢稱帝的確切消息,最多不過一個月就會傳到劉備耳中,但是他爲何要將近半年之後才稱帝呢?

因爲在那將近半年的時間裡,劉備可能一直在派人探查一個流言的真實性。

歷史上在曹丕篡位之後,劉協被曹丕所害的流言就已經開始在北方流傳。

這個流言有多真呢?

《魏略》記載:“初,則(蘇則)在金城,聞漢帝禪位,以爲崩也,乃發喪;後聞其在,自以不審,意頗默然。”

《三國志·蘇則傳》記載:“初,則(蘇則)及臨菑侯植(曹植)聞魏氏代漢,皆發服悲哭,文帝聞植如此,而不聞則也。”

真到連當時曹丕倚重的方面大臣蘇則及親弟弟曹植,都以爲劉協駕崩了。

這還是記載在史書之上的,不被記載的還不知道有多少。

有些後世人以爲曹植之所以“發服悲哭”乃是哭漢朝亡了,並不是哭劉協之死,但這與史實不符。

因爲曹植在曹丕稱帝前後,曾特地寫過《慶受禪表》《魏德論》兩篇文章,來爲曹丕造勢。

這說明曹植是贊成曹丕篡漢自立之舉的,所以他的發服悲哭就是與蘇則一般,乃是以爲劉協駕崩了。

這足以見當時劉協駕崩的謠言傳的有多廣,有多真。

而這種流言後來亦傳到蜀中,令劉備等君臣生疑。

所以爲了探查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劉備才延遲到第二年正式稱帝。

而歷史上劉備探查的結果,應該就是知道了蘇則與曹植二人的舉動。

現在糜暘提前一步將這種流言釋放給劉備君臣,那麼按照常理,劉備當然會令糜暘探查這個消息的真實性。

而早在糜暘的奏報發往成都之時,他就已經派出兩隊探子,分別前往西北與中原探查蘇則與曹植的舉動。

一旦得到回報,糜暘就可以立馬將這樣的消息回報給劉備。

這樣的話,劉備稱帝的日子就會大大提前。

至於會不會探查到消息,糜暘並不擔心。

這二人的行爲都能被數十上百年後的史學家記載,不可能在當世會無聲無息的。

現在事情的一切發展,都在隨着糜暘的設想發展着。

糜暘雖不在成都之中,但利用着部分先知先覺的優勢,正在暗中推動着劉備稱帝事件的發展。

見成都中的局勢沒有意料之外的變化時,糜暘便召來孟達。

他需要了解下,孟達現在與夏侯尚“友好溝通”到哪一步了。

真是個忙碌命!

數日後,董允這一行前往漢興郡中的使者,便回到成都之中。

在回到成都中之後,董允一行人的蹤跡很快就被成都城中的各家探子所探知。

成都中的大臣在得知董允歸來後,陸續派人前來問詢董允他這一行的情況。

諸多大臣派來的人名爲關心董允,實則是在探究糜暘是否已經收集到證明劉協已死的證據。

能派人問詢董允的,大多都是與董氏一門交好的大臣。

那些蜀中籍大臣倒是也想派人詢問董允,但之前他們剛因爲糜暘一事與董允爭論過,實在拉不下這個臉。

但儘管是面對這些交好的大臣,董允依舊笑着婉拒衆位來人,始終未透露半分口風。

不久後董允來到王宮中向劉備覆命,當見董允進入王宮的大門後,多家大臣派來的人只能望着董允的背影徒自嘆息,而後頓足而返。

董允是劉備的侍郎,他的政務使命乃是劉備直接委派,並不經過尚書檯。

在王宮中的一處偏殿中,董允見到了劉備。

見董允歸來,劉備只是對他點點頭,並未有太多矚目。

但董允在行完禮之後便不起身,董允的這個表現令劉備有些奇怪。

隨後他察覺到董允應該是有要事稟報,於是他屏退了偏殿中的閒雜人等。

在偏殿中只剩下劉備與董允之後,董允方纔從懷中取出一封蠟封完整的上書,而後恭敬地放在劉備書案上。

完成這個舉動之後,董允朝着劉備一拜主動告退離開偏廳之中。

整個過程,董允沒有一句多餘的話,他的目光亦沒有在糜暘的密奏上有半分注視。

在董允離開之後,劉備看着書案上的糜暘密奏,他眼神一凝,隨後解開蠟封,將糜暘的密奏從信封中取出。

只見在密奏中,糜暘這樣寫道:

“臣暘頓首以拜:方北有逋寇,固阻河洛,阻王師北伐,曹賊自篡帝位,耀武北方,每念及此,臣憂心如搗,假寐忘寢。

爲人臣者,應吐納良策,討賊自效。漢室煌煌,育臣成長,臣卻無爲,愧對漢恩。

大王命臣鎮守北疆,然爲人臣者,豈可知鎮不知徵?

今臣下設計,令孟達假意投效於夏侯尚,暗通款曲,以誘敵來。

今初有成效,臣伏思惟,喜怖交集。臣竊恐此人不可卒得,假使得之,懼不可信,應緩緩圖之,於時爲便。

臣自幼蒙大王恩養長大,常思報效,前番公安有力,實乃天助。

今北賊駐兵武當,臣欲再獻微薄之力,立討賊之功,此乃臣經年之冀願,逢值千載之一會。

臣自督竭,竭盡微智,臣知無古人驚天之智,加之倉促施行計略,惶恐狼狽,懼以輕愚,忝負王恩。

臣聞唐堯行事先問上天,然上天從未違之。大王神謨,恩威必眷顧臣身,靈贊聖規,尚必自送。

尚一自送,則臣必使六軍囊括,虜無孑遺,威風電邁,天下側目。

望大王付臣討賊之任,若效,則爲北伐之先績。若不效,臣自保守北疆,不令大王憂慮。

臣謹拜表以聞,頓首再拜!”

當劉備看完糜暘的密奏之後,他的臉色開始變得潮紅起來,胸膛甚至也在劇烈的起伏着。

劉備將糜暘的上表看完後,不一會兒又拿起來看了一遍。

如此反覆,君王三觀。

在看完三遍後,劉備不禁站起身來,在偏殿中來回踱步。

自曹丕篡漢的消息傳開後,大部分羣臣都在想着如何勸他稱帝,好能更進一步。

唯有糜暘,唯有他這時想的是討賊自效!

這讓劉備的心中很是激奮,這纔是他的好子侄,這纔是大漢的名將!

雖然糜暘此番不一定成功,但他有這番豪氣就令劉備很是開心。

在來回踱步之後,他走到蠟燭前,想出於保密的目的將糜暘的上表燒燬,但最後他還是捨不得。

最後劉備將糜暘的密奏,放置至他的衣帶之中,同時他口中喃喃道:

“好爲之,好爲之!”

(本章完)

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4章 屠殺?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
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628章 無一男兒 運動作戰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592章 糧道之憂 孟達何處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4章 屠殺?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52章 魂斷鬱陵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