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邊纔剛剛泛起魚肚白,濛濛見物,引章、吳管家等便僱人將魚苗雞苗搬運上大船,開船回家。吳管家見她頭天回來精神悶悶,原本還擔心引章操勞太甚身體受不了,次日凌晨見她神清氣爽、精神奕奕,心中大喜,頓時放了心。
一千一百隻小雞出殼後已經養了三天,基本上適應了外邊的環境。分放在六隻一尺高左右橢圓形的大扁竹筐裡,由於被驚醒好夢,唧唧唧唧嫩聲叫個不停。魚苗則是裝在大木桶中,鯉魚苗1500尾、草魚苗350尾、鯽魚苗700尾、花鰱苗300尾、青魚苗150尾,皆有半個小尾指那麼大一尾,分裝在四個大木桶中,裝運前兩天已經停食,這樣可以清理魚苗腸胃,以免運輸途中魚兒排泄對水造成污染,滋生細菌,造成魚兒死亡。
雞苗倒還好,引章最擔心就是魚苗運輸,畢竟古代不同於現代,又沒有什麼增氧設備,而且運輸的速度也不快。好在路途不遠,24小時以內的運輸里程,一般來說還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她們的船一路加速前進,到達清水鎮時還不到中午,引章老遠便看到大腳和駱五帶着僱來的幾輛大車在碼頭上張望,這是她讓安寄翠回去後安排的。
“你們還真準時快吧,大家辛苦一點,趕緊運回去吧”引章跳上岸笑着道。
大腳等忙答應着,手一招,僱來的臨時工人一齊動手,將木桶和竹筐擡了下來。
此時碼頭上來來往往的商旅小販不少,見了他們七手八腳從船上擡下來這麼多雞苗魚苗,還以爲他們是販子,不少人上來搭訕問價,聽到說不賣全部留着自己養時,不覺都咋了舌,紛紛議論不已:開魚塘養魚常見,像這樣養這麼多雞的,沒見過
引章不理衆人的圍觀,反而冷眼旁觀亦在一旁看熱鬧——反正,她只是個小孩子,人家圍攏上來七嘴八舌也是對着吳管家
“走吧,咱們上路對不住了各位,借過,借過,麻煩讓一讓——”吳管家狼狽不堪,好不容易打通一條道,望着引章苦笑了笑,逃也似的出了碼頭。
吳管家心裡也有些打鼓,被衆人左一句右一句議論說的越發不安,忍不住扭頭看向引章,卻見她雙眸閃閃發亮,凝神怔怔望着前方,不知在籌謀什麼事。
“小姐,這麼多的雞——好養嗎不跳字。吳管家本不想打擾她,無奈話到嘴邊,不說不行。
吳管家叫了她好幾聲引章方回過神來,聽了他的問話,滿不在乎笑道:“你放心好了,好養好養,有我呢”
“可是,”吳管家皺皺眉,終於道:“不是老奴說句不吉利的話,哪村哪寨,每年一到溽暑酷夏,總免不了發雞瘟,小姐,您有了對付的法子嗎不跳字。
“嗯,我自有辦法,放心好了”引章笑了笑。每年酷暑因天氣炎熱,村寨里人煙密集,廊前屋後的水溝是細菌滋生繁盛的最佳場所,特別是人們往往不經意便將殘羹湯水倒在水溝中,一宿便可發酵發臭腐爛,對水源是極大的污染。而放養的雞羣喝到這樣的水,能不發瘟嗎所以,只要保證水源潔淨,注意雞舍衛生,再做一些防夏消暑的工作,其實雞瘟並不是那麼可怕。只不過,這些話要解釋起來太麻煩,引章不願意充當真人版“十萬個爲什麼”也懶得說,只是擺出一副早已成竹在胸的神色,好教吳管家放心。
“吳管家,”引章怕吳管家再追問下去,便轉開話題,笑道:“說實在的,碰見合適的貼身小童你趕緊買一個吧今年要收購那麼多糧食和布匹,有得忙呢,你一個人忙來忙去,生活上又沒個幫手,那怎麼行”
“這事我這兩天也在琢磨着,”吳管家偏頭想了想,笑道:“我想要找一個不但能照顧起居,最好生意上也能撘一把手的。嗯,對運河沿岸、江南物況有所瞭解,跑慣碼頭的就更好了”
這可真不容易引章不覺笑了,受了他“碼頭”二字啓發,眼中一亮,笑道:“對了,江南不是有綠營嗎?我想,總會有些退役的綠營兵勇的吧,要不打聽打聽,只怕還能找着合適的,要說對運河沿岸和江南風物的瞭解,他們應該不會差。”
“這倒是”吳管家眼睛一亮,喜道:“等過幾天回杭州,我好好打聽打聽”
一時回到馬陵灣,引章用手搭在額前放眼望去,正宅前邊左邊的地都種上了各類菜蔬、紅薯苗和南瓜冬瓜等瓜類,右邊種了好幾畦玉米和黃豆、土豆、芋頭等,新綠冉冉,十分惹眼。只有那新買的二百多畝新置的地一片空白,翻整得勻勻稱稱,等着她回來育種栽植棉花呢
魚兒、結巴等早已等候在家,見了面顧不得寒暄,一起將魚苗雞苗護送到竹山那邊去。
到了魚塘邊上,大家將木桶一個一個從車上擡了下來,聽從魚兒的吩咐,將木桶一個一個慢慢的放到魚塘東北角一個十三四平方左右的小池子裡,池水漫過木桶兩寸有餘,池子與大魚塘有出水口連接,此時是堵上的。這是魚兒水鄉漁家女的經驗,魚苗太嫩,經過運輸的魚兒如果貿然倒入魚塘中,水溫相差過高,立刻就會肚皮翻白死翹翹,所以必須要有一段過渡。
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引章好一陣子,若是在現代,有溫度計,有微調池,根本無需擔心,可這是一個什麼也沒有的年代。好在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依着魚兒的法子,這樣連桶帶水一起放入小池中,與微調池的作用也差不多。等魚兒們漸漸適應了,自然會從桶中游出來,到時候,將小池與魚塘之間的出水口打開便萬事大吉了
魚兒在魚塘邊指揮着,引章已經命人擡着雞苗往雞棚裡去了。
說是棚,其實是一座建在水面上青磚牆灰瓦頂的大屋,前後都有窗,裡邊光線十分明亮,只是地面比較特別,全是一條一條兩指寬的木條釘成,釘一條留一條縫。此時,屋裡左右靠牆各用兩尺來高的竹編柵欄圍了一片七八平方的地方,裡面鋪着軟綿細密的蘆葦蓆子。引章指派馮嫂、張嫂等小心翼翼將小雞們分放入兩邊圈裡,頓時滿耳皆是小雞們嫩嫩的鳴叫。小雞還太小,必須要在屋裡養上一段時間,然後再慢慢擴大它們的活動範圍,最後才能放養到竹林中。
看着小雞們漸漸平靜了下來,發出愉悅的叫聲開始進食,大家都感到很欣慰,也很熱鬧,含笑站在一旁看着,戀戀不捨。
現階段,正是小雞們生命最脆弱的時候,引章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親自照料,想了想,便向衆人笑道:“好了,今後由馮嫂和小喜隨我一起餵養這些雞,她倆留下,你們都出去做事吧”
待其他人走之後,引章纔開始交代一些細節,比如蘆葦蓆子要兩日一換;中午天氣好時記得開窗通通風但又不能太久;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