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

bookmark

宮牆幽幽,月色深沉,曹叡拖着疲憊的身軀,朝着皇宮內的太廟走去。

在黃初元年曹丕篡位稱帝之時,曹丕就在洛陽宮城內建立起屬於曹魏的太廟。

而作爲曹魏的太祖曹操,他的靈位自然是第一時間被移入太廟之中。

當然曹魏太廟內除去曹操的靈位外,還有着曹操之父曹嵩的靈位。

曹嵩在曹魏的諡號爲太皇帝。

當年曹丕追封曹嵩爲太皇帝時,還曾引起了朝野之間一場不小的動盪。

因爲按照當世的禮制,生前未登天子之位的先人,可能由於身份的特殊可以被追封,但是不能夠被追封爲皇帝的。

例如劉邦父親劉太公死後的封號一直都是“太上皇”。還有,漢孝哀帝將生父劉康追封爲“恭皇”,漢孝安帝將生父劉慶追封爲“孝德皇”。

可皇與皇帝完全是兩種不同意義上的尊號。

兩漢四百年以來,縱使再昏庸的帝王都要遵守的禮法,到了曹丕的手中卻被肆無忌憚的破壞。

而曹丕之所以會如此做,當然不是他這個大文學家不懂這一點禮法,他就是要故意如此做的。

他就是要通過踐踏禮法的方式,來刺探一下當世士人對曹魏是否臣服。

曹丕最後的目的達到了。

以那一年曹魏的國力,曹丕是有底氣可以將禮法二字放在肆意踐踏,但今年呢?

曹叡眼中含淚,撲通一聲跪倒在了曹操的靈牌之前。

“大父!

武皇帝!

太祖陛下!

糜賊即將到長安了呀!”

曹叡今夜之所以會獨自來到曹魏的太廟中,原因在於今日他收到的那一封戰報。

那一封戰報,將整座洛陽城帶入崩潰的邊緣,也讓心志一向堅韌的曹叡,情不自禁於今夜來到太廟中找已經逝去的曹操哭訴。

身爲當下曹魏帝國的實際執掌者,在外人面前他需要保持冷靜。

但他畢竟是一個今年剛過及冠之年的年輕人。

在遇到天大的事面前,曹叡也會感到慌亂。

只是由於他當下的身份,他當下能傾訴心中慌亂的人卻不多。

曹丕是一個很好的對象,可以曹丕當下的身體狀況,曹叡敢把今日收到的驚天噩耗告訴他嗎?

曹叡自小爲曹操所教養,加上他天資聰慧,所以哪怕他從來沒上過戰場,也能通過今日收到的戰報的內容,精準判斷出當下大魏在關中的局勢。

曹魏在關中的最後一支野戰軍,幾乎全軍覆沒於五丈原。

曹魏在關中的成熟且優秀的指揮體系,幾乎也被糜暘一鍋端。

在這兩點事實下,關中全盤落於糜暘手中,甚至都稱不上有時間上的問題,而是成爲一種事實。

關中廣袤國土的淪喪,已經讓曹叡痛徹心扉。

而漢軍即將兵臨長安城下的推斷,更讓曹叡五內俱焚。

華夏自古有兩都,西爲長安,東爲洛陽。

長安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一旦長安丟失,曹魏縱使手中握着潼關,又有何用呢?

而一旦長安丟失,就算有着潼關的守護,大魏的國都洛陽也會避不可免的陷入危險之中。

要是糜賊拿下長安之後,一鼓作氣繼續朝着洛陽進發,那他又該如何自處呢?

曹叡不知道,於是他今夜來到太廟中,希望曹操的在天之靈能給他一點啓示。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跪地許久的曹叡任憑如何淚流滿面,他也始終沒得到冥冥中的一點啓示。

這讓曹叡的心中越發悲苦起來。

曹叡擡起頭,朝着四周環繞了一遍他眼下所在的這座太廟。

曹叡知道的是,當年曹丕或許是爲了宣揚自己得法統之正,亦或許是爲了羞辱在世的忠於漢室之人。

曹魏的太廟,是在原來大漢的太廟遺址上建立起來的。

曹魏的五德是土,大漢的武德是火,以土鎮火也對應五德相剋學說。

可鎮了這麼多年,大漢的那把火怎麼還能越鎮越旺呢?

就在曹叡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太廟外突然傳來一聲稟告聲。

“殿下,太尉求見!”

聽到這聲稟告的曹叡,臉上陡然之間就升出喜色。

是師傅來了!

對於賈詡的智謀,曹叡是信之不疑的。

本來曹叡早有問詢賈詡之意,可他也知道賈詡當下纏綿病榻,故而今日沒有及時召見賈詡。

但沒想到的是,賈詡今夜竟然會拖着病體主動求見。

曹叡知道賈詡會如此,定然是有良謀獻上。

一想到此,曹叡趕忙抹去臉上的眼淚,他對着身前的曹操靈位深深一拜。

也許大父真的顯靈了,才讓賈詡有今夜的舉動。

在參拜完曹操的靈位之後,曹叡連忙起身朝着太廟外走去。

等來到太廟外後,曹叡便遠遠見到了躺在軟轎上的賈詡。

由於夜色昏暗,曹叡一時間看不清賈詡臉上的神色,但從耳中聽到的數聲沉重喘息聲可知,賈詡當下的身體狀況並不好。

只不過在看到曹叡出現的那一剎那,賈詡還是鼓足身體爲數不多的力氣,於軟轎上對着曹叡一拜道:

“殿下。”

聽到賈詡的聲音後,曹叡快步上前。

在來到賈詡身前後,於自家的師傅面前,曹叡的臉上浮現愧色:

“孤悔不該殺那楊彪呦!”

這是曹叡近來最爲後悔的一件事。

在曹叡看來要是他那一日能忍住殺意,那麼關中就不會掀起世家反叛的浪潮。

這樣一來,關中的局勢也不至於有今日之糜爛。

可賈詡在聽完曹叡的話後,他卻出言安撫道:

“縱高瞻遠矚之武皇帝復生,於那一日也定然會斬了楊彪。

殿下做的並沒錯。”

賈詡說的是真心話。

那一日他在府中得知楊彪所做的事後,就連他也對楊彪心生佩服起來。

在賈詡看來,那一日在朝陽殿上發生的事,很可能是糜暘與楊彪聯合策劃的一場陽謀。

面對以死爲代價的陽謀,縱算提前看出來了又能如何呢?

寬慰完曹叡後,賈詡立即對曹叡言道:“殿下當下無須懊悔於往日之事,應該要籌謀來日大魏該何去何從。”

賈詡的話讓曹叡精神一振。

他連忙問賈詡道:“當下情勢,計將安出,還望恩師教我!”

面對曹叡的誠懇請教,賈詡思索過後從口中緩緩地吐出八個字:“勸權稱帝,遷都鄴城!”

當聽到賈詡提出的建議後,曹叡的眼中露出震驚之色。

似乎是不可置信,賈詡爲何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勸孫權稱帝這一舉動,曹叡是能表示理解的。

他之前派華歆出使淮南,就有着這樣的想法。

因爲要想將孫權徹底與曹魏捆綁在一起,唯有讓孫權稱帝,如此一來,大漢與孫權之間再無和談的可能。而據華歆前幾日傳回的消息曹叡知道,儘管當下孫權未有明確的答覆,但他的態度頗爲曖昧。

從這一點足可以看出,孫權是對稱帝一事動心了的。

若說賈詡的第一條建議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的話,那麼賈詡的第二條建議可是大大出乎他的預料之外了。

自魏國建立以來,遷都的建議只在一次出現過。

那便是當年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

但那時候的遷都提議,建議的是將大漢的國都遷走,並不是大魏的。

縱算是如此,那時候的遷都之議,都在朝野之中引起了多大的非議?

而當下賈詡提出的遷都之議,很明顯就是建議曹叡將曹魏的國都從洛陽遷往鄴城。

曹叡知道,一旦他做出這樣的決策,那麼勢必會在曹魏境內引起極大的動盪。

將國都從洛陽遷往鄴城,不管事後怎麼粉飾理由,都掩蓋不了畏懼漢軍的本質。

曹叡脫口而出問道:“何至於此乎!”

別看曹叡方纔在太廟內,心中是擔憂過洛陽會遭受過漢軍的威脅,可也僅僅是擔憂而已。

洛陽與長安之間,儘管函谷關早年爲曹操所廢棄,但曹操還是修築了潼關這一座雄關。

當年曹操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築完潼關後,就曾誇下海口潼關險要程度遠在函谷關之上,可當十萬雄兵。

關中之戰時,也正是潼關輕易阻擋住了西涼鐵騎繼續東進的腳步。

有着這種先例在,曹叡內心的擔憂,並不足以讓他下定遷都的念頭。

但賈詡接下來的話,卻讓曹叡的想法迅速地發生動搖。

“殿下。

自古以來,國都皆爲一朝心腹所在。

心腹若安,則國祚必安。

潼關是乃雄關不錯,糜賊也未必能攻下潼關。

可關鍵在於一旦糜賊率軍兵扣潼關,以糜賊之當下聲勢,勢必致使洛陽人心浮動。

亦會使大魏各地人心浮動。

此全因我朝中樞在洛陽之緣故。

而人心浮動之下,我朝可徵召兵力不斷馳援潼關乎?

再者先前陛下之所以遷都於洛陽,在於以那時我朝版圖而言,洛陽位於我朝疆域腹心之處。

定都洛陽,可便於我朝掌控整個天下。

但如今關中萬里疆域喪失已成事實,以當下我朝疆域而言,洛陽地處邊域,離河北、中原二地甚遠。

並不利於我朝控扼此二處戰略要地。

三者先帝在世時,曾爲我朝規劃五都之所。

先帝有這規劃,正是考慮到若一旦情勢不利,我朝可遷都至五都任意一處,以圖休養生息來日之戰。

遷都有遵循先帝立下的祖制之由,殿下又何懼之有呢?”

只是哪怕賈詡說出以上三個理由,曹叡一時間還是不能夠決斷。

見曹叡臉上還帶着猶疑,賈詡又接着對曹叡言道:

“今觀天下局勢,糜暘有韓白之略,此誠不可與之爭鋒。

然殿下也是熟讀史書之人,難道不知道韓白二人,最後都不是死於戰場之上的嗎?

劉備今年年近古稀,尚還能在世幾年?

以劉備之雄略,自能對糜暘信之不疑,但劉禪自幼長於宮牆之內,身旁環繞者皆爲宦者,與當年桓靈二帝何其相似!

糜暘當下已有功高蓋主之勢,以劉禪之闇弱,來日逆漢朝政定然有變。

況縱使有諸葛亮在,劉禪不至於疑心於糜暘,可糜暘眼下已得關西世家相助,加之軍威顯赫,心中不會一直甘願居於人下。

人心詭譎,向來不忍觀之!

我朝當下要做的就是要盡力保留現有國土,一方面與孫權結盟共抗逆漢,一方面藉助河北與中原二地休養生息。

河北、中原富庶猶在關中之上,加之有孫權結盟,待逆漢大變來臨之日,我朝將來未必沒有重新一統天下的機會。

種種利害,以殿下之智定然知曉,還望殿下莫要遲疑!”

論對人心的把握,賈詡在天下間都是有名的。

而自小生活在曹魏這個權謀大染缸內的曹叡,對賈詡眼下的判斷更是覺得頗有道理。

糜暘目前來看是大漢忠臣不錯,可當年的大父難道不是嗎?

但曹叡還是未明確給出賈詡答覆,曹叡是在擔心曹丕的身體。

曹丕本就命懸一線,要是陡然聽到要遷都的消息,先不說劉備何時去世,恐怕曹丕立刻就得直接驚嚇過度而亡。

更何況眼下長安尚在。

更何況,曹叡思慮一番後對着賈詡言道:“長安乃天下堅城,城內百姓數十萬,縱糜賊有雄兵十萬想拿下長安也並非是一件易事。

日前孤還派虎衛將軍許褚率一支精兵馳援長安,想來”

豈料還未等曹叡的展望說完,賈詡在得知許褚率軍前往長安的消息後,他急的差點一口氣沒上來。

“殿下,不可,萬萬不可呀!”

賈詡激動的反應嚇了曹叡一跳。

有何不可的?

見曹叡還一副迷茫的樣子,賈詡急切地拍着身旁的扶手答道:

“五丈原一戰後,糜暘並未立即率軍圍困長安,是爲何?

豈非糜暘不願圖長安乎!

糜暘的目的,正是在於圍點打援呀!

而一旦虎衛將軍精兵淪喪於長安城下,長安城的人心會愈發動盪自是不提,潼關呢?

吾料糜暘之所以屯兵於槐裡者,一是爲長安,二者更是爲潼關!

想來糜暘定然已經派出一支精兵,伏擊於潼關外側,正等我援軍自投羅網。

殿下!殿下!”

賈詡的連聲驚呼,讓曹叡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的同時,他差點嚇得跌坐在地。

“來人,來人!”

“快速發詔令給虎衛將軍,讓他不得率軍進入關中。

速去呀!”

身旁的近侍在曹叡的怒吼下,連忙轉身離去。

而看着近侍離去的背影,曹叡慌忙的握住了賈詡顫抖的手。

不知是在安慰自己,還是在安慰賈詡,曹叡緩緩說道:

“來得及的,一定來得及的!”

在曹叡喃喃自語的時候,曹魏的太廟外突然之間升起一陣寒風。

由於方纔曹叡走出太廟時未關上殿門,這陣寒風可徑直吹入太廟中。

寒風呼嘯之下,曹操的靈位於桌案上顫動不已,最後竟直接掉落在了地上。

或許這纔是曹操今夜的啓示。

鳩佔鵲巢?

哼,還能佔多久呢。

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37章 魏王吐血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5章 于禁跪伏
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37章 魏王吐血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342章 虛實相封 伐吳前奏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548章 張郃出手 霹靂震空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601章 以一王血 震關中地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90章 上下同誓 所向無前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5章 于禁跪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