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剿餉

崇禎十三年六月底,皇上下發聖旨,加收剿餉。

鄭勳睿看着桌上的敕書,想起明末三餉,明末三餉爲遼餉、剿餉和練餉。

遼餉自萬曆四十六年就開始徵收,名義上是爲了遼東的戰鬥支出,平均每畝地加徵九釐,崇禎四年的時候,又提高到每畝地一分二釐,每年可以多徵收農業賦稅六百六十七萬兩。

皇上下旨開始徵收剿餉,就是對付流寇的,每畝地增加五釐,全年可徵收兩百八十萬兩。

至於說練餉,因爲鄭勳睿的穿越,迄今尚未開始徵收。

鄭勳睿明白,這肯定是楊嗣昌的意思,十面埋伏、四正六隅的戰役,需要大量的錢糧,朝廷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錢糧,於是負擔就轉移到百姓的身上去了。

嚴格說起來,明朝的農業賦稅,並不是特別重的,與之後的清朝比較起來,不算是特別多,且大明的官吏一直都呼籲朝廷不應該與民爭利,必須要藏富於民,更因爲明太祖朱元璋知道農民的辛苦,故而賦稅定的不高。各級的官府若是嚴格按照賦稅之要求徵收,絕大部分的農戶是能夠承受的。

可惜實際情況絕非如此。

崇禎年間大規模的災荒,已經將百姓逼到了絕路之上,很多地方赤地千里,就算是朝廷免去這些地方百姓的賦稅,百姓都是活不下去的,故而增加剿餉,等同於飲鴆止渴。

其次就是人禍,朝廷決定徵收剿餉,每畝地增加的賦稅是五釐,可到下面實際操作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分左右,地方官吏可以從中大肆貪污。甚至出現了有些地方已經徵收起來了剿餉,卻言當地百姓困苦,無法徵收剿餉。

大明的農業賦稅的確不高,但苛捐雜稅高的出奇,因爲流寇的騷擾,也因爲後金韃子的侵襲。各地官府想方設法的以練兵或者加強防禦的名義徵收苛捐雜稅,而這些苛捐雜稅的數量,往往是賦稅的數倍以上,這就讓老百姓無法承受了。

農戶本就無法承受苛捐雜稅,土地的兼併讓他們的負擔更加的沉重,大明有功名的讀書人,可以少繳納甚至是不繳納農業賦稅,進士、舉人和生員,分別按照朝廷的規定。可以免去多少田畝的農業賦稅,正德年間之後,士大夫階層基本不繳納農業賦稅,這是朝廷優待讀書人的舉措,可惜這樣的舉措,被士大夫充分利用起來,他們開始大規模的兼併土地,農戶因爲無法承擔沉重的苛捐雜稅。心甘情願將土地賣給士大夫和商賈。

賦稅的總額是不會變化的,也就是說官府需要徵收到的糧食和銀兩數目不變化。並不因爲土地的兼併減少,於是那些耕種土地的農戶,就要承擔土地兼併的惡果,他們的賦稅一路增加,甚至超過田畝收入的六成,如此的情況之下。農戶當然沒有活路了。

剿餉的徵收,將是新一輪災難的開始。

南直隸也需要承擔一定數額的剿餉,只不過這一次徵收的剿餉,需要全部上繳到朝廷,南直隸不能夠扣留。因爲這筆剿餉是專門用於剿滅流寇的。

徐望華看着鄭勳睿開口了。

“大人,這肯定是內閣楊大人提出來的建議,加征剿餉,北方剿滅流寇的錢糧就出來了,正是秋收的季節,想必朝廷能夠徵收到剿餉。”

“徐先生,你說的不錯,這應該是楊嗣昌提出來的建議,皇上的聖旨倒也客氣,說是讓百姓忍受一年,吃一年的苦,想的太簡單了,既然賦稅增加了,怎麼可能一年之後就不徵收了,皇上真的以爲一年時間能夠徹底剿滅流寇嗎。”

“屬下也覺得是如此,不說北方,就說南方各地,百姓的負擔已經無法承受,杭州、湖州和嘉興的洪門稟報,當地百姓的苛捐雜稅名目繁多,數不勝數,百姓甚至不知道繳納的是什麼賦稅,當地官府也不解釋,就是一味強行的收取。”

“不錯,這樣的情形已經存在好多年了,當初北方的百姓大規模的造反,就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朝廷拿不出來錢糧剿滅流寇,就增加百姓的負擔,這樣下去,能夠剿滅流寇纔是怪事了。”

“大人說的是,百姓被逼得走投無路,還不是要加入到流寇的隊伍之中,這樣至少能夠暫時的活下來,總比等死的好。”

兩人的話語尚未說完,戶部尚書羅昌洛進來了。

“大人,朝廷敕書要求南直隸一共要上繳剿餉一百零七萬兩。”

鄭勳睿愣了一下,看着羅昌洛,沒有明白過來,剿餉是在大明各地徵收的,按照正常的計算,南直隸包括淮北等地,應該承擔的剿餉大約爲三十多萬兩白銀,這剿餉的徵收,可不是看地方是不是富庶,而是按照田畝的多少來徵收的。

看見鄭勳睿的神情,羅昌洛再次開口。

“戶部的敕書給出的解釋,是北方的北直隸、山西、河南以及山東等地,都是遭受到大規模的災荒,故而這些地方的剿餉,僅僅徵收三成左右,欠下的剿餉,按照各地富庶之情況,進行攤牌,南直隸歷來富庶,且糧食的產量高於北方,故而承擔了一百零七萬兩的剿餉。”

羅昌洛給出解釋之後,鄭勳睿的神色很不好看。

“皇上這是爲難南直隸,也就是爲難我鄭勳睿啊,給朝廷頂回去,蘇州、松江、鎮江、常州、應天府等地,都遭遇到大規模的水災,救災所用的前錢糧,朝廷沒有拿出來一文,而且南直隸還承擔了浙江湖州和嘉興等地的救濟,朝廷又不是不知道這些情況,真的以爲我鄭勳睿好說話嗎,沒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徐望華看向了羅昌洛,做出了補充。

“羅大人,戶部可以列出來詳細的開銷,包括南直隸和浙江等地救濟百姓的開銷,以此要求朝廷解決錢糧的虧空,同時還要提到漕運,儘管南直隸遭遇如此大的災荒,但漕糧依舊是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北方去了,並沒有耽誤,將這些所有的開銷全部算出來,在列舉出來南直隸每年的賦稅數目,兩相比較,朝廷就明白其中意思了。”

徐望華說完之後,鄭勳睿也做了補充。

“奏摺的意思要明確,南直隸的確存在困難,不可能完成一百零七萬的剿餉,若是必須要完成,那也可以,就用漕糧來抵扣,到年底的時候統一算賬,但南直隸救濟百姓的開銷,必須要明確的告知朝廷,讓他們自己去掂量。”

羅昌洛點點頭。

“大人,只是南直隸究竟承擔多少的剿餉。”

鄭勳睿稍稍思索了一下,很快開口。

“就按照實際應該繳納的剿餉承擔,多的一錢銀子都沒有,朝廷徵收剿餉,目的是剿滅流寇,這件事情我不能夠反對,否則難以自圓其說,此次徵收賦稅的時候,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要下發文書,告誡南直隸各級官府,不準徵收任何的苛捐雜稅,若是想着在徵收農業賦稅的時候,隨意的增派苛捐雜稅,那就等着被嚴懲吧。”

鄭勳睿在淮北的時候,的確下了狠手,整治了不少隨意增加苛捐雜稅的官吏,甚至出現了被罷官和抄家的情況,但那樣做實際上是自身吃虧,按照實際的賦稅來徵收,老百姓的負擔的確減輕了,可官府能夠收到的賦稅也是大幅度減少,好在淮北征收了大量的商貿賦稅,讓減少的農業賦稅微不足道了。

洪門已經開始在南直隸大幅度的推開徵收保護費的事宜,商賈不敢反對,只能夠乖乖的繳納,這一筆的收入,是農業賦稅的幾十倍,其實南直隸就算是不徵收農業賦稅,也足以能夠維持了。

當然這樣的情況,也僅僅是南直隸、浙江以及沿海地方能夠做到,這些地方的商貿異常發達,要是換到北方,那就沒有辦法維持了。

羅昌洛離開屋子之後,徐望華面帶憂慮開口了。

“屬下聽大人的意思,下一步準備調整農業賦稅,官民一體納糧,屬下明白大人的心思,可要推行官民一體納糧,難度太大,朝廷有規定,凡是有功名之讀書人,免去部分的賦稅,南直隸等地若是強行徵收,必定引發巨大的動盪。”

“徐先生,朝廷也就是免去士大夫部分的賦稅,三品以上官員致仕,可免去百畝耕地賦稅,三品以下官員五十畝,進士三十畝,舉人十五畝,生員五畝,可如今的情形,有功名之讀書人和士大夫,根本就沒有徵收農業賦稅,這根本說不通。”

“可大明各地都是如此執行的,南直隸若是按照規矩開始徵收,會不會引發反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什麼負擔都是老百姓來承擔,老百姓不造反纔怪了,從現在開始,南直隸所有的賦稅都按照規矩來,免除所有額苛捐雜稅,按照實際的數額徵收賦稅,地方官府需要開銷的銀兩,一律由戶部覈算下撥,地方上若是繼續徵收苛捐雜稅,那就按照我們在淮北的辦法進行處理,一些貪墨百姓過分的官吏,不僅要關進大牢,還要抄家,我讓他們子孫都窮下去,看看他們還敢不敢貪墨。”

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3)第53章 搬遷第34章 嚴師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323章 突破口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807章 第二次的掙扎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308章 談判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79章 主婚第733章 亂象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563章 天助(2)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668章 強力推進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979章 戰遼河(1)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403章 桃花運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484章 風雨春秋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515章 慘敗(4)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254章 側重點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522章 必須要答應第135章 家底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791章 該快則要快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891章 皇上的野心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19章 震驚第580章 講武堂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99章 神秘來信第59章 陳子龍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58章 府學第34章 嚴師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656章 彷徨第367章 楊廷樞的提醒第853章 絕唱(1)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161章 皇上聖旨
第332章 教書先生爾第968章 內外交困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553章 雪崩的感覺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3)第53章 搬遷第34章 嚴師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323章 突破口第597章 將計就計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747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374章 漢奸之痛苦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606章 不給面子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807章 第二次的掙扎第797章 李自成的變遷第65章 董其昌的決定第618章 襄陽失陷(1)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826章 建議引發靈感第238章 真正的聯合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308章 談判第538章 狂妄的代價(2)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79章 主婚第733章 亂象第286章 亡羊補牢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563章 天助(2)第896章 俸祿之爭第668章 強力推進第252章 顧夢麟來投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979章 戰遼河(1)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403章 桃花運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386章 精細分工第484章 風雨春秋第412章 異樣的苗頭第515章 慘敗(4)第325章 不一般的動作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254章 側重點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187章 預料之中第522章 必須要答應第135章 家底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791章 該快則要快第398章 回家看看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411章 潛移默化第418章 淮安商會第891章 皇上的野心第424章 強強聯合第19章 震驚第580章 講武堂第442章 如何應對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281章 鶴蚌相爭第99章 神秘來信第59章 陳子龍第931章 團結還是分裂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244章 算是智慧第283章 漁翁得利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58章 府學第34章 嚴師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656章 彷徨第367章 楊廷樞的提醒第853章 絕唱(1)第998章 瀋陽之戰(2)第161章 皇上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