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火銃之威

感謝淚落紅塵5的打賞,感謝許仙兄的催更票~

對於火銃的瞭解,以及對這種武器將來的普及程度和殺傷力,沒有誰比宋慶更加熟悉了,現代人除非是對冷兵器感興趣的,否則只要說起戰爭來,第一個反應基本上都是槍,稍稍對槍械歷史有些瞭解的,就會知道最早成型的槍械叫做火銃,或者叫做火繩槍之類,也就是目前徐州兵所用的武器。

燧發槍現在已經有了雛形,但因爲齒輪造價還比較昂貴,宋慶沒有大規模的武裝,只是造出了十幾杆來讓工匠們繼續琢磨,而他的火銃大隊則全部使用做工精良的火繩槍,之前在河南剿滅流寇的時候,這支部隊已經發揮了很大作用,無論是對付張獻忠的五萬人,還是後頭跟高迎祥二十幾萬人打,火銃部隊幾乎都可以說是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因此這次來宣大跟後金打仗,自然也成爲了最被看重的部隊。

後金方面其實也見過火銃,畢竟這玩意如今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很多明軍部隊都是裝備着的,只是因爲質量問題,導致一直都沒什麼人使用,但裝備最精良的神機營在京城大戰時候還是有過一定發揮的,雖然在皇太極看來,這東西比起火炮差開老遠,但後金上下總算是知道有這麼一種武器,只不過沒有什麼人重視罷了,因此在他們跟關寧軍作戰的時候,對方的那些火銃兵真沒發揮出什麼作用。

這也不能怪關寧軍,作爲一支以騎兵和狂步兵出名的部隊,關寧軍講究的是縱馬馳騁,大刀片子砍人,這是支絕對暴脾氣的軍隊,哪怕平時不打仗的時候,大家也要折騰折騰。當他們喝多了酒之後,一句充滿着弄弄當地方言風味的‘你瞅啥’,就能夠激起一場血戰,完全就是漢人中狼族的存在感,這種部隊是不會太使用火銃之類武器的,甚至很多人覺得那玩意有些娘娘腔,男人大丈夫哪怕不能跨馬掄刀,好歹也要在地上掄着刀衝出去砍人,拿杆火銃隔着老遠放一發算怎麼回事?

因此在關寧軍中充當火銃手的,基本上都屬於肉搏部隊的淘汰品。膽氣自然不是很強,很多時候後金兵剛開始衝鋒,根本就沒到地方,火銃手們已經將自己的彈藥都發射出去了,而且他們還不是那種講究三段射擊的,都是很隨大流的全部射擊,因此在射擊結束之後,如果對方衝過來的是騎兵,他們基本上可以直接退場了。哪怕就是步兵衝來,以那種訓練程度來說,估計也沒什麼機會第二次齊射了。

種種原因纏繞在一起之後,火銃在關寧軍中幾乎就是雞肋的角色。而跟關寧軍常年交手的後金兵們,也都沒拿這東西當回事,當他們到達十五丈的距離時,見對方突然開始射擊。都下意識以爲徐州的火銃手們緊張了,所以在這種應該還打不到他們的開了火,接下來火銃手們就該撤回去。換上真正能夠打仗的過來,很多人都在琢磨這些火銃手其實跟鼓手的作用差不多,只是出來製造些動靜的存在。

可當鉛彈打在身上的那一霎那,無論是中彈者還是僥倖躲過去的,都發現自己那個念頭大錯特錯,這些火銃兵的存在絕不僅僅是製造動靜,宣佈大戰即將開啓,他們是能夠製造殺傷的,而且隨着這個念頭越來越深刻,製造的殺傷力也就越來越大,只是當他們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四千人的熟練火銃兵,使用做工精良、不會炸膛、射程也達到最高水準火銃,並且在對方已經進入有效射程範圍的情況下,用三段擊的方式同時開火,效果之大令人髮指,之前打流寇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體現出了他們的恐怖作用,在大炮轟擊的時候,兩千後金兵還有勇氣吶喊着前進,但在遭遇了火銃隊幾乎無窮無盡的攻擊之後,他們徹底被打蒙掉了,幾乎不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如果換做是其他地方,對上其他兵種,這種程度的遲疑雖然也會造成損失,但卻還不能算是致命的,可對上火銃兵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前進或者後退,最傻的就是站在原地不知道做什麼,僅僅是一眨眼的工夫,傻站在原地的包衣們已經損失了好幾百人,包括那些真夷們,也已經死了好幾個人,但沒有人知道自己現在該幹嘛,直到身後的軍陣中傳來鳴金收兵的聲音,他們才慌忙撤了回去。

撤回去的代價,是另外幾百條人命,足足兩千人的攻擊隊伍,只是一次短短的衝鋒,竟然就已經損失了一半多的人馬,對於人口匱乏的後金來說,這種損失雖然不算致命,但也覺得會讓人心疼不已。

最心疼的是多爾袞,因爲剛剛下命令的是他,所以衝出去的大部分是鑲白旗的人,哪怕兩白旗旗主是嫡親兄弟,兩白旗之間多少也有那麼點不分彼此的意思,但他還是覺得十分痛心,看向多鐸的目光也有了些不滿,儘管他知道這不是多鐸的錯,可還是認爲如果不是這弟弟魯莽,決不至於吃這麼大的虧,畢竟按照他一貫的打法,最初階段只會派上幾百人,絕對不會上兩千這麼大的數目。

只是在他內心深處也很清楚,就剛纔那陣勢,派幾百人過去也是全軍覆沒,對面那幾千根鐵管子看上去平淡無奇,真打起來卻令人望而生畏,他總有種非常不祥的預感,那種東西甚至可能覆滅整個大金國,將他們這些白山黑水中靠着刀弓漁獵混出來的族人全部殺光,雖然他很快就把這個念頭深深埋了起來,但有些想法只要出現了,幾乎就再也忘不掉,況且宋慶的幾千火銃兵就在對面看着他。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大事的,就比如說多爾袞,奴兒哈赤十幾個兒子之中,才具最佳的就是皇太極和他。其餘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比不上,這也是皇太極對他極爲提防的緣故,再具體到眼前的戰場,矢志復仇的多鐸早已經被前方的火銃隊,以及己方驚人的傷亡嚇住,被仇恨燒昏的腦子也清醒過來,一時半刻之間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反倒是之前一直都極力阻止他莽撞出戰的多爾袞,下達了攻擊命令。

“蘇克薩哈,吳拜。圖巴海,準泰,把所有騎兵都帶上,給爺衝他們上去殺,步兵在後頭跟着,等騎兵衝過去之後你們再上,薩布素在後頭盯着,誰敢後退就殺了誰,全軍都跟着爺衝!”

一連串的命令下去。整個後金大隊動了起來,雖說在皇太極面前多鐸要比多爾袞更有面子,但在這些兩白旗的旗丁之中,多爾袞無疑纔是主心骨。畢竟這些年兩白旗和兩黃旗的對抗之中,出面的從來都是多爾袞,多鐸反倒是跟皇太極走得更近些,因此在這種關鍵場合之中。多爾袞的命令顯然更管用。

不過多鐸也沒什麼其他意見,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在於經驗欠佳,衝鋒陷陣之類沒問題。哪怕做的不如鰲拜好,可也算是後金陣中一員大將,但在整體作戰以及排兵佈陣方面,他還比不上多爾袞,哪怕後者最擅長的其實是權謀,但在動心思方面總歸要比他強些,這一點兩人心中互相都是有數的。

況且他剛纔的表現也確實是不怎麼樣,完全一副被宋慶打傻掉的模樣,作爲統兵大將是不合格的,而且他自己也沒有什麼好主意,甚至根本不知道該幹什麼,此時多爾袞下令全軍衝鋒,也算是比較符合他心意的攻擊方式,只是他多少有些不明白,一直都很謹慎的哥哥,爲什麼突然就這麼猛了。

多爾袞之所以這麼做,實在是被逼無奈,他也知道現在敵情未明,貿然將力量都投入進去很吃虧,但問題是之前那一陣已經被宋慶打懵了,如果不立刻找回點面子來,只怕軍心士氣要跌落谷底,繼續採用類似添油戰術的打法,損失會進一步增大,而且還會讓士氣更加低落,完全就是惡性循環。

但如果選擇直接撤退的話,這仗就算是打敗了,後金入關幾乎就沒打過敗仗,這趟進來之後也是肆無忌憚的想打哪打哪,蘇克薩哈帶了兩千騎兵就敢在宣府各處燒殺擄掠,說白了就是多少次堆積出來的無限自信,而偌大宣府遲遲不敢出兵對抗,說白了也就是多少次堆積出來的怯懦,已經形成了慣性。

如果這次撤兵的話,慣性可就要被打破了,對於後金這種先天人口不足,文化經濟上又全面落後的半奴隸制政權,一旦失去了這種野蠻形態的自信心,等待他們的是什麼結果可想而知,只是能夠看出這一點的人並不很多,兩白旗中估計也只有多爾袞能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才毫不猶豫的下令總攻。

這一手讓宋慶也有些意外,他是打算先將對方銳氣消磨乾淨之後,再派兵正面對抗的,畢竟後金兵聲名在外,確實是很不好打,現在徐州兵單挑真夷也沒戲,估計兩三個人能對付人家一個就不錯,也就是對付那些包衣還有點把握,打仗無非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套路,只要能夠讓對方的士氣先被消磨一陣,後頭再打起來傷亡數量也會少些,但多爾袞卻似乎看出了他的算計,直接攻上來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硬拼了,宋慶立刻調整陣容,將弓箭手也給調了上來,十二門火炮再次奏響地獄進行曲,伴隨着閻王爺炒豆子的火銃聲,向對面蜂擁而來的大隊騎兵放肆開火,一千名弓箭手也毫不客氣的開始了自己的齊射,對付騎兵這個兵種,防禦層次感基本上沒有作用,因爲一旦最前方被攻破,後頭根本來不及組織進攻,還不如讓所有遠程在同一地點發揮作用,爭取多殺死一些敵人。

後金騎兵確實效用,哪怕火炮和火銃的聲響轟鳴,最前端的那些人紛紛落馬,後面的人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都是踏着同伴的屍體繼續向前衝鋒,尤其那些真夷,勇氣程度上幾乎可以用非人來形容,他們似乎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害怕,哪怕前頭的人剛被鉛丸打成蜂窩,也照樣沿着相同軌跡跨馬掄刀的衝鋒,足足五千多人的騎兵隊浩蕩殺來,饒是徐州的火銃手們再熟練,也無法阻止他們前進。

只是這種打法讓多爾袞也分外心疼,從衝鋒開始到快要正面接觸,兩白旗的騎兵已經損失了快兩千人,從他的跟隨父兄們上陣以來,還從沒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損失這麼多人手,偏偏距離對方越近,這種損失的擴大速度就越快,因爲在遠距離高速前進的時候,隊形拉開還比較大,但距離越近就會越縮小,到了最後火銃兵們甚至不需要瞄準,裝填完畢之後直接開火,保證能夠打中敵人,至少也能擊中戰馬。

這種武器的威力讓多爾袞大開眼界,他忽然覺得這些依然無法阻止騎兵前進,只能夠拖慢速度製造殺傷的鐵管子,在將來會成爲改變戰爭方式的東西,哪怕就以目前的能力來看,也已經成爲武器中的王者了,大概這個世界上唯一對他們有威脅的,除了相同裝備的部隊之外,也就只有大批量的騎兵衝鋒了,以步兵的速度根本就衝不過去,只要火藥的數量管夠,再有能夠替換的火銃,多少人都沒有用。

但這種超時代的東西,遠不是他一個通古斯小酋長能想明白的,他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催促自己的部隊繼續前進,衝過那層層的白色霧氣,爭取儘早和對方打肉搏戰,那纔是他們最爲擅長的方式。

這個念頭剛剛出現,就聽對面軍陣之中有人高喊道:“火銃兵向後撤退,迅速更換裝備,弓箭手退後五步放箭,長槍陣立刻出擊,刀盾兵準備補位!”

第146章 皇帝臨城(二)第203章 大買賣下(4)第242章 閱軍4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19章 吳老黑第115章 呸!第174章 軍議第275章 城池拉鋸(四)第284章 獠牙(上)第363章 北返(三)第314章 平度州第78章 回城(下)第230章 竟是真的第230章 竟是真的第161章 丁魁的春天第313章 交鋒(下)第38章 定計(下)第309章 逃亡第23章 花太歲第188章 離京之前第183章 搶功第351章 想去看看第138章 野狗(三)第313章 交鋒(下)第20章 惡鬥第218章 戰而勝之第190章 家鄉(上)第100章 風聲鶴唳(三)第256章 臨時職務第36章 聯絡(下)第20章 惡鬥第460章 火銃之威第288章 再見孫承宗第83章 招兵買馬第474章 紅纓(上)第456章 出征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191章 家鄉(下)第298章 再入京師(下)第270章 對撼(上)第356章 再見老大人第91章 戰旗第465章 猛擊第363章 北返(三)第253章 東虜來襲第444章 告狀第168章 掃蕩北直隸(上)第62章 消費狂潮第207章 報復上(3)第275章 城池拉鋸(四)第324章 東江鎮第397章 相遇第305章 回鄉第360章 大敵第211章 果然是邳州衛第404章 初勝第109章 滿桂第176章 沿途(上)第268章 大戰多鐸(下)第278章 鏖戰鬆錦(三)第172章 孫承宗(上)第294章 兩敗之局(上)第348章 抓人第96章 北上勤王(二)第159章 皇帝與千戶(下)第306章 失陷(上)第316章 匯合第38章 定計(下)第455章 戰爭準備第107章 安定門(上)第363章 北返(三)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128章 雷霆第179章 收復(二)第295章 兩敗之局(下)第9章 王堅第71章 要報仇第316章 匯合第316章 匯合第356章 再見老大人第149章 烏雲壓頂(二)第165章 練兵(上)第363章 北返(三)第400章 調令第395章 一路前行第288章 再見孫承宗第228章 人頭案第298章 再入京師(下)第341章 山賊大會第106章 人頭(下)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358章 出籠第177章 沿途(下)第328章 登島第269章 伯父受驚了第33章 投靠第475章 紅纓(下)第380章 影憐公子第306章 失陷(上)
第146章 皇帝臨城(二)第203章 大買賣下(4)第242章 閱軍4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19章 吳老黑第115章 呸!第174章 軍議第275章 城池拉鋸(四)第284章 獠牙(上)第363章 北返(三)第314章 平度州第78章 回城(下)第230章 竟是真的第230章 竟是真的第161章 丁魁的春天第313章 交鋒(下)第38章 定計(下)第309章 逃亡第23章 花太歲第188章 離京之前第183章 搶功第351章 想去看看第138章 野狗(三)第313章 交鋒(下)第20章 惡鬥第218章 戰而勝之第190章 家鄉(上)第100章 風聲鶴唳(三)第256章 臨時職務第36章 聯絡(下)第20章 惡鬥第460章 火銃之威第288章 再見孫承宗第83章 招兵買馬第474章 紅纓(上)第456章 出征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191章 家鄉(下)第298章 再入京師(下)第270章 對撼(上)第356章 再見老大人第91章 戰旗第465章 猛擊第363章 北返(三)第253章 東虜來襲第444章 告狀第168章 掃蕩北直隸(上)第62章 消費狂潮第207章 報復上(3)第275章 城池拉鋸(四)第324章 東江鎮第397章 相遇第305章 回鄉第360章 大敵第211章 果然是邳州衛第404章 初勝第109章 滿桂第176章 沿途(上)第268章 大戰多鐸(下)第278章 鏖戰鬆錦(三)第172章 孫承宗(上)第294章 兩敗之局(上)第348章 抓人第96章 北上勤王(二)第159章 皇帝與千戶(下)第306章 失陷(上)第316章 匯合第38章 定計(下)第455章 戰爭準備第107章 安定門(上)第363章 北返(三)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128章 雷霆第179章 收復(二)第295章 兩敗之局(下)第9章 王堅第71章 要報仇第316章 匯合第316章 匯合第356章 再見老大人第149章 烏雲壓頂(二)第165章 練兵(上)第363章 北返(三)第400章 調令第395章 一路前行第288章 再見孫承宗第228章 人頭案第298章 再入京師(下)第341章 山賊大會第106章 人頭(下)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358章 出籠第177章 沿途(下)第328章 登島第269章 伯父受驚了第33章 投靠第475章 紅纓(下)第380章 影憐公子第306章 失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