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節 四聲嘆息

陶鈞毫無辦法,意大利人不能分別向他和顧品珍同時投降兩次,而顧品珍是先來者,他是後到者,因此受降只能是顧品珍那邊纔有效力。

吃了一肚子窩心火不說,可是隨後陶鈞還得把自己帶來的木船借給顧品珍,因爲顧品珍的部隊已經跑不動了,必須坐船回去。同時陶鈞還不得不從長江對岸運來一批物資補給給已經投降了意大利軍隊,不然他們就要餓死了。

意大利投降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聯省軍沒必要封鎖這個消息,相反還非常積極的配合報紙,將這個消息迅速的傳遍了全中國。在記者的深挖之下,詳細過程也一一揭開。一個個英雄人物躍然紙上,迅速從神秘的軍隊中,走到了人們面前。

意大利人風塵僕僕來到中國,高調的宣佈要解救英國軍隊,並且給中國一個教訓,可是當他們進入長江,跟聯省軍一接觸,隨即就投降,沒有體現出任何抵抗能力。真正的戰鬥就只有一天,一天時間就讓四萬西方軍隊被迫投降,一時間中國人振奮了。

全國報紙都在不厭其煩的連篇累牘的報道這次勝利,不止一版,而且再版,接着三版,因爲老百姓愛看,記得後世有不少歌曲,其中都有“百年國恥”這樣的歌詞,國恥,這個詞如此沉重,壓在沒一箇中國人心中長達幾代人。所以每一次當有人不惜犧牲性命來雪恥,或者有類似舉動的時候,無不受到百姓的誠心擁戴,比如敢於打擊洋人的義和團,不管他們如何混賬,可是大家都從心裡把他們視做英雄。

而如今的聯省軍,自然是比義和團要強大多了,而且也正規多了。聯省有強大的軍隊。可以洗刷恥辱,也有完善的政治制度,能夠帶來穩定繁榮,一時間聯省的威望再一次擡高,比上次跟英國人對抗還要更隆盛,因爲這次是完完全全的勝利,而對英國人的戰鬥一直都在糾結着,英國人始終待在九江,這樣的現實讓關注聯省的百姓們十分的揪心,他們不懂軍事。只知道聯省還沒有打敗英國人,他們擔心,他們害怕,他們恐懼,恐懼再一次中國的軍事力量在外軍面前被碾得支離破碎,再一次中國人承受刺心的恥辱。

就在他們糾結中,突然意大利人跳出來了,宣佈他們要來幫助英國人,派來大量的軍隊。號稱要給中國人一個教訓,這讓不知道多少關心國家的中國百姓憂心的無法入睡,他們也許不瞭解意大利,只知道那是一個西方國家。是一個洋人國家。在有稍懂的人宣傳一番,大家都知道了,意大利軍隊原來就是曾經八國聯軍中的一員,八國聯軍這可是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突然一步步逼近的意大利軍隊,彷彿踩在百姓心頭的惡魔之腳一般,每一步都讓人顫抖一次。大家都絕望了,似乎意大利軍隊這個八國聯軍成員,又一次要給中國帶來國恥了。

可突然間,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就出現了,意大利人投降了。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都以爲是報紙刊登錯了,但是一張報紙寫錯了,不可能所有的報紙都寫錯了,但是這突如其來的幸福太讓人難以置信了,一時間所有的報童成了最受歡迎的人,新鮮出爐的報紙成了最暢銷的商品。

大家都慷慨解囊,每有新報紙出現,立刻買來然後如飢似渴的連讀幾遍,接着長嘯一聲,大呼過癮,接着埋頭在看一遍。直到榨乾紙墨間最後一絲味道,然後才把報紙小心收藏起來,但不時的又拿起來看,生怕自己看錯了,把失敗看成了勝利。無數熱血青年數天不眠,他們擔心當他們一覺醒來發現這一切都是一場夢,一場興國強種的迷夢。熟人見面都要說一通中國的聯省軍,中國的,打敗了意大利軍隊,意大利軍隊,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消息,而且所知都大致無二,可是大家還是願意一次一次的在聽一遍。朋友來訴說,都認真的聽着,聽完幸福的點頭笑笑。

顧品珍成了英雄,他是意大利陸軍投降的受降者,報紙上紛紛提到他的千里奔襲,嗯,其實只有百里。報紙報道了他的軍威,是他的軍威讓意大利軍隊不戰而降。在百姓的傳說中,顧品珍瞬間成了三頭六臂的猛漢,不怒自威讓人不寒而慄,生不起抵抗的心思。對於這樣的描述,顧品珍很享受,他知道這是愛戴他的百姓發自內心的希望,他們希望有這樣一個英雄來保護他們。

不等大家興奮的勁頭過去,又傳出了聯省空軍在安慶以東,追殺英國艦隊兩三百公里,將侵入長江的英國軍艦悉數消滅,擊沉二十一艘英艦,其中千噸級以上的正規軍艦就有十五艘,其他千噸以下的也盡數擊沉。擊沉運兵船就更多了,加上此前空襲中擊沉的,總共五十艘運兵船。

但是爲了全部消滅這隻侵入中國水域的英國艦隊,聯省空軍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先後有三十多架戰機被英國軍艦上的防空火力擊落,生還的飛行員只有五名。爲了追擊英國軍艦,聯省空軍銜尾追殺了數百公里,儘管將英國人盡數擊沉,可是聯省空軍中,很多飛機其實都是一條單程旅途,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返航。然後大多數飛機迫降在附近地區,沒有理想的飛機跑道,甚至連像樣的公路都沒有,迫降中毀掉的飛機比戰鬥的時候毀掉的還多,而且也有十多名飛行員不幸喪生。

但是聯省空軍這種,對侵略者決不妥協,毫不容情,哪怕付出再多代價,都要將侵略者徹底消滅的精神,頓時就成爲一種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一種鼓舞人心的壯舉。中國軍隊已經很久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出現過這種精神了。

似乎,只有在久遠到讓人完全陌生的歷史中才能發現,中華民族曾有過這種永不妥協的強者氣質。漢朝,陳湯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這種氣質,唐朝,李績的雪夜襲涼州。班超的匹馬踏西域是這種氣質,但是從唐以後,這種精神就遠去了,宋的疲弱讓人傷感,到了明,天子守國門,國君死社稷,這種氣質才短暫的復甦過來,可是命運多舛中華民族隨之就被女真入關,我中華進入了歷史上最後一個皇朝。滿清。

從此中國人遠離了強勢,變成了一個被閹割了尚武精神的族羣,從此中華只有奴隸,再無英雄,只有懦夫,再無豪傑。只有良禽擇木而棲的狡獪,沒有了一臣不事二主的忠義,只有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苟且,沒有了偏向虎山行的決絕。我中華成了一個膽小懦弱屈膝求全不思進取的民族。世人謂之東亞病夫。

直到滿清終結,民國在混亂中蹣跚走過了十五年之後,這種氣質又在一隻軍隊中復甦了,這隻部隊自然是聯省空軍。

於是聯省空軍也成了英雄。空軍司令李嘉明頓時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紛紛傳說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此人上能入天,下能入海。通天徹地,但其實很多普通老百姓都不知道空軍是什麼玩意。當然,對李嘉明的讚頌。讓他的同學,同爲航空兵司令的海軍航空兵司令晏玉琮十分的鬱悶,但這一點用都沒有。沒人記得他晏玉琮,儘管他曾經參加了對英戰爭,可誰叫他沒能成功呢。如果當初他成功留下了英國軍艦,也許這次就沒有李嘉明出場的機會了。

讓人鬱悶的是,戰爭可不僅僅是一兩個人能打贏的,沒人關注到那些普通的士兵,沒人關注那些默默無聞的輔助人員,這是通病,大家都喜歡英雄,崇拜英雄,這是不合理的,當一個民族把一個人捧到神的地位,那麼這個民族必然會被他們的神獨裁,但是這又是合理的,一個連自己的英雄都忘記的民族,能有什麼前途。

當《真視界》的記者來採訪趙澤勇的時候,趙澤勇呼籲大家關注那些默默無名的英雄。可是趙澤勇這一露面,頓時讓大家都開始關注他。報紙似乎找到了新的興奮點,接着刺激老百姓,開始深挖趙澤勇的消息,從各個方面收集趙澤勇建立聯省軍的點點滴滴。

一時間報紙上都是聯省軍的消息。這讓其他軍閥很鬱悶,尤其是北伐軍中的各個大佬。

而且竟然有好事的報紙,偏偏想要採訪北伐軍各個領袖,蔣價石、馮玉祥都收到了採訪的要求。

馮玉祥乾脆拒絕了,但是蔣價石卻不好拒絕,他是北伐軍總司令,按道理來說,趙澤勇和聯省軍也不過是他手下的軍隊和將領而已。

但是報紙很不識相,他們偏偏就是要把聯省軍和蔣價石的北伐軍第一集團軍分離開來,並對此進行對比,幾乎是質問蔣價石,爲什麼作爲中央軍的第一集團軍沒有對列強軍隊採取措施,反而讓他們進到長江中游去跟聯省軍作戰。質問蔣價石,在面對列強的時候,爲什麼如此軟弱。

蔣價石焦頭爛額,好在他有急智,既然你們把聯省軍跟中央軍分離開來,俺也不非擰着表示聯省軍也是俺的手下,顯得俺小氣不是。但是你們是不是忘記了,這次對付意大利軍隊的中國軍隊中,也不光是聯省軍一隻部隊,還有顧品珍的部隊,而顧品珍所在的第三軍歸屬哪裡?中央軍序列啊。

以此爲例,蔣價石有底氣證明,中央軍並沒有軟弱。至於之所以列強軍隊駛入長江而中央軍沒有反應,那是因爲中央軍沒有強大的海軍,無法阻止列強軍隊在水面上的行動。而中國海軍中最強大的東北海軍,卻無所作爲,這是張作霖的責任。

在外敵入侵面前,不管你的立場如何,不管你地位如何,你都有不可爭辯的保家衛國的責任。

張作霖纔不肯背這個黑鍋呢,立刻針鋒相對,表示九江失陷是誰的責任,九江是誰的控制區,九江失陷後,竟然不思收復,這顯然是賣國行爲。

張作霖的指責,讓蔣價石有些沒法抗辯,因爲這是很明顯的事實,九江被英國人強佔後,因爲跟英國人有骯髒的勾當,所以革命政府只發表了一個抗議了事,根本就沒打算通過武力收復九江。但是蔣價石強辯,提醒報界朋友不要忘記了,參與九江攻防的同樣有中央軍的部隊,還是顧品珍,也算勉強對付過去了。

可是突然,就又傳來了新的消息,九江被聯省軍攻克了。在包圍了兩個月後,聯省軍攻入了九江,俘虜了五萬英軍。

蔣價石聽到這消息後,思緒複雜,輕輕一聲嘆息。此後在怎麼解釋,也無法掩蓋住,聯省軍的氣勢遠勝中央軍的事實了,北伐再怎麼成功,也不敵這對外敵的一場勝利。作爲北伐軍總司令的蔣價石,除了嘆息沒有任何辦法,這嘆息非常複雜帶有一種失落。

馮玉祥也是一聲嘆息,這是咬牙震撼,不可思議的嘆息。馮玉祥自認,西北軍如果對上了英軍,絕對不能勝的如此輕鬆。看到在河南地區,聯省軍和西北軍犬牙交錯的防區,渴望獨霸河南的馮玉祥,頗感到棘手。

張作霖也是一聲嘆息,然後罵趙澤勇有種,等聯省軍北上的時候,一定要會會他們。同時對眼前的戰局越發的感到消極,囑咐張學良立刻回東北老巢去準備,東北軍也許要再一次出關了。

閻錫山更是一聲嘆息,立刻傳下命令去,要自己的部隊做準備,準備兵出山西,進攻河北,正式公開加入北伐軍,參與攻擊東北軍閥的行動。同時秘密派手下去雲南,務必要跟這個新近風頭無兩的大軍閥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

聯省對英國人,對意大利的軍事行動,顯然對中國局勢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第89節 貴州請願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88節 昆明市井第121節 獵殺英艦(3)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110節 攻佔咸寧第230節 二次轟炸第108節 錢是個問題第152節 力圖全殲第149節 一觸即發第229節 山本五十六(上)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24節 雲南王家第3節 事情鬧大了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227節 捷報(2)第128節 擴軍計劃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222節 暗鬥第96節 中糧公司第15節 治理四川第103節 矛盾重重第133節 勝敗第93節 十艘航母第69節 農會在川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17節 蒙自道尹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21節 阿比朵兒傳奇第131節 不同兵種的競爭第73節 襲營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26節 辦報第57節 北伐第73節 襲營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72節 我愛中國第3節 時空倒爺第5節 入川請願第83節 明暗兩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16節 缺錢了第100節 處分第124節 外交鬥法第42節 唐繼堯的迷夢第204節 農會和工會第209節 對日準備第85節 危機翛至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208節 鬱悶的蔣價石第77節 要發戰爭財第159節 總攻準備第31節 火炮登場第11節 暴發戶造大屋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42節 唐繼堯的迷夢第78節 航母消息第194節 民心民氣第124節 外交鬥法第55節 我們都是混蛋第209節 對日準備第223節 各方態度第13節 代理縣政第19節 錢臣謀局第235節 登高必跌重第78節 秘密科研第62節 我怕吃苦第201節 緬甸的掙扎第18節 張澈辭職第10節 朱老總第66節 農會第53節 身兼兩職第233節 山東戰役第215節 武裝直升機第64節 姐姐美嗎第132節 無助的英國步兵第36節 聯合艦隊第103節 矛盾重重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116節 並非衝動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53節 身兼兩職第80節 海軍班底第41節 剿匪第79節 欽州港通車第146節 就是要蠻幹第194節 民心民氣第56節 休假也不能閒着第46節 囂張的海盜飛機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69節 農會在川第40節 被發現了第86節 心理學家第7節 外務司長第121節 獵殺英艦(3)第60節 李白雙雄第220節 激烈的發佈會(2)第66節 一個時代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19節 洋人求見
第89節 貴州請願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88節 昆明市井第121節 獵殺英艦(3)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110節 攻佔咸寧第230節 二次轟炸第108節 錢是個問題第152節 力圖全殲第149節 一觸即發第229節 山本五十六(上)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24節 雲南王家第3節 事情鬧大了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227節 捷報(2)第128節 擴軍計劃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222節 暗鬥第96節 中糧公司第15節 治理四川第103節 矛盾重重第133節 勝敗第93節 十艘航母第69節 農會在川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17節 蒙自道尹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21節 阿比朵兒傳奇第131節 不同兵種的競爭第73節 襲營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26節 辦報第57節 北伐第73節 襲營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72節 我愛中國第3節 時空倒爺第5節 入川請願第83節 明暗兩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16節 缺錢了第100節 處分第124節 外交鬥法第42節 唐繼堯的迷夢第204節 農會和工會第209節 對日準備第85節 危機翛至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208節 鬱悶的蔣價石第77節 要發戰爭財第159節 總攻準備第31節 火炮登場第11節 暴發戶造大屋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42節 唐繼堯的迷夢第78節 航母消息第194節 民心民氣第124節 外交鬥法第55節 我們都是混蛋第209節 對日準備第223節 各方態度第13節 代理縣政第19節 錢臣謀局第235節 登高必跌重第78節 秘密科研第62節 我怕吃苦第201節 緬甸的掙扎第18節 張澈辭職第10節 朱老總第66節 農會第53節 身兼兩職第233節 山東戰役第215節 武裝直升機第64節 姐姐美嗎第132節 無助的英國步兵第36節 聯合艦隊第103節 矛盾重重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116節 並非衝動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53節 身兼兩職第80節 海軍班底第41節 剿匪第79節 欽州港通車第146節 就是要蠻幹第194節 民心民氣第56節 休假也不能閒着第46節 囂張的海盜飛機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69節 農會在川第40節 被發現了第86節 心理學家第7節 外務司長第121節 獵殺英艦(3)第60節 李白雙雄第220節 激烈的發佈會(2)第66節 一個時代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19節 洋人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