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羋八子(2)

秦王駟尤其喜歡《天問》這一卷書:“‘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這《天問》之篇,問天問地、問鬼問神、問古問今,實是難得的好文章。此等辭賦,長短不拘,與《詩》之四字爲句十分不同,卻更能抒發胸懷,氣勢如虹。”他看到酣處,不禁擊案而嘆:“此子若能入我秦國,豈不妙哉!”

羋月笑了:“大王如富人行街市,見着所喜之物,便要收入囊中。豈不知世間之物,見之用之,倒未必樣樣收入囊中。屈子志不在此,您看這篇《橘頌》,乃他自抒胸懷。”

秦王駟接過來看了一看,嘆道:“嗯。‘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心志如此,倒是不可勉強。”他放下書卷,看着羋月意味深長地道:“你給寡人推薦這些書卷,可有用意?”

秦、楚文字有異,秦王駟雖然博學,但有些字形和典故,還是需要羋月的解說。這一個多月來,兩人同行同宿,一起騎射,一起觀書,盡情享受着在一起的美好和歡樂。

這一個月,羋月沒有要過財物,沒有要過封號,他在等待着,她提出她想要的東西來。

羋月直率地道:“大王曾對妾身說過,凡事當以直道而行,妾身對大王就直言了。”

秦王駟笑了:“你想直言什麼?”

羋月這才說出了用意來。楚人送嫁,嫁妝雖然在武關外被劫過,但義渠王只掠走了少量珠寶金器,最珍貴的百卷書簡還有全套青銅樂器都還完好無缺。只是這套嫁妝自入宮以後就沒有動用過。秦、楚兩國文字不同,這些書簡若是無人整理,白放着實是可惜。樂器雖在,但有幾個樂人遭逢意外,因此全套樂舞不全。羋月便自請整理書卷,重訓樂人。

秦王駟聽了她這話,沉吟道:“王后欲讓你侍奉寡人,是想你有了名分,可以幫她打理後宮,魏夫人也因此生了事端。如今你正可因此而揚眉吐氣,爲何反生退縮之心,可是以退爲進嗎?”

羋月坦然直視:“妾身初入宮的時候,因爲放不開執念,所以做了一些糊塗的事情,也把自己置身於是非浪尖。如今妾身只想和弟弟過自在安靜的日子,看幾頁書,練幾段歌舞……”

秦王駟搖了搖頭:“寡人不同意。”見羋月驚詫,秦王駟便說道:“你若是喜歡書籍,喜歡樂舞,任何時候都可以去翻閱整理,去觀賞訓練。可是寡人不願意看到你爲了避是非而躲進這些事物裡去。寡人不缺打理後宮之人,也不缺整理書籍之人。天地廣闊,宇宙無垠。月,寡人知道你自幼生長在楚宮,拘住了你的眼和你的心,但大秦不一樣,你儘可放下憂懼。須知寡人帶你去騎馬、行獵,與你試劍、共閱書簡,讓你去結交張儀,就是爲了不讓你成爲那些淺薄婦人,爲了讓你按自己的心願活得多姿多彩,不必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必活得枯燥無聊、鉤心鬥角……”

羋月怔住了,一種莫名的情愫涌上心頭,忽然覺得眼睛有些酸澀,她顫聲道:“大王……”

秦王駟擺了擺手,道:“寡人一直很懷念當時見到你的時候,那無畏無懼的樣子,還嫌寡人留着鬍子,叫寡人作長者……”

羋月撲哧一聲笑了,不好意思地道:“大王……”

秦王駟看着她微笑道:“終於笑了?”

羋月欲抑制自己,卻忍不住又笑了起來。忽然之間,她只覺得身上沉重的枷鎖,似在這一個多月的相處中,一層層被卸下了。是否從此之後,她真的可以不必再憂懼,不必再如履薄冰,而可以自在地哭、自在地笑了呢?

秦王的詔書終於還是下了,丹書放在案几上:“冊封季羋爲八子,位比中更,祿秩千石。”秦宮規矩,王后以下稱夫人,然後是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八子這個位置,屬於中等偏下,不至於引人注目,又不至於太低。

薜荔欣喜地捧入丹書,賀道:“恭喜公主,賀喜公主!如今您封了八子,王后以下,只比魏夫人、唐夫人、虢美人和衛良人低,若到將來,還不定誰低誰高呢……”

羋月沉着臉喝道:“住口,這樣的話若是叫別人聽了去,將你立斃杖下,我都救不得你!”

薜荔嚇了一跳,連忙伏地求饒道:“奴婢再不敢了,求公主饒我。”

見羋月神情嚴肅,正在爲羋月卸妝的女蘿不禁停下手來,也走到薜荔身邊跪下,求情道:“公主,念在薜荔服侍您多年的分上,這次就饒過她吧。”

羋月自己伸手取下簪環,放在梳妝檯上,輕輕一嘆:“女蘿、薜荔,你們還記得,當日曾經對我說過的話嗎?”

兩人對視一眼,不覺有些心驚。女蘿左右看了看無人,才道:“是,奴婢記得。”

羋月看着兩人:“當日你們向我效忠的時候,我曾經說過,那時候尚無法允你們什麼,但倘若以後我可以自己做主時,一定不會辜負你們兩個的。”

兩人又對視一眼,齊聲道:“是。”

羋月肅容道:“當日你們原是威後指派過來的,我能夠明白你們身不由己,就算我自己又何嘗不是無枝可依,所以不敢給你們什麼許諾,也不敢完全要求你們的忠誠。”見兩人慾張口說話,她擺了擺手,“大王說得很對,世間沒有一廂情願的忠貞,衣食財帛換的是效力和服從,但忠誠和貞節卻只能以誠意和恩德交換。可如今我的命運不再操縱在威後的手中,也不會再操縱在阿姊的手中。”

女蘿道:“奴婢和薜荔這麼多年以來,從未對您做過任何不利的事情。”

羋月點頭道:“我知道。從在楚國開始到現在,玳瑁都會定時向你們打聽我的事兒,我也曾許可你們這麼做過。但現在不一樣了,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身邊之人對我絕對忠誠。我給你們兩個選擇。一是完全聽命於我,從此只有我這一個主人,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出賣我,背叛我。二是如果不願意的話,那麼從今天開始,我另給你們安排去處,只是不能再留你們在我身邊了。”

女蘿先反應過來,磕了個頭道:“奴婢盡忠之心,至今未變。公主如有吩咐,無不效命。”

薜荔也反應過來,磕頭道:“奴婢也與女蘿阿姊一樣。”

羋月點了點頭:“你們若還有顧忌,也只管告訴我。莫說你們,便是我,亦還有戎弟與母親在楚國,掌於人手。你們若是還有親眷,先告訴我,我或可令人相助脫身。”

女蘿苦笑:“我是雲夢澤的夷族,如今連部族也沒有,哪裡還有親人?”

薜荔亦道:“我家原是奴籍,只是年幼時舊主人家落了難,我一家都被分賣,如今都不記得誰是誰了。我們這些奴婢若不是自己得了勢記得親人回去找,誰會管我們這些微賤之人有無親眷?”

羋月也自嘲地笑了笑:“是啊,當日她挑中你們的時候,也不過以爲我是一隻隨手可以捻死的螻蟻,哪會有這般深的安排?女蘿、薜荔,今日我給你們選擇的機會了。若是要留下來,從此之後,我會給你們想要的一切,是放你們脫籍出宮成家立室,還是在宮裡權傾一方,都不是問題。可我也要你們絕對效忠,因爲我的身邊不能有不安全的存在。”

女蘿和薜荔對望一眼,一齊拜伏下來道:“奴婢願爲主人效死。”

羋月站起來,走到窗邊,擡頭望着天空,晴空萬里,一鶴長唳。

從今天起,她的人生,又是一個新的篇章了。

既然她避不開入宮爲妃的命運,既然她避不開爲妾爲媵的命運,那麼,所有對紛爭的逃避已經不可能,她必須直面後宮的搏殺。今後的生活,她要好好把握,她不會給任何人以機會,把她踩落。

羋月初封,誰也沒有想到,第一個來道喜的竟是衛良人。羋月收了禮物,看着衛良人的神情,見她頗有憔悴之色,但卻和藹可親。

兩人坐下,侍女均在室外侍候着。羋月觀察着衛良人的神情道:“還未謝過衛阿姊上次出手相助。”

衛良人一怔,臉龐忽然變得十分扭曲,好一會兒才恢復道:“季羋說笑話了,我何時助過你?”

羋月微笑道:“當日若非衛良人的銅符節,我還不知道是誰令我們差點死在義渠人的手中。”

衛良人定了定神,方悟羋月說的是這個,想說什麼又忍下了:“季羋妹妹誤會了,那日我不過是接了家書,無意中失落了銅符節而已。你能查到,那是你的能耐高,我可沒有任何暗示。”

羋月道:“可我卻因此而找到了真兇,並且讓大王也知道了一切。衛良人可還記得大王賜下藍田美玉並要你們送回母國之事嗎?”

衛良人嘆氣道:“我知道,從大王賜下藍田玉開始,我就知道魏夫人必有一劫。”她眼望着窗外紅葉飄落,嘆息道:“我們都是身不由己的人,身後都站着一個母國。母國若強,是一種倚仗,也是一種負累。母國若弱,雖然矮人三分,但也不必擔心風雲變幻連累己身。”羋月聽得她這番肺腑之言,亦是深有同感。見了羋月神情,衛良人微微一笑,轉過話題道:“大王專寵妹妹近一月,妹妹可知宮中因此議論不已?”

羋月卻不解,問她原因,衛良人道只有先王后和當今王后初入宮時,大王才專房獨幸了三個月以上。其他如魏夫人、虢美人和衛良人初承恩的時候,只有十來天的專房獨幸,如今羋月專寵一月,自然令得宮中議論不已。

羋月聽了她這番話,知道是特意來提醒自己,也深爲感激,卻問衛良人何以提醒自己。

衛良人苦笑:“在你眼中,是不是把我和魏夫人算成一黨了?”

羋月亦道:“我亦不解,魏夫人似與樊長使、魏少使更爲親近,但卻又倚重衛良人。”

衛良人卻同她解釋:貴女出嫁,以同姓爲媵。當年魏國嫁女於秦,一嫁四媵,除魏夫人是先王后的親妹妹,小魏氏是她的族妹外,樊氏和死去的溫氏是同姓小族。但衛良人和虢美人卻非魏女陪媵,而是周天子所賜同姓之女。

羋月詫異:“周天子爲何要賜嫁媵女?”

如今周天子已經衰落,列國對周天子也不過是討一紙詔書的時候纔會送點禮物,秦、魏結親,又與周天子何干?

衛良人卻道,周天子如今也只剩下個名號,實則連個小國都不如,偏偏還內鬥連年。周天子怕見各國諸侯,於是仿周公的例子,封公子根爲東周公,出面應付諸侯的要求。後來韓、趙兩國佔據王城並瓜分,周天子帶着九鼎又寄住西周公處,西周公拿捏着天子和玉璽又想要和東周公分權。所以秦、魏聯姻,兩家都想插一手進來,就搶着各送一個媵女。衛良人是東周公所贈,虢美人卻是西周公所贈。

羋月這才明白,爲何魏國諸姬,似合似分,卻是各不相同。聽了衛良人如今這一番話,便感激她的提點。

衛良人卻道:“我看到你,就像看到我當日初入秦宮時的樣子,自以爲聰明得能看穿一切,卻因爲身份低人一等,不得不屈從於環境。你與我一樣的心高氣傲、不甘不願,無可奈何,卻又想努力改變……我幫你,就像幫助過去那個孤立無援的我一樣。”她說得動情,羋月也聽得不禁唏噓。

衛良人又道:“妹妹是聰明人,當知後宮的雞爭鵝鬥不過是閒極無聊自尋煩惱罷了。女人安身立命一靠的是母族,二靠的是夫婿,三靠的是子嗣。你便掐死九十九個女人,男人轉眼迎進第一百個,你除了落得兩手血腥一身骯髒,還有什麼可剩的?”

羋月見她說得誠摯,似是句句金玉良言,心中既有感激,又有疑惑。宮中楚、魏兩邊相爭不下,衛良人此番跑來表明立場,故示親近,不知卻是何因。

衛良人卻又東拉西扯,屢屢提到秦王駟,又提到王后,甚至對宮中諸女的印象,羋月卻是無心於此,只是淡淡敷衍幾句罷了。直到衛良人離開,她猶在思索着對方的來意。

衛良人走出蕙院,卻是心中暗歎。她與羋月接觸並不多,除了頭一次的脣槍舌劍,見羋月將魏夫人等一干人壓倒,不過是靠着反應敏捷、口舌厲害,且那次是她起了個引子,此後諸羋一齊開戰,也並不見得她有多突出。其次就是那次的銅符節之事,但是此事已經被秦王駟壓下,便是秦王駟以賜下藍田玉試探後宮,亦可視爲秦王駟對王后受伏之事本來就會追查,並不覺得她有什麼高明之處。

但是,能夠讓秦王駟這麼上心,獨寵一月,這卻不能不讓她開始改變對羋月的看法。旁人的觀察永遠是有偏差的,最好的辦法,便是親自來試上一試。

她一半爲的是試探,另一半也是示好。她能夠在宮中混得如魚得水,憑的便是“與人爲善”四字。於魏夫人跟前,她是個出主意遞刀子的人,但魏夫人的刀子落下的時候,她又是那個遞藥救傷的人。如此一來,宮中人人只感激她的好處,魏夫人示人以威,她卻能示人以惠。

她坐在蕙院中,與羋月不動聲色地聊着天,卻是越試越疑心。這少女雖然容貌豔麗,卻也不是難得的絕色,算不上特別玲瓏剔透,亦沒有突出的特點。論能幹不及魏夫人,論美貌不及虢美人,論溫柔不及自己。再細想起自己接觸過的楚國諸女,她亦是論高貴不及王后,論心計不及孟昭氏,論活潑不及季昭氏,論才氣不及屈氏,論英氣不及景氏……

唯一可取者,不過是她心氣極高,並不以後宮位分、男女情愛爲意。對秦王駟,並無其他宮中妃嬪那種情不自禁的爭寵之意;對王后羋姝,卻也無其他媵女對自家主母的倚仗之念。或者說,她和衛良人一樣,是宮中絕少的想借着自己能力立足,而不是尋找依附之人。

想到這裡,衛良人不禁微微一笑。也許,羋月和羋姝之間的裂縫,她可以利用。但是這一次,她不會再去提醒魏夫人了,繆監的事情之後,她會更警惕這個老奴對後宮的掌控手段。

第179章 破心籬(3)第349章 亂局平(2)第118章 公子蕩(2)第112章 山鬼舞(1)第239章 追遺詔(2)第371章 趙主父(3)第389章 邊城險(5)第137章 故人來(3)第347章 骨肉逢(4)第218章 女醫摯(1)第43章 摽有梅(2)第75章 公主嫁(4)第71章 大朝日(3)第269章 牛馬橫(4)第99章 不素餐(2)第243章 別咸陽(2)第233章 去復歸(5)第10章 鷹之惑(2)第154章 情與妒(4)第260章 燕王母(3)第160章 無名毒(3)第8章 垂髫年(2)第95章 魏夫人(3)第359章 故人意(4)第136章 故人來(2)第63章 流言起(1)第85章 義渠王(2)第207章 諸子封(2)第94章 魏夫人(2)第377章 伐楚國(1)第387章 邊城險(3)第190章 燕公子(3)第183章 蘇秦策(3)第381章 申包胥(1)第266章 牛馬橫(1)第90章 大婚儀(2)第312章 歸秦路(4)第30章 西市婦(1)第356章 故人意(1)第413章 霸業興(1)第35章 斷腸別(3)第120章 公主嫁(2)第182章 蘇秦策(2)第353章 唐八子(1)第302章 舉周鼎(4)第391章 郢都滅(2)第99章 不素餐(2)第245章 別咸陽(4)第29章 高唐臺(2)第106章 王后娠(1)第2章 霸星現(1)第330章 羣狼伺(3)第26章 放鷹臺(1)第327章 太后始(4)第237章 秦王薨(4)第335章 退五國(4)第256章 國相妾(3)第70章 大朝日(2)第55章 秦王謀(3)第87章 狼之子(2)第97章 銅符節(2)第240章 追遺詔(3)第249章 薊城寒(4)第199章 韓與蜀(1)第260章 燕王母(3)第332章 退五國(1)第106章 王后娠(1)第163章 龍回丹(2)第141章 生與死(2)第35章 斷腸別(3)第133章 商君墓(1)第300章 舉周鼎(2)第43章 摽有梅(2)第214章 慕少艾1第274章 西市居(1)第210章 探真心1第265章 瘋婦人(4)第336章 訓三軍(1)第41章 繞樑琴(2)第236章 秦王薨(3)第370章 趙主父(2)第374章 謀楚計(2)第37章 死與生(2)第290章 山中夜(3)第307章 遠客至(2)第399章 夫與子(2)第8章 垂髫年(2)第139章 舊事提(2)第393章 郢都滅(4)第119章 公主嫁(1)第128章 風雲變(2)第60章 魏女恨(1)第360章 抉擇難(1)第103章 亂象起(1)第352章 亂局平(5)第111章 絕處謀(2)第326章 太后始(3)第37章 死與生(2)第294章 破樊籬(3)第166章 真與僞(1)
第179章 破心籬(3)第349章 亂局平(2)第118章 公子蕩(2)第112章 山鬼舞(1)第239章 追遺詔(2)第371章 趙主父(3)第389章 邊城險(5)第137章 故人來(3)第347章 骨肉逢(4)第218章 女醫摯(1)第43章 摽有梅(2)第75章 公主嫁(4)第71章 大朝日(3)第269章 牛馬橫(4)第99章 不素餐(2)第243章 別咸陽(2)第233章 去復歸(5)第10章 鷹之惑(2)第154章 情與妒(4)第260章 燕王母(3)第160章 無名毒(3)第8章 垂髫年(2)第95章 魏夫人(3)第359章 故人意(4)第136章 故人來(2)第63章 流言起(1)第85章 義渠王(2)第207章 諸子封(2)第94章 魏夫人(2)第377章 伐楚國(1)第387章 邊城險(3)第190章 燕公子(3)第183章 蘇秦策(3)第381章 申包胥(1)第266章 牛馬橫(1)第90章 大婚儀(2)第312章 歸秦路(4)第30章 西市婦(1)第356章 故人意(1)第413章 霸業興(1)第35章 斷腸別(3)第120章 公主嫁(2)第182章 蘇秦策(2)第353章 唐八子(1)第302章 舉周鼎(4)第391章 郢都滅(2)第99章 不素餐(2)第245章 別咸陽(4)第29章 高唐臺(2)第106章 王后娠(1)第2章 霸星現(1)第330章 羣狼伺(3)第26章 放鷹臺(1)第327章 太后始(4)第237章 秦王薨(4)第335章 退五國(4)第256章 國相妾(3)第70章 大朝日(2)第55章 秦王謀(3)第87章 狼之子(2)第97章 銅符節(2)第240章 追遺詔(3)第249章 薊城寒(4)第199章 韓與蜀(1)第260章 燕王母(3)第332章 退五國(1)第106章 王后娠(1)第163章 龍回丹(2)第141章 生與死(2)第35章 斷腸別(3)第133章 商君墓(1)第300章 舉周鼎(2)第43章 摽有梅(2)第214章 慕少艾1第274章 西市居(1)第210章 探真心1第265章 瘋婦人(4)第336章 訓三軍(1)第41章 繞樑琴(2)第236章 秦王薨(3)第370章 趙主父(2)第374章 謀楚計(2)第37章 死與生(2)第290章 山中夜(3)第307章 遠客至(2)第399章 夫與子(2)第8章 垂髫年(2)第139章 舊事提(2)第393章 郢都滅(4)第119章 公主嫁(1)第128章 風雲變(2)第60章 魏女恨(1)第360章 抉擇難(1)第103章 亂象起(1)第352章 亂局平(5)第111章 絕處謀(2)第326章 太后始(3)第37章 死與生(2)第294章 破樊籬(3)第166章 真與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