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中美勾結

^_^在俄土戰爭中,英國人是始終站在奧斯曼土耳其這一邊,這倒不是因爲英國人對土耳其有什麼好感,也不是因爲英國人和土耳其是盟友關係,而是因爲支持土耳其對抗俄羅斯,乃是英國執行歐洲大陸平衡政策的重要一環(清末梟雄778章)。(.有.)?(.意.)?(.思.)?(.書.)?(.院.)

作爲世界老大,英國是不會坐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統一歐洲的,一個統一歐洲的強國,對於英國來說,其威脅性之大遠甚於中華帝國和美國的崛起。

對於俄羅斯這個傳統強國在亞洲和歐洲的擴張,英國人更是處處警惕和防範,爲了遏制俄國人在中亞方向的擴張,英國和中華帝國進行了合作,爲了遏制俄羅斯巴爾幹半島、高加索等方向的擴張,英國人也是毫不猶豫的支持土耳其。

甚至在必要時候,英國人都會親自上陣參加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克里米亞戰爭)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當時的英國人可是拉上了法國等一票的盟友,然後親自上陣幫土耳其人打仗的。

現在眼見土耳其要徹底戰敗了,英國人自然不會無動於衷,很快就是做出了身爲一個世界老大應該有的反應。

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很快就是派遣了一支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進入愛琴海,並越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馬爾馬拉海,擺出了一副不惜和俄羅斯開戰的架勢,以迫使俄國人放棄進攻君士但丁堡的計劃。

這種時候,俄國人也是害怕重演1853年的第九次俄土戰爭,因爲惹了衆怒而被歐洲列強羣毆,所以也是想要就好就收,很快就是在一月份逼迫土耳其簽訂了停戰協議,隨後在三月份簽訂了《聖斯特法諾條約》。

在這份條約裡,俄國人獲得的利益可以說是空前龐大,主要的核心條約包括四點:

第一則是土耳其承認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完全獨立,第二則是俄國獲得比薩拉比亞西南部以及阿達罕、卡爾斯、巴統、巴雅西特;第三是建立大保加利亞公國,其版圖北起多瑙河,南至愛琴海;東起黑海、西至奧赫裡德湖,幷包括幾乎全部的馬其頓,它名義上隸屬於土耳其蘇丹,由俄軍佔領2年。

最後一點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將會對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開放,也就是說,以後俄羅斯的軍艦可以自由出入黑海並抵達地中海(清末梟雄778章)。

這些條件對於俄羅斯來說,可謂是好處多多,比如說成立的大保加利亞公國,這個公國雖然名義上還屬於土耳其蘇丹,但實際是俄羅斯的附庸國。

獨立的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也毫無意外,將會成爲俄羅斯的附庸國家。

這個條約如果執行的話,俄羅斯不敢說把整個巴爾幹半島收入囊中,但是卻通過保加利亞公國以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軍艦通行權,能夠把勢力徹底延伸到地中海。

這種情況自然歐洲其他國家,尤其是英國和奧匈更是強烈反對。

奧匈身爲一個大半國土都在巴爾幹的二元國家,自然是對俄國強行插手巴爾幹半島,試圖把這些地區斯拉夫化是極度不滿的,而英國則是出於遏制俄國擴張,尤其是遏制俄羅斯面向地中海、波斯灣方向的擴張的需求。

當即,這兩個國家就是聯手對俄羅斯施加了龐大的壓力。

這種龐大的壓力下,俄羅斯人也是不得不吐出了大量的戰爭勝利果實,在經過德國的調解下,簽訂了柏林條約。

而該條約的簽訂,大保加利亞公國變成了一個小公國,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也是被奧匈接管,俄羅斯人的軍艦也是不得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可以說,柏林條約的簽訂,縱然是歐洲各國對奧斯曼土耳其的一次瓜分,但是更重要的是英國和奧匈等國對俄羅斯擴張的阻止。

柏林條約後,俄羅斯和奧匈兩國縱然是沒有徹底決裂,但是分歧已經是不可調和,這三皇同盟恐怕是卑斯麥都沒有信心能夠維持多久了。

對於歐洲的這一系列變故,對於遙遠的中華帝國而言卻是影響非常有限,因爲距離遙遠,所以對於這一連串的事務,尤其是柏林會議期間,帝國是不關心,也沒有能力關心。

各國進行談判的時候,帝國的外交人員甚至都沒有獲得列席參與的機會,只是在最後旁觀了他們最後的簽約儀式而已。

在歐洲各國,尤其是歐洲的幾個強國眼中,中華帝國的國家地位並沒有比六十年代強多少,1878年帝國的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在歐洲的影響力,就和美國一樣,屬於被人無視的那種。

哪怕美國和中華帝國在最近二十年裡工業實力大幅度增加,發展迅速,在各自的領域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如美國在美洲,帝國在亞洲。

但是在歐洲的那些傳統列強眼中,甚至在德意志帝國和意大利王國這兩個剛統一沒幾年的新生代強國眼中,美國和帝國的存在感都是非常薄弱的。

對此,帝國國內的民衆們可能沒有什麼感觸,但是在歐洲駐紮的帝國外交人員可就是感觸極深了。

在倫敦和巴黎的外交場合裡,帝國的外交官和美國的外交官就是一對難兄難弟,經常是獨自在角落裡看着一大票歐洲國家的外加官們高談闊論。

某次倫敦的外交酒會上,帝國的外交官正在和美國人商談兩國的貿易事務,說起最近兩國的貿易額逐年增加,應該加大雙方的外交往來,增設外交領事館,方便兩國的商人往來之時。

旁邊路過的西班牙領事聽到他們的談話後,卻是露出一副驚訝的神色:“每個季度的貿易額就有三千多萬,這怎麼可能!”

中美兩國的外交官對視一眼,都是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絲嘲諷的意思!

這些西班牙人,估計還因爲是三百年前呢!

自從美國爆發內戰開始,以軍械貿易爲起點,新生的中華帝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每年都是大幅度增加。

這兩個都是非常典型的後進新生代國家,又是隔着一個太平洋,儘管兩國在夏威夷以及阿拉斯加上存在着矛盾和衝突。

但是就和帝國和英國、法國之間的關係一樣,儘管有着衝突和矛盾,但是保持和平並進行貿易還是主流。

隨着帝國的工業化進程越來越能久,帶來的不僅僅是國內的工商業發展,同樣還有龐大的市場。

帝國的工業化是需要大量工業原料的,比如作爲工業原料使用的棉花、煤炭、橡膠,還有一些技術水平比較高的機械產品,尤其是各種設備,以及一些日用工業產品,比如呢絨、日用五金、化工產品等,這些都是帝國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的物資。

此外,帝國出產的諸多產品,尤其是農礦產品以及初級加工產品還有少量高端機械產品,代表就是生絲、茶葉、瓷器等傳統出口商品,然後還有七十年代纔開始大規模發展,並且已經大量出口的大豆製品,主要是豆餅以及豆油。

這些都是西方國家所需要的,此外東南亞、美洲等落後國家地區也是帝國的工業產品的市場所在,比如棉紡就是帝國出口亞洲各國的主要拳頭產品,一些低端的機械產品也是因爲價格低廉競爭力比較大。

在最高端的工業產品領域,帝國則是以軍械產品爲主,大名鼎鼎的林德步槍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

可以說,隨着工業化的進行,帝國已經是逐步加入到了全球貿易體系當中,並且隨着帝國的經濟總量不斷增加,民衆對工業產品的消費不斷增加,使得帝國的經濟體系在全球體系裡也是會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而且最關鍵的是,帝國並沒有採取閉關鎖國,或者是單方面的貿易制裁等政策,基本是採取限制比較小的自由貿易政策。

這種政策是英國最爲歡迎的!

因此在當代,帝國雖然和各國的矛盾都不小,但是彼此間的貿易往來卻是越來越深入。

而帝國和美國之間,雖然也有所矛盾,但是兩國在七十年代後關係大爲緩和,貿易數額是越來越大。

從帝國每年進口的石油數量、美國進口的生絲數量就可以看得出來兩國之間的貿易有多麼大了。

1877年的時候,帝國從美國進口了大約五十萬桶原油,這個數據可是相當龐大的,目前帝國已經是美國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當初爲了打開帝國的煤油市場,人家美國人內部的石油行業可是下了大力氣的,不僅僅接受了帝國石油公司入股了好幾家石油開採企業,甚至還免費援建煉油廠,爲了推廣煤油,是採取免費送煤油燈的諸多政策。

這才使得帝國的煤油市場在七十年代呈現爆發性增長!

而當代的煤油,就是石油的主要成品,打開了煤油市場也就等於打開了石油市場。

而帝國石油公司也是藉助從美國獲得了探測、煉油等技術,正在正在帝國本土以及周邊的亞洲地區探測油田,並且已經開始開發位於庫頁島的油田。

同時,美國作爲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家,雖然估計地位很低,軍隊也沒有幾萬人,但是其消費能力不容小窺,短短几年時間裡,美國就已經超越了歐洲的一票國家,成爲了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生絲消費國。

帝國作爲世界上供應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出口生絲的國家,自然也就成爲了美國的最大生絲供應國。

目前帝國的諸多貿易國裡,英國的比例雖然最大,但是依舊不是和往年的百分之四十幾了,現在已經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多。

其他的幾個國家,比如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比例都比較小,而且比較分散,而美國卻是後來居上,以百分之十八的貿易份額佔據了帝國的第二大貿易國。

至於亞洲的一些國家,雖然帝國基本都獨佔了這些國家的市場,但是因爲市場總量比較小,所以數額並不大。

日本三國、越南、泰國等國家雖然人口衆多,但是一個個都是窮的叮噹響,從他們身上根本獲取不了多少的貿易利潤。

帝國和美國的貿易份額是越來越大,這來往都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大生意,這在歐洲的一些傳統強國,但是已經沒落的國家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很多歐洲國家的記憶裡,中國還是一個未開化的國家呢,美國那邊則是都是一羣奴隸和牛仔,那裡是什麼現代國家啊。

但是很少人會真正去重視這兩個國家的實力以及潛力。

對於這些歐洲國家的鄙視,中美兩國駐紮歐洲的外交官是感觸頗深。

待傲慢的西班牙領事走了後,留着八字鬍鬚的帝國駐倫敦領事壓低了聲音,然後對身旁的美國領事道:“古巴這種富饒之地,讓西班牙佔着真是太可惜了!”

那美國領事呵呵一笑道:“是啊,這些西班牙還以爲現在還是十六世紀呢,我聽說菲律賓那邊爆發了不少暴`亂,但是他們依舊不肯放棄!”

隨即,這兩個人就是相視一笑!

隨後那美國領事看了看大廳裡的那些自詡爲上流人的歐洲人,回頭看了看留着八字鬍鬚的帝國外交官,然後道:“大廳裡有些沉悶,要不我們到陽臺裡聊聊!”

帝國的外交官點了點頭:“正有此意!”(。)

第391章 進城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592章 作秀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624章 婆羅洲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20章 夏威夷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82章 組建水師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559章 句容馬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636章 風波起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41章 辦學難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54章 兵指青浦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03章 傾銷地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30章 救援長興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6章 追擊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520章 夏威夷第617章 出巡
第391章 進城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592章 作秀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624章 婆羅洲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20章 夏威夷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82章 組建水師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559章 句容馬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636章 風波起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41章 辦學難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54章 兵指青浦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03章 傾銷地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30章 救援長興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6章 追擊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520章 夏威夷第617章 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