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月把手裡的繡活停下,想着她和秦氏過去也曾做過繡活補貼家用。
這些收入當然不會多,繡花本就是件極爲費功夫的事,她和秦氏白天要在大竇氏的安排下勞作,只能趁着一點空隙做繡活。
兩人累得眼睛痠疼,也不過就是掙來一筆微乎其微的收入。
但這她們也是願意的,可惜太廢功夫,再加上秦氏心疼閨女,兩人並沒做多少繡活。
後來分家,程元月起初也滿心的擔憂。
脫離從小到大居住的老屋,而且還是淨身出戶,她害怕會因爲種種原因導致溫飽都不能滿足。
這種擔憂裡還夾雜着對新生活的渴望,多虧了小妹,程元卿一直不斷的鼓勵家人,並帶着他們一步步的過上了穿衣不愁,吃飯不愁的日子。
現在家裡連田地也有了,這些都是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的。
不再爲溫飽擔憂後,程元月還是一有空就拿出針線來做繡活,現在她繡出來的東西也不在託人朝外賣了,而是都給家裡人穿用。
給小妹程元卿,就繡了三條帕子,兩個荷包。
程時年和秦氏那當然也有。
對於程元月這個愛好家裡人都知道,也都很支持,他們並不需要作爲長女的程元月負擔過多的家事,也不需要她拋頭露面的做活。
程元月知道家裡人疼她,可是連最小的程元卿都在爲了這個家庭努力,她其實早就坐不住了。
知道小妹一向機靈點子多,程元月想了又想,還是忍不住問:
“我也想掙錢!給咱家掙錢,你和爹爹都辛苦,我、我也幫不上什麼,心裡着急,可是過去我也繡過帕子,掙不了多少,還耽誤功夫,要是在拾起來,我怕是連一點忙也幫不上你們了。”
程元卿見長姐有這個心思,心裡就有數了。
她很樂意推程元月一把,畢竟如果把愛好發展成事業,確實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那是從前你走的路子不對,咱們好好合計一下,在想個法子,我保證以後姐你能靠手藝掙錢。”
看着程元月懵懂的樣子,程元卿又肯定的補充,“能掙大錢!”
“我?我不行,我沒你和咱爹爹那個聰明勁......”程元月心理打鼓,過去做生意的事她想都不敢想。
現在程家參股酒樓又建酒坊的,還和府城裴家做起了生意,這些雖然也是在她身邊發生的事,卻和她沒有絲毫關係。
這樣的大事,都是多虧了小妹,程元卿聰明又有主意,膽子大、愛琢磨,還能把事都給辦成了,程元月又驕傲又慚愧,要換成她,這些指定不成。
程元卿卻不願意看長姐一直這麼安於現狀,把自己放在一個固有的籠子裡。
她想要讓程元月也能真正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之前秦氏的話也提醒了她。
在這個年代背景下,程元月的年紀在家裡的時候確實沒幾年了,那麼她除了盡力拖延外,還能給這個一直呵護自己的長姐什麼呢?
她想了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讓程元月和傳統的莊戶一樣,在家從父母,出嫁從丈夫,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她能有一項自己的愛做的事。
看程元月對刺繡的勁頭,也是真喜愛肯鑽研的。
“你這話不對姐,你也是咱爹的孩子,十根手指各有不一,我能做的事,你也許不能,可你擅長的,我也不會啊。”
說着程元卿又把長姐的秀棚拿在手裡翻看。
“你看繡的多傳神啊,還沒人指點過你呢,全憑着阿孃教給你的那點針法,和你自己的研究呢,我敢說全村的小娘子裡,數得上我姐的針線好!”
程元月讓小妹誇得有些意動,卻還有難以相信。
“我真行嗎?”
“指定行!姐你聽我的,沒事你就多繡幾個像樣、能拿的出去給別人看和觀賞的繡樣,到時候我自有法子!”
只是繡幾個圖樣,這對程元月來說並不是難事。
“成!那我得空的時候就繡,繡好了我和你說。”
說定後,程元卿就在屋裡陪着長姐繡花,秦氏和王五家的、里正家的媳婦嘮着嗑很快也把衣裳洗完了。
眼瞅着到了該做飯的時候,程時年今天去和量地的人一起出去,估計晌午也不會回來,秦氏索性就招呼着王五家和里正家的留下吃飯。
“都別走,一會兒我給你們露兩手,炒幾個菜給你們嚐嚐!”
三人方纔嘮了小半天,都覺得沒嘮夠,王五家的和里正家的媳婦都挺願意留下。
秦氏在莊戶人家的媳婦中,脾氣好人厚道,人也利索能幹,還樂於助人,按說這樣的脾氣很對莊戶媳婦的胃口,會有很多人和秦氏成爲好友。
但是秦氏在永福村,卻並沒幾個朋友。
這不是她爲人清高,或者難以相處,實在是婆婆大竇氏管得嚴。
她不光給小兒媳秦氏安排了從早到晚的家事,還及不樂意村裡的媳婦來找秦氏嘮嗑。
程元卿分析過,這點可能是因爲大竇氏害怕,她知道自己對小兒媳的所作所爲說出去會被村裡人詬病,心虛的她害怕秦氏有了較好的朋友,會朝外把這些事說出去。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竇氏敢這麼欺負秦氏,也是因爲她是外鄉人,在永福村既沒親戚也沒朋友,要是秦氏和村裡人來往的多了,再有幾個至交好友,那無疑秦氏就不再那麼孤立無援。
大竇氏在想拿捏小兒媳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些狹隘的思想,就成了大竇氏看着秦氏不讓她和村裡媳婦來往的原因。
其實大竇氏根本不明白,她所認爲的拿捏,不過是秦氏的善良和包容,以及真心把她當婆母的孝敬順從。
秦氏對婆婆的依從,完全歸根於她的內心,換言之,當秦氏再也不拿大竇氏當親婆婆待的時候,大竇氏那些自有用的招數,就都成了擺設。
沒有婆婆盯着的秦氏,很快就和王五家、里正家的媳婦處了上來。
三人都是做慣了家事的人,很快就收拾出一桌子菜,在喊上各自的孩子,熱熱鬧鬧的圍在桌前吃了一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