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殖民地的民族和文化問題

事實上,想要殖民地不叛亂,除了需要武力的震懾,還需要文化上的認同感。比如美國,爲什麼從英國獨立出去?那是因爲美國最初的移民,很多都是清教徒。

清教徒就是加爾文宗的信徒,屬於堅定的反國王派別。這個派別在英國本土受到聖公會的排擠,屬於“異端”。但這些被視爲異端的清教徒,卻構成了北美十三州早期的文化基礎。就算後面別的移民過去了,也要遵循前期打下的文化基礎。不然,就會受到排斥。

因爲和本土有着不一樣的文化基礎,所以,北美十三州對於英國王室的認同感比較差。所以,在法國人的慫恿下,北美十三州纔會鬧獨立的。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加拿大了。加拿大開發得比較晚,結果就是——早期被英國國內排擠的清教徒,基本都跑去了北美十三州。因此,儘管也是海外殖民地,但加拿大移民和本土居民的文化環境差不多,對於英國本土的認同感比較強。

其結果就是——老美18世紀末就獨立了,而加拿大,到了1982年才獲得立憲、修憲的權利,完全自主獨立。甚至,加拿大獨立後,依然以英國女王爲國家元首。可見,其對本土的認同感非常強。另外,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同樣如此。這兩國不但都是20世紀才獨立出去,而且都還以英國女王爲國家元首。

而這些,也給了馬林足夠的參考——殖民地必須有足夠的本國移民,最好是本國移民佔主導。還有就是,文化必須一致,好讓國民對本土有認同感。當然,也要有足夠的武力保證……

外族人占主導地位的殖民地,肯定不能長久佔有。因爲,那些外族人肯定會鬧事的。比如,英國的南非殖民地。拋開那些老黑不提,南非原本的殖民者布爾人,就和英國人完全不是一路人。畢竟,南非布爾人主要是荷蘭人和德意志人的後裔,和英國人差異很大。

所以,英國即使佔據了南非殖民地,可南非地區的布爾人就一直沒停止過搗亂。甚至,爆發了兩次布爾戰爭,給英國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後來,布爾人驅趕了英國殖民者,自己建國了。

當然,布爾人最後的結局也很悲催。因爲人口太少,比不過老黑。等到20世紀90年代,南非布爾人終於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權。而且,後來二十年,陷入了被黑人清算報復的困窘境地。

而這些,都是歷史留給馬林的經驗教訓——想要永久佔據一個地方,就必須將原來的土著清理掉。就算不屠殺,也要驅趕到別的地方去。

其中,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這裡原本是華夏的領土,但是,因爲清朝的錯誤政策,使得清末才放開漢人移民。而沙俄在奪取遠東百萬平方公里的時候,只有江東六十四屯等少數幾個漢人聚居點。

因此,在屠殺了江東六十四屯等少數幾個漢人聚居點後,沙俄通過移民方式,很容易就完全掌控了遠東的百萬平方公里土地。

而當地人口構成問題,也是後世蘇聯不歸還這塊地方的重要原因——這裡都是毛子爲主了,都沒幾個華夏人,還歸還個毛啊?

如果滿清當年不腦殘,早點讓漢人災民去佔據那些地方。那麼,沙俄就算搶佔了,也不可能殺太多當地人。等到蘇聯解體後,都不用說,當地漢人也會鬧着回國華夏的。

但是,後世的時候,遠東那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部分都是毛子了,還回歸個P啊?

後世華夏官方對這塊地方也有些麻爪——你說這是你的土地吧?華夏人呢?那邊漢人都被殺光或者趕跑了,只剩下一些通古斯原始部族。別說漢人,就連滿人都看不到,怎麼跟俄羅斯要?

事實上,就算要外蒙也比要遠東地區更方便些。因爲,外蒙那些二貨,也還是蒙古人。就算他們用了拼音文字,可血統沒法改。而蒙古人的核心組成黃金家族,早就南遷到內蒙了。甚至,成吉思汗的陵墓,可能都在鄂爾多斯一帶。

這樣一來,華夏只要手裡有內蒙,就有對外蒙宣稱的能力。可麻煩的地方在於——貌似內蒙的蒙古人和外蒙的蒙古人互相歧視……

外蒙那幫毛子的乾兒子們,自認爲自己是正宗的蒙古人,認爲內蒙的蒙古人不正宗。但實際情況是——蒙古的黃金家族基本都在內蒙,連成吉思汗陵都在內蒙。所以,論正宗,其實內蒙纔是正宗。畢竟,當年漠北只是蒙古人戰敗後逃亡的地方。但一旦穩定下來,肯定會回到漠南。畢竟,他們又不傻,漠北那旮旯太冷太貧瘠了。

不過,外蒙那事純粹就是毛子挑撥離間了。因爲,除了被明成祖朱棣追殺逃到漠北的那段時間外,蒙古的核心部族,其實一直都在長城附近活動。留守漠北的,一般都是邊緣部族。畢竟,核心部族肯定要呆在水草豐美的漠南啊。所以,說正宗,肯定是內蒙正宗啊。

但因爲毛子的挑撥離間,加上喬八山等正宗“蒙奸”、“二毛子”的瞎宣傳,外蒙這些蒙古旁支,居然自認正宗了……

而作爲正宗的察哈爾部和土默特部的內蒙人就不爽了——麻痹,爺爺纔是正宗的……

雖然漠北是蒙古的發源地,但那也不能代表那邊的外蒙古人正宗啊。人類還是從東非起源的呢,東非的老黑敢說自己是人類正宗試試?

總之,這裡一堆的破事,說也說不清……

……

且不說內外蒙的那些破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遠東地區的歷史,讓馬林深刻意識到——對於那些肥沃的殖民地,不但要讓自己人去佔領,而且必須保證殖民地文化和本土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殖民地不和本土離心離德,甚至叛亂……

所以,美洲最精華的北美東海岸和南美東南沿海,以及西海岸地區,肯定都要讓最純正的德意志人或英格蘭人去佔領。

事實證明,德意志人和英格蘭人是可以融合的。比如後世的老美,就是德裔最多,英裔要少一點。但德裔和英裔,包括愛爾蘭裔,這三大族羣大概是文化接近(愛爾蘭人是被英國逼着同化的),所以融合得很好。而同爲白人的拉丁裔,則因爲和主流文化差異較大,則自成體系。

另外,非洲最值得佔領的南非,馬林也是不會放過的。但是,這一次,馬林決定不學英國人,而是打算讓南非只留德裔和英裔……

當然,馬林不是喪心病狂地去屠殺當地黑人,而是打算將當地黑人驅趕走,不讓他們呆在南非地區,特別是蘭德金礦地區。

反正,南非的祖魯人也是從北方遷過來的,趕回北方也沒啥,又不是要他們的命。甚至,在19世紀祖魯王國形成時期,祖魯人也是南北大範圍地活動呢。

還有就是,馬林打算將部分祖魯人給弄到日本去,給日本人血統里加點“墨水”,弄個降智光環……

總之,如果後世南非全是日耳曼人的話,就不會排斥本土的統治了。畢竟,都是一家人。加上文化上控制好,別弄出文化差異,那就和後世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差不多了。

而文化控制的核心,就是宗教、禮儀和方言問題了。但馬林現在大力推廣標準英語和標準德語,還弄出了國際音標。只要到時候本土和殖民地的人都講一樣的口音,信同樣的宗教,用同樣的禮儀,那就不存在離心問題了。

第1420章 殖民帝國的基石第296章 宮廷舞會第628章 土地置換第962章 得利的“漁翁”第86章 大軍北上第1899章 搞定皇帝第1189章 祭祀太廟,大赦天下第1275章 康拉德主教爽死了第889章 英格蘭來人第1647章 卸磨殺驢第1308章 我馬漢三又回來了啦!第1454章 永業田和職分田第747章 取代自由女神像的想法第571章 申訴第1459章 古巴產橡膠了第652章 瘋狂的備戰第1273章 繼續慫第1166章 重甲騎兵的用法第1736章 種子貸款第2001章 若昂二世舊臣第677章 西瓦格的直覺第1487章 魯密銃第1070章 幫教廷鑄幣第1867章 信長的衛士第2005章 《開普敦開發計劃》第125章 血淋淋的小手掌第169章 變故和攻城第1982章 轉變態度第783章 北美馬場計劃第1035章 銀行的重要性第886章 高碳鋼刀的缺陷第1491章 爲了火山灰第942章 馬騾和馬第776章 廣西民亂第877章 刺殺嘉靖的計劃第2011章 兩個“牙”也別想跑第963章 進攻蘇格蘭的計劃第911章 移民公司(上)第770章 我給你們劃一道線第664章 戰敗第1354章 利益再分配第1136章 抵達基隆第49章 丹麥的打算第1970章 搶先佔據菲律賓第797章 集體換人法第563章 準姑爺上門第579章 印度賤民第139章 失手被擒第1716章 入營刺殺第1363章 諸侯們的恐懼第279章 法軍攻克加萊要塞(萌主+4)第1320章 亨利公爵是薩比!第822章 利用印第安人採集楓糖第1209章 牛鞭與和牛第1760章 嚴重的疫情第1759章 蠱惑第1024章 調集第四軍團南下第1899章 搞定皇帝第1507章 第一批中學畢業生第1837章 煤球燒磚第734章 哥倫布的馬六甲之旅第17章 不含銀的“銀幣”第473章 定製大批腳鐐第580章 熱帶水果種植園第928章 家裡沒幾件瓷器,也好意思自稱貴族?第482章 腓特烈三世的求助第51章 四方會談第1280章 背叛第1201章 沒人管的澎湖列島第1728章 千噸戰艦第179章 城門生鏽第1232章 謀害三歲小孩第1512章 歐洲沒有扇子?第1045章 掉頭北上第628章 土地置換第852章 北海國第一批初中生第314章 震驚伊比利亞第337章 忽悠瘸了(下)第770章 我給你們劃一道線第1857章 需要展示下梅毒的可怕第1457章 防暴警察訓練第699章 兵臨城下第159章 養馬場第1549章 技術“入股”第951章 瑪格麗特王后的選擇第941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438章 炮擊哥本哈根第2015章 打毛子男童主意第608章 艾伯特受傷第149章 哥倫布再出發第1305章 果然上鉤了第1712章 約蓋爾男爵第418章 雞飛狗跳的呂貝克第838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685章 糧道安全問題第470章 抓住一個,跑了一個第233章 幹得漂亮第1696章 糖菸酒專賣和海地島開發計劃第20章 瑞典獨立
第1420章 殖民帝國的基石第296章 宮廷舞會第628章 土地置換第962章 得利的“漁翁”第86章 大軍北上第1899章 搞定皇帝第1189章 祭祀太廟,大赦天下第1275章 康拉德主教爽死了第889章 英格蘭來人第1647章 卸磨殺驢第1308章 我馬漢三又回來了啦!第1454章 永業田和職分田第747章 取代自由女神像的想法第571章 申訴第1459章 古巴產橡膠了第652章 瘋狂的備戰第1273章 繼續慫第1166章 重甲騎兵的用法第1736章 種子貸款第2001章 若昂二世舊臣第677章 西瓦格的直覺第1487章 魯密銃第1070章 幫教廷鑄幣第1867章 信長的衛士第2005章 《開普敦開發計劃》第125章 血淋淋的小手掌第169章 變故和攻城第1982章 轉變態度第783章 北美馬場計劃第1035章 銀行的重要性第886章 高碳鋼刀的缺陷第1491章 爲了火山灰第942章 馬騾和馬第776章 廣西民亂第877章 刺殺嘉靖的計劃第2011章 兩個“牙”也別想跑第963章 進攻蘇格蘭的計劃第911章 移民公司(上)第770章 我給你們劃一道線第664章 戰敗第1354章 利益再分配第1136章 抵達基隆第49章 丹麥的打算第1970章 搶先佔據菲律賓第797章 集體換人法第563章 準姑爺上門第579章 印度賤民第139章 失手被擒第1716章 入營刺殺第1363章 諸侯們的恐懼第279章 法軍攻克加萊要塞(萌主+4)第1320章 亨利公爵是薩比!第822章 利用印第安人採集楓糖第1209章 牛鞭與和牛第1760章 嚴重的疫情第1759章 蠱惑第1024章 調集第四軍團南下第1899章 搞定皇帝第1507章 第一批中學畢業生第1837章 煤球燒磚第734章 哥倫布的馬六甲之旅第17章 不含銀的“銀幣”第473章 定製大批腳鐐第580章 熱帶水果種植園第928章 家裡沒幾件瓷器,也好意思自稱貴族?第482章 腓特烈三世的求助第51章 四方會談第1280章 背叛第1201章 沒人管的澎湖列島第1728章 千噸戰艦第179章 城門生鏽第1232章 謀害三歲小孩第1512章 歐洲沒有扇子?第1045章 掉頭北上第628章 土地置換第852章 北海國第一批初中生第314章 震驚伊比利亞第337章 忽悠瘸了(下)第770章 我給你們劃一道線第1857章 需要展示下梅毒的可怕第1457章 防暴警察訓練第699章 兵臨城下第159章 養馬場第1549章 技術“入股”第951章 瑪格麗特王后的選擇第941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438章 炮擊哥本哈根第2015章 打毛子男童主意第608章 艾伯特受傷第149章 哥倫布再出發第1305章 果然上鉤了第1712章 約蓋爾男爵第418章 雞飛狗跳的呂貝克第838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685章 糧道安全問題第470章 抓住一個,跑了一個第233章 幹得漂亮第1696章 糖菸酒專賣和海地島開發計劃第20章 瑞典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