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

與此同時。

在德克薩斯州內部沿海,即墨西哥灣附近的近海區域。

兩艘霍去病級、一艘秦瓊級,悄無聲息的出現在墨西哥灣的海灣海底平原中,這裡平均水深超過1500米,非常適合潛艇航行。

雖然之前的恐荒島事件後,諾亞會加強了對加勒比海地區的聲吶佈置密度,但他們的技術仍然很難捕獲霍去病級和秦瓊級的聲吶信號。

加上他們一直墨西哥灣爲自己的內海區域,本身防禦相當鬆懈。

這這種鬆懈,讓三條大黑魚悄無聲息的進入了海灣的海底平原中。

潛艇小隊的指揮官宋耀民,看了看海圖數據,發現他們已經來到第一個目標區域。

該海域,距離佛羅里達州的西海岸,直線距離不足183公里。

宋耀民拿起對講機吩咐道:“按照原定計劃,開始執行任務。”

“收到。”

只見體型龐大的秦瓊號,從魚雷發射管發射了一枚特製潛航器,該潛航器向佛羅里達州的大陸架勻速潛行,速度大約25節左右。

隨着潛航器越來越逼近海岸,海水深度也越來越淺,爲避免暴露,通過水下超聲波通信系統控制的工作人員,開始給潛航器減速。

然後啓動聲吶探測系統,探測佛羅里達西海岸附近的海底水文,很快工作人員就發現了一處合適的小海溝。

海溝深度在330~410米左右,寬度350~900米,長度大約16公里左右,這個深度不會頻繁的人類靠近,有利於隱蔽。

潛航器用了一個多小時的仔細勘探,終於發現了一處合適的藏身之所,一個天然的海底巖洞,剛好容納潛航器停靠。

工作人員操作着潛航器停泊在巖洞內,然後潛航器的底部伸出微型鑽頭,向地下鑽孔。

這臺潛航器,其實就是一臺海陸兩用的順風耳聲吶器,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了。

目前順風耳的陸地監測範圍,已經提升到2200公里左右,海水檢測範圍則是800公里左右。

當然越靠近目標,探測到的聲吶數據則越清晰越準確,這也是潛艇小隊進入墨西哥灣的原因。

之前宋耀民已經帶着潛艇小隊,將這種順風耳聲吶器,佈滿了整個加勒比海。

潛航器內部出來一臺海洋型聲吶和一臺陸地型聲吶,另外還配備了同位素核衰變電池,可以在海底工作15~25年。

另外配備了微型自爆裝置、微型電腦、多頻道超聲波通信系統,最大通信距離爲海底300公里左右。

一般而言,潛航器之間的距離,都會維持在200~240公里之間,另外潛航器可以通過遠程控制,通過電動螺旋槳快速移動。

雖然超聲波通信系統的數據傳輸速度非常慢,可傳遞的數據量也不大。

但勝在安全隱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通過遠程控制,調整通信的超聲波頻率,減少被發現的可能。

這種密佈海底的超聲波通信網絡,和聲吶探測系統,可以無死角的監控全球海洋。

爲了應對一些突發狀況,燧人安保公司長期派駐兩艘秦瓊級,駐紮在加勒比海的海底,作爲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帶等海域的固定聲吶數據中心。

就算是需要休整,也是採用輪班制,確保該區域至少留守兩艘秦瓊級。

實際上,這種隱蔽的海底監控系統,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全球海域蔓延着。

特別是東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北冰洋,這些靠近諾亞會、露西亞的區域,都在佈置順風耳系統的聲吶點。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儘管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和技術優勢,但這不是傲慢自大的理由,投資五百多億來佈置這一套系統,在黃修遠看來,並不是一種浪費,而是非常有必要。

更何況,順風耳系統也不僅僅可以應用在軍用領域,在海底水文檢測、海底礦物勘探、板塊運動、地殼地幔勘探、地震研究,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國內,從去年開始佈置的地下順風耳系統,就帶來了豐富的地層數據。

包括各種埋藏在1000米以下的礦物分佈,還有地下水分佈、岩漿層分佈、板塊運動數據之類。

這些數據,讓燧人系的地質研究所,和科學院的地質研究所,都獲得了豐厚的科研回報。

其實單單是地下礦物分佈,就足夠讓這一次投資回本了,地表淺層的礦物情況,經過人類幾個世紀的勘探,已經被摸得七七八八了。

倒是海底和陸地一千米以下的地層,人類至今仍然知之甚少。

雖然一千米以下的礦物,不具備大規模開採的條件,但這僅限於鋁鐵銅鋅錫之類的元素。

如果是稀缺性的稀有元素,就算是一千米以下,仍然具備開採的價值,更何況現在的鑽孔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了,地下幾公里深度的開採,並非異想天開。

在內部的相關地質勘探報告中,目前發現了很多,具備開採價值的礦藏。

比如在贛省的九江附近,就在地下6000~6500米左右的區域,發現了一個小型的天然氣田,如果是普通的天然氣田,這個深度並不值得開採。

關鍵是這個天然氣田,是一個富氦氣田,得利於其封閉的地層,將其中的氦氣牢牢地鎖在裡面。

根據初步勘探數據的評估,九江氣田中蘊含了6000~8000噸氦氣。

又比如國內非常稀缺的鈾礦,這一次也發現了好幾處深層礦脈,而且是丰度相對比較高的富礦。

另外還有各種稀有元素,除了國內的礦物,東南亞、東北亞和澳洲的礦物,以及周邊海底的礦物,都發現了一大批。

這些資源就算現在不需要,說不定未來用得上,可以作爲戰略儲備。

特別是太空時代初期,由於飛船航速太慢,從外星開採礦物的成本比較高,這個尷尬的過渡階段,肯定只能依靠藍星本身的礦藏資源。

這樣一來,這些在海底和地層深處的礦物,就會變得至關重要起來。

別以爲現在的航天領域,那些稀有元素之類可以勉強維持供應,就以爲可以高枕無憂了。

一旦真正的大規模進軍外太空,航天器的規模至少要擴充上百倍,纔可以保證順利開拓月球、火星,實現初步的太空移民。

這個時候,資源肯定會迅速被消耗,而且很多稀有元素在航天器中的作用,幾乎是短時間內不可替代的。

比如耐高溫材料中的鉬錸鎢,以及強磁材料、超導材料中的稀土元素,核衰變電池中的鈈,這些都是非常稀缺的元素。

一旦原材料供應不足,可能會導致航天發展緩慢,甚至出現停滯。

在競爭激烈的太空領域,一旦後勁不足,後果可能喪失晉升星際文明的機會。

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奈選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二百零四章 熱土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三百三十八章 磨刀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號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場演講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方超環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七百三十七章 光年之外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六百五十四章 死結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一百九十七章 市場大勢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
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五百五十八章 黎明前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一十二章 沸騰發酵第一百五十八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奈選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二百零四章 熱土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二百八十四章 價格第三百三十八章 磨刀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六百九十五章 漫遊(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號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場演講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第四百三十四章 東方超環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七百三十七章 光年之外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五百八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六百五十四章 死結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一百九十七章 市場大勢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二十五章 多手準備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