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逍遙遊(3)

她心中一動,似乎在哪裡聽過這段話,卻又想不起來是什麼時候聽過了。於是順手放下,又拿起了一卷來,卻見其上寫着道:“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她看了這一段,便不捨得放下,便坐在那破舊的席子上,全神貫注地看了起來,甚至不覺念出聲來道:“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她正看得出神,卻見那老人也走了進來,抱起了一堆竹簡走出去。她忽然想到方纔那些燒焦的竹簡,忽然升起一種不妙的感覺,連忙放下手中的竹簡問道:“老伯,你拿這些竹簡出去做什麼?”

那老人詫異道:“自然是拿去生火。”

羋月跳了起來道:“你爲什麼要拿這些竹簡去生火?”

那老人不在意地道:“值得甚麼,樹枝太溼,我只能拿這東西引火。”

羋月跳起來上前撲住那堆竹簡叫道:“不許,不許,你知道這些是何等重要的經卷?你怎麼敢拿它去引火?”

那老人不語,像是被她的態度嚇着了。

羋月越說越是氣憤道:“你這些竹簡是從何而來?”

那老人迷茫地道:“從哪裡來?一直都在啊?不過燒得差不多了。”

羋月激動地道:“一直都在?這屋子裡以前住的是誰,你可知道這些都是誰寫的?”

那老人看着羋月,忽然笑了,指了指竹簡堆道:“這些東西你要?”

羋月連忙拼命點頭,唯恐遲了一步,這些東西就被變成柴火燒了。

那老人忽然拍了拍手,道:“你既要,那便送給你了……”

說着,他走到門邊,取下掛在門後的一隻酒葫蘆,揚長而去。

羋月一怔,還未回過神來,見屋中便只剩下自己一人了。

她連忙追出門去,遠處衣袂飄動,那老人便已經去得遠了。

她連忙叫道:“老伯,你是何人,你去何處,你還回來嗎?”

那老人卻頭也不回,飄然而去,風中隱隱傳來他的吟哦之聲道:“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

羋月呆怔在那裡,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忽然間冷風忽起,她單薄的夏衣不禁寒冷,打了個冷戰,這才發覺已經是夕陽西下。

她恍悟出來已久,必得回去了,想到這裡,雖然知道要走,卻終是舍不下草屋中的經卷,還是返身回去,脫下了外衣,將方纔所讀的《逍遙遊》一篇數捲包起,扛在背上,吃力地回到宮中。

此時離宮中已經點起了銅燈,莒姬等人也用過了晡食,她自己剛纔吃了半隻燒雞,也是不餓,便一聲不響,溜進了自己房中,點亮油燈,繼續看了起來。

這一看便是看了一整夜,直到天色發亮,她才揉了揉通紅的眼睛,放下竹簡。女葵知她從小就是個有主意的人,雖見她如此,也是暗暗着急,卻也曉得是勸她不動的,只得由她。除非是十分不好的時候,纔敢去稟告莒姬。這時候便捧了匜盤來,服侍羋月梳洗。

羋月伸手於盤內,女葵提匜將水傾於盤中,羋月洗畢。女葵再捧了銅鏡來,爲羋月解開昨天的總角,重新梳通,再結成總角。

羋月站起,對鏡看了看無事,便到莒姬房中與莒姬、羋戎共進晡食。

莒姬便問道:“你昨日去了何處?屈子的侍童來我這裡問了兩回,你今日若無事,便早些去同屈子說明。”

羋月點頭道:“我昨日離開時因見天色尚早,所以去西山那邊樹林裡逛了一圈,故而回來得晚了,想是屈子不知,我今日便去向屈子說明。”

莒姬低頭只與羋戎餵飯,也無暇顧及,只哦了一聲,道:“以後休要如此。”

羋月今日本欲到那草屋中將那些竹簡再搬回來的,但聽莒姬說起屈子問了兩回,只得先去了南薰臺。

她纔出了離宮,遠遠便見黃歇焦急地等在門口,見了羋月連忙跑上前來,拉着她的手問道:“你昨日去了何處,我找了你幾回也沒見着。”

羋月心境已變,見了他微覺愧疚,道:“我昨日出宮了……”忽然想到一事,拉住黃歇的手道:“你來……”

黃歇被她拉着往前走,不明所以,便問道:“你要去何處?”

羋月卻是不答,只管拉着他向外跑去,黃歇連問幾聲,不得回答,也不再問,只跟着她一同跑去。

昨日來時跑得沒有什麼感覺,回時已覺路途漫長,但因心情激動,因此也無暇旁顧。此時帶着黃歇,只覺得恨不得一步便到,又加上黃歇一直在問,羋月又有一顆恨不得立刻炫耀的心,只覺得這小草屋怎麼竟會如此之遠。

好不容易到了,羋月再看看,見仍然是如昨日一般,那老人顯是未曾回來過,便放了心,連忙拉着黃歇進了草屋,便要將這些竹簡一起搬走。

兩人一起動手,自然是快了許多,黃歇索性打了一個大包,兩人一起將這堆竹簡擡了回來,這纔拿了兩卷竹簡,去問屈原。

屈原看了竹簡,吃了一驚,問羋月道:“你這些竹簡從何處而來?”

羋月便將昨日的事說了,屈原聽後,默然不語,只是看着手中的竹簡,神情中似有無限唏噓。

羋月好奇地問道:“夫子,那位老伯是何人?”她觀察着屈原的神情,道:“夫子似是知道他?”

屈原沒有說話,只是撫着竹簡上的字,似要把這些字都記到心裡,過了好久才道:“這些竹簡既是他送給你的,你便要好好保管纔是。”

羋月點頭應是。

屈原又沉默良久,道:“你可否將這些竹簡借我抄錄一遍?”

羋月連忙點頭道:“夫子既喜歡,拿去便是。”

屈原搖頭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天性聰明,能悟自然之道,順手而作,既作之,便置之。既置之,無所用,竹簡既可引火,便用來引火。偏你恰好與此時到這草屋,又喜歡這些,那便是自然之道,他遂留與你,此皆自然之道也。我求之錄之,便是刻意!”

他想了想,忽然又笑了道:“我若不能錄之,便會輾轉反側,思之念之,若爲了成就他的自然,而讓自己刻意拒之,豈非又是矯情。罷罷罷,我觀之即可,何必錄之。”

羋月雖不明其意,卻也看出屈原的心思,便道:“很是,我喜歡這些文章,我便想要把他們留下來,這又有什麼錯呢?”

黃歇也連忙點頭,卻又道:“夫子,上面還有許多字我們不認識,許多句子也不懂,還要請夫子教我們呢。

屈原看着眼前兩個弟子,點頭微笑。

屈原接下來便拋開原來的課程,先將這些竹簡上的文章讓兩人一邊抄錄,一邊講解。

如此,《逍遙遊》、《齊物論》、《大宗師》等數篇講過以後,羋月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背地裡慫恿黃歇,好幾次逼他去問。

終於在某日屈原講完一篇以後,黃歇忍不住問道:“夫子,我們既學了這位賢人的著作,豈可不知道他是何人?”

此時窗外春柳低垂,黃鶯百囀,屈原心情正好,聽了這話,終於道:“此人原也是我楚國公族之後……”

羋月咦了一聲:“也是出自我羋姓嗎?”

屈原點頭道:“他乃是莊王之後,因此這一分支,便以莊爲氏,名周。因吳起變法,諸公族於悼王靈前射殺吳起,因傷及先王遺體,肅王繼位以後,追究這些公族之罪,於是莊氏先人避難到宋國,代代相襲羋姓莊氏之族。到莊周之時,因他有大才,於列國周遊之時,頗得美名。先王曾請他這莊氏一族回遷,授封就爵,他雖然拒絕先王之聘,卻也數次回到楚國,我與他便是當日認識的。”

羋月一邊聽着,一邊悄悄地又在身後扯了扯黃歇的衣袖,黃歇只得又問道:“夫子,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屈原嘆息道:“他……是我所見過的最聰明的人,只可惜,太聰明瞭……”

羋月忍不住問:“聰明不好嗎?”

屈原道:“過於聰明,看得太透,就太過輕易地把自己遊離於塵世之外……大王無法聘他,列國諸侯皆無法聘他,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地上的事情,而是穿過雲天之外,九霄之外……”

羋月聽得心馳神往:“那豈不更好?”

屈原嘆息:“是,很好,只可惜……”

黃歇見屈原眉頭深蹙,他作爲屈原的入室弟子,知道的倒多一些,便接口道:“身處亂世,一人獨善猶可,家國安危卻不能不顧。屈子身爲楚國公族,楚國興亡,自是責無旁貸。”

屈原卻看着羋月道:“你就見過他這一次嗎?”

羋月點頭道:“夫子,那位老伯去了何處?”

屈原嘆息道:“我也不知道,那日你們回去以後,那間草屋再也沒有人去過。”

羋月啊了一聲,頓足道:“好可惜。”

屈原看着羋月道:“那日你跑出去以後,這段時日以來,我看你似乎有所轉變?”

羋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想了想還是老實承認道:“從前我只想努力以後,就不以不教別人看不起我,欺負我。後來,我覺得,只要自己成爲鯤鵬,一飛千里,那麼燕雀如何看我,又能怎麼樣呢?”

屈原長嘆一聲,這個女弟子的聰明,讓他隱隱有所不安。莊周的話,似乎是爲她找到了另一個出口,但又似是給她不同的影響,到如今他也不知道,這種影響是好是壞。但轉念一想,亂世之中,一介女流之輩,又能希望她如何,她能夠懂得自保,便是最好的結果了,而莊周的“獨善其身”,對她來說,應該是最好的方向了吧。

第113章 山鬼舞(2)第88章 狼之子(3)第373章 謀楚計(1)第68章 王后璽(3)第310章 歸秦路(2)第286章 劫西獄(3)第119章 公主嫁(1)第172章 連環計(4)第47章 司命祭(3)第403章 至絕境(2)第401章 夫與子(4)第27章 放鷹臺(2)第405章 情腸斷(1)第35章 斷腸別(3)第196章 儲位爭(2)第342章 季君亂(3)第314章 入咸陽(1)第368章 不能留(3)第101章 謀士策(1)第308章 遠客至(3)第245章 別咸陽(4)第412章 人獨行(3)第359章 故人意(4)第158章 無名毒(1)第136章 故人來(2)第136章 故人來(2)第355章 唐八子(3)第291章 山中夜(4)第260章 燕王母(3)第47章 司命祭(3)第396章 殺機現(3)第71章 大朝日(3)第54章 秦王謀(2)第270章 莒姬死(1)第241章 追遺詔(4)第180章 破心籬(4)第101章 謀士策(1)第328章 羣狼伺(1)第170章 連環計(2)第108章 君王心(1)第367章 不能留(2)第360章 抉擇難(1)第40章 繞樑琴(1)第353章 唐八子(1)第13章 金丸禍(2)第186章 公主恨(3)第74章 公主嫁(3)第281章 陰謀施(1)第352章 亂局平(5)第385章 邊城險(1)第141章 生與死(2)第354章 唐八子(2)第51章 思君子(1)第275章 西市居(2)第251章 魑魅行(2)第77章 秦關道(1)第66章 王后璽(1)第370章 趙主父(2)第68章 王后璽(3)第69章 大朝日(1)第162章 龍回丹(1)第304章 歸去來(2)第407章 情腸斷(3)第236章 秦王薨(3)第181章 蘇秦策(1)第56章 張儀舌(1)第257章 國相妾(4)第44章 摽有梅(3)第155章 和璧現(1)第262章 瘋婦人(1)第75章 公主嫁(4)第20章 楚王殤(3)第221章 風雲變(1)第331章 羣狼伺(4)第263章 瘋婦人(2)第127章 風雲變(1)第156章 和璧現(2)第209章 諸子封4第239章 追遺詔(2)第249章 薊城寒(4)第170章 連環計(2)第398章 夫與子(1)第138章 舊事提(1)第5章 少司命(2)第313章 歸秦路(5)第147章 重相逢(2)第360章 抉擇難(1)第200章 韓與蜀(2)第318章 窮盡處(1)第386章 邊城險(2)第240章 追遺詔(3)第88章 狼之子(3)第41章 繞樑琴(2)第49章 不相識(2)第212章 探真心3第394章 殺機現(1)第414章 霸業興(2)第351章 亂局平(4)第154章 情與妒(4)第27章 放鷹臺(2)
第113章 山鬼舞(2)第88章 狼之子(3)第373章 謀楚計(1)第68章 王后璽(3)第310章 歸秦路(2)第286章 劫西獄(3)第119章 公主嫁(1)第172章 連環計(4)第47章 司命祭(3)第403章 至絕境(2)第401章 夫與子(4)第27章 放鷹臺(2)第405章 情腸斷(1)第35章 斷腸別(3)第196章 儲位爭(2)第342章 季君亂(3)第314章 入咸陽(1)第368章 不能留(3)第101章 謀士策(1)第308章 遠客至(3)第245章 別咸陽(4)第412章 人獨行(3)第359章 故人意(4)第158章 無名毒(1)第136章 故人來(2)第136章 故人來(2)第355章 唐八子(3)第291章 山中夜(4)第260章 燕王母(3)第47章 司命祭(3)第396章 殺機現(3)第71章 大朝日(3)第54章 秦王謀(2)第270章 莒姬死(1)第241章 追遺詔(4)第180章 破心籬(4)第101章 謀士策(1)第328章 羣狼伺(1)第170章 連環計(2)第108章 君王心(1)第367章 不能留(2)第360章 抉擇難(1)第40章 繞樑琴(1)第353章 唐八子(1)第13章 金丸禍(2)第186章 公主恨(3)第74章 公主嫁(3)第281章 陰謀施(1)第352章 亂局平(5)第385章 邊城險(1)第141章 生與死(2)第354章 唐八子(2)第51章 思君子(1)第275章 西市居(2)第251章 魑魅行(2)第77章 秦關道(1)第66章 王后璽(1)第370章 趙主父(2)第68章 王后璽(3)第69章 大朝日(1)第162章 龍回丹(1)第304章 歸去來(2)第407章 情腸斷(3)第236章 秦王薨(3)第181章 蘇秦策(1)第56章 張儀舌(1)第257章 國相妾(4)第44章 摽有梅(3)第155章 和璧現(1)第262章 瘋婦人(1)第75章 公主嫁(4)第20章 楚王殤(3)第221章 風雲變(1)第331章 羣狼伺(4)第263章 瘋婦人(2)第127章 風雲變(1)第156章 和璧現(2)第209章 諸子封4第239章 追遺詔(2)第249章 薊城寒(4)第170章 連環計(2)第398章 夫與子(1)第138章 舊事提(1)第5章 少司命(2)第313章 歸秦路(5)第147章 重相逢(2)第360章 抉擇難(1)第200章 韓與蜀(2)第318章 窮盡處(1)第386章 邊城險(2)第240章 追遺詔(3)第88章 狼之子(3)第41章 繞樑琴(2)第49章 不相識(2)第212章 探真心3第394章 殺機現(1)第414章 霸業興(2)第351章 亂局平(4)第154章 情與妒(4)第27章 放鷹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