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

二十一歲的李定國,已經成爲義軍之中首屈一指的猛將,接受了張獻忠下達的準備進攻官軍糧道的命令之後,他就在時刻做着準備,密切關注襄陽府城發生的一切。從臘月到正月,官軍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這讓李定國很是高興,但也更加的憂慮,畢竟駐守襄陽府城的義軍人數不多,若是官軍傾盡全力進攻,怕是難以堅持很長時間的,而駐紮在鄖陽的六萬義軍,也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馳援了。

正月下旬,李定國終於收到了張獻忠下達的命令,偷襲官軍的糧道以及焚燬糧倉。

不過張獻忠的命令也非常明確,義軍參與偷襲糧道和焚燬糧倉的軍士人數必須控制在五千人之內,以三千人最爲適宜,人數不能夠再多了,偷襲必須要絕對的保密,若是不能夠成功,則要迅速的撤離,以保全實力爲第一要務。

接到張獻忠的命令,李定國有些不明白,官軍的糧道和糧倉一定是嚴密護衛的,區區的三五千人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在李定國看來,想要真正的偷襲成功,至少需要出動萬人以上的大軍。

李定國和劉文秀、艾能奇等人商議,還是年紀大一些的劉文秀猜到了張獻忠的心思,首要的還是保全實力,至於說偷襲官軍的糧道,不是說一定要成功,只要能夠打亂官軍的部署,干擾官軍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就算是達到目的了,再說出動的義軍人數太多,廝殺一定會異常慘烈的,那樣造成的損失一樣是很大的。

經過了一番分析之後,李定國明白了張獻忠的意思。目前的情況之下,義軍還是要保全實力,不能夠和官軍死拼,損失不能夠太大,而張獻忠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還是因爲盤踞在南陽和汝寧的李自成。張獻忠與官軍死拼,得到好處的是李自成。

李定國服從命令,決定親自帶着三千人,偷襲官軍的糧道。

劉文秀和艾能奇兩人沒有反對,只是囑託李定國一定要小心。

正月底,李定國率領三千精銳義軍,秘密從鄖陽出發,前往襄陽府。

李定國選擇的路線是從鄖陽府繞道荊州,進入到襄陽府。在運動的過程之中把握戰機,伺機偷襲官軍的糧道,整個的行軍和戰鬥的過程都是絕對保密的,畢竟他率領的軍士人數不多,爲了能夠保證行動的成功,就連劉文秀和艾能奇等人,都不知道李定國具體是如何部署的,不知道李定國的具體行軍路線。

李定國在鄖陽和襄陽都有一定的羣衆基礎。他扶危濟困,豪爽大方。而且同情百姓,這讓襄陽和鄖陽的百姓,包括部分的士大夫和讀書人,都對他有一定的好感,這方面他與張獻忠有着很大的區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李定國的付出,還是能夠在關鍵時刻得到幫助。

行軍的過程之中,沒有誰會向官軍報告李定國的行蹤。

時間寶貴,李定國從鄖陽府城出發,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在二月初的時候,就秘密進入了襄陽府,開始找尋進攻糧道和焚燬糧倉的戰機了。

陳新甲主動讓孫傳庭指揮攻打襄陽府城的戰鬥,而且採取了完全不干涉的態度,這裡面有鄭勳睿來信的原因,更是因爲陳新甲清楚自身的能力,他的能力主要是在謀劃方面,而不是在具體的作戰指揮方面,讓孫傳庭指揮攻打襄陽府城,效果更好。

鄭勳睿來信之中,提醒注意保護糧道,這一點陳新甲是非常贊同的,十餘萬的大軍,糧草就是生命線,一旦大軍缺乏了糧草,那麼就將陷入到大亂之中,不戰自亂,到時候不要說攻打襄陽府城,恐怕自身的穩定都無法維持。

陳新甲再次指揮前軍之後,派遣了大量的斥候,沿着武昌府到襄陽府的糧道展開不間斷的偵查,只要發現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要以最快的時間稟報,同時他派遣了重兵,護衛糧倉,確保萬無一失,孫傳庭在前方指揮軍士攻打襄陽府城,他則和監軍王永吉一道,不僅僅是預防有流寇馳援襄陽府城,供應大軍的糧草,還要負責保護糧草的安全。

孫傳庭計劃的進攻襄陽府城的時間,是在二月初五,之所以推遲到二月初五,有很重要的其他原因,到時候就能夠知曉。

這期間,陳新甲密切注意糧道的安全,可謂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二月初,不間斷偵查的斥候發現了異常,在襄陽府周遭發現了一股隊伍,人數不是很多,具體的身份也不是很明確,這股隊伍神出鬼沒,總是在糧道周圍活動。

這個情報讓陳新甲高度緊張起來,他隱隱覺得鄭勳睿的提醒,已經應驗了。

陳新甲的身邊,帶着牛金星和宋獻策等官員,也可以說是謀士。

牛金星和宋獻策投靠朝廷之後,並未遭受到重視,張溥也沒有特意向朝廷舉薦兩人,此次陳新甲參與征伐流寇,也是想到兩人對流寇的事情很是熟悉,故而帶着兩人,說不定能夠發揮出來什麼作用。

戰鬥廝殺持續了一段時間,因爲官職不高,牛金星和宋獻策沒有什麼機會進言,沒有展現出來自身的能力,他們也很是着急,希望能夠有機會得到重視。

隨着陳新甲開始指揮前軍作戰,牛金星和宋獻策的機會來了。

陳新甲因爲一時間不能夠確定出現在糧道周圍的一股隊伍,猶豫不決,不知道是該採取固守的措施,還是主動剿滅這一股神秘的隊伍。

中軍帳,陳新甲和諸多的幕僚商議,這裡面也包括牛金星和宋獻策。

絕大部分幕僚的建議是固守,不管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固守糧道和糧倉纔是最爲重要的任務,至於說其他方面的變故,只要沒有牽涉到糧道和糧倉的安全,暫時不予理會。

包括陳新甲本人,都是傾向於這種建議的,畢竟這是慣例。

牛金星和宋獻策兩人早就商議過此事,他們有着不同的意見,這一次兩人不會客氣,一定要將自身的意見建議說出來。

“大人,下官和宋大人認爲還是要殺出去,剿滅這股流寇。”

隨着牛金星開口,中軍帳裡面一下子都安靜下來了,衆人很是奇怪,牛金星和宋獻策怎麼知道這股神秘的隊伍就是流寇,若這股隊伍真的是流寇,那就更加需要護衛糧道和糧倉了。

陳新甲看了看牛金星和宋獻策,慢慢開口了。

“牛大人,宋大人,你們怎麼確定這些人是流寇,再說了,斥候發現的不過是小股的部隊,本官要是指揮將士殺出去,萬一這些流寇就是引誘我大軍殺出去,其主力接下來侵襲糧道和糧倉,本官該如何應對。”

糧道和糧倉必須保證絕對的安全,自古以來的征戰,大都是大軍保護糧道和糧倉,極少有出擊征伐準備侵襲糧道之軍隊的,牛金星和宋獻策兩人的建議,顯得很是突兀,這也是陳新甲感覺到奇怪的地方。

牛金星看了看陳新甲,再次開口了。

“大人,下官和宋大人在流寇之隊伍之中有過經歷,對於流寇的作戰方式還是有一定的瞭解,張獻忠和李自成之間存在矛盾,兩人幾乎是水火不容,如今大軍征伐張獻忠,防禦李自成,這必定讓張獻忠心有疑慮,他不會與朝廷大軍死拼,他需要保全自身的實力。”

“如此就可以解釋了,爲什麼近在咫尺的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等人率領的大軍,遲遲沒有馳援襄陽府城,張獻忠不願意拿出來全力死拼,他不會允許劉文秀等人的增援。”

“下官和宋大人之所以判斷出現在糧道周邊的小股部隊是流寇,就是從這個層面分析的,張獻忠不想很快丟失襄陽府城,需要堅持下去,他必定會採取一些措施,可又捨不得投入大量的兵力,派遣少量的流寇侵襲糧道,目的就是攪亂大軍的部署。”

“張獻忠既然沒有要求劉文秀等人馳援襄陽府城,就絕不會派遣大量的兵力來侵襲糧道和糧倉,下官和宋大人還認爲,張獻忠的目的並非是侵襲糧道和糧倉成功,他的目的就是攪亂大軍的部署,影響大軍征伐襄陽府城的決心。”

“既然張獻忠想着影響我大軍征伐襄陽府城之決心,就一定會派遣小股的精銳部隊侵襲糧道,如此情況之下,一味的固守難以消除威脅,可能造成一定的恐慌,下官和宋大人建議主動出去,打敗這一股侵襲的流寇,徹底保證糧道和糧倉之安全。”

。。。

牛金星的分析很有道理,衆人連連點頭。

陳新甲認真思索之後,贊同牛金星和宋獻策的分析,他想到了更遠,既然張獻忠不想與大軍死拼,那麼襄陽府城一旦存在陷落的危險,其一定會迅速撤離,這就保證自身指揮的大軍能夠收復襄陽。

剪除流寇對糧道和糧倉的威脅是很有必要的,這樣能夠穩定軍心,讓孫傳庭集中精力進攻襄陽府城,一味的死守過於的被動,再說流寇的人數不是很多,恐怕沒有能力真正的阻擋糧道和焚燬糧倉。

很短的時間之內,陳新甲就下定了決心。

當然,陳新甲下定決心,是有着其他目的的,而且這樣的目的很快就表現出來了。

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949章 奇哉怪也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137章 突然襲擊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84章 納采第67章 鄉試解元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91章 京城路上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345章 蓬萊閣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320章 阿炳爺第168章 完勝第96章 揣摩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9章 教諭先生第555章 覈查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525章 認清事實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171章 家人團聚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362章 撤兵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774章 閃電戰(4)第95章 民有三苦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11章 出乎預料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981章 戰遼河(3)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376章 平衡術第44章 初次交鋒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324章 山陰幫第776章 閃電戰(6)第788章 不着急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79章 主婚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343章 旅順口第715章 朱仙鎮之戰(5)第449章 裂縫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786章 單項選擇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328章 抓重點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40章 辛苦自知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322章 黑幕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776章 閃電戰(6)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171章 家人團聚第73章 戒急用忍第440章 內閣的爭辯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3章 黑子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781章 閃電戰(11)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128章 沒商量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833章 頗感意外
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949章 奇哉怪也第132章 先軍策略第650章 風輕雲淡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137章 突然襲擊第719章 作戰思想的變化第84章 納采第67章 鄉試解元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91章 京城路上第100章 殿試禮儀第345章 蓬萊閣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320章 阿炳爺第168章 完勝第96章 揣摩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9章 教諭先生第555章 覈查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525章 認清事實第529章 高陽之戰(2)第72章 都不是傻瓜第171章 家人團聚第535章 大戰部署第362章 撤兵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950章 做好狗急跳牆的準備第524章 拼死抵抗第774章 閃電戰(4)第95章 民有三苦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142章 閏十一月大雪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211章 出乎預料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981章 戰遼河(3)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376章 平衡術第44章 初次交鋒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324章 山陰幫第776章 閃電戰(6)第788章 不着急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573章 需要清醒第813章 自負的本錢第855章 都在做打算第79章 主婚第550章 溫水煮青蛙第343章 旅順口第715章 朱仙鎮之戰(5)第449章 裂縫第441章 李巖的智慧第786章 單項選擇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328章 抓重點第293章 軍情緊急第570章 京城故事(4)第40章 辛苦自知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322章 黑幕第429章 真正的變化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776章 閃電戰(6)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171章 家人團聚第73章 戒急用忍第440章 內閣的爭辯第802章 歷史巧合第3章 黑子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460章 戰術思想第781章 閃電戰(11)第426章 重大謀劃第128章 沒商量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387章 畢懋康的認識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833章 頗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