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以攻對攻

奢祟明認出了馬祥麟,他勃然大怒,喝道:“馬祥麟,爾父死於朝廷之手,不思爲父報仇,反而認賊作父,襲擊我永寧軍,天不殺你我殺你!”

馬祥麟道:“我呸!爾等世受皇恩,卻犯上作亂,此爲誅滅九族之罪!逆賊!本官與你勢不兩立,可敢與本官大戰三百回合!”

雙方都是領兵老手,嘴上罵着,手底下功夫不停,各自調兵遣將,整理隊列,準備進攻或反擊。

馬祥麟一番激戰,擊潰了對方的騎兵隊,擊垮了一字長蛇陣,戰果輝煌,但身邊的騎兵只有六百多人了,還讓對方追殺圍上,叛軍有絕對的人數優勢。

正在這時,馬尚風帶領的二千援軍趕至,二千援軍在上萬叛軍面前,不算什麼?但是他們有新式火槍,一千火槍手及一千白桿兵,他們完美的戰術,讓叛軍吃盡了苦頭,成功的殺出一條血路,將馬祥麟接應出重圍,往通遠門方向且戰且退。

樊龍大怒,指揮手下藤甲兵,手持藤盾牌,衝擊明軍軍陣,結果在明軍火槍手面前吃盡了苦頭,死傷無數,勉強的衝至陣前,又被越衆而出的白桿兵殺得哭爹喊娘,狼狽而逃。

樊龍道:“非石炮、盾車不足以衝破敵軍防線。”

等他們的石炮盾車調來,對方又且戰且退,脫離了他們的攻擊範圍,對方在野外,擺的是簡單的防線,當然不會呆坐在那裡讓他們使用攻城武器攻擊,迅速撤退,據險而守,這纔是上策。

奢寅是一個旱鴨子,在陸地之上,他擅使一對彎刀,有萬夫不敵之勇,等閒十多個人都近不了身,掉進水裡,頓時成軟腳蟹了,猛往肚子是灌水,驚慌之極,連連大叫救命!

好得有幾個忠心不二手下,拼死跳下河去救了他出起,大夥兒筋疲力盡的在阿邊休息,剛纔威風凜凜的十里一字長蛇陣,這會兒只看見遍地遊兵散勇,許多人丟了武器和藤甲,正在路上游蕩,奢寅有氣元力的道:“收攏人手,勝敗乃兵家常事,此仇不報,誓不爲人。”

他的幾個手下正要亮出身份,收攏遊兵,卻發現大股明軍殺至,正是且戰且退的馬祥麟和馬尚風部,他們不理逃至山裡的逃兵,對於那些在路邊的,能捉就捉,不能捉就殺,凡有抵抗的,一排火槍過去,剩下不少屍體,叛軍們大駭,能往山裡逃的,儘量從山裡逃,要不然就往水裡跳。

奢寅不敢再往水裡跳了,但是又來不及往山裡逃,面對明軍的火槍,只好舉手投降。

明軍將他們一綁,裹脅着迅速撤退,一路上讓他們俘虜的,就多達上千人之多。

孫飛虎看見明軍退至,忙命人打開城門,讓大軍退入。

半個時辰之內,兩千多明軍退入退城中,他們跑上城牆和城樓,脅助防守。

奢祟明親自率一萬多叛軍,黑鴉鴉殺至。

馬祥麟剛入城門,立即讓馬尚風率領一部趕往水東門,攝助防守。

城外叛軍攻城,城中早己驚動,因爲巡撫、總兵、指揮使、知府、同知、兵備道等大佬被殺,城中羣龍無首,亂成一團,等馬祥麟率部入城了,纔有府丞率領上百衙役和壯丁趕至,更有一些大膽的百姓前來城門觀看。

孫飛虎恭迎馬祥麟入城,他行軍禮道:“卑職錦衣衛總旗孫飛虎見過千戶大人、百戶大人!”

馬尚風道:“老孫!幹得好!本官會親自向大人請功!”

馬祥麟則道:“城中現在誰人主持大局?”

孫飛虎道:“暫時不知!只有府丞周潛在大人率領上百壯丁前來支援。”

周潛雲看見馬祥麟威風凜凜,一身是血,連忙行禮:“下官重慶府丞周潛雲,拜見將軍大人,感謝將軍大人救……。”

馬祥麟道:“本官馬祥麟、石柱安撫使秦良玉之子,錦衣衛千戶,援渝城指揮官,逆賊奢祟明殺害了徐可求大人一行,公然造反,知府只怕也不在了,由你暫代知府之位,管理全城,抽調能調的衙役、壯丁協助守城,出安民告示,嚴防奸細,亂世當用重典,有趁火打劫,犯科作奸者,就地格殺,以儆效尤!”

馬祥麟說的太驚人了,周潛雲聽得心驚膽戰,兩腿發軟,他顫聲道:“下官唯大人馬首是瞻。”他同來的衙役壯丁們也紛紛下跪表態。

馬祥麟看見越來越多的百姓涌至,城外叛軍雲集,他們害怕之極,馬祥麟大聲道:“本官馬祥麟,錦衣衛千戶官,皇上早知奢祟明父子有不軌之心,密令本官在此等候,但凡馬某有一口氣在,定保渝州安全!”

在這羣龍無首,人心惶惶之時,正是需要有人走出來,當仁不讓,領導大家,走出困境,你還別說,這相當有效,馬祥麟在全國都小有名氣,當他報出家門,立即有百姓大叫:“熱血豪膽、國之麒麟!”接着大夥兒都跟着叫,民心可用,士氣可用。

馬祥麟立即周潛雲打發走,讓他招募更多人手,前來助守,他們現在只剩二千五百多人,分佈在兩門,顯得人手尤其的少,而叛軍則有上萬之多,佔據優勢。

馬祥麟馬上命令士兵進食休息,爲即將而來的大戰準備。

馬尚風則去守東水門,東水門建於明朝洪武年初,即公元1368年至公元1398年,爲重慶指揮史戴鼎所建。當時戴鼎因舊址建石城,高十丈週二千六百六十有七丈,環江爲池,全部石結構建築的重慶東水門,城門寬3.1米,高4.5米,厚6.6米,地勢險要之極,他們架上火槍,有一夫當夫,萬夫莫開之勢。

孫飛虎則指揮他手下的棒棒軍將十門紅衣大炮架弄上城牆。

由於巡撫徐可求根本不鳥他們,所以他們的工作極難開展,孫飛虎他們費了天大的力氣,賄賂了城門官,纔將紅衣大炮弄了進去,藏於秘處,此刻派上用場了。

官方不配合,他們廠衛只好自已搞,他們從黑水艦隊調來了二十艘護衛艦,懾助防守。

但是因爲河道狹窄,他們只能調來小型的蒼山船,它小型,吃水5尺,裝備千斤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4把,噴筒40個,煙筒60個,火磚30塊,火箭100支,藥弩4張,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但是經過改裝之後,裝紅衣大炮一門,其它的全是1621式火槍。

二十艘有二十門紅衣大炮,另有火槍兵六百名,當他們收到指令後,立即封鎖各大碼頭,將所有船隻趕往萬州碼頭,集中看管,以防爲叛軍奪取。

當奢祟輝奉命接管碼頭時,裡面一艘船也沒有,只有一地雞毛。

二十艘蒼山舟,來去如風,封鎖了江面,禁止叛軍進出,叛軍不知從那裡弄來了四十多艘漁船,準備過江,奪取碼頭上的船隻和貨物,二十艘蒼山舟紅衣大炮火力齊發,威力石破天驚,一舉炸燬了對方過半的船,叛軍亡魂大冒,嚇得紛紛跳河逃命,再也不敢挑戰水師了。

水師在完成轉移船隻後,率領艦隊懾助守通遠門。這裡開勢較爲開闊,叛軍主力集中於此,至於東水門,由於地勢較窄又險,大部隊展不開,只好派部分人去佯攻,希望可以碰碰運氣。

叛軍大營。

奢祟明命人清點人數,他悲從心來,幾乎當場哭出聲,他精銳的騎兵折了六百人,這可是他的心肝寶貝命根子呀!

大營至通遠門不過二十里之地,他派出一萬前鋒,居然只收攏了兩千敗兵,其餘的,不是被俘就是被殺了,要麼就是逃走或者失蹤了,也就是說起事不到一個時辰,他損失了將近八千人,寸功未立,寸土未下。

尤其令奢祟明氣憤的是,他的樑王世子、行軍元帥奢寅也被俘了,奢寅是一個勇猛的戰士,就這樣窩囊的落水,窩囊的被俘了。

奢祟明大聲道:“將徐可求等人頭示衆,限時投降,否則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立即有士兵將徐可求等人的人頭插在槍桿之上,來到城門之下,大聲道:“爾等巡撫大人己伏誅,大梁王奢祟明有令,限半個時辰之內投降,否則城破之日,雞犬不留!此就是爾等下場。”

城牆上的人大爲震動,特別是剛招募三百壯丁趕至的周潛雲,他雙膝一軟跪下,放聲大哭:“中堂大人!太尊大人……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馬祥麟絲毫不爲所動,他厲聲道:“本官與逆賊勢不兩立,今日有你無我!押人犯來!”

孫飛虎將奢寅等十多個叛軍軍官押了上來,他們都臉色蒼白,害怕之極。

孫飛虎將俘虜們當衆殺了幾個,然後分成數十組,讓他們相互攀咬指認,這便將軍官們揪了出來,此刻全押上城來,連所謂的大梁王世子、行軍元帥奢寅也不例外。

城下的叛軍們大驚,紛紛叫道:“世子!世子!世子!”連剛纔意氣風發喊話的叛軍頭目也驚得說不出話來。

馬祥麟道:“都砍了!”

無題第615章李旦南下第53章爭風呷醋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284章選秀第465章大軍雲集第661章宣傳第917章秘密潛入第423章威震天下第976章戰成平手第533章交鋒第485章李旦進京第524章佈署第557章風向第80章七寸第373章事態擴大第153章布衣謀臣第356章盟友第497章大宴羣臣第277章蓄勢第119章明君第673章政變第149章小人上位第945章接觸第309章廠衛雜事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897章收復失地第473章第569章黑化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877章王府探病第342章大汗第983章大明改革第484章新形勢第379章國債第15章冰鑑第561章歡天喜地第86章調整第738章戰爭將至第1003章日不落帝國第175章封地第1025章樹立傳統第419章重奪重鎮笫377章朝中變局第367章激戰第764章技術革命第167年山雨欲來第488章關係第130章孽緣第201章招攬第536章大戰之前第120章回京第468章拖時間第120章回京第91章大戰將起第69章說客第364章西南有變第430章秦良玉第188章爭端第933章無奈南下第332章敵情不明第708章破城第899章米柱抵達第574章制度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627章附者如雲第18章新帝登基第513章浮萍下第818章果阿叛亂第289章赴宴第252章權鬥第262章艦隊第528章告狀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109章大慘敗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230章朝儀下第860章招商引資第285章朱常洵第369章不死不休第546章大軍困境第999章籌劃大戰第599章水師第734章適時調整第389章開打第398章大局第58章準備第642章準備就位第826章棄明投暗第28章宮變上第136章第290章文青第468章拖時間第662章威迫利誘第988章獻城投降第1025章樹立傳統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580章大典第983章攻破城牆第573章資本主義
無題第615章李旦南下第53章爭風呷醋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284章選秀第465章大軍雲集第661章宣傳第917章秘密潛入第423章威震天下第976章戰成平手第533章交鋒第485章李旦進京第524章佈署第557章風向第80章七寸第373章事態擴大第153章布衣謀臣第356章盟友第497章大宴羣臣第277章蓄勢第119章明君第673章政變第149章小人上位第945章接觸第309章廠衛雜事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897章收復失地第473章第569章黑化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877章王府探病第342章大汗第983章大明改革第484章新形勢第379章國債第15章冰鑑第561章歡天喜地第86章調整第738章戰爭將至第1003章日不落帝國第175章封地第1025章樹立傳統第419章重奪重鎮笫377章朝中變局第367章激戰第764章技術革命第167年山雨欲來第488章關係第130章孽緣第201章招攬第536章大戰之前第120章回京第468章拖時間第120章回京第91章大戰將起第69章說客第364章西南有變第430章秦良玉第188章爭端第933章無奈南下第332章敵情不明第708章破城第899章米柱抵達第574章制度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627章附者如雲第18章新帝登基第513章浮萍下第818章果阿叛亂第289章赴宴第252章權鬥第262章艦隊第528章告狀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109章大慘敗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230章朝儀下第860章招商引資第285章朱常洵第369章不死不休第546章大軍困境第999章籌劃大戰第599章水師第734章適時調整第389章開打第398章大局第58章準備第642章準備就位第826章棄明投暗第28章宮變上第136章第290章文青第468章拖時間第662章威迫利誘第988章獻城投降第1025章樹立傳統第490章南洋風雲中第580章大典第983章攻破城牆第573章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