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北首屈一指的戰略要地毫無疑問就是九江,江西一省內,九江的戰略地位遠遠要比江西腹地的南昌、吉安、贛南的贛州要重要的多(清末梟雄381章)。
因爲它不僅僅是江西的北大門,同時它還是扼守長江中游航道的重要關卡。
太過久遠的戰事就不說了,只是最近幾年,太平軍和湘軍、鎮胡軍反覆爭奪九江就足以體現它的戰略價值。
從1853年開始,太平軍、湘軍圍繞着九江進行了反覆爭奪,九江在雙方手中易手多次,自1856年後,太平軍就是牢牢地佔據了九江,並把九江作爲了橋頭堡壘一般的存在,用以阻擋鎮胡軍的北上,中華軍的西進。
而說起九江,那麼就不能單純的只說九江府城所在的德華縣這麼一個城市,還得圍繞着整個九江地區來說。
九江之重,不僅僅在於九江府城,同時還包括潘陽湖進入長江口的東岸湖口,與之隔江而亡的長江北岸小池口。
上述兩個戰術要地加上九江府首縣,即德化縣,一同形成了九江這個戰略地區的三個重要戰術要地。
這三個戰術要地之前一直都是被太平軍所掌控,不過後來中華軍西進,利用海軍優勢以及長江北岸的兵力優勢,攻佔了小池口地區。
1858年12月份,鎮胡軍動用水軍,從番陽湖登陸湖口地區,並通過激戰攻佔了該地,最後兵圍九江府城。
中華軍如果要執行江西戰略,那麼就得先攻克九江,要攻克九江,就得先拿下湖口。
早在去年中華軍徹底攻佔皖南地區,第四軍陸續進入贛北地區後,雖然當時已經有能力奪取湖口縣,但是當時中華帝國方面考慮到即便攻克了湖口,後續沒有統帥部的大力支持下,單獨依靠第四軍自身也很難奪取德化。
加上當時安慶都沒拿下,同時長江北岸地區也面臨着來自湖北地區的太平軍威脅,第四軍的防備壓力相當大,所以在拿下安慶以及彭澤後就沒有繼續西進,而是屯兵彭澤,坐看鎮胡軍和太平軍爭奪九江。
但是自從十二月江西局勢出變化以後,石琅翼就是回到了南京尋求支持以發動江西戰役,獲得林哲的首肯後,石琅翼爲了避免夜長夢多,所以不等統帥部那邊的物資支援抵達,就是提前命令第四師投入戰鬥,儘快攻克湖口,爲大軍後續渡江登陸九江府城地區,即德化縣取得前進基地,爲帝國海軍進入潘陽湖掃清障礙。
帶着石琅翼的命令,第四師師長許鵬安在三天前就已經率軍離開彭澤西進,而後順利抵達湖口地區,並在海軍第二炮艦支隊的部分船隻的艦炮支援下,正式發動了對湖口的進攻。
“這些中華軍怎麼突然來湖口了?”九江城外,林成庭看着手中的戰報,臉上是陰晴不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說中華軍的北伐戰事已經結束了,滿清已經完蛋了,所以中華軍才能夠抽出手來西進?
該死,這比自己預料的要快了足足兩三個月啊!
中華軍的崛起,不僅僅對於滿清是巨大的威脅,對於林成庭、對於曾國藩、對於石達開而言同樣是巨大的威脅,如果不是太平軍和湘軍以及鎮胡軍實在是沒有和解合作的可能性,估計石達開和曾國藩以及林成庭三人都得結成同盟,然後和中華軍開戰了。
但是無法和太平軍結盟,不代表湘軍和鎮胡軍也無法聯合。
自從林成庭脫離了太平軍自立以來,就已經不再承認自己是什麼太平天國的派系了,也是拋棄了以往太平天國的一些傳統,林成庭以自身的新軍爲基礎,建了所謂的元帥府,自號鎮胡滅賊大元帥,麾下大軍成爲鎮胡軍。
甚至連什麼拜上帝教之類的都徹底一股腦拋棄了,採用了麾下諸多謀士的策略,比如尊重儒家,重用文人等,並實施勸農積糧。如果不是他這個元帥府還效仿林哲搞了諸多新式機構的話,其實林成庭弄出來的元帥府就是過去傳統的獨立政治體系。
基本上和以往的太平天國是截然不同的,而正是鎮胡軍的這種改變,纔有了林成庭和曾國藩的合作基礎。
如果說林成庭繼續和石達開一樣,繼續實行太平天國的毀孔廟,殺文人士紳之類的政策,曾國藩這個儒家官員,湘軍着支用傳統儒家信仰組建起來的軍隊是不可能和林成庭的鎮胡軍有任何合作的。
當雙方沒有了信仰上的衝突,而又同時面臨着太平軍這個敵人的時候,而且旁邊還有中華軍這頭猛虎隨時都會撲上來的情況下,他們就是開始了逐步的聯合。
1856年開始,他們只是達成了互不攻伐的口頭上的默契,但是雙方合作愉快了後,1857年下半年開始,他們就是開始了對太平軍展開聯合進攻,以鎮胡軍進攻贛北九江的太平軍、湘軍進攻湖北武昌等地的太平軍爲基調,雙方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戰略合作。
甚至湘軍還特地派出部隊攔截了一支原本前往九江增援的太平軍,避免了鎮胡軍在九江城外陷入腹背受敵的情況。
當然了,這種合作只限於高層之間的口頭協議,雙方的中下層將士甚至普通士兵們肯定是不會知道的,而且這種協議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約束力,不管對於林成庭還是對於曾國藩來說,雙方的這種戰略上的合作只是權宜之計,至於以後嘛,該怎麼打還是怎麼打。
然而哪怕是和曾國藩達成了這種口頭上的協議,但是旁邊的中華軍對林成庭所造成的龐大壓力依舊是無法擺脫了,爲了能夠在中華軍後續西進的時候爭取有一個防禦的橋頭堡,這是林成庭進攻九江的最主要目的。
他也想過萬一中華軍提前西進會怎麼辦,但是他通過多方面得到的消息,他大致上可以肯定,短時間內中華軍應該是沒有餘力大規模西進的。
林成庭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中華軍能夠往江西、湖廣等地派遣探子,他也能夠往南京派遣探子啊,而很多軍事上的情況根本就不需要探子多麼深入去查探,只要蒐集一些公開的消息就完全可以推斷出來。
比如說林成庭的探子在上海獲知,有一隊足足有四五十艘大型海船組成的艦隊離開了上海前往北方,上頭裝滿了各種物資。
又比如說,揚州那邊的探子回報,每日通過京杭大運河,往北運輸的中華軍補給船隊不減反增。
通過這些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判定,中華軍的戰略核心依舊是北伐,而且規模還在不斷加大。
又比如說每日運往安慶、彭澤等地的補給船隊,數量沒有增加過,都是保持了一個較低的水平。
僅僅是通過這些補給運輸船隊的觀察,林成庭就能夠輕易判斷出中華軍目前的主要戰略方向在那裡,短時間內會不會進攻九江。
然而現在,他的探子還沒有回報說前往贛北方向的補給船隊有多呢,但是中華軍這邊卻是已經能發動了對湖口的進攻,而且來的還不是協防師,而是第四師。
和中華軍對抗這麼多年,林成庭對中華軍內的各部隊情況不說全部瞭解,但是對於特定的幾支部隊還是相當瞭解的,比如說一直駐防在彭澤等贛北地區的第四師,從許鵬安這個師長,再到幾個團長,甚至部分的營長,林成庭都略知一二。
他非常清楚,第四師乃是中華軍在贛北、皖南地區的拳頭主力部隊,該師傾巢而出絕對不可能是來郊遊的,肯定是中華軍那邊出現了變化。
難道說中華軍的北伐已經結束?
還是說北伐沒有結束的情況,中華軍就大膽的抽調部隊西進?他們那裡來的這麼多部隊,那裡來的這麼多補給?
林成庭想着這些,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同樣都是編練新軍,咋自己和林哲的差距就那麼大呢。
編練新軍他也有好幾年了,但是訓練都好說,然而新式部隊的花銷實在是太大了,薪餉不說了,光光是軍械彈藥就不好解決。
這兩年盤踞在江西,林成庭也花費了大力氣組建了好幾個兵器作坊,用於生產火槍火炮,火炮都好說,滑膛炮呢沒啥技術難度,頂多就是重量大一些,炮管壽命少一些而已,但是依舊可以打出炮彈。
然而槍支這一快就有些麻煩了,人手他不缺,但是他缺乏大量的機械設備啊,他也嘗試過生產線膛步槍,但是手工拉了幾支步槍的膛線後他就徹底放棄了,沒有機械設備的輔助單靠人工的話,一個月也造不出幾支來。
此外,火帽這東西他手底下的兵器作坊也搞不出來,別說是他手底下的手工作坊了,就連清廷的天津機器局現在都沒能仿製生產出火帽來,人家天津機器局好歹還是有着一些進口的機械設備呢,而且也有部分洋人技師,他們現在都搞不出來,其他國內的手工作坊就更不要指望了。
所以林成庭手底下的手工作坊和清廷的天津機械局、湖南機械局一樣,都是生產燧發槍爲主。
讓他們大量生產線膛擊發步槍有難度,但是要生產燧發槍這種幾百年前的老舊貨色還是問題不大的。
所以也就造成國內諸多新軍裡,包括大清陸軍、湘軍、鎮胡軍、太平軍新軍、清廷各地的練軍都是以燧發槍爲主,另外就是庫存的火繩槍了。
然而即便是燧發槍的造價也不便宜啊,尤其還是手工生產!(。)