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依舊狂妄

bookmark

多鐸根本沒有想到他會率領一萬滿八旗的騎兵作戰,這一萬騎兵是由滿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鑲白旗騎兵組成的,在大清國誰都知道,滿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鑲白旗是最爲驍勇善戰的,曾經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也讓排名第三睿親王的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實際的影響在代善和濟爾哈朗之上,在滿人之中有着不一般的權威。

多鐸率領一萬最爲精銳的滿八旗騎兵從瀋陽出發的時候,皇太極專門做了囑託,要求多鐸見機行事,此番前往大同,不是要和大明軍隊廝殺,主要目的是劫掠錢財,以及造成大同和山西等地的恐慌,至於說如何作戰,以及作戰時間的長短,由多鐸自行決定。

爲了保證多鐸的絕對指揮權,此番派遣的一萬騎兵,最高的軍官也就是牛錄額真,其餘的諸多郡王、貝勒和貝子等等,沒有任何人跟隨。

皇太極知道多鐸的脾氣,有些清高孤傲,作戰是勇猛的,可也喜歡獨斷專行,對於看不慣的人,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發脾氣的時候都不會剋制的。

出發之前,多爾袞專門找到多鐸,兩人商議了足足一天的時間。

多鐸與多爾袞的關係是最爲要好的,也是從內心裡面佩服多爾袞的,好多次正白旗和鑲白旗聯合作戰,多鐸都是堅決服從多爾袞的指揮,當然那個時候,多爾袞的地位也明顯高於多鐸,大清國成立的時候,皇太極冊封的四大親王,多爾袞就是其中之一,多鐸當時被冊封爲郡王,後來因爲戰功擢升爲親王。

多爾袞和多鐸說了一些什麼,外人是不可能知曉的。

從瀋陽出發之後,多鐸瞬間恢復了他在戰場上敏銳和殘忍的性格,他對麾下軍士的要求非常嚴格,而且要求軍士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就做到了,在行軍速度上面,多鐸要求達到每天行軍百里地以上,很多時候他都是在隊伍的最前面。大軍安營紮寨歇息的時候,多鐸親自觀察周遭的動靜,看看是不是存在危險。

統帥帶頭了,下面的軍士無話可說,他們悶頭行軍。不斷的調整和加快行軍速度。

從瀋陽出發,僅僅用了十天的時間,多鐸率領的一萬精銳的八旗軍軍士就來到了察哈爾右翼前旗所在地。

一路上的行軍,速度是非常快的,多鐸派遣的斥候,與察哈爾部落的首領取得了聯繫,察哈爾部落的首領是蒙古的王爺,同樣被大清國冊封爲王爺,地位僅僅在大清國的親王之下,忠心於大清國的察哈爾部落首領。不僅僅全方位掩護八旗軍,讓其行蹤不至於暴露,而且還專門派遣了兩千蒙古騎兵支援多鐸作戰。

察哈爾部落早就垂涎大同的富庶了,不過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獨自偷襲大同,他們沒有那樣的實力,可現如今的情況不同了,八旗軍準備偷襲大同,如此好的機會,察哈爾部落肯定不能夠錯過,派遣兩千部落的起兵支援八旗軍。一方面能夠獲得大清國的讚賞,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劫掠更多的錢財,一舉兩得的事情,部落肯定是要做的。

察哈爾部落派遣兩千部落騎兵支援作戰。多鐸當然是高興的,他對於麾下的一萬精銳的騎兵,是非常愛護的,這一萬騎兵可謂是滿八旗乃至於大清國最爲精銳的騎兵了,自從重裝騎兵被明軍剿滅之後,滿八旗的輕騎兵再次成爲作戰的主力。滿八旗實力強悍的程度,其實就是輕騎兵之間的比較,哪一旗的騎兵厲害,哪一旗的戰鬥力就最爲強悍。

既然有察哈爾部落兩千騎兵支援,多鐸就可以要求這兩千騎兵爲先鋒,讓這兩千騎兵去發現危險,滿八旗的騎兵自然能夠躲過諸多的危險。

當然多鐸不能夠做的太過分,要是被察哈爾部落騎兵感受到了,那也是不妙的,蒙古部落的王爺在大清國的地位是不一般的,皇太極也是很看重的,要是惹怒了這些蒙古部落的首領和王爺,多鐸的日子也很不好過。

草原上幅員遼闊,適合騎兵快速的行軍,察哈爾部落的騎兵更加熟悉地形,一直都在隊伍的最前面,也不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再說他們也應該給八旗軍騎兵帶路。

一萬兩千騎兵進入到察哈爾右翼前旗之後,迅速戒嚴,不允許商賈繼續進行交易,免得大軍的行蹤暴露了。

抵達察哈爾右翼前旗的時候,多鐸腦海之中已經確定出來具體的作戰計劃和部署。

率領一萬最爲精銳的騎兵作戰,這是第一次,從行軍的速度和執行命令方面來說,多鐸就感受到了喜悅,他的命令不需要說第二次,命令下達之後,所有軍士都能夠準確的執行,每到一地安營紮寨的時候,除開安排的負責警戒的軍士,每個帳篷裡面還有一人觀察外面的動靜,這個任務是輪流進行的,每個人少睡一會,確保萬無一失。

率領如此強悍的軍士作戰,任何指揮官都是高興的。

多鐸不會忘記多爾袞的囑託,他也知道自身責任的重大。

在滿人權貴之中,多鐸一直都是不安分的,他是大清國最爲年輕的親王,比哥哥睿親王多爾袞年輕兩歲,比肅親王豪格都年輕五歲,大清國成立的時候被冊封爲郡王,五年之後晉升爲親王,而他的哥哥阿濟格,比他大了足足九歲,大清國成立被冊封爲武英郡王,如今還是郡王,由此可見多鐸的確是有能力的。

有能力的人總是有些狂妄的,包括多爾袞都是如此,只不過多爾袞經歷的事情很多,遭受的磨礪更多,相比較來說比多鐸要穩重很多了。

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三人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現如今已經結成聯盟,在大清國有着舉足輕重的地步,讓人感覺到奇怪的是,皇太極對此好像不是特別的在意。

這讓人有些看不懂,以前的四大貝勒之一的代善,因爲其家族的勢力空前龐大,就遭遇到皇太極諸多的打壓,一直到代善的兩個兒子都故去了,次子碩託、孫子阿達禮被關進宗人府之後,皇太極纔沒有繼續打壓代善了。

所以此番的征伐,多爾袞和多鐸不能夠不多心。

多爾袞一再囑託多鐸,千萬不要冒進,哪怕是不能夠完成作戰的任務,也要首先保住性命,只要能夠回到瀋陽,一切都好說,畢竟大明軍隊異常的驍勇,而且八旗軍是進入到關內作戰,若不是迫不得已,皇太極不會做出此等的安排。

多爾袞的言語之中,還若隱若現的提醒多鐸,皇太極年紀已經大了,五十五歲的人,身體不是很好,不知道能夠堅持多長的時間。

這些話意味深長,可惜多鐸不是特別明白。

抵達察哈爾右翼前旗之後,多鐸的鬥志已經變得很是高昂。

他派遣的斥候,早就進入到豐鎮甚至是大同等地前去偵查了,帶回來的消息是一切都平安,豐鎮和大同等地沒有任何的異樣,顯然是不知道八旗軍已經來到了察哈爾右翼前旗,準備進攻大同府城了。

大同距離山西太原接近七百里地,距離西安和大明京城就更遠了,這裡駐紮的明軍只有區區一千人,絕不是一萬八旗軍的對手,而且大同府城作爲商賈重地,平日裡城門都是大開的,八旗軍只要行動迅速,拿下大同府城沒有絲毫的問題。

八旗軍一旦拿下了大同府城,就算是明軍前來馳援,都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隨着諸多情報的收集,多鐸已經將多爾袞的囑託忘記到九霄雲外去了,身爲滿人,身爲大清國的親王,指揮最爲精銳的滿八旗軍士作戰,若是不能夠獲取巨大的勝利,那是多鐸不能夠忍受的,也是多鐸認爲最爲恥辱的事情。

也是在這種思維的促動之下,多鐸明確了作戰目標,一萬兩千騎兵全部出動,首先佔領豐鎮,接着以最快的速度撲向大同府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大同府城,接下來就看明軍馳援的情況,在此期間八旗軍將在大同府所轄的州縣劫掠,搶奪儘量多的錢財。

多鐸下達的命令也是明確的,此番進入關內劫掠,決不能夠手軟,走到任何一個地方,目標就是錢財,要燒光所有攻破的城池,殺光所有的人,搶光所有的東西。

多鐸相信這樣子做,對於大明朝廷是最爲沉重的打擊。

多鐸已經派遣軍士專門去聯繫察哈爾部落的首領,一旦八旗軍拿下了大同府城,則察哈爾部落出動一部分的人,幫忙運送諸多的錢糧,做爲回報,這些錢糧的一半將給與察哈爾部落。

這一點多鐸倒是做得不錯,沒有巨大的利益,就算是察哈爾部落也是不會支援的。

作戰的計劃確定下來之後,多鐸的臉上露出了殘忍的笑容,他覺得復仇的時候到了,數年前他在遼南被鄭家軍打敗,那一次的失敗刻骨銘心,永遠不可能忘記,而且那一次八旗軍的損失也是慘重的,現如今有機會入關劫掠,那就要讓大明朝廷感受到無法承受的痛楚。

那個狂妄的多鐸再次出現了。。

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788章 不着急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308章 談判第483章 誓言第469章 本性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224章 西安古城第83章 利弊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404章 欠債還錢第297章 決定第580章 講武堂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483章 誓言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105章 恩榮宴第82章 無奈第237章 反間計第684章 誤判?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555章 覈查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646章 微服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193章 車廂峽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33章 無法淡定第76章 割袍斷義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77章 有情有義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983章 戰遼河(5)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428章 預兆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651章 露崢嶸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131章 第一件事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782章 閃電戰(12)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225章 突破口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983章 戰遼河(5)第42章 天堂蘇杭第99章 神秘來信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640章 留一手第8章 縣學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514章 慘敗(3)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323章 突破口第463章 潰敗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30章 府試第307章 果斷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
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764章 周延儒的老辣第875章 高起潛的貢獻第788章 不着急第479章 差點疏忽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308章 談判第483章 誓言第469章 本性第577章 依靠的是自身第224章 西安古城第83章 利弊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730章 遭遇排擠第404章 欠債還錢第297章 決定第580章 講武堂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340章 戰與不戰第417章 聰明的徐佛家第483章 誓言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105章 恩榮宴第82章 無奈第237章 反間計第684章 誤判?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555章 覈查第510章 只有服從第646章 微服第660章 態度要明確第975章 絕非袖手旁觀第193章 車廂峽第951章 最爲精確的部署第793章 第一次的掙扎第33章 無法淡定第76章 割袍斷義第29章 銀子的作用第37章 不一樣的認識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77章 有情有義第849章 兌現承諾第539章 狂妄的代價(3)第983章 戰遼河(5)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922章 故伎重演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428章 預兆第508章 都沒有想到(2)第389章 有力反擊第651章 露崢嶸第568章 京城故事(2)第131章 第一件事第729章 誰的責任第448章 排擠和算計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782章 閃電戰(12)第435章 死不瞑目第225章 突破口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983章 戰遼河(5)第42章 天堂蘇杭第99章 神秘來信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710章 早想到了第640章 留一手第8章 縣學第336章 衛漕兵丁第514章 慘敗(3)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323章 突破口第463章 潰敗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30章 府試第307章 果斷第543章 狂妄的代價(7)第209章 不可饒恕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452章 計劃不變第694章 穩不住了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299章 精確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