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小民百姓口中的姚承水

時事天下大事,無非分分合合。以現在的時局,大亂之後必大治。無爲一生歷經無數沉浮,早已不把這些事放在心上。對他來說,當前最爲看重的就是教導陳英闌。既然受人之託,理當忠人之事。

在中土,無爲大師的名號是很響的。這麼說吧,那就是傳說中的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等等諸多的本事集於一身的神仙。傳聞中他到現在一共收了五個徒弟。有四個在中土爲重臣,一個隨侍身邊。這幾天收的陳氏兄弟,還尚未出現在世人的傳說中。以他的名聲在外,這對兄弟將來的功德定是不可限量。

無爲正與陳英奎對視着。看着小這傢伙清澈透明的眼神,看着他專注的看着自己,無爲大師覺得自己也漸漸變小。好象也是五、六歲的樣子,他們開始對話。

“師傅,您今天來是教我學本事的嗎?”

“英奎啊,近來中土發生什麼大事了?”

“師傅,皇子們要比試本領,勝者爲皇帝。”

“你看會是誰勝啊?”

“師傅,我和娘說過,娘不讓我說。”

“師傅讓你說,你就說。”陳氏在一邊,聽到他這麼回答,嘴上趕快讓孩子回答無爲大師,心理美滋滋的,這孩子還真聽話。

“我當然認爲是皇長子贏。”

“爲什麼呢?”

“皇長子,是皇帝最大的兒子,他的年紀比其他幾位皇子都大啊。”

“年紀大,就能贏?”

“師傅您想,一個十五歲的大人,和一個五歲的孩子,他們比試本領的話,大人會贏啊。”

“英奎啊,你想過沒有,一個六十歲的人,和一個三十歲的人,一起比試的話,一般來說,年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師傅,七位皇子,都在少年。如果比試在三十年後,皇七子正在盛年,把握最大。”

“這些話都是誰告訴你的?”

“是師傅問我,我纔想到的。”

“哈哈,此子可教!”轉回身對陳氏說道:“你生了一個好兒子啊,這些見識,就是達官顯貴也未必看得到啊。”

聽見別人誇自己的兒子,做孃的當然高興,何況這誇獎之人,還是當世高人。陳氏更加的喜之不禁。柔聲道:“大師過講,小小年紀,別太誇獎他了,免得長大了,不知天高地厚。”

“當世時事,衆人皆被迷住了雙眼。確不如英奎啊!”

“大師,您能收他們兄弟倆,是陳家祖上有德。……”

“他們是未經雕琢的美玉,被我看到了,怎能不加以教導?我也是愛惜,啓蒙不是某之長項,英奎這孩子聰明好學上進,你就先讓他上學堂吧。這是五十兩銀子,有什麼難處再說。”

“大師,這可受不起,快把銀子收起吧,我自問還養活得了孩子。”

“哎,陳氏啊,……”無爲大師想了想,沒就這一問題繼續往下說,“看天色不早,我要回去了,以後每七天來一次檢查英奎的學業。”

話音剛落,大師的人影已經又不見了。陳英奎追出去,大聲喊:“謝謝師傅!”,除了外面的風,沒有回答。

陳氏一邊做着活計,一邊面有喜色的想着剛纔無爲大師的話。心內暗忖:人都說不死,必有後福。想這盧十四郎,生而百日逢奇禍。要不是我一念之私,哪裡有他的活路?要不是自己次子陳英闌的戶口未銷,要不是鄰里一時誤答,他就算是避開了滅門,也會被官府查到蹤跡。看如今的情形,說不定,還是死路一條。中土對內對個一向宣稱以仁孝治國,可正是因爲短少仁孝,纔打出這樣的旗號,欺世盜名。想開國之君姚維龍的皇后,死得不明不白。想姚承天死得不明不白,想姚恩卿不知所蹤,這三件,並稱中土三大疑案。有誰能去真查個水落石出?盧府五百餘口一齊斃命,還不是悄無生息了。民不告,官不究,一家子都死乾淨了,又哪裡去找告狀的苦主?想我不過一個進府兩月餘的奶孃,自保尚難,要是真去了公堂,那想滅口的還巴不得不用費功夫了呢。還是撫養孩子長大成人,這查案復仇的事兒,等十四郎大了交由他處理纔是。苦命的孩子,纔多大啊,就揹負了這樣重的擔子。

轉眼間弟弟陳玉都離家七年了。也不知道何年何月還能再見。想是跟着終青山上的高人學得一身本事了吧!弟弟天資不高,凡事認真,這點陳英奎算是隨了舅舅。要是弟弟在家,一定早早就吵嚷議論這七位皇子間的比試了。現在這個可是熱門話題。鄰居們茶餘飯後也愛說兩句。還真是支持誰的都有。榜文上還說,要讓四六九城的百姓都去投票,這麼大的事,小民百姓也能說上一句,投上一票可是歷來沒有過的。所以對這個熱心的程度也是歷來都沒有過的。

聽說王家小四兒,還被選爲擂臺賽的維護,馬上就要天天去訓練呢。王嬸樂得合不攏嘴,逢人就說。

無爲大師收徒的新聞,與這熱門話題相逢,自然成了冷話題。還有人傳:不過是一個老棺材瓤子,自己沒老糊塗就算是運氣,還到處收徒弟招搖,也不照照鏡子。就他還能培養未來的花朵兒?自不量力,真以爲自己是大頭兒蒜。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要都聽世言,這日子早就過不下去了。太平盛世,有一批人只知找樂,自己的身上當然不行,找也得在公衆人物、名士風流哪裡找。編選假新聞,將一些花邊放在有名人物的身上,一大批人樂此不疲。美其名曰,爲了大家的生活安定,偶爾娛樂一下下。名人嘛,當然是讓大家都知道才能算是有名。如果沒有人議論,哪算得上是名人啊!

好在事實並不是那幫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的。無事生非,卻也是至理。衙門裡沒什麼事幹時,就審理一些諸如誹謗、流言、中傷之類的案子,公堂上巧舌如簧,聽得多了,這民風也是與別國不同。隨便一箇中土人,都能辨上幾句,也算得上是國粹了。

關於無爲大師的傳言,其實一直就沒有停止過。只是陳氏喜靜,不愛打聽小道消息,所以知道的不多。因爲收徒一事和自己的兒子有關,才問了問。沒想到言詞之間竟有那麼難聽。其實說好的也有,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是常情。所以街談巷議有些難聽也是難免。世人多是百姓,總不敢說當今萬歲什麼什麼的吧。只好說說名聲大,沒有什麼實權的人物了,也就是過過嘴癮罷了。

傳聞中,還真有一件是說姚承水的。

說姚承水年輕遊歷時,曾經向一個海外島國的公主求親。三求都被婉拒,後來那個國主開出條件,我的女兒是公主,嫁至少也要嫁個國王,如果中土是你繼承(比如你是國之儲君),再派求婚使。姚承水爲此匆忙回國,先帝不允,說立儲不當時。一段好姻緣就此錯過。現在的皇后,雖說名爲皇后,卻不得寵,聽說是因爲皇帝的心,還在當年那個海外島國的公主身上。所以因爲皇五子喜歡遊歷,很得當今的賞識,加之,皇五子對皇權無心,更是深得帝心。看看,傳皇家的秘事,就沒有那麼多的難聽的話了吧。這也就是皇權的作用吧?有好事者,把那個島國公主的樣貌說得有如天仙,不單單是引得姚承水動心,就是聽此豔事的一干人等,也心生嚮往,願意千里求得一見。可一推年代,失望也由心而生,恨不早生四十年!

第七十二章 難言有玉第三十章 冬瑞雪的訴說第四十八章 陳英闌遇師時事第一回 老隱士世外慨嘆生靈遭塗碳 小頑童牢記在心苦修爲衆生第十五章 想當烤肉嗎皇后驚魂螢舞替罪第五十九章 五皇子第十四章 又一個失蹤雙生封妃第六十六章 無奈的效忠第五十四章 小民百姓口中的姚承水第五十九章 五皇子第三十九章 心上的結賊蟲鷸蚌第三十一章 無聊時節說故事思廢聞笑遺詔第十三章 另外的八個人時事傳音歌謠第四十一章 切磋遇險第五十八章 陳玉初聞劉若寒傳杖示弱第十一章 通乾糧道傳說送藥第二十章 有食物才能生存第四十六章 壽誕第七十章 孟情兒引子聞笑可嵐第六十一章 相視一笑第六十一章 相視一笑第七十三章 婉拒第五十章 心術初見入伍搭伴第二十八章 決不能做一塊肉第二十二章 孟境要做功德埋名第十一章 通乾糧道勇士第五十三章 多少前事說不盡第三十七章 雨停天亦情第十四章 又一個失蹤第三十一章 無聊時節說故事第十八章 被人替換的密本第二十一章 猜測是不信任的開始猜忌有毒遺詔有玉有玉第三十三章 誘餌第五十章 心術傳杖第四十章 境兒的心意第十章 別樣醉封妃寒玉第二十九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奶孃第二十章 有食物才能生存國變囚室第十五章 想當烤肉嗎第七十二章 難言第三十八章 捕魚遇險聞笑聞笑示弱第二十四章 十天爲限第十九章 戲法人人會變第二十九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六十三章 朝臣的議論第四十三章 認輸夢妃刑訊第五十一章 不由你不爭雙生第二十六章 姐妹情意第二十三章 有糧大家吃第五十八章 陳玉初聞劉若寒替罪傳杖
第七十二章 難言有玉第三十章 冬瑞雪的訴說第四十八章 陳英闌遇師時事第一回 老隱士世外慨嘆生靈遭塗碳 小頑童牢記在心苦修爲衆生第十五章 想當烤肉嗎皇后驚魂螢舞替罪第五十九章 五皇子第十四章 又一個失蹤雙生封妃第六十六章 無奈的效忠第五十四章 小民百姓口中的姚承水第五十九章 五皇子第三十九章 心上的結賊蟲鷸蚌第三十一章 無聊時節說故事思廢聞笑遺詔第十三章 另外的八個人時事傳音歌謠第四十一章 切磋遇險第五十八章 陳玉初聞劉若寒傳杖示弱第十一章 通乾糧道傳說送藥第二十章 有食物才能生存第四十六章 壽誕第七十章 孟情兒引子聞笑可嵐第六十一章 相視一笑第六十一章 相視一笑第七十三章 婉拒第五十章 心術初見入伍搭伴第二十八章 決不能做一塊肉第二十二章 孟境要做功德埋名第十一章 通乾糧道勇士第五十三章 多少前事說不盡第三十七章 雨停天亦情第十四章 又一個失蹤第三十一章 無聊時節說故事第十八章 被人替換的密本第二十一章 猜測是不信任的開始猜忌有毒遺詔有玉有玉第三十三章 誘餌第五十章 心術傳杖第四十章 境兒的心意第十章 別樣醉封妃寒玉第二十九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奶孃第二十章 有食物才能生存國變囚室第十五章 想當烤肉嗎第七十二章 難言第三十八章 捕魚遇險聞笑聞笑示弱第二十四章 十天爲限第十九章 戲法人人會變第二十九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六十三章 朝臣的議論第四十三章 認輸夢妃刑訊第五十一章 不由你不爭雙生第二十六章 姐妹情意第二十三章 有糧大家吃第五十八章 陳玉初聞劉若寒替罪傳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