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賑災預案

歷史上出現的民亂,多數是由災荒引發的。

而象明朝,可以說就是亡於災荒引發的民變。

但細看各朝,幾乎都沒有制定過完善的賑災預案。

宋代有一些措施,比如一但發生大災,就把災民中的青壯招作廂軍。把青壯招走了,剩下些老弱婦孺就算髮生民變,也很易鎮壓。”“

但事實證明,這一招並不高明。

首先,把青壯招走了,會降低災民的自救能力,讓災情變得更加嚴重。

二來,會讓軍隊越來越臃腫。宋代的“冗兵”一直是困擾朝廷的首要問題,軍費支出,通常佔到歲入的六成以上,高峰時,年軍費支出超過七千萬貫。相當於明初近二十年的歲入。

所以,宋代這種做法絕對效仿不得。而明代亡於災荒引發民亂,那一幕幕慘烈的畫面猶歷歷在目,大家回想起來還心有慼慼焉。

今日秦牧提出賑災預案,在坐的大臣不但覺得必要,而且認爲是刻不容緩。

戶部右侍郎楊超首先說道:“陛下,一但發生災情,首先要解決無疑災民的吃飯問題,只要不飯死人,災民就很容易疏導控制。

而以往地方發生災情後,按程序先得上報朝廷,由朝廷確認災情後,再由戶部撥發賑災錢糧,如此層層上報,不但費時良久,耽誤了賑災時間。而且各層官員容易相互推諉,大災之下又起人禍。

有鑑於此,臣建議在各省設立常平倉。具體選址不一定在省城,最好是處於一省中心的州縣。或者根據實際情況,設在各省災情多發地區附近。如此,一個發生災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賑災糧發放到災民手上。

常平倉的資金。可從各省每年的兩稅中截留相應的稅收作爲專用款項。豐年儘量收糧,避免穀賤傷農。荒年則出糶,抑平糧價,穩定市場。遇到災情發生,則全力賑災。”

秦牧聽了,轉而問道:“諸位大臣以爲如何?”

司馬安答道:“陛下,具體施行起來,恐怕會遇到不少問題。首先,各省出產不一樣,比如甘肅、寧夏、遼東三省。目前主要是以放牧爲主,農耕的民衆比較少,糧食產出有限。如果設置常平倉,從何處購糧存儲需要考慮。

再者,多災省份,往往每年稅收也是比較少的,那麼能截留的款項也就少,這就需要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相應調高截留款的比例。否則糧儲不足,便形同虛設。

而象江南這些地方,稅收多,糧產豐。民生富足,百姓抗災能力比較強,發生災荒的機率也比較小,截留的稅收比較要減小。

最後便是常平倉的管理。按楊侍郎所說,豐年購糧、荒年出糶,災年賑濟。錢糧的流動性大,極容易滋生營私舞弊的行爲。若不能有效監管,設立常平倉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成爲藏污納垢的地方。”

“不錯。”秦牧頻頻頷首道,“再好的的政策,關鍵都是要落到實處,並且得長期有效加以監管才行。”

楊超接着說道:“陛下,臣以爲各省常平倉,可由戶部派員前往負責日常管理,也可以在朝中另設一部門垂直管理。各省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常平倉所在地的官員負有日常監督之責。

一但哪個省的常平倉出現重大的營私舞弊行爲,不但涉事官員問罪,包管朝中負責常平倉事務的主官,以及各省負有監督責任的官員,一併要問責;

發生災荒之時,由當地主官根據災情的輕重,向當地的常平倉報請撥糧,而管理常平倉的官員則反過來,對當地官員的賑災情況進行監督,防止地方官員侵吞賑災錢糧。”

秦牧不動聲色地問道:“若是當地官員與管理常平倉的官員沆瀣一氣呢?”

“這”楊超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秦牧這一問,絕非故意刁難,在坐的大臣心知肚明,發生這種事情可能性不但有,而且機率非常高。

歷來賑災錢糧最容易被侵吞的原因,一是賑災款項通常比較大,二是發生災情時,情況緊急,混亂,難以統計具體發放了多少賑災錢糧,事後也難以調查。

因此貪不貪主要靠賑災官員的良心;

而在金錢面前,良心這東西是最靠不住的。

地方官員爲了多撈一點,上報災情時往往會把災情成倍地誇大,更堪者,沒有災情,也敢謊報災情。這種事情歷朝歷代已經屢見不鮮。

這樣的事情之所以屢屢出現,主要還是行政構架存在問題,歷代的地方行政構架都差不多,權力過於集中,且缺少相應的監督,所以不管上層如何努力,也難以避免這種行爲。

司馬安等人雖然聰明,但面對這種結構性的問題,又能有什麼辦法?各人沉默不語。

秦牧嚴肅地說道:“這個問題必須解決,你們可以慢慢回去想辦法,十日之內,不管你們怎麼辦,必須給朕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現在,朕先說說相應的配套賑災事宜。

如楊卿所言,一但發生災情,第一要解決的是糧食問題,但光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顯然是不夠。

正所謂忍飢挨凍,吃的問題解決了,還有穿的問題,除了旱災外,其他災情多是突發性的,災民穿衣都成問題。

因此常平倉除了糧食外,還應該存儲一些的粗布,棉衣、被褥,帳蓬之類的應急之物。”

于成龍接口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爲,防疫藥材方面也要有相應的儲備,大災之後常有大疫,縱觀以往的天災,往往是天災引發的疫病奪去更多的人命,因此在防疫方面也不能掉以輕心。”

聽了于成龍的話,大家不由得想起明末流行於北方波及京師的大疫,那種十室九空的情景,想想就讓人驚悸。當初李自成之所以能那麼快攻破北京,與瘟疫的流行有極大的關係。

那場慘重的瘟疫,讓秦牧的門前衛生三包的政策得以順利推行,普通百姓都比較自責的執行,使得大秦各個州縣的衛生情況有了質的飛躍。

同時官員對疫病的重視程度,也大大增加,所以于成龍能想到這些,並提出相應的預案便不奇怪了。

秦牧說道:“不錯,疫與災與影隨形,救災的同時,必須要及時防疫。至於由常平倉存儲藥材,朕以爲不可取,藥材不能長久儲存,否則就會失效。

要解決防疫的問題,還得從各縣的醫院建設着手,朕之前就提出要在各個州縣成立醫院,由太醫院統一管理,集冶病和教學科研於一體,如果此項政策落實了,防疫之事,就可以交由醫院來負責。”

之前對此有不少官員反對,畢竟歷代官方除了太醫院之外,從來沒有在地方上設立過醫院。不過官員們反對的雖然不少,秦牧卻一直在強力推進醫療體系的建設。

首先設立了軍醫學院,還招募女子從醫,加緊培養醫科人才,一待時機成熟,他肯定要強行推動醫療體系的完善。

這次借災疫防疫的問題,來順勢推動一下,是再好不過。

除發醫療體系之個,秦牧還要藉機推薦另一項體制的建設,現在他不說,先強迫在坐的大臣回去想。

十日之後,等他們想不出來,秦牧自會找杆槍,按自己的構思去提出來。他連找誰當槍使都想好了。他望了望司馬安,嘴角微微上翹。

司馬安敏銳地覺察到了什麼,雖不明其意,心頭卻不禁有些發毛。

還有各位親的推薦票在看書的時候,順手投下來吧,急需您的支持!

最後說一聲,亞洲盃國足以小組第一的成績出線了!對於俺這種僞球迷來說,不會去斤斤計較腳法如何,陣形如何,重要的是你敢拼,能贏。昨天對陣烏茲別克斯坦這一戰,國足在上半場先失一球的情況下,下半場一開始就狠拼,打出了氣勢,而且最終拼回了兩球,說實話,很久沒看國足喝球了,這次還真看得熱血沸騰,贊一個!(……)

第17章 怎樣當好一個知縣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090章 借力打力第951章 瑪麗卡·莎曼紗第734章 土着內亂第91章 婚禮之變(2)第71章 棍影翻飛第989章 劉佬佬進大觀園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1155章 逐鹿者不見山第246章 勝似閒庭信步第497章 帝王之怒第12章 東廠拿人第624章 吳克善上表內附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433章 生死追隨到九霄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807章 迎頭痛擊第1058章 雙刃劍第288章 艱難的決擇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245章 湯若望第961章 我有一個要求第363章 坦誠第181章 子嗣問題第618章 御花園之“火”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114章 三十萬大軍一座城第337章 四川攻略第195章 回贛南第990章 西方人考察學習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667章 時也勢也第763章 戰前閱兵(上)第793章 獵虎計劃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22章 人質事件第31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第224章 翩躚佳人逐波來第289章 叔嫂姦情第957章 通訊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1033章 底線第555章 第一個小弟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78章 流言蜚語第208章 李自成VS崇禎帝第873章 底線第440章 撥刀相向酒內情第47章 雲巧兒的菜第228章 爹多得叫不過來第566章 萬馬坪中萬馬騰第1155章 逐鹿者不見山第655章 大秦回來了第743章 風暴在醞釀(五)第758章 處處狼煙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278章 千家慟哭逢國殤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884章 佛道第1024章 雷霆雨露第532章 葡萄牙使者第169章 金融、糧食、水師第46章 招吏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446章 犁庭掃穴第866章 洪保的小報告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975章 爭執第885章 帝王效應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409章 觀望第523章 東海大戰(四)第1077章 歐洲心臟第729章 飛剪式帆船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37章 拼命.追殺第843章 登聞鼓響第2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126章 開始圍剿第890章 給子孫留個後花園第804章 摧枯拉朽第759章 朕不是背水一戰第912章 洞吾大變第58章 一個香囊一封信第154章 一夜嗷嗷叫第1080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625章 科爾沁內亂第394章 鄭家往事第1158章 兵臨莫斯科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
第17章 怎樣當好一個知縣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1090章 借力打力第951章 瑪麗卡·莎曼紗第734章 土着內亂第91章 婚禮之變(2)第71章 棍影翻飛第989章 劉佬佬進大觀園第90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911章 祥瑞活寶第1155章 逐鹿者不見山第246章 勝似閒庭信步第497章 帝王之怒第12章 東廠拿人第624章 吳克善上表內附第347章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433章 生死追隨到九霄第192章 鶯歌唱罷軍鼓響第807章 迎頭痛擊第1058章 雙刃劍第288章 艱難的決擇第80章 煙迷九龍嶂第245章 湯若望第961章 我有一個要求第363章 坦誠第181章 子嗣問題第618章 御花園之“火”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114章 三十萬大軍一座城第337章 四川攻略第195章 回贛南第990章 西方人考察學習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667章 時也勢也第763章 戰前閱兵(上)第793章 獵虎計劃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22章 人質事件第314章 壯士一去不復還第224章 翩躚佳人逐波來第289章 叔嫂姦情第957章 通訊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1033章 底線第555章 第一個小弟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78章 流言蜚語第208章 李自成VS崇禎帝第873章 底線第440章 撥刀相向酒內情第47章 雲巧兒的菜第228章 爹多得叫不過來第566章 萬馬坪中萬馬騰第1155章 逐鹿者不見山第655章 大秦回來了第743章 風暴在醞釀(五)第758章 處處狼煙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278章 千家慟哭逢國殤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884章 佛道第1024章 雷霆雨露第532章 葡萄牙使者第169章 金融、糧食、水師第46章 招吏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446章 犁庭掃穴第866章 洪保的小報告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975章 爭執第885章 帝王效應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409章 觀望第523章 東海大戰(四)第1077章 歐洲心臟第729章 飛剪式帆船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37章 拼命.追殺第843章 登聞鼓響第273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126章 開始圍剿第890章 給子孫留個後花園第804章 摧枯拉朽第759章 朕不是背水一戰第912章 洞吾大變第58章 一個香囊一封信第154章 一夜嗷嗷叫第1080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625章 科爾沁內亂第394章 鄭家往事第1158章 兵臨莫斯科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