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

bookmark

當初劉備拜糜暘爲梁州牧時,就曾將梁州所轄的地域劃分的十分清楚。

在劉備的劃分之中,梁州所轄一共六郡,分別爲:漢中、漢興、陰平、武都、天水、隴西。

可在糜暘成爲梁州牧後,他的政令只能在漢中與漢興二郡中施行,這原因在於其他四郡目前實際上並不在大漢的控制中。

而相比於天水、隴西二郡,武都與陰平二郡距離糜暘的大本營漢中郡更近,以當下的情況來說,這兩個郡糜暘最有可能收回。

猶如驚弓之鳥的馬超,哪怕往日他就在漢中郡中,但他可不敢有絲毫打探消息的心思。

故而馬超是不知道魏軍即將要大舉進攻漢中這個消息的。

可馬超畢竟是宿將,對他來說,從糜暘的請求中猜測出他的意圖並不難。

而在馬超看來,由於武都郡本來就是梁州領土,所以糜暘想要收回武都郡,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不過馬超的猜測雖算不上錯,但卻不是糜暘內心中的全部想法。

他想要的可不單單是武都一郡。

只是對馬超,糜暘內心中也是有顧忌的,所以他並沒有開口將自己內心中的全部想法都說出來。

而馬超在聽到糜暘的回答後,他以爲自己已然猜出了糜暘的真實意圖,因此他便開始沉思起來。

武都郡貧瘠,當中屬於華夏的人口並不算多。

可在武都郡中,屬於羌氐異民族的人口卻十分多。

就以馬超對武都郡的瞭解來說,武都郡中的羌氐人口比華夏人口足足多上一倍有餘。

在這種情況下,糜暘無論是想攻取武都郡,還是治理好武都郡,郡內的羌氐之民都是他必須要爭取的一個政治聯盟對象。

既然馬超都已經答應糜暘會協助他,所以馬超沒有隱瞞自己內心中的想法,他將自己對羌氐之民的瞭解一五一十的都告訴了糜暘。

在講完對武都郡中的羌氐之民的瞭解之後,馬超便自告奮勇提出他願意派出族弟馬岱前去武都郡,爲糜暘招攬來一部分羌氐之士。

正如糜暘所說,這件事對他來說並不算難。

當年武都之戰時,他便用自身的威望爲張飛招來了萬餘氐族大軍。

只是面對馬超的自告奮勇,糜暘卻笑着對馬超言道:“這事暫且不急。”

聽到糜暘這麼說,馬超有些不解。

馬超拱手對糜暘言道:“兵貴神速,若州牧要想拿下武都郡,就應當提早出兵。

不然一旦時日拖延過久,逆魏難免會得知消息,到那時州牧再想拿下武都郡,恐怕便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其實武都郡,當初曾短暫地屬於大漢過。

漢中之戰前夕,劉備便派出張飛與馬超奪取了武都郡大部。

但可惜的是,後來武都郡又被魏軍奪回去了。

正因爲有着這種教訓,所以馬超才建議糜暘應當先下手爲強。

否則若魏軍在武都郡有了防備,那麼武都郡就不是那麼容易奪取的了。

面對馬超的諫言,糜暘雖心中另有所計較,但他還是說道:

“驃騎將軍雖在武都郡的羌氐之士中有着威望,可羌氐之士內部落林立,並非盡皆拜服驃騎將軍威望之人,驃騎將軍難道忘記強端了嗎?”

“武都郡是一定要奪取的,可也不能貿然行事,強端這類人不除,武都郡就算拿下我軍也守不住。”

見糜暘提起強端,馬超一時間陷入沉默之中。

馬超雖然在雍涼一地的異族中有着神威天將軍的美譽,但也不是說,他的名字就能夠讓雍涼一地的異族全部拜服。

否則的話,漢軍早就北伐了。

不提雍涼的其他地方,就拿武都郡中來說,武都郡內是有許多羌氐之士拜服馬超。

但不搭理馬超的羌氐之士也不在少數,強端這一氐族首領便是如此。

當初下辨之戰漢軍之所以會失利,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以強端爲首的氐族大軍突然反水,讓漢軍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從而纔不得不敗退出武都郡。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這一點來說,糜暘的擔憂是很有道理的。

在聽完糜暘的顧慮之後,馬超也知道當中的利害關係,所以他並沒有再出言勸諫糜暘。

他剛纔之所以勸諫糜暘要儘快拿下武都郡,也是抱着一些私心的。

只要攻打武都郡,那麼以他在羌氐之士中的威望,糜暘都會有要他襄助的時候。

而對於現在的馬超來說,能讓他感到生活還有一些希望的,便是戰場上的廝殺了。

馬超沉默的時候,他身上的頹廢氣息就變得愈加濃厚。

若不是親眼所見,糜暘真的很難想象,當年令人聞風喪膽的神威天將軍,今日竟然會變成這樣。

可是這又能怪別人嗎?

就馬超過往的所作所爲,正常人實在沒辦法理解。

不過糜暘接下來還有許多事需要馬超協助,他不想見到馬超太過頹廢。

歷史上的馬超,他的死因跟他的心結脫不了干係。

所以糜暘再次舉杯對着馬超言道:“孤雖不打算馬上對武都郡用兵,可驃騎將軍這段時間可派出親信與武都郡中的羌氐之士多加聯繫。

最好能分辨出武都郡中的羌氐之士,有哪些是心向大漢的,又有哪些是要付逆的,到時候孤自有大用。”

在說完這句話後,糜暘似乎覺得還不保險,他又對着馬超承諾道:

“孤今以手中酒爲諾,時機成熟之時,必讓驃騎將軍與孤,一同共享萬人矚目之榮耀。”

對馬超承諾完之後,糜暘將自己手中的酒一飲而盡。

果然,在糜暘講第一番話的時候,馬超的神情還是頗爲意興闌珊。

但當聽到糜暘對他作出的承諾之後,馬超整個人頃刻間變得精神起來。

若是旁人對他作出這番承諾,馬超倒不會太過在意。

可現在對他這番承諾的乃是糜暘,以糜暘的功績,他的承諾無疑是很有含金量的。

而現在馬超最缺的是什麼呢?

他缺的便是榮耀二字。

或許只有立下足夠多的榮耀,他身上所揹負的讓他喘不過氣來的辱罵,才能減輕一些吧。

精神重新變得振奮起來的馬超,當即對着糜暘拱手道:

“州牧放心,不出兩月,超一定將州牧想知道的情報,打探的清清楚楚的。”

說完後,馬超也連忙舉起自己的酒杯,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這代表着,他與糜暘之間的承諾正式生效。

見馬超終於恢復了精氣神,糜暘心下放鬆的同時,便繼續與馬超宴飲起來。

宴飲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的,不多時外面的天色已暗。

在察覺到天色已暗後,馬超便對糜暘提出了離去的意思。

面對馬超的告退,糜暘並沒有阻止。

他只是起身恭送着馬超離去。

而等馬超離開大帳之後,法邈就迫不及待得起身對糜暘問道:

“州牧以爲馬孟起會真心襄助嗎?”

法邈的言語中,透露出對馬超濃濃的不信任。

不止法邈如此,就連在座的糜暘其他心腹也皆是這樣的神情。

從始至終,法邈與糜暘的其他心腹都沒相信過馬超。

不過不是他們針對馬超,他們的態度可以說代表了當今大漢99%的大臣對馬超的態度。

面對法邈的詢問,糜暘不在意的笑了笑,他對法邈言道:

“德行有虧,不代表不能用,重要的是該怎麼用他。

我與他各取所需而已,談不上真心二字。”

糜暘之所以對武都有想法,一方面是他的確想收回祖宗疆土,另一方面則是爲了來日的漢中保衛戰。

糜暘剛剛並沒有對馬超坦言他的另一層用意,這就代表着糜暘對馬超也算不上信任。

不過糜暘卻與當世的許多人不同,當世用人大多講究一個原則—先重德,再論才。

這個原則的產生在於大漢四百年的舉士制度,因爲四百年的發展,這種原則在當世許多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但糜暘來自於後世,他心中天然就對這種原則不認同,甚至可以說不屑一顧。

說起來這一點,糜暘與曹操倒是有着相像之處。

所以在法邈看起來需要戒備的事,在糜暘這裡卻顯得很是順理成章。

糜暘的話既是對法邈說的,也是對在座的其他心腹說的。

他們在聽完糜暘的話後,雖然心中還是有着顧慮,但最終還是沒有再勸諫什麼

他們之所以會勸諫糜暘,擔心的無非是糜暘不瞭解馬超此人的險惡。

現在從糜暘的話語中,他們知道了糜暘不是不知道馬超的爲人,那麼他們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大半。

在討論完關於馬超的問題後,糜暘便詢問起法邈漢中防務的事情。

之前在得知魏軍即將要大舉進攻漢中後,糜暘心中並沒有太過憂慮。

這並不是糜暘自大,而是因爲他是穿越者,對魏軍來日的進攻方略,有着天然的預見性。

歷史上魏軍的進攻方略,乃是經過魏國朝野重臣共同商討出來的。

只要人還是那些人,那麼他們商討出的進攻方略,大體上不會變到哪裡去。

縱觀歷史上魏軍數次攻打漢軍的方略來看,來日魏軍進攻漢中時,很大可能會採取數路分兵的老套路。

堂堂大魏,家大業大,不分兵都對不起曹操打下的那偌大的家業。

在推斷出魏軍來日很可能會分兵攻打漢中後,糜暘在過往的時日中,便陸續往漢中的數個要鎮派兵鎮守。

可糜暘手中的大軍只有三萬,魏軍人多,他們怎麼分兵都可以。

但糜暘再怎麼分兵,手裡都得留一部分兵力作爲機動兵力。

故而無論糜暘如何精打細算,他只能保證漢中的每個要鎮有足夠兵力鎮守,漢中之外的要鎮他實在沒精力顧及到。

例如武都郡。

歷史上魏軍也曾有過從武都郡進兵的情況,所以糜暘纔會在大戰開始之前,特地前來尋求馬超的協助。

如果這次魏軍兵馬足夠多,那麼武都郡也是魏軍一個很好的進兵方略。

糜暘今日要馬超所做的事,看起來只是簡單的勾連武都郡內心向大漢之士。

可一旦來日真的有一部魏軍選擇從武都郡進軍,那麼糜暘今日的佈置,來日就會轉變成一個給魏軍的大大驚喜。

至於糜暘心中猜想的,來日魏軍的諸多進兵方向,他之前早就跟一衆心腹商討過。

商討完之後,糜暘便將具體的調兵事宜交予法邈去辦。

在糜暘的詢問之下,法邈對糜暘回答道:“諸部兵馬日前都已經到位。”

聽到法邈的答覆後,糜暘滿意的點點頭。

只不過法邈隨後便臉有愁容的言道:“州牧之佈置,或不至於讓敵軍有機可乘,但邈恐我軍屆時糧草不足。”

法邈的這個擔憂,也讓糜暘的臉上掛上了愁容。

糧草不足,對於任何大將來說,都是一個最不想聽到的事。

後世的論壇上有句玩笑話,那句話是:魏不缺人,吳不缺糧,蜀不缺貧。

這句話雖然是以玩笑話的形式說出,但也生動形象的體現了季漢在歷史上面臨的最大困境。

當今的大漢真的是什麼都缺。

雖然今世季漢並未失去荊州,可連年的大戰,早就將荊州的國力消耗的一滴不剩。

至少三年內,荊州是很難爲大漢提供國力上的幫助的。

而漢中雖也算富庶之地,但今年糜暘剛剛開展新政,新政對於糧草的損耗是很大的。

要不是糜暘剛打倒了一大波土財主,將他們的存糧拿來貼補自己,梁州估計早就陷入沒糧的境地了。

缺糧,這是糜暘目前最擔憂的事。

只是糜暘有再多的奇謀,糧食這種東西他又不能憑空變出來,所以面對法邈的擔憂,他現在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除非。

糜暘先是安撫了一番法邈:“糧草之事無須太過憂慮,孤到時自有辦法。”

法邈見糜暘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心中的擔憂瞬減輕了不少。

不管糜暘是否真的有辦法,他鎮定的情緒,總會無形之間影響着他的部下。

在安撫過法邈等人之後,糜暘便讓法邈先行退下。

等法邈等人退下之後,糜暘取出一份帛書,開始書寫起來。

這份帛書乃是他寫給諸葛亮的。

糜暘沒有憑空變出糧草的能力,但現在的諸葛亮卻有這個能力。

因爲不久前糜暘就得知了,諸葛亮在南中取得一場大捷的消息。

而諸葛亮要想憑空變出糧食供給梁州,倒也簡單。

只要他能在梁州撐不下去之前,將南中給徹底平定就好。

史書對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的積極意義,有着八個字的評價:“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這八個字讓糜暘充滿了安全感。

作家這一行,講究的是賣藝不賣身。

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4章 屠殺?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6章 幼時情誼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
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4章 屠殺?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432章 姜維去處 兵分三路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爲賀表 實爲毒藥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53章 將帥不合 駱谷魏軍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6章 幼時情誼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