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朝日(1)

第二日就是大朝之日,這一次的大朝日,要議定是與韓趙魏齊五國合縱,還是秦楚連橫結盟。

所以這一夜,許多人都是很忙。

黃歇這一夜也未曾回家,他與幾名弟子在屈原的草堂中幫夫子作下手,將明日要在朝上陳述的策劃再三修改,互相問詰,務必要盡善盡美纔是。

屈原所議的這新政十二策,主要提出均爵平祿、任賢能、賞戰功、削冗官、拓荒地等十二條法令,這些新政,有些是效法於秦國的秦鞅變法,有些取法於當年楚國的吳起變法,又顧及了楚國目前現狀,刪繁就簡,務必要新法更圓滿,更妥貼。

屈原拿起最後校訂之稿,呵呵一笑,道:“我楚國疆域大於秦國,根基深於秦國、人才多於秦國,若能實行新政,必將稱霸諸候。”

黃歇也笑道:“大王倚重夫子,若是這新政十二策一推開,千秋萬世當勳記夫子的功業。”

屈原搖頭道:“若是新法能夠推行,大利於楚國,則必然招來朝臣和勳貴們的怨恨,老夫但求不象吳子、商君那樣死無全屍即可。”

黃歇卻不以爲意:“吳起商鞅之所以招來怨恨,是因爲他們是異國孤臣,爲求表現用了嚴苛的手段,行事過於不留餘地,所以積怨甚多。夫子這十二策,吸取前人教訓,事分緩急,終夫子一世不成,還有黃歇一世,再加上和令尹的關係也算緩和,不求旦夕成功,但求法度能夠不失,事緩則圓,應該不會引起政局太大的動盪。”

屈原撫須點頭:“唉,於國內,我們應該求慢,以避免動盪。於天下,秦國崛起太快,我怕他們不會給我們發展的時間啊。”

宋玉亦道:“夫子過慮了,列國征戰以來,數百個小國朝夕而滅,如今剩下的都是強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況且此番五國使臣齊聚郢都,楚國是合縱長,有這六國聯盟在,就算秦國發展得再快,他還能一口氣吞下六國不成。”

屈原嘆息道:“我現在擔心的是魏國會不會出狀況,唉,後宮無知禍亂國家,魏國送來的宗女竟死得如此之慘,此事還沸沸揚揚地傳出去,我怕魏國不肯罷休。”

黃歇道:“魏國使臣是魏王之子信陵君無忌,此人一向深明大義,只要楚魏再結聯姻,我想也不至於破壞關係。”

屈原道:“不錯。子歇,此事忙完,也應該給你籌辦婚事了吧。”

黃歇臉紅了道:“夫子——”

屈原問道:“我聽太子說,你託他在王后面前遊說,讓王后作主將九公主許配於你?”

黃歇點頭,這也正是他與莒姬商議之策,只是有仍有些顧慮,當下也同屈原說道:“正是,就怕威後不慈,到時候還望夫子相助。”

屈原輕嘆道:“威後不慈,如今宮中流言紛紛,令尹爲此也大爲震怒。若是威後爲難於九公主,老夫當請令尹出面,爲你關說。”宮中一位公主遇險,一位公主“中邪”,而這個“中邪”的公主還曾經失口說出威後令她殺人之事,宮中流言,不免也傳到了宮外去。令尹昭陽爲此事還特地進宮與楚王槐好好地“談心”了一次。屈原知昭陽並不愛多管這種事,但有此事在前,若是說動昭陽出手相助,便多了幾分把握。

黃歇正中下懷,當下向着屈原一揖道:“多謝夫子。”

宋玉諸人見此情景,也上來開着玩笑,黃歇大大方方地道:“若是當真親事能成,自然要請諸位師兄師弟們共飲喜酒的。”

且不說屈原府中的熱鬧,此時楚國下大夫靳尚府中,卻來了一個不速之客。此人便是秦國使臣樗裡疾。

這靳尚驚喜莫名,完全不知道如何竟有貴客忽來贈以厚禮,他雖亦是羋姓分支,爲人功利好鑽營,但才幹上卻頗不不足,從前在楚王懷爲太子時,他跟在旁邊還能夠出點小算計的主意,但真正站在朝堂上卻不夠份量,只混了半輩子,卻也只混得一個下大夫罷了。

樗裡疾還贊他說道:“大夫這府中處處清雅,低調內斂,與楚國其他府第的奢華張揚相比,卻顯得清雅不凡。”

靳尚卻不禁苦笑道:“公子疾說笑了,靳尚區區一個下大夫,便是想奢華,也無這等資本啊。”

樗裡疾故作驚訝道:“怎會如此,我在國內也聽說靳尚大夫是楚國難得的人才,怎麼會玉璧蒙塵呢?”

靳尚心情壓抑,擺擺手道:“唉,慚愧慚愧啊!”

樗裡疾道:“大夫之才,如錐在囊中,只是欠一個機會展示而已。”

靳尚苦笑道:“不知道這個機會何時到來啊。”

樗裡疾道:“這個機會就在今夜。”

靳尚一驚,拱手道:“願聞其詳。”說着,便將樗裡疾引入了自己內室,屏退左右,親與樗裡疾相商。

樗裡疾微微一笑,腦海中卻想起張儀的分析。張儀於昭陽門下三年,雖然因心高氣傲什麼職位也沒混上,但此人聰明過人,眼光極毒,在昭陽的令尹府中,卻已將大半朝臣都一一識遍了。

這往令尹府中來的朝臣,一是商議朝政之事,二就是有求於昭陽,尤其後一種,真是可以在昭陽府中看出別人素日看不到的另一面來,因此張儀分析起來,頗有獨到之處。他對樗裡疾說道,靳尚此人,是典型的小人之材,他向來自負,可惜眼高手低,器量狹小睚眥必報,有着與其才華不相稱的勃勃野心,此人沒有大局能力,卻有着極強的鑽營和遊說能力。他沒有圖謀和計劃的能力,卻是做破壞的好手。所以若挑中此人爲目標,給他吞下一顆毒餌,他轉而噴發出去,實是十倍的毒素。

如今,樗裡疾便是依着張儀之計,要讓靳尚吞下這個毒餌。

而這個毒餌,張儀料定靳尚必會吞下,因爲他盼望這個機會,已經很多年了。

樗裡疾走後,靳尚獨在廳上徘徊,一會兒喜,一會兒怒,一會兒憂,一會兒猙獰,唬得身邊的臣僕亦是不敢上前,好一會兒他才平靜下來,這頭便令套車去了令尹昭陽府第。

昭陽府雖然常有酒宴,但今日卻一反常態的安靜,昭陽正準備早日休息,迎接明日的早朝,卻聽說靳尚求見,便不耐煩的叫了他到後堂來。

靳尚擡頭看去,見昭陽只穿着休閒的常服,連冠都已經去了,懶洋洋地打個呵吹,對靳尚道:“你有何事,快些說吧,老夫明日還要早朝,年紀大了,睡得不甚好,若無重要的事,休要擾我。”這穿着常服見的,不是極親密的心腹,便是極不用給面子的客人,靳尚此時,自然是屬於後一種了。

靳尚仆倒在地,膝前幾步,低聲道:“非是下官驚擾令尹,實是如今有些事,不得不稟於令尹。”

當下便將樗裡疾所教他的,關於屈原欲實行新政,新政又是如何會傷及羋姓宗親利益等事說了。

昭陽聽了心中一動,卻打個呵欠道:“也無你說得這般嚴重吧。”

靳尚急了,上前道:“老令尹,如今屈原又想把當年吳起的那些法令重新翻出來,此事萬萬不可啊。你我都是出自羋姓分支,朝堂一半的臣子都是出自羋姓分支,這楚國雖是羋姓天下,卻不是大王一個人的,而是我們所有羋姓嫡支分支的。我等生來就有封地爵位官職,若是廢了世官世祿,把那些低賤的小人、他國的遊士擡舉上高位,那些人沒有家族沒有封地,自然就沒有底氣沒有節操,爲了圖謀富貴都是不擇手段的,不是挑起爭端,就是奉迎大王,到時候楚國就會大亂了……”

昭陽微睜了一下眼睛,看了一眼靳尚,心中一動,道:“如今是大爭之世,國與國之間相爭厲害,不進則退。秦國已經從新政中得到好處而強大,那我楚國也不能落後啊。況且,大王一力支持新政,我也是孤掌難鳴啊!”

靳尚忙道:“大王支持新政,是因爲新政能夠讓大王的權力更大。削去世官世祿,那這些多出來的官祿自然是給那些新提撥起來的卑微之人。可若是這樣的話,我們這些羋姓宗親又怎麼辦?那些寒微之人的忠心,可是不可靠的啊……”

這話正打中昭陽的心,他沉默片刻,方徐徐道:“魯國當年宗族當道,孔子曾經建議削三桓,以加重君權,結果三桓削了,君權強了,可守邊的封臣沒有了,國境也就沒有了守衛之臣,於是魯國就此而亡。齊國當年一心想要強盛,大量重用外臣,結果齊國雖然強大了,但姜氏王朝卻被外臣田氏給取代了。”

靳尚奉承地道:“還是老令尹見識高。” Wшw⊙Tтkan⊙¢○

昭陽嘆道:“所以,這國家,沒有宗室,就是自招禍亂。楚國羋姓的江山,自然只有我們這些羋姓血脈的宗族之人才是可倚靠的對象。”說到這裡,不禁輕嘆:“屈子啊,他是太年輕了,急功近利啊。”

靳尚忙道:“下官以爲,大王重用屈原,是因爲他遊說到了五國使者齊會郢都與楚國結盟之事,立下大功。若是五國會盟破裂,則屈原就失去了倚仗,自然也就難以推行新政了。”

昭陽睜大眼睛,意外地看着靳尚,靳尚低下頭去,手掌微微顫抖。

昭陽再度半閉着眼睛,只是伸出手來帶着親熱地拍了拍靳尚的肩膀道:“沒想到啊,下大夫中居然也有你這樣難得的人才。明日就隨老夫進宮吧。”

靳尚強抑着激動,恭敬地道:“是。”

天矇矇亮,郢都城門就開了。

沉重的城門被兩隊兵卒緩緩推開,直至大開。兵卒們列邊兩邊,監督着進出的行人。

一輛馬車馳出城門,馬車上坐着秦王駟和張儀。

在離開郢都的那一刻,張儀回頭看着城門上寫的“荊門”二字,神情複雜。

秦王駟端坐車內,並不回頭,淡淡道:“張子不必再看了,總有一天張子可以重臨此城。”

張儀一驚,回過神來,朝着秦王駟恭敬地拱手:“是。”

一行人,就此離開郢都,留下的,卻是早有預謀的紛亂局面。

而此時章華臺上,正是大朝之時,羣臣在令尹昭陽的率領下進入正殿,向楚王槐行禮如儀,朝會正式開始了。

昭陽便令羣臣將今日要商議之事提出,屈原正欲站起,靳尚已經搶先一步道:“臣靳尚有建言,請大王恩准。”屈原一怔,還未出言,便聽到楚王槐道:“靳大夫請講。”

便聽得靳尚說出一番話來:“臣以爲,五國聯盟看似龐大,實則人心不齊,不堪一擊。楚國若與他們結盟,彼然浪費民力物力,不如結交強援,共謀他國。”

屈原一驚道:“靳大夫的意思是,我們應該結交秦國?”

靳尚道:“不錯。”

屈原憤然道:“五國使臣齊聚郢都,楚國正可爲合縱長,這是楚國何等的榮耀。與秦國結盟,乃百害而無一利,憑什麼楚國棄牛頭不顧而去執雞尾?”

靳尚朗聲道:“屈左徒,齊國一向野心勃勃,趙國魏國也是心懷叵測,憑什麼那他們會推楚國爲合縱長,無非就是看秦國崛起而害怕,想推我們楚國挑頭,與秦國相鬥,兩敗俱傷。大王,臣以爲,寧與虎狼共獵,也好過替羣羊擋狼。”

屈原駁道:“秦國乃虎狼之邦,與列國交往從來沒有誠信,與其結盟是與虎謀皮,須要防他們以結盟爲由,實則存吞併我楚國之心。我們只有聯合其他五國,‘合衆弱以攻一強’才能與之抗衡。”

靳尚假意鼓掌,呵呵一笑:“左徒設想雖好,只可惜卻偏乎自作多情。這郢都城中看似五國使者前來會盟,可以臣看來,真到會盟的時候,不曉得會有幾個國家的使者還在?”

楚王槐一驚,動容道:“此言何意?”

靳尚慢條斯理地從袖中取出一個錦囊來道:“臣這裡頭有個秘報,聽說韓王前日已經秘密與秦國結盟,恐怕數日之內,韓國使臣就會立刻離開郢都。再者,臣聽說昨天魏國使者也因爲魏美人在宮中受刑慘死之事,已經遞交國書,要求處置鄭袖夫人。臣又聽說齊國和燕國因爲邊境之事,打了一場小戰。秦趙兩國的國君均是死了王后,均有言要與我楚國聯姻。可是秦國的使臣將聘禮都送來了,趙國的國君不但沒有來求婚,反而聽說剛剛將吳娃夫人扶爲正後……各位,還需要我再說嗎?”

屈原臉色慘白,閉目無語,忽然怒視靳尚道:“秦人好算計,好陰謀。老夫不明白靳尚大夫只是一個下大夫,如何竟能夠比我們這些上卿還更知道諸國這些秘聞戰報?”

靳尚被這話正戳中肺腑,聞之臉色一變,退後一步,不禁求助地看着昭陽道:“老令尹……”

本是故意裝作壁上觀的昭陽,到此時不得不睜開眼睛呵呵一笑,道:“屈子,是老夫告訴他的。”他站起來走向正中,向楚王槐拱手道:“大王,以老臣所見,五國人心不齊,只怕合縱難成。不如靜待觀變如何?”

屈原一驚,竟不知何此變故陡生,昭陽的忽然反轉立場,讓他的一顆心如墜冰窖。

老令尹,我們不是已經說好了,一起推進新法,一起爲了楚國的大業而努力嗎,你如今忽然改變立場,這是爲了什麼?你這是受了小人的鼓惑,還是你一直就在騙我?你這是內心搖擺,還是另有利益權衡?在你的眼中,到底是國重,還是族重?

此時朝堂上,兩派人馬早已經吵成一鍋滾粥,但是屈原和昭陽兩人遠遠地站着,雙目對視,兩人的眼神已經傳遞千言萬語,卻誰也沒有說話。曾經約定攜手推行新政的兩代名臣,在這一刻時,已經分道揚鑣。這殿上區區數尺距離,已成天塹深淵。

朝堂之上在爭執,後宮之中,亦是不平靜。

羋月因見羋姝回來,便悄然回了自己房中睡了一覺,次日起來,便被羋姝叫到她的房中了。此時楚威後已經回了豫章臺,羋姝興奮一夜,到天亮時終於忍不住要向羋月炫耀一番,當下悄悄將秦王駟喬裝之事同羋月說了,又亮出秦王后之璽向羋月展示。

羋月表面上微笑恭維,內心卻早如驚濤駭浪,翻騰不已。此時她的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在尖叫——秦王在郢都,必須馬上告訴屈子,馬上告訴子歇。

第49章 不相識(2)第220章 女醫摯(3)第248章 薊城寒(3)第199章 韓與蜀(1)第45章 司命祭(1)第185章 公主恨(2)第50章 不相識(3)第104章 亂象起(2)第304章 歸去來(2)第243章 別咸陽(2)第188章 燕公子(1)第83章 生死劫(2)第236章 秦王薨(3)第11章 鷹之惑(3)第25章 逍遙遊(3)第26章 放鷹臺(1)第223章 風雲變(3)第178章 破心籬(2)第409章 情腸斷(5)第285章 劫西獄(2)第396章 殺機現(3)第139章 舊事提(2)第156章 和璧現(2)第405章 情腸斷(1)第315章 入咸陽(2)第295章 風雲變(1)第252章 魑魅行(3)第265章 瘋婦人(4)第181章 蘇秦策(1)第371章 趙主父(3)第156章 和璧現(2)第290章 山中夜(3)第243章 別咸陽(2)第280章 蘇秦至(3)第28章 高唐臺(1)第154章 情與妒(4)第303章 歸去來(1)第259章 燕王母(2)第378章 伐楚國(2)第312章 歸秦路(4)第99章 不素餐(2)第328章 羣狼伺(1)第305章 歸去來(3)第196章 儲位爭(2)第41章 繞樑琴(2)第51章 思君子(1)第246章 薊城寒(1)第365章 骨肉情(3)第253章 魑魅行(4)第356章 故人意(1)第12章 金丸禍(1)第321章 窮盡處(4)第194章 巡四畿(4)第74章 公主嫁(3)第418章 安國君(3)第283章 陰謀施(3)第285章 劫西獄(2)第242章 別咸陽(1)第347章 骨肉逢(4)第305章 歸去來(3)第242章 別咸陽(1)第416章 安國君(1)第244章 別咸陽(3)第359章 故人意(4)第60章 魏女恨(1)第4章 少司命(1)第406章 情腸斷(2)第355章 唐八子(3)第207章 諸子封(2)第187章 公主恨(4)第328章 羣狼伺(1)第352章 亂局平(5)第417章 安國君(2)第211章 探真心2第413章 霸業興(1)第21章 南薰臺(1)第313章 歸秦路(5)第407章 情腸斷(3)第55章 秦王謀(3)第136章 故人來(2)第288章 山中夜(1)第181章 蘇秦策(1)第239章 追遺詔(2)第116章 羋八子(2)第240章 追遺詔(3)第213章 探真心4第389章 邊城險(5)第264章 瘋婦人(3)第155章 和璧現(1)第388章 邊城險(4)第334章 退五國(3)第384章 申包胥(4)第254章 國相妾(1)第259章 燕王母(2)第247章 薊城寒(2)第312章 歸秦路(4)第142章 生與死(3)第246章 薊城寒(1)第14章 金丸禍(3)第289章 山中夜(2)
第49章 不相識(2)第220章 女醫摯(3)第248章 薊城寒(3)第199章 韓與蜀(1)第45章 司命祭(1)第185章 公主恨(2)第50章 不相識(3)第104章 亂象起(2)第304章 歸去來(2)第243章 別咸陽(2)第188章 燕公子(1)第83章 生死劫(2)第236章 秦王薨(3)第11章 鷹之惑(3)第25章 逍遙遊(3)第26章 放鷹臺(1)第223章 風雲變(3)第178章 破心籬(2)第409章 情腸斷(5)第285章 劫西獄(2)第396章 殺機現(3)第139章 舊事提(2)第156章 和璧現(2)第405章 情腸斷(1)第315章 入咸陽(2)第295章 風雲變(1)第252章 魑魅行(3)第265章 瘋婦人(4)第181章 蘇秦策(1)第371章 趙主父(3)第156章 和璧現(2)第290章 山中夜(3)第243章 別咸陽(2)第280章 蘇秦至(3)第28章 高唐臺(1)第154章 情與妒(4)第303章 歸去來(1)第259章 燕王母(2)第378章 伐楚國(2)第312章 歸秦路(4)第99章 不素餐(2)第328章 羣狼伺(1)第305章 歸去來(3)第196章 儲位爭(2)第41章 繞樑琴(2)第51章 思君子(1)第246章 薊城寒(1)第365章 骨肉情(3)第253章 魑魅行(4)第356章 故人意(1)第12章 金丸禍(1)第321章 窮盡處(4)第194章 巡四畿(4)第74章 公主嫁(3)第418章 安國君(3)第283章 陰謀施(3)第285章 劫西獄(2)第242章 別咸陽(1)第347章 骨肉逢(4)第305章 歸去來(3)第242章 別咸陽(1)第416章 安國君(1)第244章 別咸陽(3)第359章 故人意(4)第60章 魏女恨(1)第4章 少司命(1)第406章 情腸斷(2)第355章 唐八子(3)第207章 諸子封(2)第187章 公主恨(4)第328章 羣狼伺(1)第352章 亂局平(5)第417章 安國君(2)第211章 探真心2第413章 霸業興(1)第21章 南薰臺(1)第313章 歸秦路(5)第407章 情腸斷(3)第55章 秦王謀(3)第136章 故人來(2)第288章 山中夜(1)第181章 蘇秦策(1)第239章 追遺詔(2)第116章 羋八子(2)第240章 追遺詔(3)第213章 探真心4第389章 邊城險(5)第264章 瘋婦人(3)第155章 和璧現(1)第388章 邊城險(4)第334章 退五國(3)第384章 申包胥(4)第254章 國相妾(1)第259章 燕王母(2)第247章 薊城寒(2)第312章 歸秦路(4)第142章 生與死(3)第246章 薊城寒(1)第14章 金丸禍(3)第289章 山中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