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吹風

司馬安一時想多了,其實秦牧絕沒有要借奇他特之手,滅掉莫南五萬青壯大軍的的意思。

這麼做是不可取的,一個不好就會讓奇他特變成難以對付的猛虎,甚至有可能導致整個漠南、漠北的局勢全部失控。

李繼卿上表促表太子移宮之後,秦牧久久沒有處置此事,作爲首輔的司馬安,感覺就象塊石頭壓在心上一般,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生怕秦牧留着這件事,是等待時機再借題發揮。因此讓司馬安變得有些敏感。

秦牧壓着這件事不問,確實是想壓迫朝中重臣配合自己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但他也知道,有些事過猶不及,讓大臣們的神經繃得太緊了,未必是好事。

這天,他特意把司馬安留下,然後讓人傳來午膳,在武英殿與司馬安連吃邊聊,以此安撫一下這個首輔。

幾個小菜,外加一杯葡萄酒,很簡單的午餐,秦牧自飲了一口,開口說道:“這些日子以來,各地有關無罪假定的辯論,由官至民,喋喋不休,對此,司馬先生持何看法?”

提到這件事,司馬安不禁暗暗苦笑,年前兒子司馬凱一道奏疏,讓朝野洶洶,時隔兩個多月,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兒子爲什麼會突然上這道奏疏,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上,司馬再清楚不過,偏偏他還不能點破,只能是啞巴吃黃蓮。

“回陛下,臣對無罪假定並無成見,但就臣所知。各級官員反對者居多,至於反對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司馬先生請講。”

“陛下想必也清楚,無罪假定。勢必會大大增加破案的難度,作爲地方官員,清刑獄是頭等大事,如果積案多了,就會影響到官員的考評成績,使他們難以升遷。因此。他們自然不願實行無罪假定。”

秦牧聽了,不禁放下筷子思索,司馬安不提無罪假定會觸及士紳特權,而從另一個角度,剖析了地方官員反對的原因。同樣是一針見血。

以前官員用有罪假定的思想審案,一通大刑下去,疑犯招供了案子也就告破了,誰冤誰不冤,反正判案的官員不會冤。

現在實行無罪假定的話,破案難度增加,破不了案那官員就會變成那個“冤大頭”,承擔積案未破的責任。

這種情況下。這些地方官肯定是反對實行無罪假定的了。

秦牧想了想,看似隨意地問道:“司馬先生,若是把刑獄之事。從地方主官的職責中剝離出來,司馬先生認爲他們還會堅持反對嗎?”

“剝離出來.......”司馬安心如電轉,隱隱猜到了皇帝的後手了,這後手真是非同小可啊。

目前大秦的地方行政構架中,只有省一級設有專管司法刑獄的按察使司,與布政使司並立爲三使司。

州縣之中。則沒有設立專管司法刑獄的官員,全由知州、知縣一肩擔。

如果把司法刑獄之事從全國的知州知縣職權中剝離出來。那麼全國的州縣就得另設衙門,另置官員。涉及面之廣,遍及全國。

“陛下,恐怕要將司法刑獄之事從地方官員的職權中剝離出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拿一個知縣來說,失去了司法審判權,等於是讓他手上的權力減少了一半。”

司馬安頓了一頓,坦然地說道,“不瞞陛下,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地方官員,往往是從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獲得最多的好處,這種好處並不一定是指錢財;

比如宋朝的包拯,從中獲得的是一個包青天的美名,讓人千古傳頌。換而言之,便是清正的官員,也可能反對將司法權從他們手上剝離。”

秦牧不覺間蹙了蹙眉頭,司法權在手對地方官員來說,實際上相當於手握生殺大權,污官希望利用手中的生殺大權,獲取酒色財氣。清官想利用這項大權,獲取一個清名。

現在要剝奪他們這項權力,試想有誰願意?

然而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

猶其是這種生殺大權,若不加以嚴密的監督,必然被濫用,即使象朱元璋那樣用剝皮充草的手段,也難以杜絕。

越是如此,反而越發堅定了秦牧要把司法審判權從地方主官手中剝離出來的決心。

“常言道,山高皇帝遠,地方官員權力過於集中,缺少有效的監督,全靠官員自律,是以縱觀歷朝歷代,地方官員貪腐成風,便是剝皮充草,也禁之不絕。

而這些父母官,直面普通老百姓,他們貪腐,受害的便是普通的老百姓,官逼民反的事情還少嗎?司馬先生,朕不想用剝皮充草的手段,朕知道那沒用。所以,必須對他們手中的大權加以制約、監督。司馬先生身爲國之輔臣,責無旁貸。”

什麼叫責無旁貸,司馬安很清楚,皇帝把話撂出來了,自己作爲首輔閣臣,已經不可能有第二個選擇。

“陛下,此事涉及面廣,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慎之又慎才行。”

秦牧慨然一嘆道:“司馬先生,有些事,慎來慎去,便做不成了。”

司馬安聽了這句話,心中不禁爲之一顫。

當初朱洪武殺得整個南京城爲之一空,大臣們上朝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早上出門與家人就象是生離死別,誰也不知道晚上還能不能回來。

那個時候,朱洪武要推行什麼政策,誰敢說個不字?

眼前這位開國皇帝,別看一派儒雅,下起狠手來那可比誰都狠,觸動了他的逆鱗,他殺起人來未必比朱洪武差,至少朱洪武就沒壘過京觀。

若是今上........司馬安越想越驚,背上不覺間隱隱泛汗,

而秦牧聽了司馬安這番話,也確實起了點殺心,如果推動無罪假定,把司法權從地方主官手中剝離出來,真的會遭到所有地方官員的抵制,除了象朱洪武那樣殺個山河變色,還有什麼辦法推行呢?

司馬安連忙建議道:“陛下,事關重大,臣以爲應該招集更多大臣一起商議一下,說不定別的大臣能想出可行之策。”

秦牧搖頭道:“現在就招集大臣共議,口風一露出去,反而不好辦。朕只相信司馬先生,希望司馬先生爲朕想想策略,同時暫時守好口風。”

“陛下信任,臣感激涕零,只是陛下若要把司法權從地方官員職權中剝離,涉及到方方面面,終究是要與大臣商議之後,纔好落實的。”

秦牧當然知道,無論什麼政策,終究是要靠大臣去執行落實,只是現在他還沒有把事件事捋順,心裡還沒有底。

“不急,等先把奇他特剿滅,安定邊境之後,再安心革除內弊不遲,朕現在與司馬先生論及此事,是因爲你是內閣首輔,是朕最信賴的大臣,應該讓你先有個心裡準備,同時爲朕想想對策,至於其他大臣,暫且先不要說,以免惹來無謂的風波。”

“多謝陛下,臣,死而後已。”

就整件事而言,要改革的主國是地方上的司法體系和行政構架,朝廷各部門的職權要改革的大體上只有刑部。

這是因爲,朝中大致已經形成了執法、監察、立法權的分離,只有審判權的界限比較模糊。

具體來說,大秦的執法權是掌握在刑部手上,監察權掌握在都察院手裡,立法權大致是由大理寺掌握。

審判權,也就是法院的職能,主要還是控制在刑部手中。而一些重大的案件,都督院和大理寺往往也會參加,組成所謂的三司會審。

刑部既有法院的審判權,又有警司的執法權,這是需要改革的地方。

ps:求訂閱,

.()

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923章 龍率領的狼羣第230章 火箭溜第269章 秦王即位詔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500章 窮途末路的螯拜第230章 火箭溜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878章 賀蘭山下春風起第470章 天地是一筐風景第881章 他們會飛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625章 科爾沁內亂第587章 生擒多鐸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762章 龍吟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183章 洞庭煙雨醉鶯歌第565章 擒龍搏虎各出招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257章 亂雲飛渡仍從容第678章 日本市場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612章 蒙古攻略第795章 斡難河之戰第316章 不思報國反成仇第41章 薔薇開得豔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83章 痛腳被抓第1038章 溝通第1047章 船過大西洋第287章 東下江南還是北上河洛第1062章 配套第780章 鼠輩夜襲第318章 三天兩夜第258章 樹倒猢猻散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1077章 歐洲心臟第673章 交趾來使第1090章 借力打力第828章 風動,幡動,心動第181章 子嗣問題第58章 一個香囊一封信第112章 烈火焚城第745章 梅子黃時雨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739章 風暴在醞釀(一)第56章 亂世用重典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1142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30章 受傷的小鳥第778章 昏君第655章 大秦回來了第50章 古墓神光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459章 莫教美人空幽怨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353章 雨花臺下賊成擒第4章 驚魂一刀第811章 夜襲積石關第1063章 七寸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43章 變相土改第155章 跳窗告別第726章 經筵開出的小花第898章 歲月的回聲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1049章 若昂四世的小算盤第40章 夏夜情詩第1003章 千里傳音第531章 仙霞關第838章 天子在民間第1063章 七寸第1136章 黃塵漫漫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1113章 又起風了第140章 大王來巡山嘍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900章 殺雞給猴看第734章 土着內亂第1139章 伏兵四起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935章 這是危機嗎第212章 暗渡陳倉第18章 亂世匪蹤第519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596章 兵馬未動,大義先行第399章 鄭家來使
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923章 龍率領的狼羣第230章 火箭溜第269章 秦王即位詔第880章 狼狽不堪的奇他特第500章 窮途末路的螯拜第230章 火箭溜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878章 賀蘭山下春風起第470章 天地是一筐風景第881章 他們會飛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625章 科爾沁內亂第587章 生擒多鐸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762章 龍吟第1119章 大順皇后第183章 洞庭煙雨醉鶯歌第565章 擒龍搏虎各出招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257章 亂雲飛渡仍從容第678章 日本市場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6章 笑容裡藏着殺豬刀第612章 蒙古攻略第795章 斡難河之戰第316章 不思報國反成仇第41章 薔薇開得豔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83章 痛腳被抓第1038章 溝通第1047章 船過大西洋第287章 東下江南還是北上河洛第1062章 配套第780章 鼠輩夜襲第318章 三天兩夜第258章 樹倒猢猻散第319章 渡淮奔襲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1077章 歐洲心臟第673章 交趾來使第1090章 借力打力第828章 風動,幡動,心動第181章 子嗣問題第58章 一個香囊一封信第112章 烈火焚城第745章 梅子黃時雨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739章 風暴在醞釀(一)第56章 亂世用重典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1142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30章 受傷的小鳥第778章 昏君第655章 大秦回來了第50章 古墓神光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459章 莫教美人空幽怨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353章 雨花臺下賊成擒第4章 驚魂一刀第811章 夜襲積石關第1063章 七寸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43章 變相土改第155章 跳窗告別第726章 經筵開出的小花第898章 歲月的回聲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1049章 若昂四世的小算盤第40章 夏夜情詩第1003章 千里傳音第531章 仙霞關第838章 天子在民間第1063章 七寸第1136章 黃塵漫漫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1113章 又起風了第140章 大王來巡山嘍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900章 殺雞給猴看第734章 土着內亂第1139章 伏兵四起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935章 這是危機嗎第212章 暗渡陳倉第18章 亂世匪蹤第519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596章 兵馬未動,大義先行第399章 鄭家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