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
在實力巨大的慣性下,袁世凱完全衝破臨時約法的限制,把自己的臨時總統改成了正式總統。又成功激怒革命派,引發寧贛之役。北洋軍趁機南下,分別佔領江西、江蘇、福建、浙江、上海。打的南方各省紛紛表示歸屬袁世凱,北洋 軍閥才止住兵峰。
在整個北洋取得巨大利益的情況下,徐東也不敢落後。他以北洋軍山東部隊南下,地方空虛爲由,要求增加訓練地方部隊,以維持對地方的控制,又以絞殺叛黨要犯爲由增設警察部隊。將自己原來的部隊正式改爲混成第八旅,下轄有騎兵連,炮營,步兵一團、二團,輜重一團。地方保安旅,下有保安一團,二團,三團;地方警察大隊,各縣一箇中隊。進一步使用武力控制地方,以備未來。
袁世凱面對北洋的勝利,對於把孫中山趕到國外,已經感到非常得意,開始有點飄了,在其兒子袁克定及謀臣的鼓搗着要準備尊孔復古。徐東在北京的消息一直非常及時,這爲徐東隨時把握出擊機會提高了巨大幫助。
不然擅自招兵買馬容易招來上級的不滿,不過徐東是北洋舊人。在北洋系統人脈很厚,只要不是造反,不會被故意責難,何況,徐東的部隊是不需要政府解決軍餉的。
大家對於自己人實力的增長一般是默認的態度。對於敵對勢力那就沒那麼樂觀。徐東知道徐鏡心是孫中山看重的地方實力派,由於跟隨孫中山,徐鏡心野被迫流亡。爲了保護逃亡的革命黨和擴大自己的實力,徐東把騎兵連派駐到黃口縣,把第一團駐紮在萊西,第二團安頓在招遠,保安一團在文登,二團在棲霞。徹底的把軍隊從侷限於一地的煙臺文登一線分散出去。
當然徐東的部隊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士兵,奈何徐東在山東這個人口大省可以招啊,只要豎起招兵旗,自古就有吃糧人。
徐東把軍官培訓班的人員按照之前的考覈情況,依據個人特點安排就業,能騎馬的先派遣到騎兵部隊當班長、排長,不會打仗但會認真負責的到警察部隊,加載中間的安排到保安團。
確實有團營級主官不足的,暫時由徐東自己兼職。配備近衛軍中的女兵擔任指導員和聯繫官。
部隊的擴張是簡單的,但是戰鬥力的形成需要時間。在繼續加強軍官培訓的同時,對新兵進行訓練成爲徐東陣營接下來三個月作爲巨大的挑戰。徐東分別安排副官王福祿,尹維峻、張紅紅帶隊到部隊駐地實地鼓搗,必須要在半年內落實作戰能力。徐東自己主要負責騎兵訓練和火炮營的建設。
至於地方行政完全不參與,這年頭,沒有法律,地方有糾紛不是宗族出面,就是地方鄉紳出面,寧贛之役前是議員。縣裡有縣長,州府有長官,徐東還不能插手地方行政,但其實他已經接管了一切地方武力,只差一個名頭。
在軍隊擴張的同時,徐東不能停止產業發展,他邀約各地名人,鄉紳,商人聚會,發起成立煙臺銀行。自己出資五十萬,其他股本由老朋友英法資本出資三十萬,退回地方的連成基出資十萬,其他各縣區鄉紳出資三百萬,商人出資五百萬,煙臺政府出資一百五十萬,及其他資本總計設立資本一千萬。
煙臺銀行由法國人擔任經理,中國人襄理。這種安排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開辦銀行中國人還是缺乏一些經驗,至於錢莊或者典當行業,那中國的模式倒也算成熟。
開辦銀行的當天,煙臺貿易公司就申請貸款三百萬,煙臺食品加工廠申請貸款一百萬,其他各類貸款五十幾萬。
銀行的生意非常好,各位投資人越發喜歡和支持徐東在山東地界擔任主官,於是通過自己的渠道把徐東商業能力強,會搞錢的名頭吹向了袁世凱的耳中。而此時的袁世凱正對財政沒錢頭疼的時候,這不是送貨上門嗎、
袁世凱一看徐東的來歷,嘿,自己的小老弟啊,於是下發調任函,到北京出任財政部當主任,幫助準備出任財政大臣梁啓超理財。
徐東接到這個消息,着實嚇了一跳。沒辦法,這個事情是自己搞出來的,只能接招。徐東一方面在北京吹風說自己只是一個大頭兵,只會帶兵打仗,完全不懂財政,自己的錢都是靠南洋的兄弟陳得水,南洋的華僑陳嘉庚等的幫助和大力支持下掙的。如果中央需要理財大臣可不敢找錯,但是當個地方牧守,造福一方到時可以。
當然只靠這樣的小伎倆是不能平息袁世凱內心的渴望,不得已徐東需要安排北京之行。
作爲自己北上的交換條件,徐東要求山東的部隊交由尹銳志和王福祿分別接管騎兵連和第一團。其他的就由上面自己安排,徐東不敢要求太多。
徐東知道凡事會跑的都是迷途的孩子,凡事會鬧的都是淘氣的孩子,自己做了太久的全職保姆,自己帶着的這些部隊不知道軍餉困難是什麼樣的待遇,也可乘機分解一下投機分子和死忠派。
徐東安排好煙臺的各種事務,帶着自己的警衛營,坐軍艦北上天津。在去之前和駐守在煙臺的海軍的軍官見了面,徐東作爲北上之官員,多少是需要巴結的。當然徐東不是那種需要打秋風做盤纏的人。反過來還在離別然把自己在煙臺各地佔有的公司股權,公司收益分給了徐東認爲必要的人員。
這一次北京之行必然是沒有太多風險,但是煙臺的各種機構和事業估計是會被糟蹋的。歷史總是如此的殘酷,你不能包辦一切,讓時間去檢驗誰是對錯,確實是很讓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