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我要的不多

朱由榔滿懷希望而來,秦牧卻連他的財物和美人都不收。

從傳統的立嫡制算來,他父親桂王朱常瀛是朱由崧的親叔叔,有優先繼承權。問題是他父親遠在廣西梧州,而且臥病在牀,根本不存在可操作性,總不能越過他父親擁立他吧。

更主要是秦牧另有打算,並不想與這些龍子鳳孫綁得過緊。

朱由榔滿情希望而來,秦牧連財物和美人都不收,無異於當頭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淮陰侯,如今天下危急,只有立嫡,才能名正言順統合各方,共渡國難,淮陰侯是國之棟樑,中流砥柱,當此之時,只有您才能扶社稷於既倒啊。”朱由榔年紀與秦牧差不多,長得頗爲英俊,只是此時一對眉毛幾乎擰到了一處,看上去有些影響觀瞻。

“小王爺言之有理,只是這擁立新君之事,自有南京諸公主持其事,本官只是贛南巡撫,沒資格置喙啊。”

“淮陰侯,都什麼時候了,您還說這種話,淮陰侯放心,若是我父王能繼位,必不忘淮陰侯擁立大功。”

“小王爺,下官只能答應你,上書南京提議擁立桂王殿下,至於成不成,這就不由下官說的算了,如今賊衆正在準備反撲,本官得趕往武昌調兵遣將應戰,荊襄兵兇戰危,小王爺千金之體實不宜久留,您還是先回衡州去吧。”

見秦牧下了逐客令,朱由榔萬分失望,卻又無可奈何,好在秦牧並沒有將話說絕,算是還給他一保留着一線希望吧。

打發走朱由榔,船行出二十里,又有一名叫萬元的太監追了來,是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派來的。秦牧估模着他也應該派人來了,對此並不意外。

正常情況下,誰來繼承大位,太監是沒有多大發言權的。現在情況特殊,到底擁立誰,主要是看誰手上掌握的實權大,誰的話就更有分量。

韓贊周作爲南京守備掌司禮監務太監,本來權力很大,只不過他的權力也是依附在崇禎身上,崇禎沒了。他的大權一下子也就成了空殼,這時就必須另找依附了。

秦牧淡淡地開口問道:“萬公公,現在南京的情形如何?”

萬太監小心翼翼地觀察着秦牧的神色,謹慎地說道:“南京現在分歧很大,東林一派認爲潞王比較賢明,主將立潞王;以南京守備魏國公徐弘基、提督操江誠意伯劉孔昭一派主將立嫡,屬意福王。韓公公派咱家來,是想徵求一下侯爺的意見。”

聽到徐弘基和劉孔昭兩個人的名字,秦牧不由得想起徐永順來。這些權貴一早就派徐永順來探路,但從他們未聯繫自己就提出擁立人選這一點來看,這些權貴並沒有死心依附的意思,讓徐永順來。只不過是預留一條路而已。

“韓公公是什麼意思?”

“這........韓公公說要看侯爺的意思。”

萬元吞吞吐吐,秦牧便猜到韓贊週一定有自己的傾向,只不過他與那些貴權不同,他更需要依附一個實權人物。所以才先徵求自己的意見。

韓贊週一向和魏國公、誠意伯這些權貴走得近,他的傾向不問可知。

要是真爲大明着想的話,其實現在皇帝的人選賢不賢不是最重要的。因爲他只是一個精神領袖,一個象徵,現在緊要的是選出一個在法理上讓各方都沒話可說的皇帝來,這樣才能儘快整合散亂的力量。

要想各方都沒話可說,那只有遵循幾千年來一直奉行的立嫡制度。

東林黨因爲擔心福王會報復,所以硬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不管國家現實的需要,大肆貶低朱由崧,把朱由鬆說得跟個傻瓜似的。

要說賢名,潞王確實比福王強一些,但天下這麼多藩王,比潞王“賢”的不是沒有,何況這個“賢”本身就帶有主觀標準在內,你覺得這個藩王賢,我覺得那個才賢,不行嗎?

哪是不是我覺得誰賢了,就可以擁立誰呢?這樣豈不亂套了?

想到東林黨這些人的做派,秦牧暗暗冷笑。

歷史已經證明,指望東林黨或是劉澤清、高傑這些兵匪,只是死路一條,秦牧懶得去管這些人怎麼胡攪。

對於自己來說,現階段要堅持討賊,下一個階段是要全力抗清,堅持住了這兩點,就能始終掌握着大義的旗幟,就能吸附更多的有志之士。

見秦牧在思量,萬元不敢打擾,只得耐心等着。船隻順漢水南下,速度很快,兩岸青山秀麗,

看着這些美景,很難讓人相信這天下正遭逢着大變。

“萬公公不必急躁,到了武昌,本官自會傳信韓公公,這要比萬公公往回趕快得多。”

“也好,不瞞侯爺,這一路趕過來,咱家這骨頭都快散架了。”

這一路上可真熱鬧的,船到仙桃縣時,又輪到盧九德迎了上來,他是最讓秦牧意外的一個,之前秦牧根本沒聽說過這號人。

盧九德時間緊迫,一見着正主,只奉承了幾句秦牧興師討賊的壯舉,然後就直接道明來意,秦牧聽說他是爲朱由崧來拉票的,更加意外。

南京城裡那些東林黨人大肆貶低朱由崧,現在看來,朱由崧可比他們聰明多了,至少人家福王殿下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

“侯爺,東林黨人枉稱君子,爲一己之私置大明江山社稷於不顧,當初神宗有意立福恭王爲儲君,他們就堅持要立嫡,鬧出若大的風波,君臣僵持十幾年,朝政荒廢,舉國不寧........如今呢,他們怎麼不堅持立嫡了?

這些人見風使舵,說一套做一套,十足的僞君子。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在這關乎社稷存亡的緊要關頭,侯爺毅然起兵討賊,此等情操令天下人欽佩萬分;

只是侯爺。如今儘快擁立新君纔是當務之急啊。侯爺,福王殿下絕不象東林說的那麼不堪,還望侯爺看在大明江山社稷的分上,站出來擁立福王登基,這從龍之功,福王殿下將來豈會少得了侯爺您的呢?”

秦牧不動聲色地答道:“不瞞盧公公,桂王次子也曾來找過本官........”秦牧說到這頓了頓,盧九德心頭不由得一緊。

秦牧暗暗一笑接着說道:“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擁立誰登基本不應是本官置喙之事。襄陽是荊湘要衝,如今被賊軍竊據,本官是憂心如焚啊,對了,盧公公可聽說過許英傑其人?”

盧九德有點轉不過彎來,去年匯通銀行若大的動靜,盧九德豈會沒聽過許英傑的名字,許英傑大船大船的往江西運錢糧,這瞞得了誰呀。

秦牧絕不會無緣無故地提起許英傑。盧九德心如電轉,很快想明白其中的關竅,連忙保證道:“侯爺放心,這一點咱家可以替福王殿下應承。福王殿下若能繼位,一定給許英傑行些方便。”

“盧公公千萬不要誤會,本官並不是要跟福王殿下提什麼條件,只是本官還欠許英傑一個人情。欠別人的人情不還,這心裡總不好受,忍不住隨口一提而已。”秦牧連忙澄清。生怕盧九德誤會。

“侯爺說的是,福王殿下也是如此,欠別人的人情是一定要還的。”

盧九德堅持誤會,這讓秦牧很無奈。

“呵呵,福王殿下果非常人也,不瞞盧公公,本官也想爲福王殿下順利繼位略盡綿薄之力,只是如今襄陽兵兇戰危,本官一但抽身,只怕賊軍大舉而下,則湖廣危矣,江南半壁危矣,對了,盧公公.........”

“侯爺文韜武略他人望塵莫及,更難得的是心憂社稷,忠公爲國,堪爲天下之楷模,有侯爺在,大破李賊,收復京師指日可待,侯爺還有什麼難處,但說無妨,相信福王殿下定會給予侯爺全力支持的。”

盧九德絕不吝嗇馬屁,滔滔而來,爲了自己的前程,爲了秦牧別倒向東林或桂王那邊,爲了........嗯,怎麼着最後總得爲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吧。

現在何妨先應下秦牧這些條件呢,反正對於福王來說,登上不皇位下場會很慘,因爲他本就是順位繼承人,若是讓別人繼位,一定會視他爲最大的威脅。

這一點福王清楚得很,現在還是等順利繼承大位後,再論其他吧。

秦牧憂色滿臉地說道:“本官如今與賊軍鏖戰不休,急需些一批能工巧匠隨軍修補損壞的軍械,以免影響將士作戰,另外,這江防也得及早準備,提前造些戰船以防萬一,只是如今這工匠也不好找啊,本官爲這事可謂是夜不安寢啊。”

盧九德以爲秦牧會要什麼高官厚祿,聽完秦牧的話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他看來,這能算什麼條件,不就是些低賤的工匠嗎?

“侯爺請說。”盧九德斷定秦牧一定還有別的要求。

“本官說完了。”秦牧似乎不明白盧九德的意思。

“侯爺就要這些?”盧九德終於忍不住直接問道。

“目前這是本官最急需的。”

秦牧心裡冷笑不已,什麼高官厚祿,朱由崧還是先保住自己小命再說吧。

俺只要保住了錢糧,再搶到相應人才,足矣!

其它的,你們愛怎麼搶就怎麼搶吧。

ps:感謝書友jasontsai11的厚賞,昊遠再拜,謝謝。

.(

第540章 標點符號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20章 一路剿匪第890章 給子孫留個後花園第302章 風雨暗金陵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48章 社稷壇前天共語第141章 給張獻忠來頂綠帽?第358章 黃振林第1116章 陰雨天第315章 不屈之魂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600章 僉事發飆第866章 洪保的小報告第832章 沙州大撤退第1144章 伊斯法罕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267章 李自成之死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625章 科爾沁內亂第721章 銀圓第769章 又見金龍旗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199章 光看架子不行第162章 呂太監認爹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328章 招兵買馬第584章 雲遮商丘城第666章 坐立不安第571章 絕地求生第633章 救人心切第540章 標點符號求雙倍月票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782章 蘇祿海上的狼第967章 避而不戰第607章 萬里長城復歸秦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546章 范文程之謀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1063章 七寸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797章 血色臨洮第829章 玄奘和鑑真第400章 繡出江南之韻第78章 流言蜚語第61章 春心蕩漾第47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1007章 詭異事件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1010章 真正的伏子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1117章 太子遇刺第1168章 盡收各部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901章 龍在田第739章 風暴在醞釀(一)第985章 責任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794章 漠北奇兵第766章 攻守異位第763章 戰前閱兵(上)第1068章 巴黎西郊之戰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1134章 薩法維帝國的命門第22章 人質事件第225章 從善如流第1141章 天賜良機第24章 有心打鼠卻遇虎第309章 江陰六十日第1085章 援軍第439章 棄卒保車第981章 應變第362章 誰知女兒心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909章 逃離升龍府第736章 別有洞天第847章 風潮第936章 航行第946章 奴家顧橫波第615章 史上最大規模的抄家行動第3章 侯方域的怒火第382章 足抵十萬兵第1035章 草根的聲音第786章 雙管齊下第442章 孤身入城第124章 峽谷中的洪流第757章 夜戰黃岩礁第569章 上山容易下山難第316章 不思報國反成仇
第540章 標點符號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20章 一路剿匪第890章 給子孫留個後花園第302章 風雨暗金陵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48章 社稷壇前天共語第141章 給張獻忠來頂綠帽?第358章 黃振林第1116章 陰雨天第315章 不屈之魂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600章 僉事發飆第866章 洪保的小報告第832章 沙州大撤退第1144章 伊斯法罕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267章 李自成之死第377章 幣和稅(一)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625章 科爾沁內亂第721章 銀圓第769章 又見金龍旗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199章 光看架子不行第162章 呂太監認爹第910章 土崩瓦解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328章 招兵買馬第584章 雲遮商丘城第666章 坐立不安第571章 絕地求生第633章 救人心切第540章 標點符號求雙倍月票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782章 蘇祿海上的狼第967章 避而不戰第607章 萬里長城復歸秦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546章 范文程之謀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1063章 七寸第1032章 及時的捷報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797章 血色臨洮第829章 玄奘和鑑真第400章 繡出江南之韻第78章 流言蜚語第61章 春心蕩漾第478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1007章 詭異事件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1010章 真正的伏子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1117章 太子遇刺第1168章 盡收各部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901章 龍在田第739章 風暴在醞釀(一)第985章 責任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794章 漠北奇兵第766章 攻守異位第763章 戰前閱兵(上)第1068章 巴黎西郊之戰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1134章 薩法維帝國的命門第22章 人質事件第225章 從善如流第1141章 天賜良機第24章 有心打鼠卻遇虎第309章 江陰六十日第1085章 援軍第439章 棄卒保車第981章 應變第362章 誰知女兒心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909章 逃離升龍府第736章 別有洞天第847章 風潮第936章 航行第946章 奴家顧橫波第615章 史上最大規模的抄家行動第3章 侯方域的怒火第382章 足抵十萬兵第1035章 草根的聲音第786章 雙管齊下第442章 孤身入城第124章 峽谷中的洪流第757章 夜戰黃岩礁第569章 上山容易下山難第316章 不思報國反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