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摽有梅(1)

羋姝自然是不知道,在她一點少女心想要做些浪漫事的背後,會有如此多的勾心鬥角之事。她高高興興地回到高唐臺,與羋月說了南後答應之事,又展示繞樑琴與羋月看。羋月與羋茵被迫欣賞了半日她初學的琴曲,心中卻是轉了半天的念頭,暫且不提。

過得數日,她便藉着去探望弟弟羋戎的名義去了泮宮,又與黃歇相約,將此事說了出來,問:“你說七姊姊挑撥八姊姊去打你主意,會是什麼暗藏的心思?”

黃歇便想起一事來,道:“我想起來了,前幾日秦國遣使到郢都面見大王,說秦王駟的王后新死了一年多了,要求娶楚公主爲繼後。”

羋月道:“想必是秦國知道我們六國結盟共謀秦國,所以坐不住了,想借聯姻之際,分化諸侯。且此番五國使臣齊會郢都,想是有幾個國家也想與我們楚國聯姻。”

黃歇點頭道:“正是。”

羋月問道:“我們且分析看看,會有哪些國家的求親,會是七姊姊的目標?”

黃歇數着諸侯道:“若論其餘六國,數燕國的太子噲、魏國的太子遫、趙國的趙侯雍皆在適婚年紀。”他再數道:“韓侯已婚,齊王年老而齊太子已婚,皆不適合。”

羋月心中暗歎,大公主姮便是嫁給了齊王闢疆。縱然這齊王闢疆於列國之中,有英明之稱,建稷下學宮,招天下羣賢,可終究是英雄已老,羋姮嫁過去亦只是爲繼後,且太子早立,不過是與齊國拉攏了關係,但於羋姮來說,卻是半點前途也無。身爲王家女兒,便縱使你在閨中千般嬌寵,當真要出嫁的時候,亦是身不由己。

當下便也道:“燕國太遠且闇弱,魏國盛極而衰,而且求婚的是太子,皆不如直接嫁給諸侯王有利,那看起來最適合的人選應該是趙侯雍了。我聽說趙侯雍十五歲繼位,如今也才二十多歲,且趙國都城邯鄲又是出名的繁華綺麗。聽說燕國有人慕邯鄲人的步態優美,結果邯鄲人的風範沒學到,倒把自己怎麼走路給忘記了,只好爬着回家。這邯鄲學步雖是一則笑話,但也可見趙人風姿之美。”

黃歇也道:“不錯,可趙侯雍條件太好,他雖是最適合的人選,但列國公主傾慕他的也不在少數。且聽說他近年寵幸一個美女吳娃,打算立吳娃爲正室。趙侯雖好,但若根本無意求婚楚國,也是枉然。”

羋月道:“所以,秦國也想求娶公主?”

黃歇點頭道:“因此秦國想搶先在五國使臣到來之前,搶先求婚,相比之下未必沒有勝算。我聽說近日秦國已經派人在後宮遊說了,你可知道?”

羋月道:“怪不得這幾日七姊姊老是在我們面前說秦國如何可怕,還說如果嫁到秦國去,不如直接跳了汩羅江。”

黃歇領悟道:“你的意思是……”

羋月道:“我記得她以前就說過,我跟她都是庶出,但是同人不同命。我不想爲媵,她更不想爲媵。”

黃歇道:“你是說,七公主故意煽動八公主喜歡我,是因爲知道了秦王要來求親的事?”

羋月道:“不錯,到時大王應下秦國親事,八姊姊若心有所屬,一定會不願意。聽說秦王已經三十多歲了,嫁給一個年紀這麼大的男人,還是嫁到那種虎狼之地,如果再有人煽風點火,八阿姊一定會不願意嫁。到時候大王爲了不失信於秦國,就有可能將七姊姊作爲嫡女嫁到秦國去……”

黃歇聽了這番話,也有些心寒,道:“她一個小姑娘,居然會這樣工於心計?”

羋月提醒道:“你莫要忘記鄭袖夫人初入宮的時候,跟她現在的年紀也差不多。才用了幾年時間,就踩下諸多美人,成爲宮中第一寵妃。連王后這樣厲害的人,也不得不避其鋒芒,身體也弄得日漸衰弱。”

黃歇卻問道:“你在宮中,可知王后的病是真的還是假的?”

羋月問道:“爲何有此一問?”

黃歇道:“我看太子爲此一直憂心忡忡,才十幾歲的人,連個笑容都不容易見到。”說罷,也嘆息一聲道:“人人都道王家好,可真正身爲權勢中心的人,有時候也未必見得便是真好。”

羋月也低低一嘆道:“是啊,可若是沒有權勢,便會更加慘淡。說起來,你是黃國的後裔,我生母是向國的後裔,說起來都是末世王族,可她命若螻蟻,你也要隨侍太子身邊,你又何曾不是才十幾歲的人,爲自家操完了心,還要爲他操心……”

黃歇也嘆息了道:“大爭之世,只有弱與強,何來對與錯?在這個世界上隔三岔五的爭戰中,隨時可能有千百條人命死去,甚至是整個國家的滅亡。黃國向國之滅,又何嘗不是楚國之鑑呢。我與太子相伴多年,見着他的痛苦,也是憐他的不易。”

羋月輕嘆道:“是啊,大爭之世,人人不易。便如王后這般權傾後宮者,亦是處處不易。女醫摯說,她活不了三五年了。所以鄭袖纔會跟七姊姊合作,教她如此這般,登上秦王王后的寶座。若是她背後有強秦支持,若要奪嫡,也未必不可能。”

黃歇長嘆道:“秦人若得了這種機會,豈有不插手的,他們可不管誰得寵,誰上位,只要能夠亂我楚國,想必秦人是高興得很。”

羋月冷笑道:“可王后之前也專寵多年,能夠讓自己成爲王后,讓兒子成爲太子,她也絕對不簡單。”

黃歇點頭道:“所以八公主問你意見的時候,你叫她找王后?”

羋月點頭道:“她讓八姊姊來問我討主意,爲的就是以防將來八姊姊鬧事的時候,威後問責,就讓我背這個黑鍋。哼,她與鄭袖勾結,我就讓八姊姊把這件事捅到王后那裡去,到時候王后與鄭袖鬥法,七姊姊想坐享其成就難了。”

黃歇也笑了道:“那我也可以避過一劫了?”

羋月撲哧一笑,戲謔道:“我八姊姊可是嫡公主,有傾國之色,有傾城之陪嫁,你當真捨得錯過這次機會嗎?”

黃歇專注地看着羋月道:“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羋月不答,卻走了幾步路,指着前面的樹說道:“前面有棵梅樹,你去給我折一支帶梅子的樹枝好不好?”

黃歇有些不解,看了看羋月,終於還是聽從了,他施展身法,飛躍到梅子樹上折下一枝帶着幾棵青梅的樹枝,遞給羋月。

羋月拿着梅枝玩弄了好一會兒,笑道:“前日你給我念了一首《召南》,我這裡也學了一首,就是不記得下句了,不曉得你記得否。”

黃歇對於《詩》倒是極熟的,聞言道:“你且念來。”

羋月狡黠地笑了笑,卻將梅枝塞回黃歇的懷中,這邊吟道:“摽有梅,其實七分……”說到這裡,她便停住了。

黃歇便不假思索地接口道:“‘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他吟到這裡,忽然醒悟,驚喜地道:“你……”

他方一轉頭,卻發現羋月早笑着遠遠跑開了。

黃歇欲追,卻又停住,看着手中的梅枝,想着她方纔的詩句,一時竟有些神魂顛倒。

羋月方纔所吟,卻也是《詩》中《召南》篇的一首,其詩曰道:“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當時的詩,常用三疊重複而唱,此詩翻作俗詞便是梅子成熟落下,如今果實還有七成/三成/快要落光,若要有向我求婚之士子,便莫要誤了吉期/莫要再等/莫要錯過。

前日黃歇以《關雎》示愛,今日羋月便以《摽有梅》而答之,顯然心意已明。

黃歇與羋月總角相交,自幼便將她視爲自己將來的新婦,此種情愫,雖未明言,卻是久藏心中,連夫子屈原都已經看了出來,羋月又是極聰明的人,又豈能不知。

只是前頭羋茵羋姝未嫁,她的婚姻實是由不得自己作主,因此亦是不敢表露。此番羋姝示愛,羋茵算計,竟將羋月的心意也逼了出來,黃歇心中倒是暗暗有幾分感激這二人了。

想了想,便去了屈原府中,與屈原商議此事。

屈原亦是樂見其成的,只是羋月畢竟是公主,若依慣例,公主若與諸侯結親,便有一嫁數媵,首先便是同胞姐妹,其次便是堂姐妹,甚至是姑母侄女,一併陪嫁也有。再次便是同族,及至同姓異氏。

看楚威後的安排,便是要拿羋茵羋月,當成羋姝的陪媵之人,如何能夠讓羋月脫出身來,倒是一個問題。

屈原忽道:“你可還記得六公主?”

六公主薏,與三公主菱、四公主蕎,原均爲大公主姮陪嫁之媵,偏生大公主臨嫁之前,六公主因往獵場行獵,不小心得了風寒,一病不起,恐途中病情加重,便不能陪同大公主出嫁,另於屈昭景三家之中選了媵女補上。

六公主羋薏病癒之後,楚威後厭她生病誤期,也不理她,便由南後作主,早早嫁了一個下大夫爲妻,若論起榮華富貴來,自然不如嫁齊國爲妃了。偏六公主是個熱衷名利之人,自然心有不甘,常自抱怨,那下大夫不耐煩聽,便帶了她回了自己封地,窮鄉僻壤,自然再無聲息。宮中說起來,亦有嘆六公主時運不濟,命蹇運乖的。

可是黃歇一聽到屈原說起六公主來,便眼前一亮,道:“此計甚好。”

六公主所惡,卻偏偏未必不是羋月的機會。若是羋月也學六公主一般,只消在羋姝臨嫁之前病上一病,便可如六公主一般,在羋姝出嫁之後,說通南後,將她“隨意”嫁於一個普通士子。而這邊亦可通過太子橫,將這個士子的人選,定爲黃歇。

黃歇得了這個主意,忙道:“我便將此計告訴師妹。”

屈原好笑地看着黃歇搖頭道:“你以爲我如何無端會去打聽宮中之事,自然是有人告訴我了!”

這“有人”,自然便是有心人了,黃歇頓悟,訕訕地笑了。

屈原看着這個弟子,只是搖頭,他這弟子若在別人跟前,也算機敏,只是每每到了與九公主相關的事,便處處不及她了。這也算是情之所鍾,因而失常吧。

楚國宮中尚且爲列國來向公主求親之事勾心鬥角,列國之人則更是相爭得厲害了。

此時郢都國賓館中,便是這等場景。

此番來郢都,由列國所派之人,便可見諸侯之態度。齊國來了太子地,韓國來了公子倉、魏國來了公子無忌,燕國來了太子噲,不是太子,便是最得寵的公子,但衆人最看好的趙國,卻只來了一個宗室公子文,顯見並不熱衷。

而秦國,卻派來了秦王駟的親弟弟公子疾爲使,入郢都。

公子疾封於樗裡,因此人皆稱之爲樗裡子或者樗裡疾,此人滑稽多智,是秦王駟諸弟中最得信任之人。

因屈原爲左徒,此番接待列國使臣之責,便落在了屈原身上,屈原請大夫陳軫和工尹昭雎相助,又將自己數名弟子也派了出去。

這秦國的使臣樗裡疾,便是由黃歇負責接待。黃歇暗中留意,見樗裡疾爲人矮胖,笑吟吟地甚是可親,斷沒有素日裡常聽聞的“虎狼之秦”的虎狼之態。唯他身後卻有數十名侍衛,身形高大,面孔肅殺,尤其是那個侍衛頭領龍行虎步,鷹顧狼視,倒當真是有些虎狼之態。

他卻不知,入了驛館,諸人安置,待驛館中人退下去之後,樗裡疾微一掃視,諸人皆退了下去,只餘了那侍衛首領和四名侍衛,樗裡疾便忙將那侍衛首領讓到了上首,自己在在下首行禮道:“臣參見大王。”

那侍衛首領赫然便是秦王駟了,他高踞在上首,對樗裡疾隨意擺了擺手道:“疾弟何須多禮,如今在外,你也休要漏了口風,莫叫我大王,便是私下也只稱我爲阿兄便是。”

樗裡疾忙恭敬應道:“是,阿兄,如今已入郢都,阿兄有何計劃。”

秦王駟道:“我方纔彷彿聽了一耳朵,說楚國公主要參加什麼少司命大祭?”

樗裡疾忙道:“正是,此乃楚人信奉之神靈,大司命掌生死,少司命掌子嗣,因此春季楚人祭祀,當以貴人領祭,祈禱豐年,人丁旺盛。愚弟聽聞楚國唯一未嫁的嫡公主,要在此番祭禮上主祭……”

秦王駟倒來了好奇心,此番他藉着要續娶王后的事,來向楚人求婚,內心卻倒並不一定非要湊這個熱鬧,只不過五國合縱,他甚是不爽,來挑個火架個柴之來的事,很是樂意做上一做的,當下便撫着下巴道:“嗯,此事也甚有趣,你我到時候也去看一番吧。”

樗裡疾跟着他久了,看到秦王駟嘴角的微笑,便知其意,道:“阿兄是想……咱們做點什麼呢?”

秦王駟嘿嘿一笑,道:“倘若那日你我只能在人羣中看公主跳舞,未免無趣。”

兩兄弟眼神交匯,不由有會意一笑,秦王駟如今繼位自久,君威日甚,但樗裡疾乃是跟着他自幼一起長大的兄弟,這威嚴的秦王當年稚童之時,也是領着弟弟要把秦宮掀翻一個角的人。如今微服到楚,脫去素日拘束,便有了放縱之心,打算着要在這郢都鬧騰一番,將這五國合縱之勢給破壞了纔好。

秦王駟忽然道:“既是祭祀,豈止一人,還有誰與公主共舞?”

樗裡疾道:“既是公主扮少司命,我聽聞扮大司命與其共祭者,乃是左徒屈原的弟子黃歇。”

秦王駟想起方纔入驛館,那翩翩少年溫文爾雅,接應各國使臣辭藻嫺雅的表現,他亦是個仔細之人,黃歇暗中觀察着他,他又如何能夠不知。當下便覺得這個少年甚有觀人之術,心中已經讚許,他對落到他眼中讓他滿意的人,頭一句話便都是同樣的道:“能爲寡人所用嗎?”

樗裡疾一怔,忙誇道:“大王真是愛才如命。”

秦王駟解下一劍,放几上一放,悠然道:“人無癖不可交也。楚王愛的是絕色美女珠寶玉器,寡人愛的卻是人才。楚國立國悠久,人才輩出,寡人這一次來,自然要大肆搜刮……可不是區區一個嫡公主就能滿足寡人的。”

樗裡疾思索着道:“若是如此,就不能讓他搭上楚國公主,否則的話他在楚國仕途順暢,又何必去我秦國呢。”

秦王駟拍案讚道:“善,大善!”

第234章 秦王薨(1)第403章 至絕境(2)第268章 牛馬橫(3)第419章 歸去來(1)第297章 風雲變(3)第149章 心未平(1)第333章 退五國(2)第379章 伐楚國(3)第271章 莒姬死(2)第265章 瘋婦人(4)第303章 歸去來(1)第257章 國相妾(4)第413章 霸業興(1)第203章 風雲起(1)第242章 別咸陽(1)第153章 情與妒(3)第349章 亂局平(2)第26章 放鷹臺(1)第371章 趙主父(3)第227章 賭國運(3)第307章 遠客至(2)第291章 山中夜(4)第365章 骨肉情(3)第208章 諸子封(3)第256章 國相妾(3)第315章 入咸陽(2)第281章 陰謀施(1)第60章 魏女恨(1)第15章 和氏璧(1)第43章 摽有梅(2)第219章 女醫摯(2)第391章 郢都滅(2)第36章 死與生(1)第58章 鄭袖計(1)第215章 慕少艾(2)第355章 唐八子(3)第347章 骨肉逢(4)第158章 無名毒(1)第337章 訓三軍(2)第156章 和璧現(2)第296章 風雲變(2)第268章 牛馬橫(3)第370章 趙主父(2)第414章 霸業興(2)第15章 和氏璧(1)第147章 重相逢(2)第114章 山鬼舞(3)第321章 窮盡處(4)第59章 鄭袖計(2)第146章 重相逢(1)第304章 歸去來(2)第314章 入咸陽(1)第345章 骨肉逢(2)第308章 遠客至(3)第142章 生與死(3)第385章 邊城險(1)第177章 破心籬(1)第167章 真與僞(2)第144章 公子稷(2)第93章 魏夫人(1)第260章 燕王母(3)第58章 鄭袖計(1)第296章 風雲變(2)第54章 秦王謀(2)第130章 翻雲手(2)第361章 抉擇難(2)第163章 龍回丹(2)第406章 情腸斷(2)第337章 訓三軍(2)第186章 公主恨(3)第90章 大婚儀(2)第388章 邊城險(4)第74章 公主嫁(3)第338章 訓三軍(3)第302章 舉周鼎(4)第146章 重相逢(1)第200章 韓與蜀(2)第81章 上庸城(3)第332章 退五國(1)第18章 楚王殤(1)第127章 風雲變(1)第174章 昭氏女(2)第224章 風雲變(4)第4章 少司命(1)第171章 連環計(3)第172章 連環計(4)第176章 昭氏女(4)第274章 西市居(1)第315章 入咸陽(2)第358章 故人意(3)第363章 骨肉情(1)第106章 王后娠(1)第112章 山鬼舞(1)第26章 放鷹臺(1)第367章 不能留(2)第21章 南薰臺(1)第388章 邊城險(4)第182章 蘇秦策(2)第49章 不相識(2)第250章 魑魅行(1)
第234章 秦王薨(1)第403章 至絕境(2)第268章 牛馬橫(3)第419章 歸去來(1)第297章 風雲變(3)第149章 心未平(1)第333章 退五國(2)第379章 伐楚國(3)第271章 莒姬死(2)第265章 瘋婦人(4)第303章 歸去來(1)第257章 國相妾(4)第413章 霸業興(1)第203章 風雲起(1)第242章 別咸陽(1)第153章 情與妒(3)第349章 亂局平(2)第26章 放鷹臺(1)第371章 趙主父(3)第227章 賭國運(3)第307章 遠客至(2)第291章 山中夜(4)第365章 骨肉情(3)第208章 諸子封(3)第256章 國相妾(3)第315章 入咸陽(2)第281章 陰謀施(1)第60章 魏女恨(1)第15章 和氏璧(1)第43章 摽有梅(2)第219章 女醫摯(2)第391章 郢都滅(2)第36章 死與生(1)第58章 鄭袖計(1)第215章 慕少艾(2)第355章 唐八子(3)第347章 骨肉逢(4)第158章 無名毒(1)第337章 訓三軍(2)第156章 和璧現(2)第296章 風雲變(2)第268章 牛馬橫(3)第370章 趙主父(2)第414章 霸業興(2)第15章 和氏璧(1)第147章 重相逢(2)第114章 山鬼舞(3)第321章 窮盡處(4)第59章 鄭袖計(2)第146章 重相逢(1)第304章 歸去來(2)第314章 入咸陽(1)第345章 骨肉逢(2)第308章 遠客至(3)第142章 生與死(3)第385章 邊城險(1)第177章 破心籬(1)第167章 真與僞(2)第144章 公子稷(2)第93章 魏夫人(1)第260章 燕王母(3)第58章 鄭袖計(1)第296章 風雲變(2)第54章 秦王謀(2)第130章 翻雲手(2)第361章 抉擇難(2)第163章 龍回丹(2)第406章 情腸斷(2)第337章 訓三軍(2)第186章 公主恨(3)第90章 大婚儀(2)第388章 邊城險(4)第74章 公主嫁(3)第338章 訓三軍(3)第302章 舉周鼎(4)第146章 重相逢(1)第200章 韓與蜀(2)第81章 上庸城(3)第332章 退五國(1)第18章 楚王殤(1)第127章 風雲變(1)第174章 昭氏女(2)第224章 風雲變(4)第4章 少司命(1)第171章 連環計(3)第172章 連環計(4)第176章 昭氏女(4)第274章 西市居(1)第315章 入咸陽(2)第358章 故人意(3)第363章 骨肉情(1)第106章 王后娠(1)第112章 山鬼舞(1)第26章 放鷹臺(1)第367章 不能留(2)第21章 南薰臺(1)第388章 邊城險(4)第182章 蘇秦策(2)第49章 不相識(2)第250章 魑魅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