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雷霆雨露

又快到年假的時候了,隨着大年將至,南京街頭越發繁華了。

刑部右侍郎姚培禎坐着轎子,從自家位於三山門內的宅子前往秦淮河畔的清芳樓,一路上柏油路平坦潔淨,彷彿纖塵不染,街上人流如織,寶馬香車絡繹不絕。

經過原來的聚寶門內時,見到一大車一大車屠宰好的大肥豬被拉進城內來。其實從明代開始,南京城的牲口交易市場就不是設在城內,而是設在城南;

現在爲一保持城內潔淨,所有的大肥豬都是在南鄉交易,屠宰好,再拉入城中市井售賣,城中百姓習慣稱之爲“南鄉豬”。

春節到了,生活越來越好的百姓,家家都喜歡買些豬肉醃製成臘肉過年,所以這些天“南鄉豬”入城的數量大增,光是聚寶門,每天就進肥豬六七千頭。

其它的羊肉,牛肉、驢肉等,也是應有盡有,十分豐富。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牛肉,在以往各朝,爲了保證農耕,朝廷通常是禁止民間私自宰牛的,私宰耕牛那可是重罪;

就算是百姓家的耕牛自然死亡了,也要報官確認才行,牛皮、牛筋等也不能私自售賣,因爲那是製作弓箭和別的軍器的戰略物資。

到了大秦,已經取銷了這條禁令,因爲商路通暢,關外、河套、河西、隴右、青藏大量的牛羊運入中原,保證的中原不缺牛羊;

再就是太僕寺與民間富戶合作,在國內各處成立牧場。象廣西、湖廣、貴州、山東、江西等很多山區,並不適合耕種,但氣候適宜,滿山是青草。很適合用來養牛羊;

太撲寺出牲畜技術,民間富戶出資金,這種合作模式,讓國內的牲畜業發展速度十分喜人。

另一方面。隨着冶煉和鍛造技術不斷提高,冷兵器逐漸退出秦軍的裝備序列,朝廷對牛筋等物需求減少,也進一步促進這了這種變化,那就是放鬆了對耕牛的宰殺禁令,百姓想吃牛肉,市場上有的是。

從市井間,就可以看出大秦方方面面的巨大變化。對此,刑部右侍郎姚培禎也頗爲感慨,只是有些變化是好的,有些變化他卻無法接受。

侍郎一職,在大秦比較特殊,倒不是說它的職責有別朝有什麼不同,此職的特殊性是因爲它剛好跨入了從三品的官階。

在大秦的常朝上。從三品以上的官員是有座位的,從三品以下的官員只能站着,這一點與宋明時期所有大臣都得站着上朝大是不同。

正所謂坐而論道,這是一項極高的殊榮,大秦的官員以及有志進入廟堂的讀書人,無不把從三品作爲畢生的目標。

姚培禎身爲刑部右侍郎,剛好擁有這份“坐而論道”的殊榮,他不想失去。今天皇帝突然以祖訓的形式,下了一道聖旨,以後皇帝不得直接過問司法審判。

這是一道很奇怪的旨意;

雖說歷朝皇帝通常也不會直接插手司法審判。在西京時。第一次有人擊登聞鼓,皇帝也並沒有直接審案,而是受權西京按察使于成龍代審。

這一切,乍看上去似乎都足以證明皇帝這道聖旨沒什麼特別。

但回頭一想。卻又不難明白,皇帝突然下這道聖旨。而且是以祖訓的形式下的,大不尋常。

這道聖旨不是用來約束大臣的,相反,是受大臣以柄,讓大臣們從此能以此來約束皇帝,特別是對後世的君王,更有強大的約束力,後世的皇帝再大,也大不過太祖皇帝啊。

大秦以孝治國,大臣們只擡出這道祖訓,可就可阻止後世之君插手司法審判。

至於今上,他自己下的旨意,正所謂君無戲言,總不好食言而肥,是以今上也不可能直接插手司法審判了。

姚培禎爲身刑部右侍郎,起初他因此非常高興,但隨後一想,就感覺不對勁,今上是什麼人啊,他的一舉一動,起初看似無意,實際上最後都有出人意料之外的深層用意。

今上絕對不會莫名其妙地給自己加一套枷鎖,那他的用意何在呢?

姚培禎來到秦淮河畔的河房,河房佈置極爲精雅,一切都按他的要求準備好了,姚培禎進到河房內,客人未到,伸向秦淮河的陽臺上,鮮花怒放,爭奇鬥豔,淡淡的幽香伴隨着河上花船飄來的嫋嫋琴歌,醉人。

姚培禎坐下,細品香茗,靜賞河上冬景,河岸的垂柳枝條上沾着雪茸,和春夏如煙的情景相比,別有一翻清冽之美。

姚培禎耐心地等了一盞茶功夫,一個四十歲上下,稍爲有點發福,看上去一團和氣的中年男子如約而來。

如果光看他這富家翁的模樣,你很難相信,它就是大秦刑部左侍郎,葛秀。

左右侍郎雖說是同級,但中國曆來以左爲尊,也就是說葛秀的身份地位實在姚培禎之上,姚培禎把他迎進來,倆人含笑寒暄;

落座後又談了一會兒詩詞文章,等氣氛融洽之後,姚培禎這才裝作無意地把話題引到皇帝的那道聖旨上。

“對皇帝這道聖旨,不知葛大人作何看法?下官這是百思不得其解,皇帝爲何突然下這道聖旨。”

葛秀臉上的神色沒有一絲變化,仍是一團和氣的微笑着:“不瞞姚大人,本官雖然一時想不明白皇帝的用意,但卻覺得,這對我刑部而言是件好事。”

刑部管的正是刑名司法之事,說實話,誰又希望頭上有隻大手壓着呢,皇帝自己下這道聖旨,等於是主動送權於刑部,乍看起來自然是好事。

姚培禎呵呵地笑道:“葛大人,咱們同在刑部,有些話倒也不必遮着掩着,在下官看來,此事恐怕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皇帝只怕是另有用意啊。”姚培禎說到這頓了一頓道,“下官聽說,皇帝有意增加兩位內閣輔臣,咱們的白尚書,深得皇帝信賴,這次恐怕是要入閣了。”

“哈哈,這也是好事,白尚書入閣,能增加我刑部分量,本官是樂見其成啊。”

見葛秀還是這滴水不漏的做派,姚培禎心中雖有不滿,表面上卻不顯露端倪。

白鐵疾惡如仇,剛直不阿,有鐵面包公之稱,和葛秀這一團和氣的性格完全不同;倆人在刑部,實則是面和心不和,白鐵有些看不慣葛秀這種圓滑的嘴臉。對白鐵可能入閣之事,葛秀絕不可能象嘴上說的這樣樂見其成。

姚培禎陪着笑說道:“自西京開始,陛下下旨培訓杵作,並更名爲法醫。再培訓各州縣同知、縣丞,接着把地方上的司法刑獄之事從地方主官手中剝離,完成了地方上的司法與行政分離,接着下旨成立巡檢司,負責執法事宜,又將執法權從同知、縣丞手中剝離,這一系列的舉措,環環相扣,下官相信,皇帝這是在佈置一盤大棋,只是皇帝最終用意,卻在想不明白而已。”

姚培禎一條條的點出來,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哪裡還如他說的想不明白。

葛秀笑吟吟的:“正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高瞻遠矚,胸藏機樞,豈是我等能惴度?”

葛秀終於露點口風了,但這卻更讓姚培禎煩躁,看來,葛秀也是這般看法,那皇帝是真有意拿刑部開刀了;

皇帝先前把一切都已鋪陳好,現在又有意遷白鐵入閣,白鐵此人鐵面無私,剛直不阿,出於敬重,平時皇帝也得讓他三分,這次遷白鐵入閣這其實是在移除來自刑部最大的阻力。

雖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但誰願棄雨露,而就雷霆呢?

姚培禎快速瞄了葛秀一眼,至少葛秀也不甘心吧。(未 完待續 ~^~)

第442章 孤身入城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977章 空港第320章 佈局江南第346章 又見金秀才第873章 底線第728章 烏衣巷第648章 太僕寺卿第324章 一瀉之威第703章 西苑經筵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232章 帝崩第687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990章 西方人考察學習第1041章 白龜池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283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19章 誰是狼誰是羊第664章 紛紛請戰第741章 風暴在醞釀(三)第782章 蘇祿海上的狼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391章 雪域傾城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662章 西班牙人偷襲第1042章 天牢星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491章 軟玉溫香第738章 蘇祿蘇丹國王子第624章 吳克善上表內附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320章 佈局江南第556章 漢官縮影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17章 怎樣當好一個知縣第616章 漢奸的下場第934章 莫臥兒王朝第384章 月下燈前第547章 釜底抽薪第1084章 亂戰第660章 登基大典第956章 亮了第648章 太僕寺卿第2067章 別拿槍指着我第884章 佛道第1075章 夜渡塞納河第777 太液池的夜歌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第976章 高朗步港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741章 風暴在醞釀(三)第239章 我要的不多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38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461章 關中和山東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1159章 政變第1033章 底線第744章 風暴在醞釀(六)第657章 先穩住西北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514章 挖坑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786章 雙管齊下第259章 急先鋒吳三桂第581章 神奇的夜襲第308章 兵圍安慶第184章 水師問題第841章 測量地球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127章 瞬息萬變第159章 匆忙的日子第966章 掏心戰術第980章 日本生變第644章 盛大的秋獵第773章 戰爭的目的第697章 兩頭忙第1002章 有線電報機第1085章 援軍第1063章 七寸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131章 大混戰(四)第181章 子嗣問題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855章 出獵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820章 將計就計第999章 橫須賀第844章 有罪假定應該推翻了第320章 玩大的第578章 感謝安達送上門來第1168章 盡收各部
第442章 孤身入城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977章 空港第320章 佈局江南第346章 又見金秀才第873章 底線第728章 烏衣巷第648章 太僕寺卿第324章 一瀉之威第703章 西苑經筵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232章 帝崩第687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第1037章 過猶不及第990章 西方人考察學習第1041章 白龜池第412章 久別重逢第283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19章 誰是狼誰是羊第664章 紛紛請戰第741章 風暴在醞釀(三)第782章 蘇祿海上的狼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391章 雪域傾城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662章 西班牙人偷襲第1042章 天牢星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491章 軟玉溫香第738章 蘇祿蘇丹國王子第624章 吳克善上表內附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320章 佈局江南第556章 漢官縮影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17章 怎樣當好一個知縣第616章 漢奸的下場第934章 莫臥兒王朝第384章 月下燈前第547章 釜底抽薪第1084章 亂戰第660章 登基大典第956章 亮了第648章 太僕寺卿第2067章 別拿槍指着我第884章 佛道第1075章 夜渡塞納河第777 太液池的夜歌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第976章 高朗步港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741章 風暴在醞釀(三)第239章 我要的不多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38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461章 關中和山東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1159章 政變第1033章 底線第744章 風暴在醞釀(六)第657章 先穩住西北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514章 挖坑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786章 雙管齊下第259章 急先鋒吳三桂第581章 神奇的夜襲第308章 兵圍安慶第184章 水師問題第841章 測量地球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127章 瞬息萬變第159章 匆忙的日子第966章 掏心戰術第980章 日本生變第644章 盛大的秋獵第773章 戰爭的目的第697章 兩頭忙第1002章 有線電報機第1085章 援軍第1063章 七寸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131章 大混戰(四)第181章 子嗣問題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855章 出獵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820章 將計就計第999章 橫須賀第844章 有罪假定應該推翻了第320章 玩大的第578章 感謝安達送上門來第1168章 盡收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