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吃皇糧

“倪議長,事情其實很清楚明瞭不是嗎在前朝時,雖然正式的官吏一縣只有十餘人,但事實上,各種編外吏以及幫閒等,數量是相當龐大的。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明朝確實不負責這些人的俸祿,但你以爲這些人靠什麼養家餬口,甚至於發家致富”

“這些人都是在朝廷的默許下,靠從地方百姓手裡加徵各種火耗羨餘,以及各種各樣的丁銀,規費,加徵等等爲收入。因爲朝廷不發俸祿,所以默認這些人巧立名目收取各種費用,甚至是各種敲詐勒索,比如守牢獄的,便靠從犯人身上敲詐錢財,有的衙役則專門從訴訟裡吃錢,吃完原告吃被告。”

“總之,朝廷確實負擔的官吏俸祿支出不多,但實際上呢,晚明之時,全國至少有不下四五十萬的吏員,這些人不拿朝廷俸祿,但卻依然是由百姓供養着的。甚至因爲沒有朝廷的管束,他們任意漁肉百姓,導致百姓負擔加重。尤其是朝廷不直接招募管理這些更員,導致地方吏員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而在我們大漢朝,朝廷直接把吏員設爲公務員,由朝廷統一考試選拔任用,併發放薪水。地方上的吏員統一由朝廷管理審覈,保證了吏員們的品性和能力。吏員直接由朝廷發放薪水,加之嚴格的地方監督,就不會有吏員勒索漁肉百姓行爲,也不會胡亂擾亂市場,破壞商業發展。貪污也少了,偷稅漏稅也少了。”

“相比起朝廷良好的地方環境,以及稅收的保證,朝廷多支付的這些官吏的薪俸其實算不了什麼。這就和做生意一樣,不投入本錢,怎麼能做大做強沒有一支優秀精良的官吏隊伍,如何能管理好地方,發展好地方”

“還是說,倪議長認爲朝廷也應當全國只有兩萬餘官員,然後一個縣十萬百姓。卻只有四五個官員,和幾個吏員就足夠了”

倪元路被問的有些無法回答。

胥吏自古名聲就不好,說胥吏奸滑如油,把持地方,貪污,魚肉地方,做奸使壞。其實很大原因就是朝廷對於吏根本就是放任不管的態度。從招募選拔到任用管理,甚至是發放俸祿這些。都是一筆糊塗帳。

朝廷只想着不花錢,卻不想這樣做的後果。

甚至在早期,許多胥吏等還是一種役,百姓輪流服役。明代到了中明以後,一條鞭法後,才免了這役,改爲百姓出銀子,官府出銀僱人服役。但工食銀極少,多數一年只有六兩銀。還得剋扣,這點銀子能幹什麼

而偏偏許多衙役胥吏等,手上又會有點小權,那麼結果自然就是這些人會把手裡的權利尋租變現。

而實際上,成本大多了。

只不過是表面上看來,朝廷財政沒出錢而已。但事實上,負擔全都轉嫁到了百姓的頭上。還導致了地方吏治的混亂,官民關係緊張等。

明代的稅率來說,表面上看是極低的。但事實上,稅制有問題,有錢人往往依借各種特權不納稅,窮人卻一點不能少。而且還得承擔各種的地方官吏的貪污加派,一遇災荒官方不但不會救災,反而徵稅更緊,甚至還要加徵。

而且往往稅收還是連帶性質的,鄰居逃荒,他的稅就得同圖的人分擔。朝廷收了稅,卻什麼事也不管。只管供養皇室宮廷以及百官,養個兵還動不動就得加徵餉錢。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明代的百姓負擔卻是極重的,甚至可以說的上是歷代之中都算的上是很重的。

相比之下,宋代之時,雖然各種稅很多,朝廷也有冗官冗兵冗費等問題,但實際上百姓的負擔,尤其是普通百姓的負擔,絕對要比明代百姓要輕。

好比明朝一年的正稅只能徵到很少,但實際上他們的正稅也僅是用來供養皇室宮廷和百官而已,他們既不會搞公共服務,發展教育醫療,也不會搞水利設施,連救災求荒都很少。甚至軍隊都不養的,自己解決。

而到了後期營兵制時,每年的軍費基本上還要額外加徵的。

朝廷收的稅,更是沒地方的份。地方上的行政開支,吏員的俸祿等,這些錢從哪來正稅之外,再從百姓那裡徵收附加稅。

因此說明代的稅輕,只是表面輕而已,實際上各種附加稅,各種加派等等,早已經超過正稅許多了。

而大漢的這兩億元官吏俸祿開支項目裡,不僅包括了二十萬文官,十五萬武官,以及八十五萬吏員,甚至還包括了三十萬教師,以及數量不菲的公立醫院衛生所等的醫護人員,以及那些國營企業裡的事業編制的人員,這些通通都是吃財政供應飯的,一年兩億銀元,是包括了這些人。至於還有數十萬士官和士兵的薪水,是列在軍費開支那個大項裡的。

行政開支大項目裡,還有各衙門的行政開支項目,比如衙門的建造維修,伙食費、招待費,出差車馬費等,辦公用品開支等等。

這份開支預算表,有着詳細的項目分類,各個大項下又有着許多小項目,每個項目預算開支多少,都列的很詳細。

國防軍費開支,行政開支,教育開支,衛生醫療開支,公共服務建設開支,交通運輸開支等等,預算表做的很好。

不過倪元路不肯認輸,真要雞蛋裡挑骨頭,總能挑出問題來的。

他低頭思索了一會,最後找到一個問題。

“對於有需要的地方,設立相應的官吏自然是沒問題的,但還是有不少官職重疊,人員繁多。就比如,現在朝廷行政區劃以省府縣鄉四級爲主,在省之上還有區,設有總督統領數省軍政,這是沒問題的。可是在省與府之間卻又還有道一級,尤其是這個道,還又有分守、發巡、兵備、糧道、茶道、鹽道、江道等各種各樣名目的道,這些本來是明時所設,是巡撫派出的行政機構。”

“我認爲,在本朝,道這一級機構。就完全沒有必要嘛。就如本朝此前撤消了州一樣,完全可以把道也撤消。省府縣,完全足夠了,這個道名目衆多,職權重疊,沒有必要,各道的職責交給各府也是一樣。但如果撤消後。就能節省不少開支嘛。”

道不是地方政府性質,而是省級行政機構的派生物。專管某一事務,比如河道、糧道、茶道、鹽道、兵備道等等。

劉鈞在一邊聽了微微一笑,倪元路還倒真說了一條有益的建議。事實上,劉鈞已經在着手準備撤除全國的那些各種各樣的道了,道臺和總督在明朝時都是臨時性的派出機構,總督是中央朝廷臨時派遣地方的,而道臺是巡撫派遣各地專負責一類事務的。

但到了如今,大漢的總督已經成了常設,還有了專門的區級行政單位。雖還沒有相應的各套辦事機構,但其統領數省軍政,以及總督例加一省巡撫這一性質,使得總督這個職位已經成了大漢官制和區劃中的重要一環。

但道和道臺,就有些雞肋了。巡撫現在是一省軍政之首,佈政省是行政之首,省下是各府。之間完全沒有了設道的必要。因爲省府兩級相對穩定,已經不需要那些臨時性的派出機構了,畢竟大漢已經不是明末之時的各種混亂時期。

劉鈞已經計劃着手全面撤除道和道臺。

倪元路還在那道,“我覺得鄉鎮一級也完全沒有必要設立嘛,歷朝歷代,都是皇權不下鄉。鄉里有鄉老宗族自治就好。大漢一千餘縣,四五千個鄉,每鄉現在官吏加起來都有二三十個,若是裁撤鄉鎮一級,官吏都能減少不下十萬,得節省多少國家財政開支”

劉鈞搖了搖頭,倪元路眼皮子還是太淺了。

皇權不下鄉。那只是過去王朝的粗放式管理。但如今生產力大幅上升,對於管理也要求越來越高。朝廷的官員不能再是放任不管,而是得積極的參與地方事務中去。如果撤消鄉鎮一級機構,肯定是弊大於利。

這一點,劉鈞是肯定不會更改的。

其實在劉鈞看來,朝廷管理天下,就跟農民種地是一個樣的。在以前,人多地少,生產水平不高,因此只能粗放式管理,廣收薄種。一人種上一兩百畝,哪怕一畝只收個幾鬥,也還收穫不錯。

但到了如今,尤其是江南地方,人多地少,再粗放式管理就更收穫少。因此,大家便開始精耕細作,新式的農具把地耕的更少,購買豆餅等做爲農肥,輔以糞肥、草木灰、塘泥等等,加上輪播間種等方式,充分的利用地力,甚至等田地有了肥後,還能種兩季,甚至兩季稻後還能種季豆或者油菜之類的。

一個農夫哪怕只耕種五六畝地,其收益反可能超過那粗放式耕種的一二百畝。朝廷治理天下也是一樣,如今生產力上升,人口增多,經濟形式也不再是單一的農業模式,而是多元化的模式。

這就對朝廷的官員有更多的要求,要求他們在管理引導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前的官員,總是相當於東家,或者是幕後大股東,他們的作用也就是收點稅,其它的基本上都不怎麼管,也不會管。每天寫寫詩讀讀書,甚至遊訪山水,能有一個遇到災荒知道用心救濟,遇到一些冤情知道審理的,就非常不錯,能被百姓高喊青天了。

而現在大漢的官員,劉鈞希望他們都是總經理,是分公司經理,是業務經理,希望他們能夠了解市場,知道供需關係,能夠下到市場一線。

這樣的官員,纔是劉鈞需要的,而不是一羣除了收稅,甚至連稅都收不好的官吏。

上百萬的官員和公務員,數十萬的將士,還有幾十的教師、醫生等,大漢帝國吃皇糧,靠財政供養的人數可能會達到兩三百萬。

全國三億人口,三百萬人由財政供應,一百比一。

也許這個時代的人會覺得無比震驚,但劉鈞覺得這個數字能夠接受。比較相比後世,那可是達到了十八比一,純官民比例都能達到一比二十八了。

關鍵的不是官吏數量,而是這支官吏隊伍的管理水平。要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還得要有一個健全的監督隊伍。

今天的這場閣院之爭,雖然有些如同兒戲,但某些方面還是很值得稱讚的。。

第449章 是你逼我的第114章 屍積如山第55章 九頭鳥大擡槍第702章 反擊風暴第135章 紈絝第239章 聽調不聽宣第560章 個個想當國丈爺第375章 不可勝者,守也第526章 竄天猴第538章 留中不發第163章 巫山第42章 初見成效第575章 賜自盡第24章 奪妻第311章 阿禮哈超哈第143章 劍俠傅青主第259章 戰爭賠款第391章 天津遇刺第232章 如殺雞屠狗第61章 大收穫、私吞第572章 闖關東第328章 圍住四叛徒第578章 三宣六慰第776章 萬里覓封侯第754章 下海潮第249章 下馬威第265章 梅清第739章 一戰傾城,再戰傾國第292章 一炮定乾坤第180章 隔岸觀火第256章 劍指東海第15章 我張屠夫又回來了第284章 九頭鳥娶親第780章 背水一戰第360章 朕的義子朱慈燁在哪裡?第287章 黃臺吉第752章 剛需第652章 戰爭財第66章 服務社血拼第534章 順者昌,逆者亡第163章 巫山第106章 拒絕支付第312章 九連城第263章 怒海爭鋒第121章 攔路虎第160章 留中第534章 順者昌,逆者亡第237章 君前奏對第598章 向皇帝索賄第257章 望風而降第632章 通古斯聯軍第228章 參謀贊畫第626章 商而優則仕第682章 東北大運河第399章 搶班奪權第658章 德川烏龜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619章 私掠許可證第526章 竄天猴第638章 遠征第262章 軍國利器在手第366章 崇禎快要受不了了第333章 偷師第49章 零死三十九殺第85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380章 我大清第257章 望風而降第428章 風雲起山河動第499章 西狩第460章 血色驚變第585章 日本人的挑釁第107章 木陵關第151章 這還是輜重營?第148章 太快了第198章 來者不善第556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2章 武生第264章 火炮運輸大隊長第598章 向皇帝索賄第590章 圈錢第289章 一路向北, 勢如破竹!第168章 崇禎這時纔想起來第68章 新兵隊、求援信第677章 犁庭掃穴第305章 大炮論斤賣第166章 砍瓜切菜第190章 狗屁楊閣部第331章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第192章 帝國雙璧:劉鈞、吳三桂第482章 坐山觀虎鬥第308章 跟風第489章 東方伊甸第282章 太子南京監國第20章 水漲船高第695章 海日生殘夜第559章 封建諸侯第73章 署虎頭關巡檢第31章 助餉第606章 白龍魚服第459章 宮變
第449章 是你逼我的第114章 屍積如山第55章 九頭鳥大擡槍第702章 反擊風暴第135章 紈絝第239章 聽調不聽宣第560章 個個想當國丈爺第375章 不可勝者,守也第526章 竄天猴第538章 留中不發第163章 巫山第42章 初見成效第575章 賜自盡第24章 奪妻第311章 阿禮哈超哈第143章 劍俠傅青主第259章 戰爭賠款第391章 天津遇刺第232章 如殺雞屠狗第61章 大收穫、私吞第572章 闖關東第328章 圍住四叛徒第578章 三宣六慰第776章 萬里覓封侯第754章 下海潮第249章 下馬威第265章 梅清第739章 一戰傾城,再戰傾國第292章 一炮定乾坤第180章 隔岸觀火第256章 劍指東海第15章 我張屠夫又回來了第284章 九頭鳥娶親第780章 背水一戰第360章 朕的義子朱慈燁在哪裡?第287章 黃臺吉第752章 剛需第652章 戰爭財第66章 服務社血拼第534章 順者昌,逆者亡第163章 巫山第106章 拒絕支付第312章 九連城第263章 怒海爭鋒第121章 攔路虎第160章 留中第534章 順者昌,逆者亡第237章 君前奏對第598章 向皇帝索賄第257章 望風而降第632章 通古斯聯軍第228章 參謀贊畫第626章 商而優則仕第682章 東北大運河第399章 搶班奪權第658章 德川烏龜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619章 私掠許可證第526章 竄天猴第638章 遠征第262章 軍國利器在手第366章 崇禎快要受不了了第333章 偷師第49章 零死三十九殺第85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380章 我大清第257章 望風而降第428章 風雲起山河動第499章 西狩第460章 血色驚變第585章 日本人的挑釁第107章 木陵關第151章 這還是輜重營?第148章 太快了第198章 來者不善第556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2章 武生第264章 火炮運輸大隊長第598章 向皇帝索賄第590章 圈錢第289章 一路向北, 勢如破竹!第168章 崇禎這時纔想起來第68章 新兵隊、求援信第677章 犁庭掃穴第305章 大炮論斤賣第166章 砍瓜切菜第190章 狗屁楊閣部第331章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第192章 帝國雙璧:劉鈞、吳三桂第482章 坐山觀虎鬥第308章 跟風第489章 東方伊甸第282章 太子南京監國第20章 水漲船高第695章 海日生殘夜第559章 封建諸侯第73章 署虎頭關巡檢第31章 助餉第606章 白龍魚服第459章 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