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你來我往

美國第三大生物乙醇生產企業綠色平原公司首席研發專家傑夫-庫珀公佈了一條爆炸性消息,他的研發小組在利用大豆製取乙醇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已經成功掌握了使用大豆高效生產乙醇的先進技術,今後綠色平原公司將在該領域投入大量資金,在美國中西部的大豆主產區興建大量工廠,以便使用這裡的大豆來生產乙醇進行銷售。

而美國最大的生物乙醇生產企業ADM也馬上跟進,表示已經拿到了綠色平原公司的專利授權,他們也將投入十億美元來開發這個新興領域;其餘朗捷、瓦萊諾能源、弗林德等生物乙醇公司也紛紛響應,表示會盡快和綠色平原公司洽談,以便拿到授權開設自己的大豆乙醇工廠。

消息傳出,原本已經被李耒打下去的大豆期貨價格再次暴漲,原因很簡單,之前價格下降是因爲李耒戳穿了美國的謊言,用確鑿的證據證明了今年美國大豆肯定是豐收,四大糧商製造的短缺預期已經不存在了,那麼價格自然會下落。

但是現在,四大糧商又給出了新的理由,或許今年的大豆確實會豐收,但是我們也找到了大豆的另外用處,根據傑夫-庫珀先生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消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使用大豆來製取生物乙醇,效率比玉米更高,利潤也更加豐厚,既然這樣的話,我們肯定會使用大量大豆來製取乙醇然後賣錢。

如此以來雖然大豆的總產量提高了,但是因爲有了新的消耗渠道,會有大量大豆被送去工廠加工成乙醇,那麼投入到國際糧食市場上的大豆必然會減少,供應少了價格上漲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中儲糧、中糧等相關企業的領導馬上喊李耒一起開會商討對策,他們首先要做的是搞懂美國人公佈的消息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李耒果斷給出結論,“肯定是假的!現在美國人應該還沒有掌握利用大豆製取生物乙醇的高性價比技術,他們這麼做只是爲了推高大豆價格而已!”

他爲啥如此篤定呢?原因很簡單,因爲那怕到了十多二十年後,也沒聽說美國人大規模利用大豆來製取乙醇的消息,雖然歐美國家的生物乙醇產量在不斷提高,但大多數使用的還是玉米、木薯等產量高、價格低的農作物,大豆這種經濟效益較高的農作物可捨不得拿來生產乙醇,也就是酒精。

然後李耒給他們講起了美國生物乙醇行業的發展史,人類用農作物發酵製造酒精的歷史由來已久,到了20世紀初,乙醇又有了新的用途,開始被用作汽車的燃料,到20世紀70年代作爲可再生能源被大規模使用。

將生物燃料乙醇以一定的比例添加到汽油中,調和成乙醇汽油,不僅能提高普通汽油的辛烷值,同時能降低尾氣中的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隨着環保主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生物燃料乙醇清潔環保的優點,以及替代汽油、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的重要意義,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產量從2000年之後飛速增長,到現在全球每年的生物乙醇總產量已經超過了兩千萬噸。

而美國則是全球最大的生物乙醇生產國,每年生產的生物乙醇超過全球總產量的六成,他們之所以發展這門技術,有着多種原因,直接原因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第二次石油危機,由於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和對於他國石油的依賴,促使美國最終決心發展新型能源,優化原本的能源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同時還有環保主義、改善環境、促進農村發展、提供農民收入水平、調節糧食供需波動等多種原因,這些原因一起促成了美國生物乙醇行業的迅猛發展。

生物乙醇技術對四大糧商爲首的農業集團也非常有利,因爲他們既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將觸角伸到自己覬覦已久的能源領域,同時還能推高糧食價格,原來他們生產的玉米只能當做食品和飼料使用,而這一市場的需求增長速度緩慢,他們也很難繼續提高價格,而糧食存儲又是要花錢的,所以遇到豐收年份,就只能降價出售,少賺了許多錢。

但是等生物乙醇製取技術研發出來後就不一樣了,他們生產的玉米又多了一項功能——送到工廠裡去製取乙醇,再加工成乙醇汽油賣給普通人,這下玉米的價格便重新漲了上去,當做食品和飼料賣你們嫌貴,那好辦,我們不賣了,反正拿去生產乙醇也能賺錢。

於是乎四大糧商在和購買者的博弈中再次佔了上風,遇到豐收就提高生物乙醇的產量,始終能保證較高的利潤水平;同時還造就了多家大型生物乙醇生產商,ADM公司就成了這一領域的霸主,每年都會消耗數以千萬噸計算的玉米,生產出數百萬噸生物乙醇進行銷售。

“四大糧商掌握了美國玉米的收購、存貯和銷售渠道,其餘生物乙醇生產商都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要不然就買不到生產必須的原材料玉米,所以他們找一羣專家按照他們的意思說話還是很容易的!”科普結束之後,李耒做出判斷。

“好傢伙,咱們國家的玉米給人吃都有點不夠,美國人竟然拿玉米做汽油,他們的農業真是太發達了!”中儲糧和中糧的領導對此羨慕不已,要是他們知道日後美國每年都會消耗一億多噸玉米用來生產汽油,恐怕會更驚訝吧?

“李董,我還是有點不太明白,既然玉米可以用來生產生物乙醇,大豆爲什麼就不行?”還有人沒有搞懂。

“從技術上來講,用大豆生產生物乙醇是可行的,把大豆進行發酵,然後利用蒸餾法提純即可獲得純度較高的乙醇;但是從商業上來講,沒人會這麼做,因爲不划算!”李耒攤手道。

“首先是產量,大豆畝產能到四五百斤就算是高的了,而玉米的話輕輕鬆鬆就能超過一千斤,而這兩種農作物在製取乙醇的時候並沒有太大區別,既然如此,那肯定會選擇用玉米來製取乙醇而不是大豆;其次,大豆的用途比玉米更廣,價格也更高,用大豆來製取乙醇,遠不如拿去榨油、生產豆粕賺得多!”

“所以,美國這次又是虛張聲勢,想繼續擡高大豆期貨價格!”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商業上不划算比技術上無法實現更有說服力,技術上美國人比我們先進,能做到咱們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奇怪,可如果商業上不賺錢的話,這門生意美國人肯定不會去做。

“是的,無非就是想讓咱們相信,美國的大豆有了新用途,收割後投入到市場上的大豆肯定會比去年更少,甚至是少得多!誰想要大豆就趕緊高價買吧,要不然等再過一陣兒,說不定拿着錢都買不到了!”還是和之前的套路一樣,都是利用假消息製造短缺預期罷了。

“雖然是假消息,可想讓大家相信也沒那麼容易,這可不比上次,上次咱們用衛星掃一掃,讓人去美國看一看,就能知道地裡的大豆是啥情況;但是現在,就算我們說這門生意不划算,他們也能編造出一套算法來說這門生意大有可爲,利潤比用玉米制取大豆更高。”中糧的高總面露難色。

“是啊,他們還可以到處開工,假裝要建造工廠,不,其實就算真的建造工廠也沒關係,因爲未來美國的生物乙醇市場肯定會越來越大,現在建廠也是一筆不錯的投資,只不過掛的是大豆乙醇工廠的名字,實際上建造的卻是玉米乙醇工廠罷了,普通人還沒辦法驗證,只能看到到處在建廠,理所當然的以爲大豆供應肯定會減少!”李耒補充道。

然後他又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既然他們放出了利好消息,那我們放出利空消息進行對衝就行了!”

“哦?什麼利空消息?”衆人馬上來了興趣,在這場戰爭中,他們現在是唯李耒馬首是瞻,沒辦法,誰讓李耒的準備最充分,手上的資金和大豆最多呢?而且對四大糧商的手段也最爲了解,迄今爲止,四大糧商每次出招都在他的預料之中,從來沒有一次疏漏。

李耒將一份資料發放給大家,“我們惠農其實很早就開始搞鹽鹼大豆的育種研發和種植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不錯的進展,並且獲得了國家許可,大範圍試種也有一段時間了,迄今爲止已經在超過三百萬畝鹽鹼地上進行了種植,平均畝產可以達到163公斤,明年種植面積有望衝擊八百萬畝.”

“每畝163公斤,那麼三百萬畝就是接近五十萬噸啊?馬上就要到去年總進口額的百分之五了!可是.可是這麼有突破性的研發成果,這麼大的種植面積,我怎麼沒在新聞上看到過?”高總看着資料算了下,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這都是爲了打四大糧商一個措手不及啊!要是讓他們提前知道,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肯定會把這個變量也加進去,那就做不到出其不意了!所以我讓研究小組先忍一忍,不要急着發論文,收割下來的大豆要麼直接送到我們惠農自家的飼料廠、榨油廠進行加工,要麼先存起來,從來沒有在市面上銷售過,所以大家暫時還不知道!”李耒解釋道,林偉民他們忍了好幾年,現在終於可以風光風光了。

“好,這絕對是個好消息!他們請專家來給自己站臺,我們可以召開新聞發佈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全國人民!現在正好是大豆成熟的季節,我們找一片長勢最好的鹽鹼大豆田,把記者喊過去,就在田裡開新聞發佈會!這不比那個什麼傑夫-庫珀空口白話的效果更好?”中儲糧的領導激動地直拍桌子,這個消息肯定能把大豆的價格打下去。

“我們甚至還可以放點衛星麼!現場收割、現場稱重,把這塊地的畝產當成是所有鹽鹼地的平均畝產,再給三百萬畝的種植面積前面加個一,改成一千三百萬畝!我們按照每畝地二百公斤計算,一千三百萬畝就是二百六十萬噸,一下多了這麼多供應,價格不被打下去纔怪!”高總對放衛星這回事可是熟得很。

“高總高明!”中儲糧的領導豎起了大拇指,“我們不光可以把今年的種植面積加個一,還可以把明年的種植面積也擴大些,今年種了一千三百萬畝,明年衝擊下四千萬畝不過分吧?咱們國家可是有十多億畝鹽鹼地,其中光開發潛力非常大的就有兩億多畝,劃出五分之一來種植大豆絕對算少的了!”

“壓了他們好幾年的論文也讓他們趕緊發,就在國內找最好的期刊;順便我再幫他們申請國家科技進步獎!”李耒補充道,這都是何偉民等人應得的榮譽,現在是時候給他們補上了。

“這樣的成果絕對值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老汪,我們兩家也一起幫忙推一推,爭取把這個榮譽拿下!至於論文就更簡單了,找人給他插隊,爭取下一期就發出來!”高總果斷說道,不管這成果到底是真是假,只要能忽悠住四大糧商,這些都是值得的。

“那我就替他們謝謝幾位老總了!”李耒也樂見其成,因爲一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或者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評選院士的硬門檻,林偉民要是能拿到這個榮譽,等過些年再出力推一推,說不定也能把他推進工程院,這對惠農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那咱們就按照這個方案開始準備吧,我去聯繫裝墊兒臺,爭取整點新聞給半分鐘鏡頭;老汪你和幾家報紙熟,讓他們安排記者,最好頭版給留點版面”大家熱火朝天地討論起具體細節來。

第405章 十二字原則第48章 小婢養的第398章 軸勁第61章 再回特區第115章 美國農業革命第275章 開會第288章 降維打擊第333章第44章 鄉鎮企業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18章 《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第336章 辣條第93章 鬥琴第461章 輿論預熱第27章 麥客第439章 網絡輿論第444章 真實的競標第59章 我想建個電站第255章 深市開業第188章 炒作第368章 椰子研究所第451章 入世前夕第87章 免費派送第201章 華爲第429章 乳業風雲第256章 毛熊死了第471章 決戰時刻第141章 收穫滿滿第364章 扶貧項目第295章 傳說起源第136章 廢鐵價第160章 萬元戶第295章 傳說起源第391章 東南亞考察第127章 程序員史玉柱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28章 開鐮第183章 外企來襲第479章 體壇富豪羅納爾多第24章 回家收麥子第164章 威廉-林賽第345章 靚女先嫁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381章 複合肥第333章第196章 火車上的火腿腸第379章 國退民進第21章 供港豬第72章 跪第43章 雞蛋託第212章 等着收錢吧第17章 厄爾尼諾第125章 牟其中第171章 佩裡西奇第235章 奇貨可居第423章 進軍終端第129章 內參第191章 肯德基供應商第18章 《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第128章 大牌記者第463章 暗度陳倉第116章 年終盤點(今晚上架)第52章 大客戶第347章 大海商業顧問公司第258章 大獲豐收第380章 收購化肥廠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種壟斷(求收藏)第108章 熟人推介第332章 入股民生第65章 這是給你的第375章 另闢蹊徑第36章 雞你太貴第27章 麥客第33章 人才哪裡找第192章 特區分廠第438章 香蕉戰爭第61章 再回特區第18章 《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第457章 曝光第296章 不一樣的麪粉第4章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第212章 等着收錢吧第92章 進京第484章 農用無人機第454章 標準之爭第175章 電視廣告第186章 亞運捐款第139章 連送大禮第79章 一個人的命運啊第48章 小婢養的第127章 程序員史玉柱第112章 女婿登門第270章 統戰價值第226章 握手言和第1章 《母豬的產後護理》第82章 階層躍遷第431章 現代化牧場第392章 農村包圍城市第349章 民生開業第33章 人才哪裡找
第405章 十二字原則第48章 小婢養的第398章 軸勁第61章 再回特區第115章 美國農業革命第275章 開會第288章 降維打擊第333章第44章 鄉鎮企業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18章 《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第336章 辣條第93章 鬥琴第461章 輿論預熱第27章 麥客第439章 網絡輿論第444章 真實的競標第59章 我想建個電站第255章 深市開業第188章 炒作第368章 椰子研究所第451章 入世前夕第87章 免費派送第201章 華爲第429章 乳業風雲第256章 毛熊死了第471章 決戰時刻第141章 收穫滿滿第364章 扶貧項目第295章 傳說起源第136章 廢鐵價第160章 萬元戶第295章 傳說起源第391章 東南亞考察第127章 程序員史玉柱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28章 開鐮第183章 外企來襲第479章 體壇富豪羅納爾多第24章 回家收麥子第164章 威廉-林賽第345章 靚女先嫁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381章 複合肥第333章第196章 火車上的火腿腸第379章 國退民進第21章 供港豬第72章 跪第43章 雞蛋託第212章 等着收錢吧第17章 厄爾尼諾第125章 牟其中第171章 佩裡西奇第235章 奇貨可居第423章 進軍終端第129章 內參第191章 肯德基供應商第18章 《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第128章 大牌記者第463章 暗度陳倉第116章 年終盤點(今晚上架)第52章 大客戶第347章 大海商業顧問公司第258章 大獲豐收第380章 收購化肥廠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種壟斷(求收藏)第108章 熟人推介第332章 入股民生第65章 這是給你的第375章 另闢蹊徑第36章 雞你太貴第27章 麥客第33章 人才哪裡找第192章 特區分廠第438章 香蕉戰爭第61章 再回特區第18章 《怎樣鑑別黃/色歌曲》第457章 曝光第296章 不一樣的麪粉第4章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第212章 等着收錢吧第92章 進京第484章 農用無人機第454章 標準之爭第175章 電視廣告第186章 亞運捐款第139章 連送大禮第79章 一個人的命運啊第48章 小婢養的第127章 程序員史玉柱第112章 女婿登門第270章 統戰價值第226章 握手言和第1章 《母豬的產後護理》第82章 階層躍遷第431章 現代化牧場第392章 農村包圍城市第349章 民生開業第33章 人才哪裡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