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

bookmark

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

曹丕內心中對曹操以往對他的不公有着怨懟,因爲按自古以來的禮制,立嗣便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自從曹操的原配丁夫人與曹操和離之後,卞夫人便被曹操扶爲正妻。

在這種情況下,曹丕自身便是事實上的曹操嫡長子。

但曹操卻沒有因爲他的嫡長身份將他立爲繼嗣,反而長期猶疑不定,先後動過立曹衝、曹植爲繼嗣的念頭。

先不說曹丕自身有沒有野心成爲曹操的繼承者,若一旦讓他的弟弟登上繼嗣之位,等來日他弟弟繼位之後,會放過他這個嫡長兄長嗎?

以己度人,曹丕覺得並不會。

所以爲了奪得曹操的繼嗣之位以及保住自己的性命,曹丕只能陷入了無休無止的奪嫡之爭中。

在那場奪嫡之爭中,因爲曹操有意的偏袒,哪怕他自身能力不差,但內中的艱險卻令他心力交瘁。

雖然最後是他勝出了,但亦讓他耗費了自身太多的心神,以至於早早的便有白髮顯現。

也許曹操信奉的是強者爲尊的擇嗣法則,只是這法則令曹丕的心中對曹操充滿了怨懟。

在訴說了以往心中不敢說的不解與怨懟之後,曹丕的心中終於有了片刻的痛快。

但就在他心中痛快之後,他心中的悲哀開始佔據上風。

再怎麼樣,曹操亦是他的父親,曹丕並非一塊石頭,父親的離去,令他的心中充滿了悲苦。

今日開始,他是成爲了掌握巨大權力的魏王,但從此他也失去了一直爲他遮風擋雨的父親。

只是曹丕是有着雄心壯志的人,無論今夜他有着怨懟還是悲哀,他同時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他今年才三十四歲,乃是現今天下三大諸侯中年紀最輕者,他還有着曹操給他留下的百萬甲士及無數名臣良將。

天命最後必定在他!

曹丕跪在曹操的靈位前,繼續言道:“既然父親以爲我比不上大兄與倉舒,那麼兒子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

“兒子要證明給父親看,證明給天下人看,父親當初選擇我,是最正確的選擇!”

曹丕在說這句話時,語氣中的不解與悲哀已經盡皆消散,他此刻的語氣中充滿了躊躇滿志。

曹丕擡頭看向身前的曹操牌位,在大殿之中閃爍不停的燭光照耀下,曹丕原本悲苦的臉上已經掛上了堅定的神色。

隨後曹丕起身,爲他的君父上了一炷香。

靈香點燃,一陣縹緲的煙霧開始從曹丕的身前升騰而起,看着那漸漸升起的煙霧,曹丕的心中思索着他繼位之後要做的事。

當務之急,是務必要穩定人心,順利將曹操生前的所有權位穩定的繼承下來。

只是這一點,有着諸曹、夏侯宗親在,有着曹操留下的衆多英才在,並不難。

難得是,他下一步該怎麼走。

就在曹丕思考的時候,殿外侍者的聲音傳來,說是中庶子司馬懿求見。

在聽到司馬懿求見之後,曹丕臉上浮現喜色,他馬上下令讓司馬懿進來。

隨着高大的殿門被緩緩推開,一身素服的司馬懿的身影出現在了大殿之外。

這時殿門尚未關閉,在外界月光的照耀下,站在殿門口的司馬懿猶如處在光與暗的界限之中,面目模糊不清。

他的影子在月光的照射之下,在殿內的地板上,拉伸出老遠。

這有些詭異的一幕曹丕並沒有察覺,隨着殿門的再次關閉,站在殿門口的司馬懿身影大部分都隱在了黑暗之中。

殿門打開的聲音讓曹丕的目光向殿門處看去,當他看去時,就只能隱約看到有一位人影在黑暗中。

他知道那人是他的心腹司馬懿,曹丕招手讓司馬懿上前來。

在曹丕的召喚之下,司馬懿十分恭敬地來到曹操的靈位前,他在對曹操的靈位行完一個大禮後,纔對着曹丕行禮。

司馬懿這副知禮守禮的面目落在曹丕的眼中,令他心中滿意至極。

他最喜歡恭敬守禮的大臣。

看着司馬懿的這副面目,曹丕不禁回想起了曹操當初告誡他的那句話:“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當時曹操見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又曾做夢夢到三馬同槽,所以對司馬懿心生厭惡,對他說了這句話。

只是曹丕在聽完曹操告誡他的這句話時,卻因爲他與司馬懿素來親善,相信他的爲人,所以他經常在曹操面前維護他。

若無曹丕的維護,司馬懿不一定能活到現在。

如此恭敬的臣子,將來怎麼會干預我的家事呢?父王真是太過多慮了。

至於當初曹丕之所以會堅定的維護司馬懿,不僅因爲他與司馬懿關係友善,還因爲司馬懿是他的心腹智囊。

當年奪嫡之爭時,有四位大臣是他的堅定支持者,這四位大臣分別是司馬懿、陳羣、吳質、朱鑠。

這四位大臣在當初的奪嫡之爭給了他極大的幫助,沒有這四個人的幫助,他當初不一定會坐上魏國太子的寶座。

而在這四位大臣之中,除了吳質之外,就是司馬懿給他的幫助最大。

雖然曹丕的心胸並不寬大,但對於幫助過他的人,他一直都很感激。

曹丕在司馬懿對他拜完後,他帶領着司馬懿來到了內殿所在處。

這處大殿本來是曹操的辦公及寢居之所,所以這處大殿的佈局非常寬廣,哪怕是在內殿之中,亦有着不小於外殿的空間。

在來到內殿中後,曹丕在王座上坐下,而後他讓司馬懿就坐在他身前不遠處。

司馬懿落座之後,曹丕問司馬懿道:“仲達深夜來尋孤,可有要事?”

面對着曹丕的詢問,司馬懿拱手答道:“臣爲君王解憂而來。”

聽到司馬懿這麼說,曹丕的的臉上浮現詫異之色,他問司馬懿道:“孤有何憂?”

“大王乃心懷壯志之人,所憂者當然是平定天下一事。”

司馬懿的回答讓曹丕臉上的詫異之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嘆息之色。

他對着司馬懿稱讚道:“仲達真知孤之肺腑也。”

曹丕的稱讚令司馬懿的臉色更加謙卑。

在曹操在世時,他爲了不過分顯露自身的聰慧,所以對於很多事,他就算知道如何破解也不講。

但如今曹操已經不在,他已經不需要再刻意隱藏自身的聰慧。

與曹丕相處多年,對於曹丕的性格他早已經摸得透徹。

曹丕雖然有傳承曹操的疑心病,但那大多是對那些曾經與他作對的人。

而對於一直支持他的人,曹丕從來不會吝嗇自己的信任。

相比於曹操的雄猜,曹丕少了許多敏銳。

司馬懿既然當初會選擇出仕,那自然是想着成就一番功業的,以往的剋制爲的便是將來的騰飛。

只要自己能不斷顯示自身的能力,讓曹丕真正認識到自己纔是能輔佐他平定天下的人,那麼自己的地位及官位一定會節節攀升。

當然也不能說司馬懿現在就有了別樣的心思,目前的他還是處在,想輔佐明君建立一番功業的心態中。

見司馬懿一眼就猜出了自己內心中的志向,曹丕的臉上浮現些許笑容。

在今日曹操臨死前問他的那個問題中,如果按照他真實的想法回答,那必定是會回答:擇弱而滅。

早在未曾繼承王位之時,他就有一顆平定天下的內心,何況現在。

曹丕看向司馬懿問道:“仲達以爲,孤下一步當如何走呢?”

曹丕與司馬懿是多年好友,亦算一起共過患難。

所以曹丕對於司馬懿還是信任的,他也沒必要在自己的心腹面前,隱藏自己的想法。

面對着曹丕的詢問,司馬懿心中早已經有所腹稿。

他對着曹丕言道:“臣以爲大王在穩定局勢後,應該奏請天子改元。”

聽到司馬懿建議自己,在穩定局勢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這個,曹丕不禁有些不解。

“爲何?”

現今大漢的年號是建安,建安這個年號已經用了二十五個年頭了。

天下人已經習慣建安這個年號,司馬懿突然建議他改元,這讓曹丕一時間不知原因爲何。

在曹丕疑惑目光的注視下,司馬懿言道:“建安年號始於先王奉迎天子那一年,建安年號已歷二十五年,這二十五年來,是先王輔政開擴基業的階段。”

“正因爲如此,世人只要一提到建安年號,便會想起先王。”

“今大王承基偉業,一開始是需要先王的威望爲大王保駕護航,但大王不可長久活在先王的庇護之下。”

“從古至今,每逢新君繼位,都要改元以示天下即將迎來新氣象。

年號不但有革故鼎新之意,亦往往代表着新君的政治需求。”

“今大王雖非天子,然亦可通過奏請天子改元,來向天下人展示先王薨逝,大王繼位的事實,以此來潛移默化影響天下人心。”

“況且改元一事茲事體大,建安年號已經深入人心,一旦改元,難免會有一些漢室老臣出來反對。”.

“世人皆知改元乃大王之意,故而那些出來反對的漢室老臣,就是心中不服大王之輩。

到時候大王可藉助懲治彼等,一則樹立威望,二則清除隱患,三則可繼續削弱擁護漢室臣子的勢力。”

在司馬懿說完後,曹丕的臉上已經有意動之色。

去年他在處理“魏諷謀反案”時,之所以會連坐數千人,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在藉助那場謀逆案,清除擁護漢室之人的力量。

在他的清理之下,如今在鄴城內外,擁護漢室的力量已經遭受重創,再不足爲慮。

但是鄴城是清理差不多了,作爲擁護漢室的大本營許都,想來還殘留這一些“擁漢派”。

爲了心中的那個野望,曹丕覺得司馬懿的建議很有可行之處。

司馬懿的第一個建議,已經讓曹丕有所意動,這讓曹丕對司馬懿今晚的到來,懷抱着更大的期望。

曹丕對着司馬懿言道:“仲達可還有良策?”

司馬懿看着曹丕臉上的意動之色,他知道自己的建議已經引得曹丕的讚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當然要繼續建言。

而他接下來的這個建議,絕對會讓曹丕更加意動。

司馬懿對着曹丕言道:“大王可有稱帝之意乎?”

因爲內殿中目前僅有兩人,所以司馬懿的聲音並不大。

但當他的聲音傳到曹丕耳中時,卻讓魏王曹丕的身軀都有些顫動。

他猶如聽到了這世間最美好的樂章一般。

在聽到司馬懿的話後,曹丕馬上對司馬懿言道:“仲達慎言!”

只是曹丕雖然是讓司馬懿慎言,但從他臉上的激動之色來看,他更想着司馬懿繼續說下去。

九州至尊,上天之子,禮樂征伐自其而出,面對這樣的一個個頭銜,曹丕又怎麼會不動心呢?

在最後,他見四下無人,及司馬懿又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對着司馬懿言道:“稱帝一事,茲事體大,不可貿然而舉。”

曹丕的回答證明了,他心中絕對有着稱帝之意。

其實不僅是曹丕,就是曹操在世時,他也未嘗沒有動過沒有類似心思。

歷史上在曹操與孫權聯和擊敗關羽之後,孫權向曹操稱臣,而陳羣與桓階就藉助着這個時機,紛紛上書請求曹操稱帝。

雖然曹操最後拒絕了那個提議,並且說出了那句流傳甚廣的“若天命在孤,孤爲周文王。”

但若是曹操真沒有意向稱帝,他又何必說出這種話呢?

要真是大漢忠臣,不應該是將陳羣與桓階下獄嗎?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時陳羣與桓階作爲天下的大名士,他們用的是公開上書的方式,勸曹操稱帝。

這一點足以說明,當時在魏國內部早就有勸曹操稱帝的言論,並且曹操對這些言論保持曖昧態度。

不然於公於私,陳羣與桓階都不可能冒着家族清望被毀的風險,敢率先公開上書曹操勸他稱帝。

雖然由於今世的歷史發生改變,曹操的那句名言沒機會說出來。

但魏國內部讓曹操稱帝的言論早有流傳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這件事曹丕亦是知道的,正因爲知道,他纔不敢輕率做出行動。

只是司馬懿既然敢主動提出這個建議,那他必然是有着說服曹丕的把握的。

各位晚安。

有沒有大佬可以弄張目前勢力圖的,我倒是嘗試着弄了,但不美觀。

有大佬幫幫忙嗎?

(本章完)

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32章 小心有詐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1章 第三條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14章 接班人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10章 三駁潘濬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推書《三國之銀狐》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32章 小心有詐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
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32章 小心有詐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1章 第三條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14章 接班人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58章 欲引天火 佈局長安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10章 三駁潘濬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推書《三國之銀狐》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653章 當效忠武 勢壓孫權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32章 小心有詐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618章 先發制人 漢軍快來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