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司令人選

李旦,他在這個時候中風,其實對南洋帝國來說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李旦他是八大郡王之首,也是海軍總司令,是米柱集團一等一的核心人物。

米柱他的南洋帝國可以發展的這麼快,可以這麼說,如果離開了李旦的支持,那是絕對不行的。

米柱他的勢力,開始前所未有的增長,就是從李旦加入他的集團開始,如果是在以前,他最多隻是有一些錢而已,跟很有錢和鉅富相比那是相差很遠的。

但是自從李旦加入他的集團以後,他獲得了李旦的網絡,也獲得了李旦龐大的海商艦隊,也獲得了李旦幾十年以來經營的商業網絡,這才讓他的米利堅商行變成了大明的東印度公司。

而且他的南洋帝國海軍能夠由黑水艦隊變成皇家艦隊,再由皇家艦隊變成南洋軍海軍,在此之間進行自由切換,還不是因爲有李旦在其中支持,因爲這支艦隊基本上就是從裡面的海商集團發展出來的,即使後來正規化了,但是海軍中的水手們其實都是出自於李旦他的海商集團。

李旦他自從帝國成立以後,基本上就不管海軍內部的事了,但是他的存在絕對是定海神針一般,他的存在對於帝國的穩定是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他出了什麼事的話,會對南洋帝國造成了巨大的動盪。

米柱他就在下午,在最高統帥部開了一個會議,商量一下李旦他因病缺席以後,誰來頂替他在最高統帥部的位置,在這一方面他們能選的人也不多。不過就是海軍的這幾位大佬。

如果是平時,他們可以讓這個位置空着也都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是跟西方人全力決戰的時候,他們需要一個海軍總司令在這裡坐鎮,負責協調他們的資源,動員一切能動員的東西去跟西方人作戰,否則一旦他們失敗了,後果不堪設想。

海軍之中有能力當上總司令一職,又讓所有人心服的,應該就是鄭芝龍、李國助、劉香這三位,如果以前的顏思齊沒有死的話,估計他也有資格。

現在他們正在全力以赴的跟西方人人聯合艦隊作戰,所以鄭芝龍目前是不可以離開南洋軍印度洋艦隊的。

所以說他們能選擇的就是劉香和李國助了,但是劉香他有一個問題就是他一直是負責海外市場的探索,根本就沒有參與戰鬥、人事、後勤方面,估計經驗也是不足,這就令米柱他十分的爲難了,好像只有李國助了。

不單指米柱他爲難,軍事委員會裡面的人也爲難,即使米柱派出了特使前去郡王府徵詢李旦的意見,他希望來誰接任他的位置,但是現在在這種情況之下,他也說不出個所以來。

鄭芝龍是最合適的,但是鄭芝龍他現在根本就離不開艦隊,其他的又威望不足,海軍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也有很多能打的將領們冒了出來,但是如果說有威信和有能力統籌全局的,還是這幾位老牌的大佬。

米柱他幾經考量以後,還是決定把李國助調回來,讓他擔任海軍總司令一職。

如果說論戰功當屬鄭芝龍,在海軍裡面戰功目前是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比的,是論起威信的話,李國助他一直沒有比對方遜色,因爲李國助他可是當年這支艦隊的組建人之一,他們的南洋軍海軍其實就是由李家海商集團發展起來的。

可以這麼說,整支艦隊也是他們李家的產業,在以前李國助一直也被李旦當爲接班人來培養,也就是他們的未來老大,即使在以前,李旦在招安之前,他就把他的艦隊分爲三大部分,李國助就是三位大佬之一,他一直負責後勤和人事方面。

即使他很少出去打仗,但是海軍中大多數的將領和軍官都是由他一手提拔的,而且就憑着他李家的威信,也可以讓許多人服氣。

綜合了這麼多原因以後,他們還是覺得把李國助調回來讓他擔任海軍司令,調動全國全部的資源,用於支援全面的作戰,至於他在印度洋艦隊所扮演的角色,他只是副司令而已,相當於監軍,但是以目前南洋軍的制度而言,監軍這個位置可有可無。

監軍可以說很重要,但也可以說很不重要,米柱他控制軍隊有很多種方法,但是絕對不會學大明皇帝的做法,只是派一個太監去軍隊裡面,就認爲可以掌管軍隊了。

南洋帝國他們控制他們的軍隊也有很多他們的方法,但是他們絕對也不會用大明的這種監禁制度,認爲只要派幾位大官去以後,就可以掌控整治軍隊了。

南洋帝國對於軍隊的控制是多方面的,第一就是從後勤入手,南洋帝國的軍官是不會管後勤的,也不會發放俸祿,所以說軍官們想要收買士兵們也就不容易了。

第二就是軍隊中的人事權,軍隊中的人事大權由軍官和他們的上一級主管部門進行雙重的領導,在這種情況之下,長官想直接用官職來收買士兵也不容易。

第三就是他們軍隊裡面的管理體制,軍隊裡面的管理體制就是軍隊是效忠於皇帝陛下,效忠於南洋帝國法典的,如果軍中有任何山頭主義的跡象,馬上就會被他們勒令叫停和加以清除。

就像前一陣子他們高層決定拿下一名高級的將領,其實這對他們來說就是非常的痛心和非常的難以行動的,最終他們還是毫不猶豫的做了,那就是因爲軍隊是一個底線,是任何人不能動的。

而且他們的軍隊裡面也普遍的學習後世的一種做法,那就是普遍的輪值制度,以達到將不專兵,兵並不專將的局面,但是作爲合格的指揮官,他對他手下的士兵的戰鬥力和各方面還是必須有所研究和了解的。

所以所以在南洋帝國的軍隊之中是很難以形成山頭主義,也沒有這方面的土壤。

另一方面就是米柱他所成立的皇輔軍校和國社黨。

皇輔軍校只有一些精銳的精英和上層貴族分子纔可以加入,因爲皇輔軍校裡面米柱是經常往皇輔軍校授課的,這加入了皇輔軍校,就相當於天子門生。

然後就是國社黨,他們會在軍中的精英分子拉攏一些精英分子加入了國社黨,國社黨他其實不是一個政治組織而是一個軍事裡面的自由團體,他主要的目的就是效忠於皇室,效忠於皇帝陛下,效忠於南洋帝國。

試想軍隊中有大量的國社黨分子,還有國家安全局的密探,任何形式的山頭主義,還有地域主義,都很容易的被他發現,一旦發現以後,上層就會毫不猶豫的出手。

所以說米柱他們有這麼多個方法來控制軍隊,那還缺一個人去軍隊裡面作爲監軍嗎,這是最沒有意義和最沒有作用的,歷史上那麼多太監監軍,文臣監軍他們是真正的起到了監軍的作用了嗎?其實他們是沒有起到的,他們只是令軍隊裡面更加複雜,令軍隊裡面幾位高官爭權奪利,根本就沒有起到監軍的作用,反而相互的扯皮,相互的扯後腿,讓大家都不好搞了。

有了這麼多控制軍隊和領導軍隊的方法,米柱他纔敢大膽的冊封這些有功之士,直接的就封爲了郡王,也敢把他的監軍使給撤了回來,這就是因爲他自有一套控制他軍隊的方法。

而且米柱他現在在這種情況下都這麼忙,那也就是因爲他一直以來不肯放權,別的東西他可以放權,但是對於軍隊的掌握,他是從頭到尾都有很強的控制力。

米柱他爲什麼有事沒事就往皇輔軍校裡面跑,有事沒事就往總部設在了五角大樓的國社黨跑,那裡都是他的心腹和忠於他的中低層軍官們。

有了這麼多方式以後,米柱他對於軍隊的控制力是前所未有的強,而且他還在軍隊之中,裡面是有幾位老大在派系主義,這不可避免的,但是最終他們都是忠於皇上的,如果含有什麼私人主義或者是山頭主義行爲,早就被他給揪出來了。

現在剛好又是跟西方人全面對決的時候,關係到他們未來十幾年的發展,還是不可能放鬆的,所以米柱他乾脆就下令李國助回來擔任海軍總司令一職。

李國助他相當於一直在海軍裡面擔任的是文職,有點像是以後是軍隊裡面的文職軍官那種,雖然他沒有直接的領導軍隊去打仗,去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他的資歷和能力各方面的都是足夠的。

並且他也是郡王之一,跟皇室的關係極其的密切,跟皇帝陛下的私人關係也極其的密切,皇帝陛下對他的信任是無限度的,在這一點方面海軍也是非常認可的,海軍他們希望他們的總司令是一個有能力引導他們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跟皇帝陛下關係良好、對皇帝陛下忠心不二的人。

在這一點在這一個方面,那就是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比了,他就成爲了唯一人選了。

第1033章伏誅第70章出關第794章進退維艱第715章第648章虎將第929章脫險第587章天下正中第482章進度如期第973章態度第662章威迫利誘第874章誰當老大第304章皇后人選第334章猛攻第777章針鋒相對第293章報復第963章兵臨德里第726章佔領果阿第206章面聖第1021章受命於皇第257章拉人第658章政策打擊第506章提督出征第767章轟動京華第283章皇帝家事第430章秦良玉第257章拉人第918章營救第212章女戰神第189章朝廷爭議第476章吃飯第426章追捕第939章內外交困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792章談判第915章當衆威脅第1037章大明雄起第414章攻打第510章陰謀第662章威迫利誘第828章西洋聯盟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458章生存不易第731章亞洲強權第730章帝國戰略第564章回家第842章開國大典第41章換帥第979章昏招連出第448章支援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661章宣傳第853章戰略安全第228章出頭第207章海洋構想第954章亳不留情第525章怒火第304章皇后人選第403章頭銜第751章慘敗第841章利益構成第385聞風而逃第981章坐困愁城第321章交易合作第810章暗箭傷人第915章當衆威脅第874章誰當老大第621章新家坡第583章國宴第527章驅逐第605章拜訪第123章東廠大神第568章偏激第412章一夜變天第77章招攬大將第619章變亂第877章王府探病第572章逆麟第279章突襲第887章內部憂化第161章出大事了第407章拿下第689章爪哇往事第296章意料之外第772章兇險第75章不俗亮相第374章血戰第152章利慾薰心第485章李旦進京第174計劃第246章第286章糧食危機第735章外來人第902章亡命追殺第826章棄明投暗第986章朝廷矛盾第768章併購?第265章一代豔后第250章激烈對抗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967章和談無望
第1033章伏誅第70章出關第794章進退維艱第715章第648章虎將第929章脫險第587章天下正中第482章進度如期第973章態度第662章威迫利誘第874章誰當老大第304章皇后人選第334章猛攻第777章針鋒相對第293章報復第963章兵臨德里第726章佔領果阿第206章面聖第1021章受命於皇第257章拉人第658章政策打擊第506章提督出征第767章轟動京華第283章皇帝家事第430章秦良玉第257章拉人第918章營救第212章女戰神第189章朝廷爭議第476章吃飯第426章追捕第939章內外交困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792章談判第915章當衆威脅第1037章大明雄起第414章攻打第510章陰謀第662章威迫利誘第828章西洋聯盟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458章生存不易第731章亞洲強權第730章帝國戰略第564章回家第842章開國大典第41章換帥第979章昏招連出第448章支援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661章宣傳第853章戰略安全第228章出頭第207章海洋構想第954章亳不留情第525章怒火第304章皇后人選第403章頭銜第751章慘敗第841章利益構成第385聞風而逃第981章坐困愁城第321章交易合作第810章暗箭傷人第915章當衆威脅第874章誰當老大第621章新家坡第583章國宴第527章驅逐第605章拜訪第123章東廠大神第568章偏激第412章一夜變天第77章招攬大將第619章變亂第877章王府探病第572章逆麟第279章突襲第887章內部憂化第161章出大事了第407章拿下第689章爪哇往事第296章意料之外第772章兇險第75章不俗亮相第374章血戰第152章利慾薰心第485章李旦進京第174計劃第246章第286章糧食危機第735章外來人第902章亡命追殺第826章棄明投暗第986章朝廷矛盾第768章併購?第265章一代豔后第250章激烈對抗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967章和談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