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

廈門,這個被升級改造後的新城市。

城市已經被穹頂系統覆蓋,在城市的西北區,有一條非常孤單的通道,向西北延伸了5.3公里左右。

在通道的盡頭,是一個專門設置的小型穹頂系統,在這個區域內,非常安靜,或者說冷清更加合適一些。

因爲這裡是福省的冬眠中心,而來這裡冬眠的人,很多都是瀕臨死亡、太過於年老的公民。

今天廈門冬眠中心,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那就是一批年齡超過90歲的科研工作者。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聯邦制定年老科學家冬眠計劃時,是不建議所有人集中在一個冬眠中心之中的,這是爲了防止出現意外。

目前聯邦本土中,一共有12個冬眠中心,可以保證冬眠人員進入冬眠後,獲得最安全的保護。

當然,由於冬眠技術還沒有太成熟,目前冬眠的期限,最長只能45個月左右。

考慮到這些年老科學家的身體因素,一般只進行30個月的冬眠。

別以爲30個月很短,實際上這已經有兩年半了。

而且冬眠後,調養半年左右,還可以再次進入冬眠狀態。

聯邦不希望那些老年科學家們,因爲壽命的耗盡,而徹底離開,希望通過冬眠技術拖延時間,等待未來新技術的出現,可以讓這些老科學家返老還童。

要知道,科學家是非常寶貴的資源,特別是人類當前還沒有解決知識快速學習的技術之前,培養一個頂級科學家,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哪怕是聯邦瘋狂砸錢砸資源,加上吞併了諾亞會、露西亞的科學人才,在面對晉升星際文明的時候,仍然顯得捉襟見肘。

目前聯邦科學部中,可以被評估爲高級研究員的科學人才,數量爲32.1436萬人,如果加上一些準高級研究員,數量不會超過80萬。

這是多麼少的一個比例。

要知道,聯邦此時的總人口,可是有32.47億人。

相當於每萬人,纔有一個高級研究員。

這是非常小的比例,很多時候人們不想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明顯。

天才的科研人員,對於科研團隊的作用,確實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年老科學家的知識積累、經驗都非常好,就是精力和創造力比不上年輕人。

如果將這樣的知識積累、經驗,添加到一個年輕人身上,那加上年輕人的精力和創造力,將是難以想象的。

就好比黃修遠,他擁有未來的記憶,加上年輕的身體,兩者結合爆發出來的效果,會產生非常明顯的相輔相成。

現在聯邦科學部,就在秘密準備兩個大計劃,一個就是“重生計劃”,另一個則是“宿慧計劃”。

重生計劃,就是針對老年科學家的,通過現在相對成熟的人體冷凍技術,讓高齡的科學家,進入冬眠狀態。

等待未來技術的發展,可以讓人體壽命延長後,讓這些老科學家重新變成年輕人。

而宿慧計劃,顧名思義就知道什麼了。

這個計劃就是研究記憶植入技術,讓人類可以在幾年內,通過記憶植入技術,將人類絕大部分的知識都記憶在大腦之中。

這樣可以快速培養出,知識積累豐富的年輕人,減少因爲人類知識總量的增長,而出現學習跟不上時代的現象。

隨着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現代人類文明的知識總量,變得越來越多,導致很多學生,讀書讀到三十多歲,都可能沒有辦法精通一門小學科。

就更別提,再出現19世紀、20世紀那樣的科學全才了。

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爲人類的學習能力,與社會整體的知識總量,正在飛速拉開差距。

就好比現在,聯邦科學界中,比較冷門的海洋地質學領域,一年都有500~800篇相對有價值的科學論文。

就更別提熱門的納米材料、半導體、電場合成、宇宙天文之類了,那一年幾千,乃至幾萬篇的科學論文,就算是黃修遠這種有超級記憶力的人,也扛不住如此龐大的知識增量。

這還是將一部分低價值論文剔除後,剩下的新增知識量。

如此龐大的知識總量,未來的學生們,可以想象他們將面對如此的局面,那就是一輩子都學不完一門學科。

爲了解決這種問題,學校不得不延長學習時間,或者不斷細化學科。

這種解決方案,都是治標不治本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

延長學習時間,則意味着學生的畢業年齡,又繼續向後推延,而人類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黃金年齡,又在20~45歲之間。

總不能未來的博士畢業,要弄到40歲之後。

這樣一來,學生博士畢業出來,工作沒有幾年,都可以進入退休狀態了,創造力和精力也會斷崖式下跌。

而不斷細化學科,則同樣是一個弊大於利的行爲,要知道人類的各個學科之間,從來都不是孤立的系統,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越是細分學科,越會導致人類的創造力下降。

例如所謂的納米材料,本身就是一門綜合學科,需要懂化學、物理、數學和生物,而化學又分什麼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電化學、高分子化學之類。

以此類推,一門大學科,又劃分爲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小學科。

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如何學習?

學習了有機化學這邊,又發現拓撲學不明白;拼命啃向拓撲學,又發現高能物理看不懂……

到頭來,越細分學科,人類的學習效果和創造力就越弱化。

很多學科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很難完全切割開來。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必將陷入“知識學習困境”,這個問題不解決,人類當前的科學發展速度,將會越來越慢,最後進入無創新時代。

這就好比,一個人在爬雪山,他可以攜帶的食物,只能是身體可以拿得動,而這些食物,又剛好只能夠吃兩天時間,那他最後只能前進兩天的距離。

哪怕有少數耐力驚人的個體(天才),他們可以不吃不喝繼續爬,也最多爬多三天時間。

學習瓶頸的困境,就如同爬雪山那樣。

人類的知識傳承方式,就是每一個新生兒,只能從山腳下開始,而不是直接繼承前輩的終點。

這樣一來,人類就可能出現某一個高峰後,其他後繼者們無法超越的困境。

實際上,這個困境已經出現了。

上個世紀的相對論、量子力學、弦理論、粒子標準體系等知識誕生之後,人類在物理的大廈上,只能做一些縫縫補補的工作,而不是更上一層樓。

所謂的上帝粒子,也是上個世紀標準粒子體系中,早就預言的存在。

人類文明,已經進入了瓶頸。

第八十章 養殖成本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談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瀾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與金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化(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將一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二百五十三章 兩個合作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七百零二章 進化(四)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四章 處理手尾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身體問題第四十八章 燃料鈍化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四百零二章 換裝和曝光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六百六十一章 功能模擬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七百五十七章 航行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波瀾(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四百八十三章 補貼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四百四十八章 異化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七百零八章 雪球(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
第八十章 養殖成本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六百零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二百四十九章 早茶密談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瀾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與金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排與學習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四百六十四章 見聞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合併和博覽會第二百七十三章 微粒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二百五十二章 當頭一棒第五百九十八章 月球(九)第一百九十章 東窗事發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化(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反將一軍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爆眼球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三百四十章 合作與拋售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二百二十六章 極限壓迫第三十四章 轉道蓉城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二百五十三章 兩個合作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第七百零二章 進化(四)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四章 處理手尾第一百零七章 標準與應對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二百四十六章 身體問題第四十八章 燃料鈍化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四百零二章 換裝和曝光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一百一十章 玻璃光盤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六十九章 鮮奶上門第六百六十一章 功能模擬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七百五十七章 航行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波瀾(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撕裂鏈條第三百三十章 推廣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性價比第四百八十三章 補貼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一章 寒冬家事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四百二十七章 清理和開拓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七十七章 起風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線的延伸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四百四十八章 異化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一百二十七章 璃龍(三)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四百零五章 夜雨突擊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太平洋區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一百一十五章 降價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七百零八章 雪球(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竣工與空地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