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投奔盧象升

除了留守的一百多漢八旗還能抵擋一陣之外,其餘的清軍都是明軍降軍,在明軍火器和察哈爾人的弓箭壓制之下死傷慘重。任憑漢八旗清兵如何彈壓,降軍還是抵擋不住,被李國棟的鐵甲兵爬上城頭。

鐵甲兵身披三重厚甲,登上城頭之後,便如斬瓜切菜一般砍殺清兵,很快那一百多名漢八旗兵全部被殺,明軍降卒被殺了六十多人,其餘的全部投降,包衣阿哈被殺了一百多人,其餘的投降。

“繳獲糧食一千石,鳥銃三百杆,九頭鳥火銃五十杆,各種刀劍長槍弓箭等兵器一千多件,盔甲三百多套,火藥一萬多斤,俘虜明軍降卒四百餘人,包衣奴才三百餘人,救出被擄的大明百姓兩千餘人。”韓大山向李國棟稟報了戰果。

“把糧食分了,我們帶走一部分,給額哲和他的察哈爾騎兵留下一部分。”李國棟下了命令。

繳獲的鳥銃和九頭鳥重型火銃有大明生產的和清國生產的兩種,李國棟下令把繳獲的火器全部帶回去,到時候經過鑑別,若是大明產的火器將會回爐重新打造,清軍的火器可以留下來使用。繳獲的刀劍兵器也有明國產的和清軍的,大明降卒那些兵器破爛不堪,刀槍都生鏽了,繳獲的弓箭,有些弓弦已經軟化了,有些弓開裂了,還有的木頭都爛掉了,那些破爛也被李國棟帶走,生鏽的刀槍可以回爐,損壞的弓可以修復之後使用。

打開鎮安堡的兵器庫,映入眼簾的都是破爛不堪的兵器,那些兵器比起從明軍降卒手裡繳獲的兵器更加不堪,刀槍之類的已經完成鏽了,幾乎都腐朽了,一碰就爛了,比廢鐵還不如,盾牌、矛杆都腐爛發黴了,弓箭都已經不能用了,也沒有修復的價值了,簡直就是滿滿一倉庫的垃圾。

“大明衛所軍戶已經腐朽到如此地步,難怪抵擋不住建奴。”韓大山感嘆道。

一名從榆林軍戶出身的士卒道:“韓將軍,卑職在榆林衛的時候也是如此,軍戶已經完全成爲農夫,兵器全腐爛了,士卒沒有鎧甲,上面剋扣軍餉不說,我們還得種地養活那些百戶千戶。軍戶們是能逃的就逃,還有幾個人願意留下來?又遭遇西北大旱,流賊來了,不知道有多少軍戶從了賊啊。”

可是那些破爛垃圾,卻讓額哲的察哈爾人心動,察哈爾人興奮的在垃圾之中翻找,一些破爛布匹都被他們帶走,還有一些箭頭都已經生鏽的箭支,也被他們當成了寶貝帶走。

“這些東西還能用嗎?”李國棟問道。

額哲苦笑一聲:“自從父汗敗後,我們察哈爾部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作戰中消耗的箭矢都無處補充,這些箭矢雖然鏽了,但拿回去磨一下還勉強能用。布匹拿回去洗一下,也還能做成衣服穿。”

“救出來的百姓都送走,交給額哲,讓他把百姓送去京畿一帶,順便可以拿建奴的首級領賞。這次建奴入寇,他們準備不足,不會進犯京畿一帶,送到那邊就安全了。我們這裡不能久留,建奴很快就會過來。我軍都是騎兵,只要我們走另外一條小道南下,建奴就無法找到我們。”李國棟下了一系列命令。

“俘虜怎麼辦?”韓大山問道。

“所有的包衣阿哈全砍了,明軍降卒若是願意加入我軍的,我們帶走;不願意加入我軍的,編入難民之中,交給額哲帶去京畿。”

“我們去哪裡?”

“去羊房堡,同盧督師的天雄軍會師,僅憑我軍六千人無法驅逐建奴,還需同天雄軍會合方可破敵。”

俘虜的四百多名明軍降卒,其中有兩百多人願意加入李國棟的軍隊,其餘的人不願意加入,他們寧可當難民,找個機會逃脫,也不願意再當兵了。畢竟本來這些人都是軍戶出身,軍戶的苦,可以說是刻骨銘心,有機會逃走,爲何還要當兵?這些軍戶對李國棟的軍隊並不瞭解,只知道寧可逃亡,以後從賊,也不肯再當兵。

“將軍,好鐵不打訂,好男不當兵,我等實在不願意再當兵了。”不願意加入李國棟軍隊的一名明軍降卒站出來道。

“各位,你們若是不跟我們走,你們已經被迫剃髮了,再回大明還有出路嗎?若是遇上別的明軍,還不把你們一刀砍了,拿着首級去朝領賞?”何興問道。

明軍殺良冒功的事情常有,每次建奴入寇,都有明軍殺害無辜百姓,再把人頭上的頭髮剃了,冒充建奴送去領賞。而這些明軍降卒,本來就被建奴剃頭留辮,再回到京畿去,那不是剛好送上門的功勞?急着殺良冒功的明軍還不把他們都殺了去領賞?

“罷了,我等也無路可去,還是跟隨將軍!”那些不肯走的明軍也紛紛跪在地上,表示願意加入。

多出了四百多降卒,不過李國棟反正不缺戰馬,他的三千騎兵都是一人三馬,多了四百多人,仍然是一人雙馬還有多。打掃完戰場,瓜分了戰利品之後,李國棟同額哲分道揚鑣,他帶人走另外一條小路,直奔晉中方向的羊房堡。

等到清軍趕來鎮安堡,只剩下一座空城,李國棟早已不知去向。

李國棟的六千人馬往東南方向行軍,過了雁門關,進入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再折向西南行軍。沿途過去,道路空曠,不見行人,村落沉寂,不見炊煙。

被清軍洗劫過的村子,人都被抓光了。未被清軍洗劫過的村子,老百姓們也聞風而逃。當年的山西,原本就窮,先遭旱災,又連續遭遇流賊、建奴,早已是十室九空。

走在路上的時候,韓大山見這悽慘的場景,擔心的問道:“大哥,您說建奴這次會退兵嗎?”

李國棟道:“建奴已經達成目的了,既把盧督師的剿賊主力調回山西,又劫掠了人口,他們還留在宣大幹嘛?留在這裡吃觀音土?肯定是帶着劫掠的人口回遼東,等到產出糧食,練出更多精兵,纔會再次入寇大明。恐怕他們下一次來,將傾盡舉國之力來犯大明,到時候就沒那麼好對付了。”

方纔的攻打鎮安堡之戰,明軍折損了五十多人,都是漢八旗的火器所造成的。

李國棟心裡十分清楚,目前對他威脅最大的並非是滿八旗重騎兵和重步兵,而是烏真超哈營和三順王的天佑兵天助兵,那些火器兵可以輕鬆破開自己重騎兵和重步兵的鎧甲,而且清軍已經有了大量紅夷大炮,哪怕是固守城池也難以守住。

如果還是滿八旗的騎射打天下,李國棟還真的不怕滿八旗,對付滿八旗的重騎兵和重步兵,只要自己發展火器兵和重騎兵,可以破解清軍的重騎兵和重步兵,所以他最忌憚的是漢八旗的火器兵。

這次去見了盧象升之後,若是不出意外,他在塞外的弟兄們都可以回明瞭。唯一的擔心就是,倘若三年後清軍入寇大明,盧象升同楊嗣昌和高起潛有矛盾,他率兵去鉅鹿,自己要不要跟去的問題。若是去了,能否擊敗多爾袞?

第4章 擊殺白甲巴牙喇第301章 喀爾喀蒙古使團第622章 戰賊騎(三)第40章 撞上硬茬了第7章 遭遇嶽託第611章 海外產糧地第890章 鑫源堂廣東分號第467章 戰多鐸第731章 實力反殺第905章 東江口之戰(中)第543章 比窮大賽(下)第739章 大清的決策第483章 救援高陽(五)第264章 堵死退路第314章 古祿格大汗第204章 伏擊科爾沁人第633章 盾車破營(二)第667章 左良玉抗旨第689章 湖廣爭奪戰(一)第118章 通州之戰(四)第592章 碰釘子(下)第919章 伏擊何騰蛟(上)第723章 曹化淳來了第208章 兩淮根據地第235章 首次水戰第205章 女真戰察哈爾第847章 銃射榴彈第423章 大搬家(上)第315章 夜殺古祿格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470章 高陽之戰(上)第289章 察哈爾新大汗第201章 大淩河之戰第27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801章 賞一杯鴆酒第713章 逃離京城第396章 火燒草原(三)第203章 商號賣馬第371章 左家匪兵(下)第332章 崇禎皇帝第535章 獻俘儀式第139章 後金退兵第369章 左家匪兵(上)第569章 滾雪球的闖軍第850章 火燒揚州(一)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394章 火燒草原(一)第754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806章 大遷移第494章 勤勞的昏君第713章 逃離京城第896章 惠州鐵行第185章 高迎祥探路第850章 火燒揚州(一)第846章 暴怒的多鐸第883章 打土豪分田地(六)第42章 城頭攻防第270章 臼炮和七梢炮第576章 花錢的水師第12章 新式寨堡第685章 擅斬朝廷大將第643章 小額銀票第236章 替天行道?第68章 遭遇哨騎第618章 水師接應第927章 出使四川(下)第750章 沒收田產變皇莊第386章 擊潰烏真超哈營第711章 京師城破第706章 輕騎赴京第294章 沒有退路了第286章 前往西寧第918章 袁家餘孽第392章 爭取時間第118章 通州之戰(四)第671章 炮擊城門洞第180章 屠殺流民第125章 蒙古炮灰(下)第159章 探賊窩第331章 進京第55章 殺雞屠狗第779章 洪承疇獻計第171章 新式鳥銃第145章 大德旺商號第147章 叛逃第200章 俘虜皇太極岳母第375章 張定國劫糧第710章 夜闖吳府第685章 擅斬朝廷大將第217章 合作伙伴第712章 皇宮失火第200章 俘虜皇太極岳母第46章 臨陣脫逃第315章 夜殺古祿格第614章 松山突圍(上)第418章 投奔盧象升第148章 俄木布汗第871章 攻克贛州第38章 激怒敵人
第4章 擊殺白甲巴牙喇第301章 喀爾喀蒙古使團第622章 戰賊騎(三)第40章 撞上硬茬了第7章 遭遇嶽託第611章 海外產糧地第890章 鑫源堂廣東分號第467章 戰多鐸第731章 實力反殺第905章 東江口之戰(中)第543章 比窮大賽(下)第739章 大清的決策第483章 救援高陽(五)第264章 堵死退路第314章 古祿格大汗第204章 伏擊科爾沁人第633章 盾車破營(二)第667章 左良玉抗旨第689章 湖廣爭奪戰(一)第118章 通州之戰(四)第592章 碰釘子(下)第919章 伏擊何騰蛟(上)第723章 曹化淳來了第208章 兩淮根據地第235章 首次水戰第205章 女真戰察哈爾第847章 銃射榴彈第423章 大搬家(上)第315章 夜殺古祿格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470章 高陽之戰(上)第289章 察哈爾新大汗第201章 大淩河之戰第275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801章 賞一杯鴆酒第713章 逃離京城第396章 火燒草原(三)第203章 商號賣馬第371章 左家匪兵(下)第332章 崇禎皇帝第535章 獻俘儀式第139章 後金退兵第369章 左家匪兵(上)第569章 滾雪球的闖軍第850章 火燒揚州(一)第140章 朝廷的水很深第394章 火燒草原(一)第754章 圍魏救趙之計第806章 大遷移第494章 勤勞的昏君第713章 逃離京城第896章 惠州鐵行第185章 高迎祥探路第850章 火燒揚州(一)第846章 暴怒的多鐸第883章 打土豪分田地(六)第42章 城頭攻防第270章 臼炮和七梢炮第576章 花錢的水師第12章 新式寨堡第685章 擅斬朝廷大將第643章 小額銀票第236章 替天行道?第68章 遭遇哨騎第618章 水師接應第927章 出使四川(下)第750章 沒收田產變皇莊第386章 擊潰烏真超哈營第711章 京師城破第706章 輕騎赴京第294章 沒有退路了第286章 前往西寧第918章 袁家餘孽第392章 爭取時間第118章 通州之戰(四)第671章 炮擊城門洞第180章 屠殺流民第125章 蒙古炮灰(下)第159章 探賊窩第331章 進京第55章 殺雞屠狗第779章 洪承疇獻計第171章 新式鳥銃第145章 大德旺商號第147章 叛逃第200章 俘虜皇太極岳母第375章 張定國劫糧第710章 夜闖吳府第685章 擅斬朝廷大將第217章 合作伙伴第712章 皇宮失火第200章 俘虜皇太極岳母第46章 臨陣脫逃第315章 夜殺古祿格第614章 松山突圍(上)第418章 投奔盧象升第148章 俄木布汗第871章 攻克贛州第38章 激怒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