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淼淼將其中一份文書和剛剛拿到的荷包,好好放好,其實,她只是一個動作就把這些比較重要的東西,都放進了空間而已。
做好這些,田淼淼見時間尚早,就對掌櫃說:“掌櫃的,幫忙找兩個廚師過來吧,我現場做演示。”
掌櫃並不知道什麼叫演示,不過聽這話的意思也明白,定是這位姑娘要現場教廚師,當下笑道:“好,我來安排。不過姑娘也別叫我掌櫃的,你也算得上是我們小東家了,就叫我老樑吧。”
“那就有勞樑伯安排。”
樑掌櫃的示好,田淼淼接收到了,畢竟以後還需要和他打交道,所以她也就順水推舟了。
又重新作了三道菜,教過廚師之後,並說明好火候,田淼淼也提到酸菜魚還差一道配菜。她會在五天左右送過來時,再演示一次。
趁着大廚們正在認真琢磨,田淼淼拿出木耳和土豆,告訴樑掌櫃如何處理這兩種食材。
當她說到木耳抓一點,能泡發好多時,掌櫃露出驚訝的表情。
“木耳可以當配菜,也可以當主菜。可以炒雞蛋,也可以在做菜裡稍加一點,顏色豐富,口感好,而且對身體好。土豆可以炒個土豆絲,可以做土豆雞塊,還有土豆燉豬肉。”
“今日時間不早了,不然我還可以做些給你們嚐嚐的。”
“姑娘可以賣給我們嗎?菜譜和食材。”樑掌櫃雙眼冒光,這些食材吃都沒聽過,若是出了新菜,那可都是錢呀!
“這次沒有準備多少,下次我一併給你們。新菜不要一下子都出,慢慢打出去纔好。”
要論營銷手段,這古代實在是遠遠及不上現代的,什麼促銷打折呀,什麼飢餓營銷……
眼見着時間不早了,田淼淼便跟樑掌櫃告辭。
二樓雅間,窗戶開着,一個帶帷帽的人看着兩姐妹離開,另一邊的少年,正是剛剛替田淼淼解圍的人,正笑着調侃道:“你等的就是她?那爲何自己不出去?”
帷帽裡面的薄脣難得地勾起,眼神也軟和下來:“會有機會的。”
田淼淼回頭看了眼金玉來二樓方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最近老覺得有人在觀察她。
會是誰呢?
“阿姐,我們直接回去嗎?”
“先去集市吧,我們去買肉!”
“真的?”
兩人身形越走越遠,不時傳來清脆的笑聲……
田淼淼一直想着今天的打算,所以早前也沒有好好逛一逛古代的集市。
這回入集市的時候,入眼的都是地攤,大夥隨地擺放,可能已臨近中午,好些攤位都空在那裡了,只是地上到處都是菜葉子,一片狼藉。
此時人不多,否則田淼淼還得拉緊田淺溪的手,要是丟了怎麼辦?
即便是如此,田淼淼也一直留意着身邊——她可是聽說近年來每逢集市,都會丟孩子,她可得看緊了她家二妹妹。
田淼淼和田淺溪慢慢往肉鋪走去,肉鋪老闆不愧是屠夫,滿臉的橫肉,身形高大,卻偏偏配了一副憨笑臉,怎麼看都不協調,莫名讓人想笑。
“小姑娘,要買肉?”
“大叔,你這怎麼都只剩下骨頭了,肉都沒有多少呀。我生怕買回去家裡人不樂意,要罵我。”田淼淼其實相中了排骨,眼睛卻看着那半肥半瘦的五花肉,“能不能便宜一些?”
“這……我家的豬肉童叟無欺,今早宰的,你看多新鮮。肉二十文,排骨十五文,小姑娘可別覺得貴。其他肉鋪都漲價嘞,我家還沒有漲價呢。 ”
“大叔,這都快中午了,你就便宜一些賣給我們吧。肉十八文,排骨十文,怎麼樣?你看這骨頭,都沒啥肉了。我還怕買了我娘狠狠揍我一頓呢!”
“這小姑娘,你可真會講價!算了,肉不能便宜,排骨就十文吧,下次再來做我家生意呀!”
“大叔,你真好,給我兩斤肉,三斤這個排骨。”田淼淼眼睛又轉了一下,看到肉鋪角落隨意放着的下水,“大叔,那個可以送我嗎?”
“你不嫌這下水臭?”屠夫倒是奇了,很多人都嫌棄,所以每天這下水他都是丟掉的。
“不嫌棄不嫌棄,還有那根筒子骨,上面肉都全剃光了,也送我唄。”
“好,拿去拿去。”
“謝謝大叔,收好了,一共66文。”
田淺溪目瞪口呆地看着阿姐和老闆討價還價,還要了這麼多贈品。
66……文?好肉痛!
田淼淼付完錢,看到田淺溪心情低落的樣子,輕輕摸了摸她的小腦袋:“二妹妹,怎麼了?”
“阿姐,我和娘忙活了好些時日,才賺了這一點點錢。阿姐光買肉就花去了一半……”
“二妹妹,娘懷了弟弟,需要補身子的。再說了,賺錢不花錢,那要賺錢做什麼?”
“可,可是……”
“別想太多,一切有阿姐在呢,跟着阿姐有肉吃!”
田淼淼知道,她這個妹妹準是想到了父親走了,家裡又窮,這樣買肉,很心疼。
她可是現代人,完全沒有古人省錢的想法。
開源節流,古人想到的永遠是節流,可現代人的思想中,開源纔是重中之重。
現代人,賺錢的時候拼命,要花錢的時候,是絕對不會虧待自己的。
今日也只是一個開始,田淼淼要讓她家過上不需爲銀子費心的好日子!
田淼淼將肉放到揹筐最底下,然後放排骨和筒子骨,最後才把下水放到最上面。
“走,我們去糧店。”
“阿姐,家裡還有糧的。”
“反正都已經來了一趟集市,買些糧食回去備着也好。”
開玩笑,這纔是她的主要目的!
其實田淼淼空間裡面有的是糧食,可奈何家裡的糧都有數,若是不買些回去,她也不能正大光明地把糧食從空間拿出來用呀。
這趟糧店之行,早在田淼淼心中盤算好久了。
糧店的老闆,細瘦細瘦的,跟個竹竿一樣,正在店裡打嗑睡,感覺有人進來,頭都沒擡。
“細糧二十三文,粗糧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