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暗地裡的運作

內閣次輔文震孟和內閣閣臣林釺的先後病逝,導致內閣出現了空缺,朝中很多人表面上爲文震孟和林釺惋惜,其實真正關心的是內閣大臣的替補問題。按照以前的規矩,皇上會在早朝的時候,宣佈實行會推內閣閣臣,這樣的推薦,一般都是在三品以上官員之中進行推薦的,不過這一次很是奇怪,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過去,皇上沒有絲毫的動靜。

這就令朝中的流言出現了,衆人對此事都非常的敏感,特別是那些有可能進入到內閣的大人,更是惴惴不安,不知道皇上這一次會如何的操作。

能夠進入內閣,表示自身得到了認可,而且也進入到了權力的巔峰。

內閣大臣就是實際上的丞相,雖說大明開國皇帝廢除了丞相制度,可也因爲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處置朝廷之中的事情,成立了內閣,幫忙批閱奏摺,隨着時間的推移,後面的皇帝或者因爲能力上的欠缺,或者是安於享樂,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置朝政,導致內閣逐漸把持了朝政,成爲了名義上的丞相。

不過內閣大臣與丞相還是有一定區別,畢竟丞相爲百官之首,名正言順的管轄朝政,統領三省六部等部門,但內閣就不一樣了,是皇上賦予暫時管轄朝政的權力,大明朝廷分爲外廷和內廷,外廷的代表就是內閣,內廷的代表則是司禮監,內閣掌握了票擬權,提出意見和建議,司禮監掌握了批紅的權力,兩者相互制約,任何一個內閣首輔和內閣大臣,基本都是要和司禮監處理好關係的,否則兩邊互相擡槓,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萬曆以來,內閣的權力逐漸增加,幾乎可以決定朝廷的很多大事情。當年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但有內閣履行職責,偌大的朝廷正常運轉,由此可見內閣的權力是很大的。

朱由檢登基之後。本身非常的勤勉,可謂是工作狂,對於內閣的依賴就更大了,這也讓內閣的權力絲毫沒有削弱的跡象。

讀書人入朝爲官,想到的就是證明自身的能力。而證明能力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得到重用,不斷升官,權力不斷增大,所以內閣大臣一旦空缺,朝廷之中的爭鬥是很激烈的。

內閣大臣出現空缺,內閣首輔包括內閣大臣,是有權力舉薦人員的,他們雖然沒有決定權,但話語的份量是很重的。皇上也是會注意的。

戶部尚書侯恂是最大的熱門之一,甚至有人預測,侯恂不僅能夠進入內閣,還有可能直接成爲內閣次輔,接替文震孟的職務。

侯恂是東林黨人,背後有着強大的支撐。

要說侯恂本人的品性還是不錯的,爲官清廉,不趨炎附勢,萬曆年間殿試高中,曾經在山西與河南等地爲官。因爲和閹黨鬥爭,被罷免官職,崇禎元年被朝廷再次啓用。

崇禎六年,侯恂是出任戶部尚書。三年時間過去,可謂是殫精竭慮,吃盡苦頭,朝廷賦稅嚴重不足,北方各地遭遇災荒,每年都需要救濟。朝廷拿不出來銀子,流寇肆掠,需要剿滅,可打戰是需要銀子的,朝廷也不可能拿出來那麼多的銀子。

如此的情況之下,侯恂想盡了辦法,總算是維持下來了,就連皇上都認爲,侯恂理財還真的是不錯,想到了不少的辦法。

所以這次內閣出現了空缺,侯恂的呼聲是最高的。

對侯恂表示支持的,有內閣大臣錢士升,內閣首輔溫體仁以及內閣大臣張至發和張鳳翼的態度有些模棱兩可。

這些情況,侯恂本人都是知曉的,表面上看,他的表現還算是平穩,沒有去專門的打聽,也沒有打算去拜訪某些人,頗有些隨波逐流的味道了。

但侯恂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那就是他的兒子侯方域。

侯方域是復社領袖之一。活動的能力是很強的,弔唁了文震孟之後,侯方域專門趕赴京城,爲老爸的前途開始奔波。

侯方域來到京城,自然有人迎接他,那就是張溥等人。

張溥是復社的最高領袖,與侯方域的關係非常不錯,因爲入朝爲官,不可能繼續留在南直隸,所以和侯方域進行了分工,張溥負責在北方擴大復社的影響力,侯方域則是在南方負責穩固復社的影響力。

張溥、張採、楊彝、吳偉業、吳昌時、龔鼎孳等人,專門設宴款待侯方域。

張溥等人遭遇皇上的訓斥之後,老實了一段時間,不過他們和鄭勳睿勢不兩立,絕不會善罷甘休的,畢竟東林黨人有着明確的規矩,對於影響到自身利益的官吏,動用手段是毫不留情的,必須要打倒在地。

文震孟的去世,讓張溥等人看到了希望,鄭勳睿和楊廷樞等人在內閣的依靠消失了,這個時候,他們只要想辦法讓東林黨人進入內閣,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打擊鄭勳睿和楊廷樞等人了,這樣的機會他們絕不會錯過。

唯一讓張溥感覺到不滿意的是,吳偉業的態度有些含糊,雖說還是和衆人在一起,但很少議論有關東林書院和復社的事宜了,話語也變得少了一些。

張溥和吳偉業是師生關係,處處維護吳偉業,要不然依照張採和楊彝等人的脾氣,早就和吳偉業鬧翻了。

張溥等人的身份不夠,不過是監察御史,想要運作內閣大臣的事宜,有些不自量力,可是他們背後有着不一般的支持,東林黨人和江南士大夫商賈的支持,任何人都不敢小覷,動用這些力量來運作,讓侯恂進入到內閣,應該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

張溥的府邸。

書房裡面,張溥、張採、楊彝和侯方域四人,面容都是嚴肅的。

楊彝首先開口說話。

“侯大人身爲戶部尚書,這麼多年勤勤懇懇,若是不能夠進入內閣,天理不容,不過皇上沒有實施會推,這裡面就充滿變數了,我等必須爲侯大人鼓與呼,製造輿論。。。”

張溥還沒有說完,侯方域開口了。

“子常兄,這個做法不妥,父親也不會答應的,父親一向低調,不願意過於出頭,諸位都是知道的,我此次強行到京城來,就是想着爲父親努力的,我這等的做法,父親都不支持,何況爲父親鼓與呼,那就更違背了父親的意願,恐怕適得其反啊。”

張溥點點頭,跟着開口了。

“朝宗說的是,我們不能夠大張旗鼓,皇上沒有會推閣臣,怕是有其他的考慮,這個時候若是大張旗鼓的造勢,適得其反,侯大人進入內閣是絕無問題的,可我們要做到萬無一失,我看還是其他方面想辦法。”

楊彝的臉微微有些紅,看着張溥開口了。

“天如,那你說說,有什麼好的辦法。”

張溥沒有馬上開口,而是看向了張採。

張採一直都在沉思,沒有開口說話,脾氣火爆的他能夠做到這一點,很不簡單了。

擡頭看了看衆人之後,張採慢慢開口了。

“我認爲有三個辦法,其一,我們可以上奏摺,評價這些年以來戶部之功勞,府庫拮据,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實,可就是在如此情況之下,侯大人殫精竭慮,硬是維持下來了,這一點皇上都是表示讚譽的,我們上奏摺,可以讓皇上加深印象,當然我們的奏摺要委婉含蓄,不能夠直接鼓吹,那樣讓皇上看出來了,效果不好。”

“其二,在內閣之中找尋支持,錢大人是支持侯大人的,我認爲,我們和朝宗可以分爲兩路,分別去找到錢大人,言明其中的厲害關係,懇請錢大人支持侯大人,這樣效果就直接很多了,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其三,動用東林書院和復社、應社的力量,讓他們給內閣的溫大人、張至發大人和張鳳翼大人壓力,至少讓他們不能夠反對侯大人進入內閣。”

。。。

張採說完之後,張溥點頭,不過楊彝有些不服氣。

“張鳳翼對我們歷來都是不感興趣的,溫大人同樣是模棱兩可,要是找到他們,不知道會不會引發更多的事情,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張溥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子常兄,受先的建議是非常不錯的,只要這幾個方面都運作到位了,侯大人肯定能夠進入內閣,說不定會成爲內閣次輔,溫大人擔任內閣首輔這些年,雖說對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但也不敢明確的反對。”

侯方域站起身,抱拳給衆人行禮。

“謝謝諸位兄長的支持,我一定銘記在心,明日我就去拜見錢大人,其餘的事情,就請諸位兄長操心了,這些事情我出面不好操作的,大恩不言謝,來日方長。”

張溥擺擺手。

“朝宗這話說過了,這本是我們的職責,若是我們袖手旁觀,那就要遭遇到衆人的譴責了,對了,朝宗曾經跟着錢老先生去弔唁文震孟大人,定是見過了鄭勳睿的,不知道有什麼感受,可以說說的。”

侯方域的臉上露出了不屑,開口說起對鄭勳睿的認識了。。。(。)

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309章 寒心第456章 閃電戰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88章 當頭一棒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225章 突破口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843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第926章 權鬥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2章 這什麼人啊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598章 絕密情報第62章 道不同(2)第825章 年輕人的弱點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561章 條件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343章 旅順口第560章 宿命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92章 京城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264章 不高興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194章 精準的分析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242章 失去方向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272章 老回回第871章 歸宿(1)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360章 慘勝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242章 失去方向第580章 講武堂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784章 閃電戰(14)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203章 絕密情報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514章 慘敗(3)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933章 封鎖爲主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980章 戰遼河(2)第95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739章 自找的第17章 縣試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378章 初次交底
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309章 寒心第456章 閃電戰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746章 這就是人心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第88章 當頭一棒第941章 海外奠基之戰(3)第225章 突破口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843章 大跌眼鏡的戰局第926章 權鬥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465章 用人所長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377章 湯若望和薄玉第2章 這什麼人啊第860章 趨利避害的嘴臉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598章 絕密情報第62章 道不同(2)第825章 年輕人的弱點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561章 條件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190章 自掘墳墓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717章 朱仙鎮之戰(7)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44章 蓬萊水師第343章 旅順口第560章 宿命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92章 京城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229章 狠下決心第264章 不高興第397章 大膽的決定(2)第194章 精準的分析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659章 爭取最大支持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54章 要的是人才第242章 失去方向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119章 亂象漸生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505章 皇上的意思第438章 靜觀其變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148章 捉襟見肘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969章 疑點重重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109章 需要靠自己第272章 老回回第871章 歸宿(1)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360章 慘勝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810章 是坑也要跳第242章 失去方向第580章 講武堂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784章 閃電戰(14)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203章 絕密情報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196章 功虧一簣第514章 慘敗(3)第838章 潼關之戰(4)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933章 封鎖爲主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857章 捨命的差事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980章 戰遼河(2)第95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739章 自找的第17章 縣試第487章 軒然大波第258章 殊死抵抗第378章 初次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