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懷疑

信王朱由儉沒有降爲公爵,依舊是信王,代表朝廷,出鎮南洋,由廣東水師和一衛官兵護送,前往南洋藩國就藩,暫時借住白宮,同時他們帶去的還有十幾道聖旨,這些南洋軍的高官們紛紛被提升了,成爲了大明官員,算是招安了。

而且爲了穩定人心,他們派出了孫承宗、戚金爲欽差大臣,陪同前往,以助信王,順利就藩。

這是大明朝廷兵不刃血接掌南洋的措施,一旦成功,他們的國土就擴大幾百萬平方公里,然後南北對攻,佔領了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他們的領土就連成一片,差不多恢復成祖時三慰六宣的規模了。

朱由儉十分高興,馬上回宮去準備了。

不能怪朱由校現實,米柱在,他必定給米柱面子,南洋的事有商有量,都可以談,但現在米柱不在了,這一切就不同了,爲了避免出現更大的混亂和更多的變故,他乾脆快刀斬亂麻,直接的接手了南洋,以免其出現羣龍無首的局面。

這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所以他纔會選擇在其它方面補償米柱,舉行國葬,諡號文忠,下詣封米奇爲澳國公世子等等。

在朱由校的堅持下,大臣們全部反對,但還是獲得了通過,當他聽聞米家封府,拒絕見客之時,才發現不妥,朱由校道:“國公府在將朕一軍呢?”

葉向高道:“國公府如此作派,是何道理?”他們只好召來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一臉爲難道:“澳國公上書請辭,不做這國公了,希望可以舉家遷往南洋,米伯爵的葬禮在南洋搞。”

葉向高道:“不可能!在信王沒有就藩之前,米家中人,不允許返回南洋。”

朱由校神情落寞,說道:“如此一來,米家更加認爲朕在暗中,謀劃其事了。”

葉向高道:“清者自清,皇上何必在意這些流喜蜚語呢?南洋必須迅速穩定,這可以少死許多人,皇上心有不忍,但一家人哭,總比天下百姓哭。”

魏忠賢憤然道:”南洋乃維新一人打拼出來,如今他屍骨未寒,諸公便如此作派,令人齒冷。”

王體乾道:“魏公,你須記得,誰人是你主子,誰人給你一切。”

魏忠賢憤然道:“諸公如此做派,天下人自有公論!”他摘下了帽子,這是決意不幹了。

朱由校道:“老魏!何至於此?維新出了事,你傷心朕可以理解,但這不是你離職的理由,辦完了喪事,再回來上值。”

魏忠賢拱手道:“老奴伺候皇上多年,早己心力憔悴,現今維新英年早逝,老奴便去照顧他的兒子們吧?”說完,磕了三個響頭,揚長而去。

在他眼裡,皇帝如此刻薄,我又何必伺候呢?自古伴君如伴虎,何不趁此機會激流勇退,也好脫身?

朱由校臉色難之極,指着葉向高、魏廣微、李逢春道:“公等讓朕做小人了。”

李逢春道:“維新歸天,己成事實,這是最好的做法。”

魏廣微也附和稱是。

米柱爲帝黨的核心,即使不在京城,也起到了粘合劑的作用,現在一去了,舊帝黨崩潰,新帝黨在形成。

當年扶佐朱由校登基,獲得了最多紅利的米柱一派,隨着米柱逝去,米禮義請辭、魏忠賢請辭而失徹底失勢。

這叫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朝中大臣們,有實力的,自成一派,稍次者們則是拜山頭,抱大腿。

朱由校這麼做,是利益最大化,逼不得己,米柱之死,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問心無愧,但冷靜過後的利益爭逐,令他有些慚愧,好兄弟去世,不但沒有保護其家人,還軟負他們孤兒寡母,傳出去的話,相當丟人。

所以他親自寫了輓聯,並下旨罷朝三日,以示哀悼。

米柱被人刺殺,橫死街頭,傳出去終是有損朝廷顏面,所以他們決定,宣佈米柱伯爵,染急病而死。

葉向高走出御書房,直接來到了兵部,對熊廷弼道:“熊大人,現在正是多事之秋,米柱父子門生故吏,遍佈軍中,他們齊集京師治喪,恐易生變也。”

熊廷弼道:“本官己發下行文,近期兵將,任何必須堅守崗位,留在營地,有無故離開者,視爲棄職!兵部也針對軍中認將不認令之風進行整頓,實行將領換崗制,以達到將不專兵,兵不專將,朝廷令行止禁之效。”

葉向高道:“很好!熊大人業務能力出衆,皇上必定滿意。”

事實上,自從米柱歸來,就被暗中監視,京師九門,俱是集結重兵,無論是誰,想自由進出都難,這也是米柱回來,被認爲是臭棋的原因。

隨着南洋的崛起,聲勢日隆,大明的精英們都感到了威脅,他們認爲,南洋以後,必成大明強敵,米柱自投羅網,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許多人下定決心,不讓其回去,必須留在大明,這些精英的愛國者們認爲,損害了一兩個人的利益,總比損害千千萬萬個人的利益好。

所以米柱一回,米禮義和魏忠賢先後發出警告,不過米柱大意,還是着了道兒,滿盤皆輸。

現在最愁的是曹隨和許顯純,皇帝只給三日期限,他們那裡去捉範文升?這人比狐狸狡猾,藏得比老鼠深,一直以來,都是神出鬼沒,他們沒有一點線索,這如何去捉?

許顯純道:“老曹,咱哥倆身上這張皮,只怕是保不住了。”他們是勳貴,與國同休,如果不是謀逆造反大罪丟不了腦袋,只是去職。

本來,在京城當街被刺殺,這是五城兵馬司的活兒,不關他們東廠、錦衣衛這些人的事,現在好了,因爲出事的人身份特殊,皇家直接把任務給了他們,板子直接打在了他們的身上了。

曹隨道:“大人對我等有知遇之恩,他被小人所害,本官一定會爲他報仇。”

許顯純道:“也真是曰了狗了,米伯爵爲各方關注的重點,這麼多人盯着,居然讓人當街的幹掉了,火中取栗,手段高明呀!”

曹隨道:“許大人話中有話呀!”

許顯純道:這次據說是江湖匪類乾的,曹大人也在江湖上混過,你說這些人爲什麼這麼幹?這麼幹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曹隨怫然道:“許大人何意?”

許顯純道:“沒啥,錦衣衛捉了一個叫圓真和尚的,一個出家人,居然與一幫匪類混在一起,這人也真夠硬氣,打斷了十幾條根頭,嚐遍了十幾種大刑,就是不可口,如果是我老許,爲求痛快,馬上便招了。”

曹隨臉色陰沉,說道:“許大人告訴本官這些,是什麼意思?”

許顯純道:“圓真和尚,你可認識?”

曹隨不動聲色道:“認識,本官家的祖墳,他看的風水,本官成親,他選的日子,僅此而己。”

許顯純道:“曹大人放心,圓真什麼也不說,誰也沒招出來,只說什麼只要是能殺一人而救萬民者,不要猶豫什麼的屁話?救個屁萬民,米柱大人出了事,天下再無太平了。”

曹隨道:“圓真現在如何?”

許顯純道:“還能怎麼樣?本官己從犯人名單上勾掉此人。”

曹隨道:“爲何?”

許顯純道:“此獠作惡多端,害死了米大人,害慘了天下人,本官嫉惡如仇,恨不得食他之肉,喝他之血,本官將他的手腳砍斷,薰聾了他的耳朵,灌啞藥,關在廁所裡,做成人彘。”他滿面笑容,說們卻是最爲惡毒之事。

曹隨毛骨悚然,說道:“許大人,殺人不過頭點地,如此折磨,又有何意義?”

許顯純道:“米大人對本官有知遇之恩,若非大人慧眼識珠,破格提拔,又豈有本官今日之風光?每每想到大人爲奸人所害,這便心痛不己,難以入眠,只有想到此人痛處,方略減痛楚,安然入睡。”

曹隨道:“許大人在另有所指?”

許顯純道:“沒有!本官相信曹大人?”

曹隨諷刺道:“許大人不是出了名的六親不認,自己不信嗎?”

許顯純道:“當然,這是本官的信條,只是本官明白,曹大人也應該明白一點,這與謀逆無異,一旦事發,曹家莫家二百餘口,人人難逃一死?如果是以前的千面神,無牽無掛,當然可以快意恩仇,今日之仁和伯爵,乃朝廷命官,地方望族,又是孝子,當然不會知法犯法,勾結犯匪,謀害朝廷命官,本官可以保證這一點。”

曹隨道:“許大人!你明裡試探,暗中諷刺,意欲何爲?”

許顯純道:“還能怎麼樣?你我同殿爲臣,現在更是有共同的任何,辦砸了難逃一死,本官知道曹大人的本事,現在是生死關頭了,大人儘管使用,可別藏着掖着了,咱們倆出了事,家裡也算是完了,一起陪葬。”

曹隨道:“你懷疑本官?”

許顯純道:“本官還知道一個叫慧因師太的,京西靜心庵主持,她與大人關係不淺吧?“

第623章安排第584章題詩第852章大宗軍購第352章廠督威風第750章上帝之鞭第554章兩難第1031章漏網之魚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779章後悔第172章分蛋糕第70章出關第434斬首戰術第41章換帥第716章滅國之戰第970章擊潰大軍第216章戰略平衡第147章納妾第88章擴大一衛第623章安排第610章衆望所歸第88章擴大一衛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846章風光時刻第612章自強之道第404章慘烈之戰第865章國家信用第24章山雨欲來第279章突襲第922章御駕親征第623章安排第696章破城第308章新鮮血液第751章慘敗第492章國家利益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222章第295章處理意見第772章兇險第276章調查方向第549章和談第834章反擊戰略第296章意料之外第714章艦隊歸來第103章偷襲第415章奇兵突出第686章成親日第688章登陸爪哇第259章嚴刑第683章海權論第380章打主意第35章封賞第457章白城第5章面試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988章千秋大計第694章舊裝備第786章坑死人第986章朝廷矛盾第533章交鋒第545章亂成一團第18章新帝登基第299章驅逐第953章堅決抵抗第425章曹隨歸來第176章利高者疑第902章亡命追殺第332章敵情不明第362章財政第646章自投羅網第822章身陷重圍第971章應對策略第174計劃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213章呂宋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696章破城第990章徐徐圖之第536章大戰之前第665章騎師第837章制度第76章經略遼東第447章驚世大勝第783章反擊第813章巧舌如簧第422章喜事成雙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200章小小分岐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343章計中計第657章勢力範圍第321章交易合作第891章緊急應對第245章呂宋地位第954章亳不留情第28章宮變上第230章朝儀下第255章新朝大事第370章第484章新形勢第326章未來構想
第623章安排第584章題詩第852章大宗軍購第352章廠督威風第750章上帝之鞭第554章兩難第1031章漏網之魚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779章後悔第172章分蛋糕第70章出關第434斬首戰術第41章換帥第716章滅國之戰第970章擊潰大軍第216章戰略平衡第147章納妾第88章擴大一衛第623章安排第610章衆望所歸第88章擴大一衛第762章波斯灣風雲第846章風光時刻第612章自強之道第404章慘烈之戰第865章國家信用第24章山雨欲來第279章突襲第922章御駕親征第623章安排第696章破城第308章新鮮血液第751章慘敗第492章國家利益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222章第295章處理意見第772章兇險第276章調查方向第549章和談第834章反擊戰略第296章意料之外第714章艦隊歸來第103章偷襲第415章奇兵突出第686章成親日第688章登陸爪哇第259章嚴刑第683章海權論第380章打主意第35章封賞第457章白城第5章面試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988章千秋大計第694章舊裝備第786章坑死人第986章朝廷矛盾第533章交鋒第545章亂成一團第18章新帝登基第299章驅逐第953章堅決抵抗第425章曹隨歸來第176章利高者疑第902章亡命追殺第332章敵情不明第362章財政第646章自投羅網第822章身陷重圍第971章應對策略第174計劃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213章呂宋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696章破城第990章徐徐圖之第536章大戰之前第665章騎師第837章制度第76章經略遼東第447章驚世大勝第783章反擊第813章巧舌如簧第422章喜事成雙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200章小小分岐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343章計中計第657章勢力範圍第321章交易合作第891章緊急應對第245章呂宋地位第954章亳不留情第28章宮變上第230章朝儀下第255章新朝大事第370章第484章新形勢第326章未來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