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傳國玉璽

司馬安當先說道:“秦王,您知道當初大宋朝野爲何都認爲農夫段義獻上的傳國玉璽是假的嗎?”

“司馬先生知道其中的原由?快請道來。”

司馬安侃侃而談道:“首先,段義發現傳國玉璽的地點讓人存疑,後唐建都洛陽,後唐末帝時,河東節度使石敬塘帶契丹軍攻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着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玉璽從此下落不明;

而宋哲宗時,農夫段義是在陝西咸陽耕地時發現傳國玉璽,這地點相差千里。按道理說,如果李從珂沒有抱着傳國玉璽自焚,或是當時有人搶出傳國玉璽,帶到咸陽,如此國之重寶,持有人必定視若性命,就算不得不埋藏起來,也定會深埋,豈是一個農夫在地翻耕土地就能翻出來的?”

秦牧頷首說道:“司馬學士言之不理,不過,這世間事,總有萬一,如此並不足以證明農夫段義所發現的不是真的傳國玉璽。”

呂大器接口道:“秦王,不止如此,建安二十五年,曹丕逼漢獻帝禪位,建立了曹魏。傳國玉璽自然爲曹丕所有。曹丕得位不正,心虛使然,便畫蛇添足,命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下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想以此來證明曹魏法統的合法性;

晉代魏,得傳國璽,晉懷帝永嘉五年,匈奴部、前趙劉聰滅西晉,傳國玉璽爲趙聰所得。東晉咸和四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奪得玉璽;

在亂世中,所有野心家都想給自己臉上貼金,希望證明自己權力的合法性,同時貶低、打擊對手。於是石勒也畫蛇添足在傳國璽右側加刻了‘天命石氏’,以表明自己做皇帝是天命所歸;

而農夫段義在咸陽發現,並經蔡京等人鑑定的玉璽上既沒有曹丕所刻的‘大魏受漢傳國璽’隸字。也沒有石勒所刻的‘天命石氏’四字。在玉璽肩部及右側也沒有磨損的痕跡,也就是說,段義所獻的玉璽根本不是始皇帝所制的傳國玉璽。”

路振飛不屑地說道:“蔡京這等國賊,爲了哄騙君上,僞制傳國玉璽,但因史學不精,不知其理。徒惹人笑話。宋徽宗對金石書畫頗有研究,知其僞。命人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實則徽宗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最後司馬安說道:“宋哲宗所得傳國玉璽本爲僞制,後爲金人奪去,再流落蒙元。傳至林丹汗,多爾袞又從林丹汗手中奪得,獻予皇太極,皇太極視爲至寶,乃改國號金爲清,殊不知所得玉璽不過蔡京等奸臣僞造而已,實在可笑。”

邵華說道:“此次馮新發現玉璽是在洛水北岸。正是李從珂抱璽自焚的玄武樓附近,且裝玉璽的鐵匣子有大焚燒過的痕跡,這與史載相符。如今應命馬都督派兵儘快將玉璽護送回來,再找幾個金石名家及衆位大臣一同觀鑑,以確定其真僞。”

司馬安談談地加了一句:“臣料想這次發現的玉璽定爲始皇帝所制的傳國玉璽,我王繼承始皇帝法統,天命所歸,是以始皇帝玉璽出世。恭喜秦王,賀喜秦王。”

“慢着,慢着,各位大臣先別忙着賀喜,此事須謹慎,先不要大肆宣揚,還是先鑑定真僞再說吧。”

秦牧的顧慮很有道理。本來沒有傳國玉璽,大家都不去想這事,但發現了傳國玉璽最後卻被證實是假的話,不免讓人聯想到秦牧得位的合法性;

甚至別人會笑話這是他自己僞造出來糊弄人的。如果真是這樣,不免有曹丕在傳國璽上刻字的心虛之感。

那日馮新找到馬永貞的都衙,說是有重寶奉獻,馬永貞正爲落陽戰事憂心,哪有心思看什麼寶物,隨口就讓親兵去打發馮新。

馮新按自己母親所言,說明要獻的是皇帝用的御印後,馬永貞這才讓人把馮新帶進衙。

馬永貞自己也認不得篆書,根本不知玉印上刻的是什麼字,但玉印上五龍交錯,栩栩如生,他不敢怠慢,便請洛陽城中一個老儒來鑑定,那老儒一見玉璽,驚呼神物,一口斷定這是傳國玉璽。

馬永貞自己也驚得目瞪口呆,連忙調重兵守衛都衙,並將馮新母子接到都衙來住,命軍醫爲馮新的母親治病。

同時急急傳信秦牧。另一方面,命身在虎牢關的朱一錦立即回洛陽,以五百精銳騎兵護送傳國璽回武昌。

朱一錦以三層錦連同被焚燒過的鐵匣子一同包起,帶着五百騎兵自洛陽出發,過伊闕關,經新野,走襄陽,披星戴月一路飛馳趕回武昌。

秦牧對此事異常重視,特命呂大器、路振飛、司馬安、楊廷麟、武炎武、艾南英、羅萬藻、宋應星、宋獻策、郭都賢等人趕回武昌迎璽,另外還請吳洪裕等八位民間有名的收藏家及金石家一同參予鑑定真僞。

傳國玉璽上的文字是秦朝宰相李斯所書,收藏家負責對比玉璽上的字與李斯的小篆是否相符。金石家負責鑑定玉璽的質地及鐫刻的年代。

司馬安等大臣則要根據正史記載,對比這枚玉璽尺寸、玉色、以及各種特徵與史料記載是否相符。

秦牧雖然有意降低此事的熱度,但還是很快傳得人盡皆知,特別是武昌城中,雲集了各地趕來趕考的讀書人,以及來參加八股論壇的大儒,街巷市井、酒樓茶肆之中,一時爭相哄傳,弄人民情鼎沸。

傳國玉璽不是一般的東西,它有着強大的象徵意義,是正統皇權的象徵,只有得到傳國玉璽的皇帝,世人才認爲他是受命於天,否則就是自封的“白板皇帝”。

而秦牧是始皇帝后裔,宣稱繼承始皇帝法統,若是這枚傳國玉璽是真的,那麼所有人都有理由相信,秦牧繼承始皇帝法統真是天命所歸。

武昌城裡,對此事的討論,甚至爲讓秦牧的東征之戰,以及八股文的爭論都黯然失色,所有人關心的都是傳國玉璽的真僞。

經過司馬安、路振飛、呂大器等人,及八名民間收藏家、金石大家計二十人鑑定,認爲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篆書與李斯留傳的其它書法一至,系出同一人之手;

玉璽有一角損壞,以金鑲嵌,與史載王莽逼孝元太后王政君交玉璽,孝元太后怒擲玉璽損壞一角相符;

玉璽大小四寸見方,玉色正青,篆文刻工,皆非近世所爲,其背螭鈕五盤,鈕間有小竅,用以貫組。肩部刻有“大魏受漢傳國璽”七個隸字,刻工出自三國時期。右側另刻有“天命石氏”四字,刻工亦爲兩晉之風。

且玉璽飾以龍鳳鳥魚,乃蟲書鳥跡之法,於今所傳古書,莫可比擬,非漢以後所能明瞭。經二十人再三鑑定,認定這枚玉璽正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

路振飛、楊廷麟、艾南英、羅萬藻、顧炎武等人素以秉性耿直,治學嚴謹著稱,另有八名臨時請來的民間收藏家及金石大家,他們得出如此一致的結論,認定這枚玉璽就是始皇帝所制的傳國玉璽,足以令人信服。

結論一出,舉世譁然。

秦牧將東征戰事暫時交給蒙軻和劉猛,自己親回武昌,舉行隆重的儀式,祭祀始皇帝,供奉傳國玉璽。

艾南英等三百六十多人,一同上書請秦牧即皇帝位。

秦牧在祭祀儀式上拒絕了衆人的勸進,並當着萬千人的面說:“先祖的江山,還爲胡虜所佔,中原大地,仍爲胡塵所暗,當此天下淪亡之際,傳國璽重出人間,這是天意,天意要本王奮起反抗,驅除韃虜,使中國不至淪亡。漢將霍去病有言,匈奴未滅,何以爲家?今日本王也要當着天下人的面鄭重宣佈,一日不驅除韃虜,本王一日不即皇帝位。以此自勉,矢志不渝。本王也希望天下人共勉,衆志成城,前赴後繼,共克時難,驅除韃虜,復我華夏衣冠。”

秦牧話聲一落,觀禮的百姓頓時暴出海嘯般的聲音:

“秦王萬歲!”

“秦王萬歲!”

“秦王萬歲!”

PS:第二更,哪個........今天更新之後還有得一票,不免心懷惴惴,兄弟們怎麼了?

雙倍月票快結束了,

.

第881章 他們會飛第807章 迎頭痛擊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256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1060章 倫敦掠影第630章 帝都風水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841章 測量地球第471章 皇家海軍第995章 私奔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915章 洛可可風第980章 日本生變第1166章 談判第74章 田一畝的損招第189章 咱們吃煎餅,一直吃第1161章 拉誰打誰第999章 橫須賀第4章 驚魂一刀第1048章 里斯本第838章 天子在民間第31章 大秦鐵騎第458章 宿命的輪迴第147章 “吟”詩一首殺一將第623章 牧羊姑娘第282章 亂局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45章 撫軍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1134章 薩法維帝國的命門第619章 本宮就是皇后第384章 月下燈前第644章 盛大的秋獵第401章 同室操戈第951章 瑪麗卡·莎曼紗第27章 哭泣的信豐城第805章 白登嶺第777 太液池的夜歌第195章 回贛南第71章 棍影翻飛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720章 淘金之路第621章 乾清宮夜話(下)第831章 蔬菜大棚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945章 債主上門第183章 洞庭煙雨醉鶯歌第762章 龍吟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336章 稅率.軍功授爵第150章 田忌賽馬第116章 四省總督呂大器第890章 給子孫留個後花園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第470章 天地是一筐風景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75章 必須有真正的嫡系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798章 一封信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817章 軍與商第909章 逃離升龍府第1128章 紫宸殿上第339章 直取金陵第1113章 又起風了第1149章 貿易通道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954章 還是先試點吧第26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963章 夜火第956章 亮了第723章 碩果累累第618章 御花園之“火”第751章 沙漠陷阱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291章 滿清內部矛盾第393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47章 舊恨新仇第309章 江陰六十日第43章 變相土改第345章 無間道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1155章 逐鹿者不見山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970章 南下錫蘭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533章 海洋戰略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549章 豁然開朗第540章 標點符號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114章 三十萬大軍一座城第934章 莫臥兒王朝第56章 亂世用重典第996章 趣事第1008章 海上敵蹤
第881章 他們會飛第807章 迎頭痛擊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256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1060章 倫敦掠影第630章 帝都風水第435章 殺氣摧山撼塵寰第841章 測量地球第471章 皇家海軍第995章 私奔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915章 洛可可風第980章 日本生變第1166章 談判第74章 田一畝的損招第189章 咱們吃煎餅,一直吃第1161章 拉誰打誰第999章 橫須賀第4章 驚魂一刀第1048章 里斯本第838章 天子在民間第31章 大秦鐵騎第458章 宿命的輪迴第147章 “吟”詩一首殺一將第623章 牧羊姑娘第282章 亂局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45章 撫軍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1134章 薩法維帝國的命門第619章 本宮就是皇后第384章 月下燈前第644章 盛大的秋獵第401章 同室操戈第951章 瑪麗卡·莎曼紗第27章 哭泣的信豐城第805章 白登嶺第777 太液池的夜歌第195章 回贛南第71章 棍影翻飛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720章 淘金之路第621章 乾清宮夜話(下)第831章 蔬菜大棚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945章 債主上門第183章 洞庭煙雨醉鶯歌第762章 龍吟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第336章 稅率.軍功授爵第150章 田忌賽馬第116章 四省總督呂大器第890章 給子孫留個後花園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第470章 天地是一筐風景第713章 我來,我看,我征服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75章 必須有真正的嫡系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798章 一封信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817章 軍與商第909章 逃離升龍府第1128章 紫宸殿上第339章 直取金陵第1113章 又起風了第1149章 貿易通道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954章 還是先試點吧第26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963章 夜火第956章 亮了第723章 碩果累累第618章 御花園之“火”第751章 沙漠陷阱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291章 滿清內部矛盾第393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47章 舊恨新仇第309章 江陰六十日第43章 變相土改第345章 無間道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1155章 逐鹿者不見山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970章 南下錫蘭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533章 海洋戰略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549章 豁然開朗第540章 標點符號第217章 值得尊敬的醫德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114章 三十萬大軍一座城第934章 莫臥兒王朝第56章 亂世用重典第996章 趣事第1008章 海上敵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