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

bookmark

三國是動亂的年代,但三國中並非只有名將。

三國時期有着許多文學家,只是由於後世人只關注三國時期的金戈鐵馬,而對於那些文學家的存在都有些忽略了而已。

呂乂出身南陽名門,雖然他父親早逝,但世家出身的呂乂自小還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或許呂乂的文采在史書上沒有過多筆墨記載,但《三國志》一向惜字如金,許多人的生平介紹的本就頗爲簡單。

呂乂跟隨糜暘已有不短的日子,由於呂乂一開始便是類似糜暘秘書的身份,故而在朝夕相處之下,糜暘意外的發現了呂乂的這個技能。

而像呂乂這般擁有臨摹他人筆跡技能的人,在當世並不算少有。

漢之諸葛亮,吳之張昭想做到這一點都不難,更別提名士輩出的曹魏了。

歷史上鍾會之所以能陷害鄧艾成功,便是採取了類似的辦法。

只是呂乂有這個技能是不錯,他卻不解糜暘爲何會突然問起他這件事。

臨摹筆跡是他的本領,但這種本領若被心術不正的人施用,那帶來的危害是很大的。

故而以往呂乂一般不輕易向外人承認,他有着這般本領。

法邈在得知呂乂竟然能臨摹他人筆跡後,也是顯得頗爲驚訝。

不過不解歸不解,呂乂對糜暘還是無半點隱瞞的。

“乂,略通此道。”

聽到呂乂的回答後,糜暘的眉毛變成了月牙狀。

呂乂的性格,糜暘還不清楚嗎?

呂乂說是略同此道,那是謙虛的言語,既然他敢答應,那麼他一定在此道上有着不俗的造詣。

見帳內都是自己的心腹,糜暘也不隱瞞自己的意圖。

“據驃騎將軍所說,那姜維乃是一不可多得的將才呀!”

“孤自掌軍以來,常感麾下良將不夠,非孤有此感,便是陛下與丞相也多在孤面前嘆息過這點。”

在說這番話時,糜暘的聲音變得非常低沉。

而他說的也是當今大漢的現狀。

或許由於糜暘的出現,那場斷絕季漢大部分精英的夷陵大火併未發生。

這對季漢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好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歷史上夷陵之戰中喪生的大多是季漢的精銳將官,但他們的能力可以說不錯,不然劉備也不會帶他們出征,但他們的能力在當世卻稱不上頂尖。

不然的話,歷史上的那場夷陵大火,根本就不會發生。

劉備只會不聽勸他退兵的進言,又不會不聽讓他戰勝敵人的進言。

而如張南、馮習、程畿等優秀的中層將官對季漢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可對地大物博的曹魏來說,真的算不上什麼。

泱泱大漢四百年的底蘊大多被曹魏竊取,這樣的底蘊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大漢現在是暫時不缺優秀的中層將官,可卻非常缺乏能夠獨當一面的帥才。

現在大漢能夠擁有這種能力的帥才,排除掉劉備的話,滿打滿算不過三個,諸葛亮、張飛、糜暘。

這很多嗎?

只能說太少了。

特別是張飛的年紀擺在那裡,他又能再看護大漢幾年?並且張飛也有着糟糕的性格缺點。

而若是沒有足夠的帥才,以後大漢單單靠諸葛亮與糜暘二人,又真的能復興漢室嗎?

這點顧慮,甚至可以說是隱患,大漢中上下並非沒有有識之士知道,只是以往他們都想下意識地忽略這一點而已。

現在當這點隱憂被糜暘捅破之後,法邈與呂乂二人都不禁陷入了沉默之中。

見氣氛已經烘托到位,糜暘暫時收起臉上的擔憂,繼續對着法邈與呂乂言道:

“孤自掌兵以來,對敵境歸附的石苞,對江東降將丁奉丁封,只要他們有能力,那麼孤就一定會信任並且提拔他們。

哪怕是孤明知孟達心術不正,也還是讓孟達擔任漢興太守。

爲何?

因爲孤知道,凡山河崩裂之際,要想重新收拾大漢壯麗山河,僅靠一二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糜暘的這番話,皆是出自他內心中的真實所想。

正因爲情真,當這番話落入法邈與呂乂的耳中後,他們二人的臉上都流露出動容之色。

特別是呂乂,他好似有些猜出糜暘爲何會突然說這番話,所以他臉上有的不止是動容之色,還有糾結。

呂乂猜的沒有錯,當糜暘見到呂乂臉上那複雜的神色後,他便緊接着說道:

“姜維乃是將才,又初仕逆魏,想來對逆魏歸屬不深,不知季陽可否助我將他納入我的麾下。”

當有求於呂乂之時,糜暘很乾脆的不再自稱孤,而是以平等的自稱“我”問詢呂乂。

因爲糜暘知道呂乂雖然是他的嫡系心腹,但當世的士人都是很有節操的。

哪怕是主君下令,可只要那件事違揹他心中的信念,那當世被心腹拒絕的主君可不要太少。

很不巧的是,呂乂能被時人贊爲君子,那他心中的信念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動搖的。

呂乂又不是傻子,他見糜暘擺出請求的態度,在將糜暘的態度與心中的猜想兩相結合後,呂乂口中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對着糜暘問道:

“君憂臣辱,君侯有何吩咐但說無妨。”

說歸說,他是否會照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呂乂目光的注視下,糜暘終於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我想季陽爲我寫一封信,將姜維老母從涼州誆,誘至我身邊。”

糜暘臨時將誆變成了誘,這樣可能聽起來會容易接受點。

但哪怕就是如此,當呂乂知道心中的猜想成真之後,他的口中也說出了拒絕的話語。

“不可。

母子之情乃人倫大義,吾豈可藉此施以詭詐之術乎!”

呂乂的語氣有些掙扎,但亦不失堅定。

這態度在糜暘的意料之中,卻也讓糜暘的心沉下了半截。

呂乂還是第一次在明面上,如此拒絕糜暘的命令。

呂乂的反應,讓法邈側目。

法邈與呂乂不同,由於法正的影響,法邈行事並無太多顧忌。

在法邈看來,糜暘的這個命令,並非是那麼無法接受。

可呂乂與法邈終究還是不同的。

歷史上的呂乂便是以剛正清明著稱。

面對呂乂的拒絕,糜暘沉默了好一會。

他並沒有馬上開口繼續勸說呂乂,他先是對上了呂乂的目光。

糜暘的目光很坦然。

“我幼時曾經在《左傳》中讀過一句話:

“魯以相忍爲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

“那時我不懂這句話講的是何意,便詢問陛下。

陛下將這句話總結爲相忍爲國的道理,教導我。”

“陛下起兵至今日數十年間,曾相忍爲國過無數次,遂有今日大漢之根基。

既然陛下當年忍得,那我自然也忍得。

但我卻不願讓季陽有這番苦惱。

季陽只要爲我寫好信,之後的事我自然會差遣旁人去做。

我保證今日季陽爲我所做之事,不會流入外人耳中,更不會記載於青書典籍之上。

此事無論是否能成,天下人將來只會知道,是我設下了這奇謀詭計,與季陽無絲毫干係。”

說完後,糜暘在呂乂目光的注視下,深深對着呂乂一拜。

以糜暘現今的身份,天下間能承受糜暘一拜的人,也就那兩三人而已。

現在糜暘將這榮耀贈予呂乂,一是打動呂乂,二也是糜暘在向呂乂致歉。

他知道看重名節的呂乂,對這件事肯定是十分抗拒的。

當糜暘擺出這副謙卑的姿態後,呂乂的臉上浮現了惶恐之色。

他可以因爲心中堅持拒絕糜暘,但糜暘畢竟還是他的主君,他實在擔不起糜暘這麼大的禮。

惶恐之下,呂乂心中的堅持又淡了幾分,他避開糜暘的行禮,然後走到糜暘身前想要扶起他,可糜暘卻不讓呂乂將他扶起。

糜暘的語氣依然堅定:

“望季陽助我!”

堅定的語氣中,帶着幾分誠懇,又帶着幾分請求。

在得知糜暘的態度之後,呂乂心中既有急切又有不解。

“那姜維縱算是有將才,又如何值得君侯如此?”

不管這件事是否能成,一旦當這件事傳開,糜暘的名聲一定會受到影響。

以糜暘現今的地位,他的名聲價值不菲。

呂乂對姜維瞭解不深,他實在無法理解,糜暘爲何要如此執意一定要得到姜維。

面對呂乂的疑問,糜暘幾乎沒有任何思索,他脫口而出道:“值得。”

縱算不提姜維的能力,單單憑姜維在歷史上對大漢嘔心瀝血的所作所爲,就值得糜暘如此做。

或許在糜暘的影響之下,姜維哪怕入了大漢,他的人生軌跡也會與歷史上的大相徑庭。

但糜暘相信,人的本性是不會那麼輕易改變的。

況且姜維的能力毋庸置疑,能將姜維誘來大漢,至少會是大魏的一大損失。

歷史上姜維數次敗於鄧艾,不能證明姜維的能力不如鄧艾,因爲二人所擁有的實力,根本就不對等。

可能糜暘的做法在旁人看來有些自私,但糜暘知道他現在不是在玩遊戲,公平公正不是他該執着的事。

季漢中的許多人這輩子對他不薄,那糜暘就勢必會不惜用盡一切辦法,將季漢變爲真正的大漢。

季漢與曹魏的實力本就存在極大差距,這時候若還執着於自私與公正的桎梏之中,那不是品格高尚,只能說是傻缺。

至於呂乂擔心的糜暘會名聲受損一事,糜暘自己倒是沒有太過擔憂。

三國雖看重個人名聲,但糜暘身爲大將,使用詭譎的計謀,是不會受到當世太多人的抨擊的。

正所謂兵不厭詐。

只要糜暘不觸碰忠、孝、信這三條紅線,那麼他的名聲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糜暘斬釘截鐵的回答,讓呂乂最終無奈的閉上了雙眼。

季漢的弱小,相忍爲國的現實需要,糜暘誠懇堅定的態度,正化作一股股巨浪,不斷在衝擊呂乂的內心。

良久之後,呂乂睜開了沉重的雙眼。

“乂,也願相忍爲國一次。”

呂乂的回答讓糜暘高興地擡起頭來。

看見糜暘臉上那興奮的神色,呂乂的心中充滿了無奈。

他這輩子跟着糜暘爲臣,到底是他的福還是禍呢?

可呂乂也不是個拖泥帶水的人,既然已經應允糜暘此事,那呂乂便當即言道:

“臣雖善於臨摹他人字跡,但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君侯當務之急,是要爲臣尋來姜維的親筆書信。

姜維的親筆書信越多,臣心中的把握就越大。”

聽到呂乂的這個要求,糜暘表示理解。

要想成功用信將薑母誘至梁州,不是單單的臨摹筆跡就可以。

姜維平時寫信的用語,語氣,習慣,都是要注意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要想讓這封信發揮最大的效用,則必須還需要相應局勢的配合。

而要想造成這種局勢,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離間計。

糜暘不知道他的離間計是否能讓魏軍懷疑姜維,可只要能得到姜維,那糜暘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大漢大將軍,呆在曹魏成何體統!

雖然糜暘現在不能馬上就得到姜維,但呂乂只要能幫忙,那麼糜暘心中對於這件事成功的把握,就已經多上了許多。

而要想得到姜維的書信,對於糜暘來說實在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

他的身份擺在這裡呢!

就在糜暘爲得到姜維親筆書信做準備的時候,數日後又一個好消息傳至他的耳中。

任祥又來到陽平關了。

這個消息意味着,糜暘寫的那封信起了效果。

曹洪願意相信吳懿的投誠。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糜暘馬上吩咐吳懿再次前去與任祥會面。

而吳懿在與任祥會面之後,很快就帶來了曹洪的回信。

曹洪的回信中,先是好好安撫了吳懿一番,隨後並提出了他想出的拿下陽平關的辦法。

在看到曹洪想出的辦法之後,糜暘只覺得有似曾相似之感。

曹洪要吳懿所做的事很簡單:

不久後他會親率大軍來到陽平關外,並做出一副要大舉攻打陽平關的態勢。

這時候吳懿可以用抵抗外敵的名義,將他的本部兵馬帶出陽平關與他交戰。

如此一來,法邈縱有心阻止吳懿,但也無法在大義上指摘吳懿什麼。

而只要吳懿的大軍一出陽平關關口,就立即控制住陽平關的城門。

這樣一來裡應外合之下,還愁陽平關不破?

曹洪覺得他的計策真是天衣無縫。

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0章 夜襲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1章 江陵城中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推書《三國之銀狐》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36章 麋鹿破槽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
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50章 夜襲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6章 吾師,臥龍諸葛公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1章 江陵城中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推書《三國之銀狐》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167章 糜暘北歸 子瑜求和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20章 糜暘的隱患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36章 麋鹿破槽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