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布衣謀臣

朱由校一直比較開心的,聽聞客氏想替兒子要北鎮撫司,他立即有些不高興了,他問道:“客媼可知道瀋陽衛之戰怎麼來的?也知不知朕的內帑是怎麼滿的,全是維新在操持,維新是一個全才人物,在庚辰宮變之前,他就早有預料,並且作了佈置,沒有維新,朕可能己經死了。”

客氏道:“皇上不要胡說。”

朱由校道:“維新立了如此大功,他只是要了一個千戶之位,這其實是委屈了他,以他之才能,考上一個進士,絕不是問題,他日出閣入相,不在話下,但是他去了東廠,爲朕解決了庚辰宮變,後宮有今日之太平,全賴於此,維新重建了武驤衛,出征遼東,打贏了瀋陽衛之戰,殺建奴一萬二,生俘三千,這幾乎是用命換來的,才得了一個三品東廠提督之位,奶兄未立寸功,未爲國辦半件事,己是三品指揮使,猶嫌未足,這要如何封纔好。”

客氏見朱由校居然說出這種話,真是令人暗自心驚,她不動聲色,笑道:“國興也就是隨便一問。”

朱由校道:“如果奶兄真的想爲國效力,想收回北鎮撫司,可以去問維新,如果是他同意的話,朕是不會反對的。”

客氏道:“好啦!好啦!我也是隨口一說,何必如此較真?今天中午你想吃些什麼?我好給你做……。”

客氏從朱由校這裡回來,她是有些氣餒,她是知道,皇帝並不是對她百依百順的,這讓她感覺到了危機感。

這世界就沒有不透風的牆,特別是皇宮,客氏的話很快傳到王安那裡,這讓王安十分的生氣,客氏吹耳邊風,逐忠直老臣駱思恭,謀取錦衣衛指揮使一職,以一吃喝嫖賭的混混,任國家重臣,己是兒戲,現在猶未知足,居然染指北鎮撫司,真是貪婪,人心不足蛇吞象。

王安立即讓小太監送信給左僉都御史楊漣,共商大計,楊漣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初任常熟知縣,因考選清官第一,入朝任戶科給事中,後轉兵科給事中。

萬曆四十八年,神宗久病不愈,不吃東西已有半月之久,按禮應該召太子朱常洛到御榻前侍奉藥膳。但由於鄭貴妃從中作梗,太子竟不得與其父相見。楊漣一面暗中遣人曉諭東宮伴讀王安,要他叫太子力爭去侍奉皇上,親口嘗皇上喝的藥,仔細看皇上吃的飯,而且要早去晚歸。

爭取接近神宗的機會,防止鄭貴妃假傳聖旨,惑亂朝政。同時,楊漣又聯合御史左光斗,敦促大學士方從哲率百官赴乾清宮問安,以顯示朝臣的力量。

光宗即位,極力反對鄭貴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召見大臣,他不屬大臣,亦在召見之列,臨危顧命。

楊漣在擁立光宗,粉碎鄭貴妃陰謀、庚辰宮變之中是立有大功的,官至左僉都御史,是朝中忠直大臣的代表,東林黨中的激進派,向來是眼裡容不得半粒沙子,對於侯國興一市井無賴,居然當上了錦衣衛指揮使,他早就十分生氣,己有彈劾之意,正在收集證據,準備彈劾,在收到王安的小道消息之後,立即約見一幫心腹好友,準備彈劾魏忠賢、客氏、侯國興等人。

到會的有左光斗、魏大中等,當然是少不了東廠第一智囊汪文言,這貨沒讀過幾年書,不是進士,也不是舉人,甚至連秀才都不是,因爲他從沒進過考場,更沒當過官兒,但是他卻在東林黨中混得如魚得水,十分風光,號稱天下第一布衣。

這位汪文言非但不是百姓中的良民,他是個混混兒,而且是相當能混的混混,他的職業是不入流的吏,說準確些,就是監獄裡的看守。

大明朝官員的編制是很少的,按規定,一個縣吃皇糧的官員不過幾人,靠這幾人管理一個縣,累死他們也管理不了,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特殊人羣:吏。

他們這些人不屬於國家公務員,沒有官職,工資由地方解決,職務就是幫官員跑腿辦事兒。

沒官職、沒固定工資,只辦事兒,有人願意幹嗎?當然有從古到今,就是說只到現在,仍有一些沒任何官職卻能量極大的人存在,他們能辦許多官員都辦不了的事兒——拿不到桌面上說兒的事兒。

大明朝許多地方的吏都非常厲害,厲害到縣太爺那些朝廷派下的命官都拿他們沒着兒。

因爲縣太爺等官員都是上級派來的,沒有根基,也沒班底。而這些吏都是地頭蛇,熟悉業務,擅長貪污受賄、結黨營私、黑吃黑、陽奉陰違。

如果說對吏這個職業的能量還不瞭解,有一個人天下人一定知道,他便是及時雨宋江。一個小吏,卻名滿天下,天下英雄無不以結識宋江而自豪,終於坐上了梁山泊頭把交椅。

宋江有什麼能耐?他文不如吳用,武不如武松,出身不如柴進,他憑什麼坐上頭把交椅?就一個字:混,靠仗義疏財混得好名聲,結交無數朋友。

其實,宋江的名聲是施耐庵老先生捧的,論混的本領和在歷史上的影響,宋江要比汪文言這位老兄差的遠。

汪文言不被世人所知,只是差了一個公平宣揚他的文人,這傢伙就是一個超級混混兒,一個最狡猾、最會來事兒、能力相當強的小吏。

他絕不是個正直的人,小吏那些不光彩的勾當也沒少幹。但他跟一般混混不同的地方是:他經常仗義疏財,接濟朋友。不管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只要是走投無路,他能幫都幫人一把。於是江湖朋友紛紛前來蹭飯,一時間賓客盈門,辦事能力越來越強,強到一些知縣辦不了的事兒都要倚仗他。

但無論他名聲多大,他始終是縣衙一個小人物,真正改變他命運的是一個叫于玉立的人。

于玉立,時任刑部員外郎,一個職位不高卻想法挺多的官員。他經常串門拉關係,卻成效不大,朝廷畢竟和江湖不一樣,還是要講道統的,那些沽名釣譽的勾當沒有那麼大市場。

于玉立聽說汪文言以擅長拉關係而聞名時,便將他招致麾下,爲他打探消息,疏通關係。

汪文言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準備在京城大展拳腳。

然而幾個月下來,汪文言發現憑自己在縣裡的那套,在京城根本混不開。

儘管朝中黨爭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各黨派——包括東林黨都沒人答理這位汪文言。原因很簡單,我們斗的再狠,但好歹都是讀書人,你汪文言算幹什麼的?一個小混混!誰會自降身份結交你這樣社會底層的人?

當然,除了出身比他更低的人才會看得起他。

士大夫們不欣賞他,但欣賞他的大有人,比如司禮監的王安。

對於王安,許多人一定不會陌生,東林黨人的支持者,在光宗和朱由校兩位皇帝繼位鬥爭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以前是司禮監秉筆,現在是掌印太監,內廷一號人物。

應該說能結識王安這樣的實權派人物,完全是汪兄鍥而不捨的努力結果。

在朝廷內受盡白眼的汪文言毫不氣餒,可見他還是具備東林黨人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韌勁兒。他先是花錢捐了個監生,又四處行賄,上下打點混進太學,跟六部官員都混了個臉熟。

當汪文言認識王安後,立即鞍前馬後地爲他辦事,還經常賄賂他。

事實證明:汪文言有眼光。

當楊漣密找王安,通報萬曆將駕崩的消息時,還有第三人在場,這人就是——汪文言。

汪文言用自己混江湖幾十年的經驗勸王安:聽楊漣的話,立即帶太子朱常洛入宮。

王安這才下定決心,帶朱常洛進宮,演出了大明史上最驚心動魄的皇帝繼位場景。

經過這件事,不僅加深了王安對汪文言的信任,也使東林黨人認識到這個混混兒的實力。

於是楊漣、周嘉謨、左光斗等人都和汪文言拉上了關係,人稱天下第一布衣。

雖說光宗是東林黨人力挺上去的,但當時的首輔是浙黨方從哲,浙黨黨羽遍佈朝野。而且齊黨和楚黨也不簡單,看着東林黨勢力漸強,三黨不自覺形成聯盟,分工合作,極不好惹。

東林黨明爭暗鬥了幾次,都沒把三黨搞定。

一幫知識分子之間的內鬥,只會打嘴仗,是專業的吵架選手。他們斗的雖然激烈,但大家都是讀書人,性格耿直,文人相輕,但全是嘴皮子功夫,頂多把某某人吵回家而且認一個死理兒: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哪裡有政治家的手腕。

汪文言是個有手腕的人物,他的出場改變了這種相對的均衡。

在汪文言沒上場之前,黨爭是知識分子之間的爭鬥。他們斗的雖然激烈,但大家都是讀書人,性格耿直,文人相輕,見面就是一頓吵架,認着一個死理兒: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實際上他們除了派系不同,都是一類人,因此斗的不相上下。

顯然汪文言跟他們不是一路人,他一登場,東林黨人的策略就改變了。

在汪文言的眼裡,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朋友和敵人在利益面前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可惜的是這位汪兄不是東林黨人的領袖,不能左右東林黨的方向,否則哪裡輪到魏忠賢飛揚跋扈。

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931章再次勒索第444章龍吟計劃第506章提督出征第233章抵達第304章皇后人選第535章兵臨城下第816章真正意圖第639章討打第505章調整第995章新的佈局第518章屈服第178章形態意識第67章封關第368以攻對攻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252章權鬥第256章皇帝選秀第925章局勢不好第85章絕地第604章敗走第272章埋伏第776章懷疑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949章核心地區第408章守護神第946章大局爲重第126章入職第914章重拳出擊第154章彈劾第647章巨大斬獲第938章斬首戰術第940章和平解決第92章大戰前夕第957章亂成一團第989章認可第538章誓師出擊第268章緊急救援第832章重鎮遇襲第832章重鎮遇襲第92章大戰前夕第921章獎勵第587章天下正中第179章準備籌辦第443章龍吟第495章南洋大勢第755章危機第429章善後督辦第88章擴大一衛第912章分化第423章威震天下第61章名將歸心第1033章伏誅無題第878章司令人選第572章逆麟第51章明升暗降第923章抵達錫蘭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804章堅決拒絕第601章呂宋攻防戰中第860章招商引資第990章徐徐圖之第336章建奴內訌第376章不擴大化第675章目標轉移第218章反貪第188章爭端第16章戰鬥帝第319章快速反應第12章聯合第321章交易合作第166章順天府尹第555章戰略第10章佈局第154章彈劾第51章明升暗降第3章逃婚笫979章畏懼第242章品茶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314章協議第606章坐而論道第715章第552章謠言第433章出兵第646章自投羅網第451章偷城第989章認可第122章回家第83章反殺第684章男人巔峰第289章赴宴第596章動手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662章威迫利誘第948章致命打擊第492章國家利益第333章火燒建奴
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931章再次勒索第444章龍吟計劃第506章提督出征第233章抵達第304章皇后人選第535章兵臨城下第816章真正意圖第639章討打第505章調整第995章新的佈局第518章屈服第178章形態意識第67章封關第368以攻對攻第644章馬來之虎計劃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252章權鬥第256章皇帝選秀第925章局勢不好第85章絕地第604章敗走第272章埋伏第776章懷疑第541章邊城大戰二第949章核心地區第408章守護神第946章大局爲重第126章入職第914章重拳出擊第154章彈劾第647章巨大斬獲第938章斬首戰術第940章和平解決第92章大戰前夕第957章亂成一團第989章認可第538章誓師出擊第268章緊急救援第832章重鎮遇襲第832章重鎮遇襲第92章大戰前夕第921章獎勵第587章天下正中第179章準備籌辦第443章龍吟第495章南洋大勢第755章危機第429章善後督辦第88章擴大一衛第912章分化第423章威震天下第61章名將歸心第1033章伏誅無題第878章司令人選第572章逆麟第51章明升暗降第923章抵達錫蘭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804章堅決拒絕第601章呂宋攻防戰中第860章招商引資第990章徐徐圖之第336章建奴內訌第376章不擴大化第675章目標轉移第218章反貪第188章爭端第16章戰鬥帝第319章快速反應第12章聯合第321章交易合作第166章順天府尹第555章戰略第10章佈局第154章彈劾第51章明升暗降第3章逃婚笫979章畏懼第242章品茶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314章協議第606章坐而論道第715章第552章謠言第433章出兵第646章自投羅網第451章偷城第989章認可第122章回家第83章反殺第684章男人巔峰第289章赴宴第596章動手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662章威迫利誘第948章致命打擊第492章國家利益第333章火燒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