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上庸城(1)

雖是信心滿滿,可當羋月走出驛館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的設想實在過於簡單。她站在街上,只能是焦急而茫然地看着滿大街來去匆匆的人們,耳中聽到的盡是怪腔怪調的秦語,竟是一句也聽不懂。

她原來還自負多少學過幾首秦風的詩,想來不至於太過困難,當下便一句句對着路人揹着秦風之詩,試着與路人搭訕。不想這秦地之中,竟也是十里不同音的,她這幾句秦詩,若是在咸陽街頭,或者還能夠搭得上語,只是這上庸之地,與咸陽口音差了極遠。且此時市肆之人,又有幾個識字懂詩的,縱是勉強聽得清她在說一句秦語,卻又不知道其中之意來。

羋月在街上轉悠了半天,纔有一個老者驚訝地在她念了一句秦詩:“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之後,回了一句:“‘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女士念此詩,卻是何意?”[注1]

女士之稱,古已有之,謂士人之女,便如稱諸侯之子爲公子,諸侯女爲女公子一般,那老者看衣着打扮,亦與市肆之人不同,雖然衣非錦繡,卻也佩劍戴冠,文質彬彬,想來雖不甚富貴,卻應該是個士人。

羋月大喜,轉用雅言問道:“老丈聽得懂我的話?”

看那老者想是生長於此處的底層士人,對雅言也是半通不通,他似聽懂了,又似有些茫然,吃力了想了半日,一個字一個字地蹦着雅言夾雜道秦語道:“老朽、慚愧,雅言……”說到這裡,有些汗顏地搖了搖手。

羋月已知其意,便已經不覺大喜了,忙向那老者行了一禮,也學着他的樣子,用雅言夾着秦風中拆出來的詞句道:“我、楚人。買藥,藥,何處?”

那老人辨了半晌,才恍然道:“樂?哦。樂行、那邊,就是。”

羋月順着那老人的手,看向他所指的方向,卻是一間鋪面外頭掛着一隻大鼓,擺着幾件樂器。

羋月見那老人的手仍然指着那方向。不禁啼笑皆非,情知他把藥聽成樂了,當下比着手勢,作着喝藥的動作道:“藥、喝的、治病。”

那老人也比劃着手勢道:“樂,吹的、嗚嗚嗚……梆梆梆……‘阪有漆,隰有慄。既見君子,並坐鼓瑟。’”[注2]

羋月聽了他念的詩,腔調雖怪,卻是明白其意,嚇得連忙搖頭。拿出手上的竹簡給老人看道:“不是鼓瑟,不是樂,是藥、抓藥!”

老人看着竹簡,卻見上面寫着都是楚國的鳥篆,只覺得個個字都是差不多的,與秦篆大有區別,辨認半點,終於辨認出幾個形制略似的字來,猜測道:“桂枝,原來你要抓藥?喝的。治病?”說着,作了個喝藥的動作,又作出一個痛苦的表情。

羋月見他懂了,大喜。連忙點頭道:“對,這是桂枝、這是麻黃……藥、我要買藥。”

老人也鬆了一口氣,便指着方向比劃道:“往前走,往北轉,再往西轉,看到庸氏藥房。庸、上庸之庸,聽懂了嗎?”

羋月卻聽不清他發的那個口音,連忙搖搖頭從袖中取出小刀和一片竹簡來,老人在竹簡上歪歪扭扭地刻了方向,又寫上秦篆“庸”字。

羋月回想起入城門時看到的字,便指着城門道:“‘庸’,是上庸之庸?城門上的字?”

那老人見她明白了,連忙點頭,忙羋月向老人行禮道:“多謝老伯。”

老人一邊抹汗一邊還禮道:“女士不必客氣。”羋月依着那老人的指點一路走下去,果然走到一間藥房門口,擡頭看到那銘牌上的字,便是掛在城門口的上庸之“庸”。她比對了一下手中的竹簡,走了進去。

但見藥房不大,小小門面,外頭曬着草藥,裡頭亦是晾着各種草藥,兩個小僮坐在一邊,拿着小鍘刀切着草藥,一箇中年人捧着竹簡,在按着草藥類別寫着竹籤。見了羋月進來,那中年人忙迎了上來,笑道:“女士有禮!”

羋月便以雅言詢問道:“敢問先生,此處可是庸氏藥房?”

那中年人似是一怔,便遲疑地一字字拖長了回道:“老朽——正是——庸氏——藥房——管事——”羋月聽他說的似是雅言,但卻是口音極重腔調甚怪,須要仔細分辨才能夠明白他的意思,但也已經鬆了一口氣,若是再遇上一個講秦語的,她可真不知道怎麼是好了,當下忙令女蘿將竹簡遞與藥房管事,也不多話,只放緩了語速道:“請管事按方抓藥。”

那管事便接過竹簡,仔細看了看,拿着竹簡與他藥櫃的藥一一覈對着,羋月但聽他用秦語嘟噥着什麼,大約是覈對藥名,不料他對了一會兒,又把竹簡還給女蘿,道:“女士,這藥不對,恕小人不能繼續抓藥了。”

羋月本以爲他去抓藥,已經鬆了一口氣,誰知他忽然又將竹簡還與自己,不禁急了:“你爲何不給我抓藥?”

那管事只搖頭道:“藥方不對。”

羋月道:“是醫者開出來的藥方,如何不對?”

那管事顯然只是粗通雅言,見狀也急了,更是說不清楚,但聽得他嘴裡咕嚕嚕先是一串秦語,又冒出了斷斷續續的秦腔雅言,最後竟是有近似襄城口音的楚語混夾,羋月聽來聽去,只聽出他在翻來覆去地解釋:“這藥不對,不能抓藥,會出問題的……”

但仔細問時,兩人又是雞對鴨講,那管事抹了把汗,轉頭對一個小童咕嚕嚕地說了一串秦語,那小童便轉身站起來,跑向後堂了。

羋月警惕地問:“你想幹什麼?”她在楚宮長大,雖然宮中諸人勾心鬥角不少,但在那些奴婢口中,宮外的世界則更沒有規則,各種詭異之事竟是不能言說的。

如今見了這管事一邊說不能抓藥,一邊顯然是叫小童去後院叫什麼人來,腦海中宮人們各種對宮外的傳說便涌上心頭,不由得後悔自己這般獨自外出,實在是太過冒險。

女蘿雖然完全聽不懂他們之間的對話,但羋月的神情卻是看得分明。不由地上前一步護主道:“你們想幹什麼?”

羋月當即道:“女蘿,我們走。”

說着就要帶着女蘿轉身離開。

那管事只急得道:“等一等,等一等……”見羋月不理,就要邁出門去。只急得叫道:“公子,公子——”

羋月正要出門,便聽得一個彬彬有禮的聲音道:“女士請停步。”

那聲音說的是雅言,字正腔圓,完全似出自周畿之聲。羋月不由地住步,轉頭看去。

但見那管事上前打起簾子,一個青衣士子風度翩翩地自內走出,見了羋月,便拱手一禮道:“女士勿怪,我家老僕是因不通方言,故而讓小豎叫我來與女士交涉。女士可是要抓藥嗎?”

那管事聽了他的話,便連連點頭,似是鬆了一口氣,羋月也放下心來。連忙轉身行禮道:“是我錯怪先生了。先生擅雅言真是太好了,我這裡有副藥方,還要煩勞先生幫我與管事說說,早些抓了藥回去,家中還有病人正候着呢。”說着,便讓女蘿將竹簡遞與那青衣士子。

那士子接過竹簡看了看,便識得這上面的文字,道:“哦,是鳥篆,女士可是來自楚國?”

羋月點頭道:“正是。不知道爲什麼這位老人家不肯接我的藥方?”

那士子笑了:“女士有所不知,這秦楚兩國不僅語言不同,文字各異,就連這度量之衡器也是不同。我這老僕看您這藥方有許多字不認識。藥名也不對,份量上更是有差異,因怕出差錯誤人性命,所以不敢接這藥方。”

羋月一怔,原來如此,諸國文字語言各異她自是知道的。但有些東西她畢竟未曾經歷過,沒有經驗。當下嘆道:“原來如此,不知這種事是怎麼訂的,怎麼竟無人去把這些東西統一一下,也好教世人方便啊。”

那士子也嘆道:“是啊,大道原是教人走的,卻要立起城垣,挖起濠溝,教人走不成。世間事,莫不如此!”

羋月一怔,仔細看那人年紀甚輕,卻是衣錦紋繡,懸劍佩玉,這通身氣派竟不下於楚國那些名門子弟,再思量他的話,暗想此人想必不凡,當下只道:“公子既如此說,想是此藥抓不成了?”

那士子卻搖頭道:“無妨,我昔年也曾遊學楚國,所以對於楚國的鳥篆略識一二,也知道楚國的計量方法與秦國的差異,這藥方就由我來向老僕解說。”

羋月忙又行禮道:“多謝先生。”

當下便由那士子指點,讓那管事去照方抓藥,遇上略有疑問處,便問羋月,不一會兒,便抓完了藥,羋月又讓女蘿付錢。

女蘿打開錢袋,羋月見她取出一把楚國的鬼臉錢來,便自己也知道不成,不免有些尷尬,問道:“先生,這楚錢在秦國,是不是不好用?”

那士子笑道:“無妨,只是計量不便,可到官府指定平準之地兌換,或者稱重也可。”

羋月鬆了口氣:“那我是不是要先去兌換?”

那士子便道:“商君之法森嚴,若是兌換銀錢,要到官府去登記取竹籌纔可兌換。”說到這裡他也笑了:“不過此城的平準之號也是我家所開,這鬼臉錢回頭我讓老僕去兌換即可。若是女士想要兌換餘錢,便也可在此讓老僕與你兌換。”

羋月卻自忖接下來或許還有用得着錢幣之處,便道:“如此有勞先生,將這些鬼臉錢俱換成秦國的圜錢好了。”

當下便令女蘿與管事兌錢,羋月便問那士子道:“今日多謝先生相助,敢問先生可是姓庸?”

那士子也笑了:“女士穎悟,不敢當女士之謝,在下庸芮。”

羋月道:“此城名爲上庸,公子莫不是庸國後人?”

庸芮拱手道:“庸國處於秦楚夾縫之間,早已亡國。如今的庸氏不過是秦國的附庸之臣而已。”

羋月亦行禮道:“原來您也是一位公子,失禮了!”

庸芮搖頭道:“大爭之世,故國早亡,不如忘卻。”

羋月聽到他這一句,想起向國,想起莒國,想起黃國,心中也不禁暗歎。

因見店鋪中混雜。當下庸芮便道:“這店中混雜,不如到後堂暫坐。且讓我家老僕與您的婢女把這些事交接完,如何?”

羋月便應了,當下兩人到後堂坐下。又有婢女送上湯水來飲用畢,庸芮便問:“恕我冒昧,不知女士如何稱呼?也免得我失禮。”

羋月斂袖應道:“公子可稱我爲季羋。”季者末也,那時候對女子的稱呼皆是隻稱姓氏而不名。

庸芮恍悟:“是了,我聽說楚國公主送嫁隊伍入城。想必您亦是一位楚國宗女了。”

羋月笑笑也不說明,只道:“上庸本爲庸國都城,這城中商號藥鋪皆爲庸氏所有,看起來此城也是秦國的庸氏家族之封地了,此城郡守是否也是出自庸氏家族?”此時秦楚皆在分封和郡縣交替之時,許多封臣亦身兼郡縣之長。

庸芮點頭道:“此城郡守乃是家父。”

羋月便讚了一句道:“我看此城法度森嚴,人車各行其道、坊市分明、經營有道,想來必是庸將軍治城有方了。”

庸芮搖頭道:“家父乃守成之人,不敢當此美名,女士入秦以後再看各城池。當知如今秦國奉的是商君之法,周天子之舊俗下封君之權,早已結束,一切均是守法度而治罷了。”

羋月想起來時街道上人來人往,各守其道,嘆道:“商君法度森嚴,難得商君人亡政不息,秦人守法之嚴,令人歎服。”

庸芮卻有些不屑地道:“秦人守法,不過是因爲迫於商君之法太過嚴密。方方面面全無遺漏,而且執法極嚴,這街上常有執法之吏巡邏,見有違法者處重刑。在大秦。不管你做任何事情,都要領取官府的憑證,否則寸步難行,事事不成。甚至當年連商君自己因爲得罪大王想要逃亡,都一樣受制於商君之法而無法逃脫。不但如此,秦國的田稅商稅都是極重……”

羋月在楚國時常聽屈原和黃歇感嘆列國變法都是中途而廢。而唯秦國變法能夠持久,本以爲秦人重法,當會讚頌商君之法,不想卻聽庸芮說出這樣的話來,不解地問:“可若是這樣,爲什麼秦人還在守商君之法呢?”

庸芮笑道:“因爲商君之法對君王有好處,對大將有好處,對黔首也有好處,一樁法度之變動,若能得上中下三等人都有好處,便會得到執行。”

羋月不解地道:“黔首?”

庸芮詫異:“季羋不知黔首爲何物?”

羋月忙搖頭。

庸芮失笑道:“是了,黔首是秦人之稱,乃是庶民無冠,只能以黑布包頭,故曰黔首。雖非奴隸之輩,但終究是人下之下,除了極少數的人有足夠的運氣,能夠得遇貴人賞識可以出人頭地以外,大部份的人生老病死都已經註定。可是自商君之法以後,他們中聰明手巧的可以投入官府辦的工坊商肆爲役,力大勇敢的人可以去投軍,得軍功田惠及家人,剩下那些最笨最無能的人在地裡種田,只要按時交了田稅,遇上被人欺負的事也可以告到郡守縣令那裡,得到公平的待遇……”

羋月沉默,她自幼只知宮中事,知史、知兵,卻不知黔首庶民之苦,她想了想,道:“如此,自周天子以來的封臣之權,可就沒有了。封臣不能動,可郡守縣令卻三五年一換,權力全部在君王的手中了。”

庸芮嘆息道:“長此以往,那些還在行周天子之政的國家,如何能是秦國的對手?”

羋月道:“先生也還有故國之思嗎?”

庸芮搖頭道:“沒有了。與其在列國相爭中戰戰兢兢做一個小國之君,還不如在大國之中做一個心無牽掛,努力行政的臣子。”

羋月道:“只可惜列國的君王不會這麼想,天下奔走的士子也不會這麼想,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

庸芮也點頭道:“不錯,商君之法行於秦,也只是幾十年,以大王之力也有許多地方未曾推行。若要遍及於天下,只怕不經過幾百次戰爭,是不可能的。”

羋月心中亦是沉吟,卻見女蘿到來稟報,便站起身來笑道:“妾身向先生辭行。聽君之言,勝讀萬卷。今日得見君子,聆聽秦法,妾身實是榮幸。若我能遊歷列國,觀盡列國之法,以後希望還能有機會再見先生,共討思辨。”

庸芮也還禮道:“希望他日有緣,再見女士。”

兩人回到驛館,羋姝用了藥,過得幾日,果然漸漸轉好。

這日見羋月又來探望,見羋姝已經起身,也欣慰道:“阿姊今日看上去好多了。”(。)

第334章 退五國(3)第237章 秦王薨(4)第314章 入咸陽(1)第191章 巡四畿(1)第260章 燕王母(3)第142章 生與死(3)第343章 季君亂(4)第215章 慕少艾(2)第265章 瘋婦人(4)第15章 和氏璧(1)第108章 君王心(1)第407章 情腸斷(3)第187章 公主恨(4)第113章 山鬼舞(2)第382章 申包胥(2)第159章 無名毒(2)第316章 入咸陽(3)第92章 新婚日(2)第192章 巡四畿(2)第109章 君王心(2)第353章 唐八子(1)第52章 思君子(2)第373章 謀楚計(1)第296章 風雲變(2)第314章 入咸陽(1)第151章 情與妒(1)第23章 逍遙遊(1)第176章 昭氏女(4)第242章 別咸陽(1)第364章 骨肉情(2)第336章 訓三軍(1)第249章 薊城寒(4)第204章 風雲起(2)第248章 薊城寒(3)第150章 心未平(2)第388章 邊城險(4)第66章 王后璽(1)第71章 大朝日(3)第290章 山中夜(3)第237章 秦王薨(4)第183章 蘇秦策(3)第133章 商君墓(1)第233章 去復歸(5)第135章 故人來(1)第342章 季君亂(3)第108章 君王心(1)第189章 燕公子(2)第385章 邊城險(1)第143章 公子稷(1)第372章 趙主父(4)第373章 謀楚計(1)第109章 君王心(2)第306章 遠客至(1)第105章 亂象起(3)第19章 楚王殤(2)第303章 歸去來(1)第263章 瘋婦人(2)第256章 國相妾(3)第143章 公子稷(1)第41章 繞樑琴(2)第3章 霸星現(2)第293章 破樊籬(2)第397章 殺機現(4)第144章 公子稷(2)第349章 亂局平(2)第371章 趙主父(3)第235章 秦王薨(2)第158章 無名毒(1)第179章 破心籬(3)第247章 薊城寒(2)第382章 申包胥(2)第389章 邊城險(5)第82章 生死劫(1)第143章 公子稷(1)第250章 魑魅行(1)第363章 骨肉情(1)第39章 慕少艾(2)第377章 伐楚國(1)第70章 大朝日(2)第305章 歸去來(3)第405章 情腸斷(1)第299章 舉周鼎(1)第416章 安國君(1)第92章 新婚日(2)第173章 昭氏女(1)第215章 慕少艾(2)第84章 義渠王(1)第23章 逍遙遊(1)第116章 羋八子(2)第263章 瘋婦人(2)第73章 公主嫁(2)第215章 慕少艾(2)第84章 義渠王(1)第215章 慕少艾(2)第145章 公子稷(3)第67章 王后璽(2)第88章 狼之子(3)第188章 燕公子(1)第223章 風雲變(3)第50章 不相識(3)
第334章 退五國(3)第237章 秦王薨(4)第314章 入咸陽(1)第191章 巡四畿(1)第260章 燕王母(3)第142章 生與死(3)第343章 季君亂(4)第215章 慕少艾(2)第265章 瘋婦人(4)第15章 和氏璧(1)第108章 君王心(1)第407章 情腸斷(3)第187章 公主恨(4)第113章 山鬼舞(2)第382章 申包胥(2)第159章 無名毒(2)第316章 入咸陽(3)第92章 新婚日(2)第192章 巡四畿(2)第109章 君王心(2)第353章 唐八子(1)第52章 思君子(2)第373章 謀楚計(1)第296章 風雲變(2)第314章 入咸陽(1)第151章 情與妒(1)第23章 逍遙遊(1)第176章 昭氏女(4)第242章 別咸陽(1)第364章 骨肉情(2)第336章 訓三軍(1)第249章 薊城寒(4)第204章 風雲起(2)第248章 薊城寒(3)第150章 心未平(2)第388章 邊城險(4)第66章 王后璽(1)第71章 大朝日(3)第290章 山中夜(3)第237章 秦王薨(4)第183章 蘇秦策(3)第133章 商君墓(1)第233章 去復歸(5)第135章 故人來(1)第342章 季君亂(3)第108章 君王心(1)第189章 燕公子(2)第385章 邊城險(1)第143章 公子稷(1)第372章 趙主父(4)第373章 謀楚計(1)第109章 君王心(2)第306章 遠客至(1)第105章 亂象起(3)第19章 楚王殤(2)第303章 歸去來(1)第263章 瘋婦人(2)第256章 國相妾(3)第143章 公子稷(1)第41章 繞樑琴(2)第3章 霸星現(2)第293章 破樊籬(2)第397章 殺機現(4)第144章 公子稷(2)第349章 亂局平(2)第371章 趙主父(3)第235章 秦王薨(2)第158章 無名毒(1)第179章 破心籬(3)第247章 薊城寒(2)第382章 申包胥(2)第389章 邊城險(5)第82章 生死劫(1)第143章 公子稷(1)第250章 魑魅行(1)第363章 骨肉情(1)第39章 慕少艾(2)第377章 伐楚國(1)第70章 大朝日(2)第305章 歸去來(3)第405章 情腸斷(1)第299章 舉周鼎(1)第416章 安國君(1)第92章 新婚日(2)第173章 昭氏女(1)第215章 慕少艾(2)第84章 義渠王(1)第23章 逍遙遊(1)第116章 羋八子(2)第263章 瘋婦人(2)第73章 公主嫁(2)第215章 慕少艾(2)第84章 義渠王(1)第215章 慕少艾(2)第145章 公子稷(3)第67章 王后璽(2)第88章 狼之子(3)第188章 燕公子(1)第223章 風雲變(3)第50章 不相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