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超低軌

燧人系的安全部,在春節剛剛上班的第一天,就直接給了那幫蛀蟲當頭一棒。

一場內部肅清風暴,隨即洶涌而至。

而黃修遠則通過替身機器人,來到了雄鷹航天的總部,漠北的喬巴山城附近。

雄鷹航天城在喬巴山向南28公里處,是一個仿造東風航天城建造的航天基地,目前擁有兩個發射位,和一個綜合裝配工廠,可以同時裝配5枚運載火箭。

來到基地裡面,之前被他邀請過來的王院士,此時正在搞飛鵬發射平臺。

看到他走進來,頭髮花白的王院士,開玩笑道:“修遠,好久不見,你這甩手掌櫃當得可真舒服呀!”

“哈哈,能者多勞,我這邊也是忙得腳不沾地。”黃修遠說完,又看着改造車間內的飛鵬級—金翅大鵬號。

王院士介紹道:“我和沈飛、中船重工方面,聯合調整了飛鵬級的氣動佈局,又將之前的地效飛行系統取消了,只保留主動力系統和垂直降落系統。”

“你們測試的實際載荷多少?”

王院士回答道:“1000噸有效載荷的性價比最高,運載平臺可以突破到47公里的高空,如果是運載九百噸左右的長11,可以突破到海拔50公里的高空。”

47公里!50公里!

黃修遠對於這個高度比較滿意,運載火箭的芯一級,燃料往往消耗在大氣層底層區域,特別是大氣稠密的對流層和平流層,幾乎消耗了芯一級70%的燃料。

對流層是地面到海拔10公里之間,而平流層則在海邊10公里到50公里之間。

剛好金翅大鵬號已經可以飛到平流層頂部,平流層上面的空氣稀薄,而且地心引力進一步被削弱,在這一片區域發射運載火箭,可以有效提升運載火箭的運載距離,或者提升有效載荷。

王院士給了一個運載數據,之前近地軌道有效載荷只有二十多噸的長11,如果採用金翅大鵬號作爲發射平臺,近地軌道有效載荷可以提升到260噸左右。

這個有效載荷,比目前正在開發的長13——近地軌道120噸級運載火箭,還要強大兩倍多。

看起來,這個有效載荷非常龐大,實際上運載火箭加上金翅大鵬號本身,整體重量都達到了4300噸左右,計算起來,載荷比才6%左右,並沒有太誇張。

黃修遠看了三次測試的數據,又和王院士等人討論了一會。

對於金翅大鵬號的後續研發改進,仍然有待繼續提升。

王院士有些遺憾的說道:“如果有一種吸氣式發動機,可以爆發出如此龐大的動力,說不定金翅大鵬號的有效載荷可以進一步提升。”

“哈哈,有得有失,事物沒有十全十美的。”黃修遠笑着搖了搖頭。

金翅大鵬號的發動機,是爆轟火箭發動機,配合N20高能燃料,纔可以產生龐大的瞬間爆發力,將幾千噸的東西推到平流層頂部。

而一般的固體燃料能量密度太低,液體燃料中的液氧煤油,瞬間爆發力不足以推動高載荷到平流層頂部。

採用N20燃料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不說這個,修遠你之前交代的另一個項目,方河那邊好像已經快完成了。”王院士提醒道。

“哦?”黃修遠一愣,隨即來了興趣:“我們去看看。”

倆人來到另一個衛星裝配工廠,雄鷹航天雖然成立時間很短,卻通過挖牆腳,獲得了大量的技術人員。

之前飛鵬發射平臺這個項目沒有立項之前,雄鷹航天並沒有在乾坐着,而是有好幾個項目。

其中方河團隊負責的超低軌衛星研發項目,就是黃修遠的親自交代的項目。

進入衛星裝配工廠內。

一個有些馬臉的中年人,正和幾個研究員在討論着什麼,他就是方河,之前在航天一院工作,從事衛星和航天器設計。

“老方,聽說你們有成果了?”

一聽到這個聲音,方河頓時驚醒過來,連忙三步並兩步走過來:“董事長,歡迎蒞臨指導,項目還沒有完全成熟,我們只是初步設計了一個原型。”

“帶我看看。”

“好的。”

一行人來到衛星裝配工廠的核心區,這裡陳列着一個衛星,從太陽能電池板翼展和設備體積來看,應該是一箇中型衛星,重量估計在2噸左右。

方河介紹了一下基本參數,重量果然是1.82噸。

這個衛星設計得非常奇怪,特別是頭部那一個喇叭口一樣的東西,讓人懷疑這個東西是某種激光器。

但實際這東西並不是激光器,而是靜電場粒子蒐集器,可以通過靜電場,蒐集沿途的氫氣分子、氦氣分子。

至於爲什麼要蒐集這些粒子,原因非常簡單,因爲這個衛星採用的發動機,是一臺激光等離子發動機。

激光等離子發動機的工質就是氣體分子,通過瞬間的高能激光,將氣體分子變成等離子體,然後噴射出去作爲動力來源。

至於激光等離子發動機的電力,一方面來自太陽能電池板,另一方面則是溫差發電,以及目前還在實驗的磁流體發電系統。

按照計劃,該型號的衛星,運行軌道是在海拔210~240公里的超低軌道區,這裡擁有相對豐富的氣體分子,可以給衛星提供蒐集工質的環境。

另一方面,超低軌道運行並不需要時時刻刻啓動發動機反推,通常是在衛星高度下降到臨界高度附近時,啓動發動機反推上去。

爲什麼黃修遠執着於超低軌衛星,主要是這類型的衛星,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那就是距離地面非常近。

無論是在偵察監控上,還是在定位通信上,超低軌衛星都有高軌衛星無法做到的清晰度、準確度。

但是超低軌衛星的缺點,就是使用壽命非常短,主要是因爲在近地軌道100~500公里附近,存在大量的氣體分子。

這些氣體分子會不斷衝擊航天器,當氣體阻力一點點作用在航天器上,就會導致航天器逐步向地面墜落。

哪怕是現在的天宮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每年都在向下墜落,只是速度非常慢,顯得不太明顯。

就算如此,這些空間站每隔一段時間,還是需要通過發動機反推,擡升運行軌道的高度,避免被拉下大氣層。

而210~240公里的超低軌,航天器基本只能採用大橢圓形軌道,來實現一段時間的超低軌窗口期。

方河團隊設計的這款衛星,則一改常態,採用激光等離子發動機、靜電場粒子蒐集器、多重發電系統,保證該衛星可以二十四小時在超低軌運行。

甚至可以進行軌道加料作業,通過長11運載火箭,將大量工質運輸上去,然後在軌道上加註工質。

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五百六十一章 漸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六百六十一章 功能模擬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三百五十八章 強勢第二百二十九章 淘金者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五十九章 大項目(加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廉租房第五百八十章 新農村(一)第十五章 工業靈魂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瀾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四百零一章 深層影響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二百八十一章 利刃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告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將一軍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化(一)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芯片進度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六十一章 各項安排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三百六十章 印不動的鈔票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工藝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七百三十二章 開端(三)
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效果和採訪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五百六十一章 漸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博覽會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六百六十一章 功能模擬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零一章 緊急召回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四百四十四章 年度人物第三百五十八章 強勢第二百二十九章 淘金者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五十七章 城市蛻變第五十九章 大項目(加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二百二十三章 讓子彈飛第二百一十七章 精準打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廉租房第五百八十章 新農村(一)第十五章 工業靈魂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瀾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五百三十四章 漸變第五百二十六章 時代之船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四百零一章 深層影響第二百六十九章 賀蘭山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二百八十一章 利刃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告第六百三十四章 有限的愛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將一軍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化(一)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芯片進度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一百六十四章 閃退門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六十一章 各項安排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三百一十七章 潘多拉魔盒第四百一十章 換班第三百章 隱藏的殺機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六百三十章 漸冷的現實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六百四十四章 噩夢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五百九十五章 月球(六)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三百六十章 印不動的鈔票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工藝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七百三十二章 開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