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

鵲橋號經過65個小時的飛行,期間機動變軌三次,加速兩次後,終於到達了第二圈的遠地點附近。

此時鵲橋號距離藍星大約12.8萬公里,距離月球大約24.6萬公里。

藍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開始作用在鵲橋號上,引力彈弓的效果,其實並不像彈弓,反而像投石索。

星球引力拉着航天器高速旋轉,到了臨界點,航天器只需要稍微加速,就可以掙脫引力束縛,同時利用這股離心速度,加速飛向茫茫宇宙。

鵲橋號就是這樣,被藍星的引力甩出去,飛向計算好的方向,即月球軌道方向。

飛船駕駛艙內,楊理明看着各項數據,又不時和葉亞東、張鋒交換意見。

通過駕駛艙上方的窗口,只能看到一片漆黑的星空,我們經常看到的宇宙圖片,是色彩斑斕的漫天繁星。

但實際上,如果真站在真空中,眺望在廣闊無垠的星海,除了那顆耀眼的大火球,很少能看到繁星點點。

這其實是因爲宇宙真空環境中,沒有大量的氣體粒子,不會發生光衍射之類,而人類的肉眼又只能觀察到可見光,其他電磁波、光波是看不到的。

日常書本上的星空圖片,是通過各種紅外望遠鏡之類的科學儀器,再經過電腦處理渲染後,形成的人工合成圖片。

在一片漆黑的宇宙中,默默地飛向月球,鵲橋號顯得有些形單影隻。

探索這未知的浩瀚宇宙,總是需要一些耐得住寂寞的勇士,爲人類晉升星際文明披荊斬棘。

高速飛行的鵲橋號,在引力彈弓加持下,本身的發動機又加速了一次,速度達到了10.5公里每秒。

雖然航線有一些斜角,導致鵲橋號要進入月球的交匯軌道,需要飛行28萬公里左右。

不過這個距離,對於速度高達10.5公里每秒的鵲橋號而言,也僅僅只剩下7小時24分鐘左右。

“報告,前進航線一切正常。”

“報告,已和望月衛星完成連接。”

楊理明點了點頭:“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張鋒你去休息先。”

張鋒檢查了一遍自己負責的區域,又讓隊長再檢查一遍,確認無誤之後,他才漂游向生活艙。

日常工作中,交叉檢測彼此的操作設備,這也是從航空業中,吸取過來的教訓之一。

很多失誤往往來源於疏忽大意,在這種孤立無援的深空中,由不得一點點馬虎大意。

而剛纔張鋒提到的望月衛星,是四顆特製的衛星,它們分別是望月1—通信中繼衛星、望月2—通信中繼衛星、望月3—導航衛星、望月4—導航衛星。

這四顆望月衛星,位於藍星和月球的拉格朗日點L1上,具體一點,是在藍月拉格朗日點L1的暈輪軌道上。

而拉格朗日點L1,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動平衡點,處於藍星和月球引力的平衡點上,距離藍星大概是32萬公里左右,距離月球則是大約6.5萬公里。

至於望月衛星的作用。

顧名思義,兩顆通信中繼衛星負責藍星和月球之間的通信,而兩顆導航衛星,則輔助藍星和月球之間的導航。

這四顆衛星是今年三月份纔剛剛發射上來的,目的就是爲了輔助月球空間站、月面基地的建立。

在勻速巡航的過程中,楊理明又抽空聯繫了地面指揮中心一次,彙報了一些情況。

一轉眼,六小時五十分鐘過去了,距離抵達月球軌道的交匯點,只剩下34分鐘的時間。

休息了六個多小時的張鋒,被鬧鐘驚醒過來,他拿起漱口液清洗一下口腔,用特製溼巾擦洗一下臉部,便回到駕駛艙中。

此時飛船開始制動減速,三人冷靜的控制着鵲橋號,八十分鐘後,成功到達交匯點。

“開始變軌。”

“收到。”

用了五分鐘左右,鵲橋號完成了機動變軌,成功進入月球軌道,然後開始環繞月球飛行。

按照原定計劃,鵲橋號將在月球軌道環繞2.7圈後,最終停留在距離月球表面310~320公里的月球赤道平面軌道上。

之所以在這麼低的軌道上運行,主要是因爲月球引力比較弱,這個運行高度已經可以滿足空間站的正常環繞飛行了。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變軌,終於成功將鵲橋號的飛行軌道,維持在313~318公里的月球赤道平面軌道上,鵲橋號平均186分鐘,環繞月球一圈。

到達指定軌道區域後,隊長楊理明開始分工:“亞東,輪到你休息了,其他工作交給我們。”

“明白。”

交叉檢查了設備後,葉亞東去生活艙休息。

楊理明和張鋒則有條不紊的忙碌起來,別以爲到了月球軌道,就可以高枕無憂。

實際上,到了月球軌道後,真正的考驗纔剛剛開始。

月球沒有強大的天然保護磁場,導致太陽風暴和宇宙射線,可以長驅直入。

人類爲什麼遲遲不建設同步軌道空間站或者月球空間站,原因就是因爲這些區域,沒有藍星的強大磁場保護,很容易被太陽風暴干擾,甚至摧毀。

爲了保證安全,鵲橋號開始進行變形,從“I”型分佈,轉變成爲“L”型分佈。

然後通過機械臂,在兩側組裝了兩個圓滾滾的特製太空艙,該太空艙是強磁場保護艙,可以變成一個小型的強磁場,即法拉第籠。

磁場保護艙不使用太陽能,而是採用了碳14核衰變電池,各自配備了420公斤的碳14核衰變電池。

可以爲超導磁場發生器,供應穩定又高密度的電能,這個小型強磁場,可以保護半徑160米左右橢圓形區域,抵抗絕大部分的太陽風暴,特別是那些帶電粒子,很容易被偏轉開。

當然,這還不夠,爲了增強安全性,蟾宮空間站內的其他電源,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調動很大一部分,作爲磁場發生器的能源。

磁場發生器本身也設計了超頻工作的餘量,畢竟航天器有三倍冗餘設計,只要能源供應跟得上,磁場發生器的磁場強度最高可以提升4.5倍。

組裝了磁場保護艙後,楊理明測試了一下強磁場保存層的效果,沒有問題後。

他們又開始鋪設太陽能電池板,陸續組裝出其他太空艙。

第一階段的蟾宮空間站,當前的重量爲117.3噸,目前還攜帶了3顆沒有發射出去的衛星8.4噸,以及剩下的富餘燃料32噸左右。

將富餘燃料和衛星的重量減去,蟾宮空間站真正的重量是76.9噸,包括鵲橋號飛船、核心艙、對接艙、物資艙。

以及過來月球后,陸續組裝出來的兩個強磁場保護艙、一個備用能源艙。

共計6艙1船,可以佈置這麼多太空艙,主體得利於材料技術的提升,讓太空艙的綜合性能,比以前提升了160%左右,而重量卻減少了57%左右。

鵲橋號飛船裡面就兩個小艙室,即駕駛艙和生活艙。

其實鵲橋號飛船的作用,可不僅僅帶蟾宮空間站的第一部分部件過來月球,還有緊急逃生的用途。

一旦蟾宮空間站出現問題,宇航員可以通過鵲橋號飛船返回藍星,或者返回天宮空間站,或者用於救援月面的廣寒宮基地之類。

前前後後忙碌了一個多星期時間,纔將蟾宮空間站的初始太空艙和設備佈置完成。

楊理明漂過狹窄的生活艙,進入核心艙中,這裡纔是蟾宮空間站真正的核心,空間站的計算機、控制系統之類,都在該艙內。

與國際空間站內部的髒亂差不一樣,蟾宮空間站和天宮空間站一脈相承,內部佈局呈現出方方正正的格局。

他來到核心艙計算機模塊前,拉出隱藏的鍵盤,輸入了一系列指令。

耳機中響起張鋒的聲音:“隊長,方位計算完成。”

“收到,環月一號發射。”

空間站的物資艙後面,一顆衛星被彈射出去。

環月衛星一共有三顆,該衛星是用於通信中繼領域的,畢竟蟾宮空間站要環繞月球飛行,而月球被藍星潮汐鎖定,正面永遠朝向藍星,背面卻不爲人知。

如果沒有中繼衛星,一旦蟾宮空間站運行到月球背面,由於月球的阻擋,就會導致蟾宮空間站和藍星方向失去通信連接。

因此佈置通信中繼衛星,成爲當前必不可少的方案。

三顆環月衛星運行軌道,距離月球表面大約1360~1830公里左右,加上格拉朗日點L1上的通信衛星,足以保證蟾宮空間站和未來的廣寒宮基地,和藍星保持不間斷的通信。

佈置完成環月衛星後,楊理明回到駕駛艙。

透過空間站的超高清攝像機,他和張鋒清晰的看到了月球背面,這一個多星期來,他們每天都有一半時間,可以看到這片孤寂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環形山更加多,也正是因爲這顆天然衛星的存在,爲藍星阻擋了很大一部分的隕石。

他們終於有空閒,配合地面指揮中心,開展一些月球科考項目。

另一邊。

鵲橋二號飛船也準備就緒,在做了最後一次檢查後,隊長聶長風和隊員石克己,駕駛飛船開始做大橢圓軌道飛行,準備奔向月球軌道。

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五十一章 一些變化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五百零二章 關鍵一環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眼球第五百三十二章 許多問題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二百章 注資方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七百七十一章 宏大的工程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三十三章 清澈見底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第一百六十七章 配股和分紅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九章 離岸公司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七章 踏上歸途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三十七章 偉大的事業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九十章 脫鹽與檢田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六百一十九章 月球救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幕第六十一章 各項安排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安全
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反應激烈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二百九十九章 油價風雲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五十一章 一些變化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五百零二章 關鍵一環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眼球第五百三十二章 許多問題第一百六十九章 崛起(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四百零九章 運輸成本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二百章 注資方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七百七十一章 宏大的工程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三十三章 清澈見底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二百二十五章 轟然倒塌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第一百六十七章 配股和分紅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來第三百四十二章 卡位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七百六十五章 蟹的故事第九章 離岸公司第五百一十章 外匯與人才第五百七十六章 通信發展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七章 踏上歸途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遊記(五)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三十七章 偉大的事業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九十章 脫鹽與檢田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六百一十九章 月球救援第二百三十五章 片段47第四百五十七章 辭舊迎新第一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幕第六十一章 各項安排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二百八十八章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