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

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

吳懿離開的時候,他一眼都未看被綁縛在外的鄧賢。

他的這個舉動代表着,他已然徹底放棄挽救鄧賢的生命了。

在糜暘的警醒之後,吳懿的泛愛性格第一次發生了改變。

而鄧賢看着吳懿帶着吳班快速的離去,似乎當做他不存在一般,他便也猜出吳懿營救他的行動失敗了。

在意識到這點後,手腳被縛的鄧賢開始激烈掙扎起來。

只是無論鄧賢掙扎再如何激烈,卻始終無法掙脫開身後士卒的看管。

幸虧鄧賢這時的嘴巴被堵住,否則的話不知道他會說出什麼樣的污言穢語。

而也在殿外的法邈見狀便當即讓人將鄧賢給押了下去。

本來鄧賢早該被帶走,但是知道吳懿性格的法邈留了個心眼,在吳懿未出來前,他並沒有讓人將鄧賢押下去。

現在既然糜暘沒有新的命令出來,那麼身爲樑相的法邈就知道他接下來該做什麼了。

等吳氏兄弟與鄧賢都離開殿外後,與法邈一般值守在外的呂乂臉上流露思索之色。

呂乂雖也是士族出身,但他的家世並不能與法邈相提並論,所以先前有些事他並不知道。

在不知道那些事的情況下,他沒辦法如同法邈一般心中早有猜測。

儘管如此,他在看到吳懿與法邈各自不同的反應後,心中也已經明瞭了一些事。

有着公正執法作風的呂乂,心中有些慶幸。

他在慶幸現在糜暘縱算身居高位,但他的處事作風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權力是能改變一個人的。

蕩清世間污垢,是當初糜暘對呂乂的許諾,這也是呂乂內心中的理想。

正因爲這個理想,呂乂纔會對糜暘傾心跟隨。

相比於呂乂內心中有着慶幸,法邈卻對糜暘的這個舉動沒有任何看法。

在法邈看來,糜暘是否會與吳懿達成某些交易,這不是他該關注的事。

或者說這件事並不值得他諫阻糜暘。

類似的交易他過往在成都見過太多了,見多了自然就習慣了。

法邈覺得他該關注的是,在糜暘有所決斷後,該怎麼將他決斷的事給辦好。

例如就在今日糜暘交給了他一個任務。

糜暘交給他的任務是,讓他替自己寫一封上書,將最近梁州發生的大事彙報給劉備。

誠然糜暘是梁州實際上的主人,但梁州還是屬於大漢的,並不是如當年羣雄割據一般是個完全獨立於中央政府外的政權。

糜暘有權力處置梁州的一切事務,只不過在事後,他還是有必要將一些事上書彙報給劉備的。

這是他身爲臣子的本分,亦是他對劉備的這個帝王的敬重。

而目前對糜暘來說,值得他上書寫給劉備的事無非就一件“杯酒釋兵權”。

本來這件事也不算什麼大事。

可是因爲有涉及到吳懿這個身份地位不一樣的人,那麼糜暘就有必要將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做這件事的目的都告知給劉備。

想到此事時,法邈的臉上第一次流露苦色。

爲主上代擬上書是他這個別駕的職責,更是一件極爲重要的事。

因爲身居千里之外的天子,瞭解梁州的大致事務就是通過這些上書。

在這種情況下,上書中的遣詞造句以及邏輯條理的要求就會十分嚴格。

若是法邈書寫不當的話,讓劉備在看到梁州的官方上書後,因爲上書中的某些內容而產生疑慮,那這就可能對糜暘造成壞的影響。

當然法邈出身名門,又自小受到法正的教導,這件事對他來說本來不算什麼難事。

法邈之所以會面露苦色,是因爲他的這封上書按照常理會第一時間送到那個人的手中。

想起那個人睿智深沉的眼神,法邈的內心中就充滿着壓力。

他現在有種要將學業交給嚴師審查的壓力感。

糜暘當年能陪同劉禪受諸葛亮教導,法邈自然也是有資格的。

而在當年的教導中,糜暘與法邈受到的批評可是不少.

雖然按事後法正的解釋說,這是諸葛亮覺得他們二人還算可造之材纔會如此。

太子就很少被批評。

可是當年受到的嚴厲批評,無疑給法邈的內心中留下了一些陰影。

突然法邈反應過來一件事,糜暘特地將這件事交給他來做,除去這是他的職責所繫之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的考量嗎?

畢竟在孫權贈劍送女向糜暘送好的這件事傳開之後,現在天下間可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糜暘與諸葛亮的師徒關係的。

在成都的丞相肯定也已經知道這件事。

等糜暘與諸葛亮的這層關係示之世人面前後,若糜暘表現有不佳的地方,那麼諸葛亮的名聲也會受到影響的。

在意識到這點後,法邈臉上露出無奈的笑意,最後慢慢離開了大殿之外。

Www★ TTKдN★ ¢Ο

今夜要熬夜咯。

在吳懿離開大殿中之後,見天色已漸漸暗淡,糜暘便離開外殿返回寢殿之中。

糜暘並不知道吳懿在聽到他的警示後,會做出什麼舉動。

但想來無論是何種舉動,都會讓他變得安分一些。

只要吳懿安分,再加上目前漢中的數萬大軍已然在他的掌控中,那麼梁州的局勢就大致上被他掌握在手中。

既然如此,接下來的很多事就可以陸續進展了。

回到寢殿中的糜暘,看到了正在昏暗的燈光下爲他整理書案的關嫣。

小糜澄早已在一處偏殿睡下,並且由專門的奶媽守候着,所以最近在寢殿中很多時候都是糜暘與關嫣獨處。

在見到關嫣的舉動後,糜暘笑着提起一盞銅燈來到關嫣身旁爲她掌燈。

“以後天色暗就不要做這些事了,會讓視力降低的。”

當這句話在關嫣的耳邊響起之後,她便感覺到眼前的光明亮了許多。

略施粉黛卻依然嬌俏的關嫣在察覺到這一點後,立馬擡起頭眼眸中露出笑意看向身旁的糜暘。

哪怕身爲古人的關嫣覺得糜暘的這句叮囑有些奇怪,但她卻享受糜暘對她的關心。

不過雖然有着糜暘的叮囑,但關嫣手中的動作卻並未停止。

青蔥玉指不斷在書案上雜亂的紙張中翻動,在暖黃燭光的映照下,本就美麗的關嫣做的這副舉動顯得頗有美感。

他很享受當前的這副景象。

而在身前的光照條件改善後,關嫣整理紛亂書案的速度不禁提上了幾分。

在快速將大多數書案上的紙張整理完畢後,關嫣卻突然看到了有幾張被糜暘硃筆書寫的紙張。

看到這一幕,關嫣臉上浮現詫異之色,她下意識地就伸手朝那幾張紙張拿去。

硃筆一般用來批示公文,可是糜暘以往處理公文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外殿。

寢殿是他私下學習的場所,又怎麼會突然有寫着硃筆的紙張呢?

糜暘在看到關嫣的這個舉動後,他的眼神微微一凝。

只是他想到做這個動作的是他的妻子,他也就沒有開口阻止。

關嫣的動作很快,當她拿起那幾張紙張後,便看到其中一張紙張上面寫着“司聞曹”三字。

看這筆跡的乾涸程度,想來是糜暘在今日寫就的。

“司聞”三字像是一個官職名,但對關嫣來說卻顯得頗爲陌生。

只是儘管如此,聰慧的關嫣卻不難從這三字中看出這個官職的大致職責。

關嫣用疑惑的眼神看向糜暘,她不解糜暘爲何會突然特地用硃筆寫出這一個官職。

難道這是糜暘想新設立的一個官職?

面對關嫣疑惑的眼神,糜暘拉着關嫣來到書案後的坐席上坐下,然後他便將今日發生的一切都告知給了關嫣。

當關嫣聽聞今日南鄭城內外竟發生這種變故後,她的臉上不免流露驚色。

同時她也很快反應過來,可能正是這件事才讓糜暘寫出“司聞曹”這一官職。

而糜暘接下來的話也印證了關嫣的猜想。

“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戒備一失,則失之毫釐,差若千里,覆軍殺將,勢不逾息!

大營動亂源於貪腐,而貪腐源於軍正失職,吳懿失察,今日之事,可不懼哉!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要想防患未然,一則在軍中嚴刑峻法,力懲罪逆,二則便是要樹立我之腹心、耳目、爪牙。”

爲將而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

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

無爪牙者,如飢人食毒物,無不死矣。

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爲腹心,沉審謹密者爲耳目,勇悍善敵者爲爪牙。

現今在梁州中,我之腹心有法邈、呂乂,鄧艾、爪牙有魏延、丁奉、張嶷,卻獨獨缺一二耳目。

因此我纔想設立司聞曹一職。”

糜暘這麼說完後,關嫣臉露明悟的同時,卻還是有些疑惑的問道:

“軍中已有軍正一職,鄧賢雖死有餘辜,然夫君再擇良人擔任軍正就是,又何必新設一曹執掌此事?”

聽到關嫣的這個疑惑,糜暘搖搖頭說道:

“鄧賢與諸多逆將沆瀣一氣,除去他本身心術不正外,還因爲軍正雖可督查全軍上下,但軍正又是軍中之職。

長久以往軍正難免會與諸多將校多有聯絡,從而立場有所偏頗。”

無論是軍正還是司聞曹,本質上都是一個監督檢查機構。

而來自於後世的糜暘知道,這樣的機構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鮮明的獨立性,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它的公正性。

只是糜暘想設立司聞曹,倒也不是單單就這點原因。

糜暘繼續對着關嫣言道:“況且軍正只可督查軍務,無法涉及政務。

我想設立的是一個可以督查梁州上下,並且直接統屬於我的耳目之職。”

糜暘說出的兩個原因,讓關嫣最後若有所思的點頭。

在漢代是有監督官職存在的,儘管糜暘設立的司聞曹有着他的特點存在,但還不至於讓關嫣感到驚奇萬分。

在瞭解完這一點後,關嫣又好奇起她手中另外幾張紙張上的內容,例如其中的“均田”二字就讓她感到新奇。

糜暘看到關嫣將好奇的目光轉向“均田”二字,他對於這點卻沒有過多解釋。

均田與司聞曹不同,均田代表的是一個全新的制度,要想實行這樣一個全新的制度,不是如設立一個職務那般簡單的事。

他之所以將這些用硃筆寫在紙上,只是代表他有這些想法而已,要想真正實施他還得與臣下多加商量。

現在還不是將這些告訴關嫣的時候。

甚至若不是關嫣是她的妻子,他根本就不會讓關嫣看到這些。

而關嫣見糜暘不想對這過多解釋,她臉上流露理解之色。

她起身找來一個小木盒,將糜暘所寫的那些紙張都一一放進木盒中。

然後她細心地將木盒放入一個木架中的暗櫃中。

她知道這些紙張上寫的每一個字,將來都可能在梁州,甚至在天下間造成極大的影響。

這是他夫君心中的政治藍圖,身爲妻子的她,當然要好好守護住。

看着關嫣的舉動,糜暘臉上流露出笑意。

關嫣有着當世妻子的責任感,也有着分寸感,這樣的妻子與她相處無疑是十分安心的。

或許糜暘當初與關嫣成親時,對於他來說這場婚姻政治聯姻的性質更強。

但經過這數年的相處,糜暘覺得他對關嫣是有感情的了。

當日他當衆給孫權的使者難堪,心中亦有着保護關嫣顏面的心思。

關嫣在將木盒放入暗櫃中後,她便又回到糜暘的身旁坐下。

在此番坐下後,關嫣對糜暘言道:“魏延倨傲不禮,吳懿立場不堅,這二人都不是夫君的良臣之選。

夫君不如藉助今日他們二人做的事,上書陛下將他們調離梁州。”

剛纔在糜暘的講述中,關嫣得知了魏延與吳懿做的事。

身爲妻子的關嫣,有些擔心將來魏延與吳懿會耽誤糜暘的大事。

可是聽到關嫣的建議後,糜暘卻搖了搖頭。

這是他第一次不接納關嫣的提議。

見自己的提議不被接納,關嫣顯得有些愕然。

她的這番提議完全都是爲了糜暘好。

而且她提出的建議,是很有可能會成功的。

魏延在朝野間的名聲本就極差,他的黑歷史不可勝數,估計糜暘一上書,整個朝野大多都會對魏延羣起而攻之。

而吳懿雖然在朝野間的名聲很好,但是他在劉備心中是不受信任的。

況且親信舊部參與大營動亂,本就是一件極爲敏感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吳懿是否參與這場動亂本就是值得猜測的事。

再加上劉備對他的不信任,所以要想憑藉這件事處死吳懿不大可能,但將他從梁州調走倒不是難事。

迎着關嫣愕然的神色,糜暘握住她的小手答道:

“魏延、吳懿皆是有才之人,只要他們二人大節不虧,且並未犯下實罪,爲大漢將來計,我無須對他們出手。”

“權術我會用,但我不會濫用。”

聽完糜暘的話後,關嫣臉上的愕然之色瞬間消失,她伸出手反手握住糜暘的手,臉上流露笑意對糜暘輕輕應了一聲:

“嗯。”

在夫爲夫,身爲妻子的她向糜暘提出這樣的建議不是錯。

而身爲漢臣的糜暘,拒絕她的建議更不是錯。

公私分明,不醉心於權術,她爲有這樣的夫君而感到自豪。

(本章完)

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1章 江陵城中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24章 屠殺?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請假一日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章推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2章 魂斷鬱陵
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1章 江陵城中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第24章 屠殺?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400章 劉曄獻計 備兵十萬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533章 心急帝王 不戰而降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請假一日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141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章推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527章 魏軍迷霧 會獵長安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52章 魂斷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