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

在批發市場逛了一圈,杜倫三人發現這裡的蔬菜水果真的非常便宜,特別是對於秋冬時節的高緯度地區而言。

溫娜非常無奈的說道:“丹麥和尼德蘭雖然有大量的玻璃溫室,但冬天的蔬菜水果價格卻一點沒有下降。”

“商人總要賺錢的。”杜倫聳聳肩。

而一旁默不作聲的克里夫,則拿着攝像機,拍攝了一些照片,特別是那些標着價格的蔬菜水果,給了不少的特寫。

另外就是普遍民用化的工作型外骨骼,很多工作人員都配備了外骨骼,這種普遍性,讓杜倫有一種來到未來的錯覺。

至少一路遊覽過來的十幾個城市中,外勤工作人員使用外骨骼的比例非常大,比如環衛工、搬運工、建築工人、農業工人,都有普遍使用外骨骼的情況。

而城市和工廠之類的設計,也偏向於科幻、古典、自然的融合。

站在電車的車站,呼嘯而過的電車,帶起一陣強風,爲了乘客的安全,車站設計了全覆式隔離網,只有電車停下來後,通道門纔會打開。

在候車的杜倫,看着乾淨的現代化車站,又想起了羅馬那些破巷子裡的車站,還有幾十年不變的買票打票制度。

“車到了。”溫娜提醒道。

三人用夾在手機套的臨時身份證,掃了一下,便可以直接上車。

作爲外國遊客,他們的臨時身份證是捆綁在護照上的,還可以作爲手機號、銀行賬號使用。

這是國內近期在推行的一卡通計劃,即所有的銀行卡、手機號、駕駛證、網絡賬戶都儲備在身份證中,可以實現一卡多用。

乘客都上車後,電車緩緩啓動,杜倫等人將前往下一個城市。

至於電車上車的安檢工作,其實看似沒有任何檢查,實際上卻裡裡外外檢查了一遍。

之前升級後的太赫茲掃描系統、金屬感應系統、人類特製監控系統,密佈各個車站和港口。

加上大數據篩查分析系統。

看似沒有翻看揹包之類,但乘客身上帶了什麼東西,監管部門一清二楚,雖然考慮到家庭主婦之類,要購買剪刀、菜刀之類,允許這些金屬製品上電車。

但是電車上有一個專門的金屬製品保管區,上車之前將金屬製品放到保管區,下車後纔可以取出自己的金屬製品。

其實電車上,還有安全乘務員(一般是退伍兵擔任),加上外骨骼裝甲,可以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在安全上,本土基本已經考慮到方方面面,這裡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區了。

車窗外,景色從枯黃的大草原,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藍色水面。

聽當地人說,這個湖泊叫“嘎順淖爾”,意思是苦海。

公路橋和鐵路橋下,是一片碧藍的湖水,嘎順淖爾的湖面,比以前擴大了2.7倍,形成了一個狹長的大型淡水湖。

本來作爲內陸湖的嘎順淖爾,本身只能是鹹水湖,除非出現巨大的地質變動,不然很難變成淡水湖,但科技的力量,卻將這個鹹水湖變成了淡水湖。

主要是海水淡化工廠和污水處理廠,加上輸水管道注入的淡水,以及上游弱水河,也源源不斷注入淡水。

這些綜合因素,導致嘎順淖爾迅速從鹹水湖,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淡水湖。

當然,此時的嘎順淖爾,還有一定濃度的含鹽量,主要是爲了避免太過於快速的改變,導致原來的鹹水湖生態被破壞。

只要拉長轉變時間,這裡的動植物,會逐漸適應淡水環境,最後完成生態轉變。

其實爲了保護當地生態,阿拉善盟的環保部門,制定了一個“一湖兩水”策略。

就是將原來的嘎順淖爾,變成現在的東嘎順淖爾、西嘎順淖爾、北嘎順淖爾。

其中東嘎順淖爾,就是老湖區,也是改變緩慢的鹹水湖區;而西嘎順淖爾、北嘎順淖爾,則是新形成的淡水湖區。

通過地形和人工堤壩,分割成爲三個湖區。

現在電車經過的區域,其實就是西嘎順淖爾。

這種新淡水湖、老鹹水湖並存的局面,在整個大西北並不少見,主要是爲了保護生態多樣性。

而這些年來,整個大西北地區的年降水量逐漸增加,也導致很多湖泊,湖水面積在逐年擴張。

另外大西北的植被迅速恢復反彈,其實也是全球變冷的一個大因素,因爲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將二氧化碳轉變成爲固定的有機碳。

如果僅僅是幾個小沙漠的植被,那對於全球的氣候影響不大。

但大西北,加上漠北、中亞,還有澳洲的沙漠戈壁灘,被改造的沙漠戈壁灘面積,已經累積達到了284萬平方公里。

如果加上大中華區的節能減排、新能源技術應用、儲能碳粉抽取二氧化碳,一系列綜合因素的作用下,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正在逐年下降着。

這背後隱藏的殺機,已經開始在向中高緯度地區,露出兇殘的獠牙。

其實所謂的全球變暖,從來都是一個僞命題,甚至全球變暖纔是有利於人類文明延續的方向。

畢竟地質時期中,明末的小冰河時代,不過是小菜一碟。

真正的冰河時代,全球年平均溫度,要比現在低10~20攝氏度,溫帶相當於寒帶,亞熱帶相當於溫帶,而南北熱帶加起來,也只剩下不到10個緯度。

人類發展起來的近一萬年來,剛好處於間冰期。

如果維持現在的碳排放量,藍星可能在1.2~1.5萬年後,進入冰期,即冰河時代。

如果加大碳排放量,在人類可以承受的極限狀態下,藍星的冰期到達時間,可能被延遲到4~5萬年後。

如果反向操作,減少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那冰期可能被迅速提前。

其實現在的矛盾,並不在於碳排放量上,而在於全球變暖後,被淹沒的沿海地區,將極大改變全球的經濟格局。

而現代工業化後,發展起來的發達地區,又恰恰集中在沿海地區。

因此發達國家拼命鼓吹全球變暖,目的其實是爲了打壓落後地區的發展。

可惜現在的情況,卻出乎了絕大多數人的意料,不僅僅全球變暖沒有到來,反倒有了全球變冷的苗頭。

科學院和燧人系科研部,都在密切關注着這方面,通過佈置在全球的監測站、遙感衛星、氣象衛星,不斷更新着模擬計算的結果。

從目前的種種研究來看,全球變冷的大趨勢,要改變很困難。

除非大中華主動摧毀各個沙漠的農業區和草原,然後放棄碳粉儲能產業,不然全球變冷勢不可擋。

或許人會說,不是有北美和西洲的工業,他們也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可以填補大中華的缺口。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由於ABCD的農業生產受到經濟低迷、市場萎縮的影響,作爲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制造商,ABCD今年減產了42.3%的產品。

這意味着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差不多減產了42.3%。

同樣他們在汽車、發電、取暖之類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因爲經濟問題,在同步減少着。

加上諾亞會的戰略重心,轉移到生物基因、軍工、航天領域。

他們的總碳排放量,不升反減。

全球的大格局,給全球變冷的進程,踩了一個大油門,已經處於失控邊緣。

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月球(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處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六百八十七章 隕石(二)第六百零三章 發電站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將一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五十九章 大項目(加更)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怪物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選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二百四十七章 數據中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二百九十八章 計劃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一百五十二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間正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四百零二章 換裝和曝光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術發展第七百一十四章 死亡公路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七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四百二十六章 賠償與出擊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七百六十二章 漸變中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一百九十四章 破鏡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人性
第七百四十一章 建設(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月球(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三百一十章 兩個遊客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六十三章 人造時代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六百五十章 棘手第四百零八章 人類的未來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四百一十八章 影響力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處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三十章 燃氣推廣第六百八十七章 隕石(二)第六百零三章 發電站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一百七十一章 忌憚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二百七十二章 零敲碎打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將一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五十九章 大項目(加更)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四百一十二章 怪物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選第一百四十章 談判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二百四十七章 數據中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一百六十六章 電與熱第二百九十八章 計劃第七百零六章 雪球(三)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五百四十一章 技術驗證第一百五十二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間正道第一百六十八章 崛起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四百零二章 換裝和曝光第四百九十五章 羅網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五百七十八章 觀點碰撞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來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術發展第七百一十四章 死亡公路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七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四百二十六章 賠償與出擊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七百六十二章 漸變中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六百二十五章 血與淚第六百五十六章 加速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三百六十四章 專利與代工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一百九十四章 破鏡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六百七十九章 路線爭論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